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業(yè)紅
摘要:舞蹈作為一種藝術表現形式,歸根結底是一種特殊的商品生產,且受生產規(guī)律的支配。鄂爾多斯經濟快速發(fā)展以來,市場經濟不斷發(fā)展完善,與藝術生產之間的關系也愈加緊密。因此,我們了解兩者之間的關系是尤為重要的。
關鍵詞:舞蹈;經濟;關系
一、舞蹈要適應市場經濟的發(fā)展、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明需要
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fā)展舞蹈也逐漸走向市場化。舞蹈場所已不僅僅局限于劇場,而是已經深入農村、廣場等場所,它所面臨的群眾更加廣泛。因此,舞蹈就必須充分考慮人們多層次的欣賞角度,它必須盡最大可能滿足消費者的審美需求。如原來非營利性的廣場民間舞,也直接進入了文藝市場。舞蹈適應了市場經濟的發(fā)展?jié)M足了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明需求,就必然會擁有更大的市場。
舞蹈是藝術之母,隨著人民物質生活的豐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舞蹈成了全民族人民的愛好。人們要求發(fā)展,要求更有氣質,而舞蹈就剛好能幫助其來達到這個目的,為提高自我的素質,抒發(fā)自我的情感,大家都在學舞、跳舞,甚至把舞蹈與健身結合起來,人們的生活越來越需要舞蹈。
鄂爾多斯是歌的海洋,舞的故鄉(xiāng),隨著鄂爾多斯經濟的騰飛,亞洲藝術節(jié)、國際那達慕相繼在這里召開,鄂爾多斯把自己的優(yōu)勢、特色,獨具魅力、唯一的民族文化宣傳出去,吸引全世界的眼球,讓他們知道鄂爾多斯很有特點,非常具有吸引力,不但有美麗的自然風光,更有豐富多彩的民族風情;讓他們覺得要欣賞鄂爾多斯的舞蹈藝術,就要來鄂爾多斯;讓他們來了之后流連忘返,下次還想再來看看這些民族的舞蹈奇葩。
藝術美往往能夠創(chuàng)造經濟價值。人的需求是多樣性、多層次的,既有物質的需要,也有精神的需求。人的多樣性需求也是可以轉化的,在滿足了基本的物質需求后,必然會追求更高的物質享受和精神享受。藝術作為人類的精神產品,在其創(chuàng)作過程中可能不帶有功利性,然而它的傳播和消費肯定有著經濟學的意義。人們也總要通過一定的、物質的方式對藝術作品加以肯定和弘揚。舞蹈作為肢體語言藝術,屬于陽春白雪的范疇,一般總是少數人能夠欣賞,也是少數人在“消費”,舞蹈如何轉化成廣泛的經濟效益也就成了一個不小的難題。
二、用舞蹈帶動經濟發(fā)展 促進區(qū)域文化繁榮
鄂爾多斯在經濟發(fā)展的同時,也應該把民族民間舞蹈打造出去,吸引大家的興趣,創(chuàng)造一個民族品牌,為中國爭光,為鄂爾多斯人爭光。民間民舞是用最簡單的舞蹈跳出舞蹈的氣勢,是一種全民都可以參與的舞蹈。在這方面,我們應該多向國外學習,吸收國外的先進元素,把民族的東西推向世界。
我們已經看到了,本土文化在舞蹈的推動下有了一定的繼承和發(fā)展,我們要繼續(xù)堅持這樣的道路,用舞蹈帶動文化的進一步繁榮。腳踏實地,干一件事是一件事,干兩件事是兩件事。不要停留在理論上,不要雷聲大,雨點小,要做就要認真的做,全身心投入。同時做事情也要一點一點去做,抓住一個問題,解決一個問題。
鄂爾多斯舞蹈要隨著整體經濟的發(fā)展,走向國際化、產業(yè)化、大眾化、時尚化。現在是舞蹈發(fā)展的好時機,鄂爾多斯的經濟在發(fā)展,人民的自尊心在增強,大力弘揚祖國的特色文化突顯出來了,民族素質的培養(yǎng)也到了一個關鍵時刻。這一切都在向我們證明,民族、民間舞會得到發(fā)展,并且目前處在一個發(fā)展的重要時刻。
民族、民間舞的發(fā)展要靠編導和演員們的智慧積淀總結,只要堅持從本土化出發(fā),按照自己的民族展示不同的風采,民族、民間舞一定能走得更遠,發(fā)展得更好。這一事件很好的說明藝術是架設于經濟基礎之上的上層建筑之一。它隸屬于社會的精神層面,是一種有別于政治、法律、道德、宗教等特殊社會意識形態(tài),它為經濟基礎所決定,并服務于經濟基礎。
