曾志燎, 劉莉娜, 陳 丹, 胡欣元, 肖莉春, 王 凱, 鄧劍鋒
(深圳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 深圳 440300)
野生動物救護通過科學救治傷病殘弱、迷途受困的野生動物個體,使其康復并放歸自然,從而有效保護珍稀瀕危物種,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護。野生動物救護工作是野生動物保護法賦予各級林業(yè)主管部門的法定職責,也是建設和諧社會和生態(tài)文明的重要內容。為了更好地保護野生動物,使傷病野生動物得到及時救治,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開始,我國政府開始陸續(xù)建立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以加強野生動物種群的恢復工作[1-9]。 深圳市陸域地理坐標為113°46—114°37′E,22°27—22°52′N,陸域總面積為1 997 km2,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地貌大致呈東西向帶狀展開,可分為半島海灣地貌帶、沿海山脈地貌帶及丘陵溝谷地貌帶[10]。深圳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在暖濕氣流的影響下,全年降水充沛,日照時間長,自然條件得天獨厚,這為野生動植物生存提供了較好條件,深圳市鳥類資源豐富,分布猛禽種類26種[11]。深圳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以下簡稱救護中心)是深圳政府成立的陸生野生動物收容救護機構。本文通過對2016—2020年救護中心收容救護猛禽情況進行分析總結,以期為救護中心收容救護猛禽工作提供合理管理建議,同時也為深圳野外猛禽資源調查研究提供參考和補充。
依據(jù)《中國鳥類分類與分布名錄(第三版)》[12]、《中國鳥類野外手冊》[13]及《中國香港及華南鳥類野外手冊》[14],對2016—2020年救護中心收容救護猛禽進行物種鑒定。
采用Excel軟件對救護中心5年收容救護猛禽的種類、數(shù)量、救護次數(shù)、各年度各月份救護數(shù)量等進行總結分析。猛禽救護數(shù)據(jù)來自救護中心日常救護業(yè)務臺賬“野生動物接收救護登記表”。
居留類型的判定:深圳鳥類主要遷徙期為春季3—5月、秋季9—11月。對照《中國鳥類分類與分布名錄(第三版)》和《中國鳥類野外手冊》對救護猛禽的居留類型進行判定。判定方法為這兩本書記錄的居留類型一致,且救護月份符合該記錄類型,判定為書中記錄的居留類型;兩本書記錄不一致或只在其中一本書中有記錄時,依據(jù)實際救護月份進行判定,若依舊無法判定,則為待定。
2016—2020年救護中心收容救護猛禽總共3目4科18種283只,占深圳市分布猛禽種類數(shù)的69.23%。其中褐冠鵑隼(Avicedajerdoni)、黃嘴角鸮(Otusspilocephalus)、鷹鸮(Ninoxscutulata)、草鸮(Tytolongimembris)在深圳市野外調查鳥類名錄上是沒有的。救護中心收容救護的猛禽均為深圳市民發(fā)現(xiàn)報告的野外受傷、生病體弱或幼鳥個體,救護中心派專業(yè)人員上門接收救助。其中受傷的70只,占救護總數(shù)的24.7%,包括撞擊導致眼睛腫脹、充血,翅膀骨折斷裂,腿骨折等;生病的42只,占救護總數(shù)的14.8%,表現(xiàn)為精神萎靡、無法站立、消瘦、腳墊病、拉稀、寄生蟲感染等;體弱的59只,占救護總數(shù)的20.9%,臨床檢查脫水、饑餓、飛羽尾羽受損、無法飛行、膽小應激大等;雛幼鳥112只,占救護總數(shù)的39.6%。283只猛禽包括14種留鳥、3種冬候鳥和1種旅鳥,均為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IUCN無危物種。救護數(shù)量在20只以上猛禽分別為領角鸮(Otuslettia)112只、斑頭鵂鹠(Glaucidiumcuculoides)23只、紅角鸮(Otussunia)22只、鳳頭鷹(Accipitertrivirgatus)22只。救護中心5年共救護猛禽次數(shù)為258次,救護次數(shù)最多的物種依次是領角鸮94次、鳳頭鷹22次、紅角鸮21次、斑頭鵂鹠19次(表1)。
表1 2016—2020年深圳市收容救護猛禽名錄Tab.1 The list of rescued raptors in Shenzhen from 2016 to 2020物種數(shù)量居留類型文獻1文獻2調查救護月份救護次數(shù)一、 鷹形目(Accipitriformes) 1.鷹科 (Accipitridae) (1) 鳳頭蜂鷹(Pernis ptilorhyn-chus)1PPP61 (2) 鳳頭鷹(Accipiter trivirgatus)22R-R1—3,6—7,9—1222 (3) 黑鳶(Milvus migrans) 13WRR2,4—9,1113 (4) 普通鵟(Buteo buteo)11WWW2—3,11—1211 (5) 蛇雕(Spilornis cheela)16RRR3,5—6,9—1116 (6) 松雀鷹(Accipiter virgatus) 4RRR7—8,104 (7) 黑翅鳶 (Elanus caeruleus)3S.P-W1—2,53 (8)褐冠鵑隼(Aviceda jerdoni)1R-R71二、隼形目 (Falconiformes) 2.隼科(Falconidae) (9) 紅隼 (Falco tinnunculus)9RRR2—3,9—129
