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南
重慶街頭所見
(1945年9月14日下午,重慶)
何其芳
話說有一天,天下著雨。
許多人在公共汽車里擠。
一個穿藍布短褂的“下等人”
居然擠攏了一位紳士的身邊。
這位紳士怕挨臟了他的西服
又要花一筆錢送進洗染店,
趕快用雨傘來隔在他們中間。
傘上的雨水往下滴,往下滴,
滴在那個“下等人”的腳上像眼淚。
呵,難道是我自己想哭泣!
我剛來自另外一個地方,
那里農(nóng)民可以叫我“老何”,
把他的手放在我肩上,
那里我可以和工人一起坐在小飯館里,
一邊吃東西,一邊談笑如兄弟。
……
資料來源:節(jié)選自《重慶街頭所見》,
《何其芳詩全編》,浙江文藝出版社,1995
何其芳1912年出生在重慶萬州,幼年時就特別喜愛中國古典詩詞和小說。后就讀于萬州一中,開始漫長求學(xué)之路。1935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xué),才華初放,嶄露頭角,成為新月派詩人,詩歌詞藻華麗、表達自我。
1937年,受進步思潮影響,何其芳奔赴延安,任教延安魯迅藝術(shù)學(xué)院,同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在這期間,他深入生活,到晉西北前線采訪英雄,文風(fēng)也隨之大變,語言變得樸實無華、情感充沛,比如《我為少男少女歌唱》:“我歌唱早晨,我歌唱希望,我歌唱那些屬于未來的事物,我歌唱正在生長的力量?!边@首詩也喚起了無數(shù)人的抗日熱情和斗志。在萬州,當時就有五萬青年朗誦著這首詩,從大后方奔赴到抗日前線。
1944年和1945年,何其芳曾兩次被黨中央由延安派往重慶工作,前后在重慶從事文藝活動28個月左右,為重慶革命事業(yè)留下了閃光的記憶。
《重慶街頭所見》這首詩就作于他第二次受派來到重慶不久,是這個時期創(chuàng)作的為數(shù)不多的政治抒情詩之一。
這首詩歌描寫了詩人在重慶公交車上的所見所聞,即所謂的“下等人”與紳士相處的場景,表達了詩人對階級對立、人與人之間不平等的強烈不滿。作品中,何其芳把從雨傘上滴落到“下等人”腳上的水,比作“眼淚”,連他自己都想哭泣。這是一位共產(chǎn)黨員詩人吐露的心曲,這是他思想、立場轉(zhuǎn)變后的詩性表達。
解放以后,何其芳當選全國政協(xié)委員、全國人大代表,致力于文藝理論研究,為新中國文藝發(fā)展作出了突出貢獻,成為一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評論家。
在他的故鄉(xiāng)萬州,人們修建了其芳詩苑公園,把他的詩歌刻在石頭上,并為他樹立雕像。
2021年7月1日,《芝蘭其芳——何其芳生平展》在萬州甘寧鎮(zhèn)何其芳故居舉辦。展覽以時間為軸,分為“漫漫求學(xué),艱難困苦玉汝成”“嶄露頭角,才華閃耀寥晨星”“奔赴延安,投身革命煥新姿”“篳路藍縷,文藝研究勇探索”“筆耕不息,獨留巧思傳千古”“斯人遠逝,其芳如蘭馥猶存”6個部分。故居內(nèi),還展示了何其芳各個時期的作品,以及他使用過的鋼筆、紙稿、眼鏡和衣物等。
這位從三峽走出的詩人,曾是如此歌唱他的故鄉(xiāng):“我的河,我知道,沒有水的地方就是沙漠,你從我們居住的小市鎮(zhèn)流過,我們在你的水里,洗衣服、洗腳,在沉默的群山中聽著你,像聽著大地的脈膊,……”(《河》)。今天的萬州山水輝映、長橋臥波,濱江環(huán)湖、生態(tài)綠色,宜居宜業(yè)、百姓和睦,正可告慰詩人:故土依舊,歲月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