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tài),主要滿足人們多方面的審美需要,從而在社會生活尤其是人類精神領域內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在階級社會里,藝術往往帶有鮮明的傾向性。舞蹈作為藝術品種之一,因為具有較高的形式美感,能給人以欣賞和愉悅才得以擁有自身的眾多廣泛的觀眾和爭得自生獨立存在的價值。
現在,隨著先進思潮的擁進及世界貿易的頻繁往來,舞蹈藝術又重新活躍起來,被廣大的人民群眾所欣賞和享用,舞蹈語言成為各國各民族都能理解的人類共同行的國際語言,因此,各國的舞蹈家及其舞蹈作品,就成為了促進和增強各國人民友誼和文化交流的使者。
在現代國際藝術市場中,舞蹈尤其是中國舞蹈可望占有一席之地已不是遙遠的夢想。繼《野斑馬》在澳大利亞“小有盈利”后,中國芭蕾舞《大紅燈籠高高掛》、原生態(tài)民族民間舞蹈集《云南印象》、舞劇《霸王別姬》、雜技舞劇、雜技舞蹈《天鵝湖》、《少林傳奇》等都是國際商演的成功范例。中外交流已開始走向對流。2005年問世的舞劇《風中少林》,一出手就在國內摘下“荷花獎”金杯的桂冠,同時與藍馬克娛樂集團簽下到美國巡演兩年的800萬美元合同。
這也主要是因為從80年代后舞蹈藝術從普及意義上的橫向發(fā)展升華到在本體意義上的縱深開拓,從而逐漸開發(fā)了較高審美層。
三、舞蹈蘊含了藝術與經濟的雙重屬性
從藝術學角度來看,舞蹈是以人體動作姿態(tài)為媒介的藝術活動;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舞蹈也是以一種生產——消費的經濟活動。
舞蹈家以自己特有的肢體語言,開發(fā)了它的表現性特質,從而令人信服地創(chuàng)造了有別于其他藝術的藝術形象,創(chuàng)造了奇異的藝術氛圍。中國舞蹈家對心理時空的拓展,有助于復雜人生、人性及復雜情感、情緒的表現,有著其他藝術不能取代的特性。這就是我國舞蹈藝術能在諸多國際芭蕾舞、現代舞及其它舞賽中拿大獎,受到國際藝術高層次人士高度評價的根本原因。
自從張紀綱老師的《千手觀音》在春晚上演并且獲得巨大反響,使得舞蹈走進群眾走進社區(qū),仔細翻查資料,這些年,中國當代舞蹈藝術的創(chuàng)作人員、作品量、活動量以及它的投入量、產出量,都已遠遠超越歷史的巔峰期,但尚未進入良性發(fā)展的軌道。
這主要表現在:
其一、舞蹈藝術創(chuàng)作總體上缺少思想高度,不少作品存在追求表面華麗,缺少堅實內涵的傾向。“漂亮好看”“唯美”甚至成了一些人基本的追求,這使不少舞蹈創(chuàng)作停留在膚淺層次,選材單一,主題開掘不深。
其二、舞蹈家創(chuàng)作出的舞蹈作品作為一種商品演出,任何人都可以買票去觀看,舞蹈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按照自己的審美情趣去進行創(chuàng)作。但是,由于舞蹈演出的商品化的發(fā)展,舞蹈家的生存必須依靠演出票房的收入,如果舞蹈演出沒有觀眾來買票,舞蹈家就會產生經濟危機。因此,如何提高演出的票房價值,如何吸引更多的觀眾,是舞蹈家們不能不考慮的問題。無病呻吟,故作深情,矯揉造作的創(chuàng)作,嚴重影響了一些舞種,特別是古典舞的發(fā)展。
其實世間藝術的發(fā)展,都是在風格多元、派別林立的狀況下向前推進的,這些舞種的發(fā)展也擺脫不了這一規(guī)律類別間,既相斥,也相容,常常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沒什么大驚小怪。當代舞的出現,其實是在它對眾家廣泛吸納后,又被眾家排斥而出現的一個新品種,這種邊緣上的新生兒,是產生在我們當代人眼前的活生生的事實。正是這些相斥相吸的不同種類造就了一個繁花似錦的舞蹈新天地。
舞蹈也成為了企業(yè)宣傳秀的現場嘉賓。企業(yè)的企劃人員在街邊或廣場上搭個臺,演出一系列節(jié)目,期間穿插企業(yè)的宣傳演說和客商互動,以達到宣傳企業(yè)推廣產品的目的。一般這樣的演出多數是快節(jié)奏的現代舞。說來,這樣的企業(yè)文藝演出為現代舞之類做了很好的廣告,真正使得舞蹈“來源于群眾間,服務與群眾”,成為群眾文化藝術。
結束語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鄂爾多斯綜合實力的強盛,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舞蹈藝術在欣賞愉悅,陶冶情操方面的作用得到了很大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