續(xù)表1 2016—2020年深圳市收容救護猛禽名錄Continued Tab.1 The list of rescued raptors in Shenzhen from 2016 to 2020物種數(shù)量居留類型文獻1文獻2調查救護月份救護次數(shù) (10) 燕隼(Falco subbuteo)4WRR8,10,124 (11) 游隼(Falco peregrinus)7WRR1,3,6,9,127三、鸮形目(Strigiformes) 3.鴟鸮科(Strigidae) (12)領角鸮(Otus lettia) 112RRR1—1294 (13)紅角鸮(Otus sunia) 22RRR3—4,9—1221 (14)黃嘴角鸮(Otus spilocephalus) 1RRR121 (15)雕鸮(Bubo bubo)11WRR2—6,8—109 (16)斑頭鵂鹠(Glaucidium cuculoides)23RRR4—8,10—1219 (17)鷹鸮(Ninox scutulata)17RRR3—6,8,10—1117 4.草鸮科(Tytonidae) (18)草鸮(Tyto longimembris) 6WRW2—4,11—126合計283258 注: P-旅鳥,R-留鳥,W-冬候鳥,S-夏候鳥;文獻1-《中國鳥類分類與分布名錄(第三版)》(鄭光美);文獻2-《中國鳥類野外手冊》(約翰·馬敬能等)。
從猛禽救護月份分布頻次看,救護頻次最高月份依次為5月(48次)、4月(31次)、11月(29次)、10月(28次)、3月(24次)。救護高峰期在每年的3—5月和10—11月。(圖1)。
圖1 深圳市猛禽救護月份分布頻次Fig.1 Monthly frequency of the rescue of raptors in Shenzhen
救護猛禽數(shù)量最多年度為2020年90只,數(shù)量最少年度為2016年24只;救護猛禽數(shù)量多的月份主要集中在每年的3—5月和10—11月,共計181只,數(shù)量最多月份為5月55只,最小月份為2月8只(圖2~圖3)。
圖2 2016—2020年深圳市各年度救護猛禽數(shù)量Fig.2 The number of rescued raptors in Shenzhen each year from 2016 to 2020
圖3 2016—2020年深圳市各月份救護猛禽數(shù)量Fig.3 The number of rescued raptors in Shenzhen each month from 2016 to 2020
黑鳶(Milvusmigrans)、燕隼(Falcosubbuteo)、游隼(Falcoperegrinus)、雕鸮(Bubobubo)和草鸮的居留類型在《中國鳥類分類與分布名錄(第三版)》和《中國鳥類野外手冊》記錄不一致,根據(jù)實際救助月份,暫定黑鳶、燕隼、游隼、雕鸮和草鸮分別為留鳥、留鳥、留鳥、留鳥和冬候鳥。鳳頭鷹(Accipitertrivirgatus)、黑翅鳶(Elanuscaeruleus)和褐冠鵑隼的居留類型只在《中國鳥類分類與分布名錄(第三版)》有界定,其中鳳頭鷹和褐冠鵑隼的居留類型和實際救助月份相符,均為留鳥,黑翅鳶記錄的居留類型為夏候鳥和旅鳥,根據(jù)實際救助月份,應判定為冬候鳥。其余10種猛禽的居留類型在《中國鳥類分類與分布名錄(第三版)》和《中國鳥類野外手冊》均相同,實際救護月份也符合兩本書記錄的居留類型。可見,長期的救護工作梳理是對野外調查研究的補充,也可對現(xiàn)有文獻資料予以印證。
救護猛禽數(shù)量最少年份為2016年24只,數(shù)量最多為2020年90只,總體上呈逐年上升趨勢。這和深圳市民的野生動物保護意識逐年增強,發(fā)現(xiàn)受傷受困野生動物主動聯(lián)系報告有關。其次是救護中心宣傳面逐年擴大,使越來越多深圳市民了解救護中心這家全市唯一的野生動物收容救護專業(yè)機構。2016—2020年,救護猛禽集中的月份主要集中在每年3—5月和10—11月。3—5月共救護猛禽123只,占救護總數(shù)的43.5 %,其中留鳥領角鸮、紅角鸮及斑頭鵂鹠的幼鳥居多。因為3—5月是深圳本地猛禽繁殖季節(jié),救護中心經(jīng)常接到關于猛禽雛鳥從巢中掉落或猛禽幼鳥離巢學飛被市民撿獲后的求助電話。
從科學救助野鳥角度分析,人工干預救助雛幼鳥不是最理想的,正確的做法應將雛鳥送回巢中或將學飛的幼鳥放回親鳥附近安全的地方。在猛禽繁殖季節(jié)到來之前,救護中心應提前為救助猛禽雛幼鳥做好充分準備,同時應借助新聞媒體大力宣傳科學救助野鳥的知識,減少人為錯誤干預對猛禽雛幼鳥造成的傷害。育幼的損失是猛禽種群繁衍的一大威脅;每年10—11月是猛禽遷徙過境深圳月份,遷徙需要消耗猛禽大量體能,容易引起猛禽體弱或誤撞玻璃幕墻后受傷被救助的情況較多,因此遷徙對猛禽的生存威脅也是很大的[15],救護中心應在猛禽遷徙季節(jié)到來之前為救治體弱受傷的猛禽做足各種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