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文學出版社為例"/>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文學類編輯應用文的專業(yè)閱讀
      ——以人民文學出版社為例

      2021-11-12 04:27:46
      現(xiàn)代出版 2021年1期

      作為一種探索性的概念,“出版專業(yè)閱讀”有兩個維度的理解:一種是“出版專業(yè)的閱讀”,即出版專業(yè)學習者特定的閱讀與學習行為。其“以求解閱讀材料中的專業(yè)意義為旨歸”,服務于出版專業(yè)教學與研究,“核心在于選擇專業(yè)內容豐富而又適合教學對象的理論文本,通過一定的教學手段促使教學對象較深入地理解文本中的編輯出版專業(yè)意涵,從而逐步內化為自身的編輯出版專業(yè)意識,并進而逐步強化相應的編輯出版專業(yè)能力”①。另一種是“出版的專業(yè)閱讀”,即與普通讀者的閱讀相區(qū)別,編輯出版工作者伴隨整個編輯出版活動、針對專門的閱讀對象(原稿—書稿)、帶有出版目的性的閱讀行為。這兩種“閱讀”關系緊密:對于出版專業(yè)學習者來說,學習階段“出版專業(yè)的閱讀”,是在為提升走向編輯出版工作崗位從事“出版的專業(yè)閱讀”實踐所需要的專業(yè)能力做準備;而在學習階段提升“出版專業(yè)的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除了閱讀理論性著作外,就是借助“出版的專業(yè)閱讀”過程產生的各種形態(tài)的相關文本即編輯應用文,通過對它們的閱讀重構編輯出版過程,重返編輯出版“現(xiàn)場”,感受與理解專業(yè)思想,最終提高編輯出版專業(yè)能力。這正如李頻所說,“出版專業(yè)閱讀作為嘗試提出的概念,是對編輯出版者閱讀行為、機制、行為效果的解釋與說明,指向審稿但不限于審稿,集中指向審讀但又延伸到以審讀為核心的相關寫作。出版專業(yè)工作者通過公開面世的書刊輔文和內部交流的編輯出版公文(選題報告、審稿意見、編輯書信等)來表達編輯出版者的專業(yè)思想,書刊輔文和編輯出版公文便成為出版專業(yè)閱讀訓練的首選文本”。在當下出版專業(yè)的閱讀教學與研究中,如何引導學生深度、有效地閱讀這些內涵廣泛、體例多樣、專業(yè)特色明顯的編輯應用文,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

      相較于少兒、科技等專業(yè)出版,文學出版過程中產生的編輯應用文,具有較強的文學性、可讀性與豐富的信息,是出版專業(yè)閱讀教學與研究的理想材料。由于編輯應用文這些“編余”“書邊”性質的材料,荷載著文學出版的豐富信息,近年來,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領域通過借鑒域外理論(如副文本理論)或激活傳統(tǒng)概念(如書話)等方式,深度開發(fā)編輯應用文的文獻史料價值,為現(xiàn)當代文學文獻史料意識的深化以及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的“歷史化”提供了重要的學術資源與學術生長點。與文學研究領域的廣泛“征用”、深度開發(fā)相比,出版專業(yè)教學與研究中對文學編輯應用文的專業(yè)閱讀,需要更為自覺的方法論意識與多樣的實踐性探索。近年來,大量與人民文學出版社相關的基礎性史料得以出版,舉凡如《我與人民文學出版社》《懷念集》等集體紀念集,《韋君宜文集》《牛漢詩文集》《屠岸文集》《孫繩武詩文集》《秦兆陽文集》《聶紺弩全集》《馮雪峰全集》《孟偉哉文集》《林辰文集》等人文社編輯出版家的文集,《編余隨筆》(龍世輝)、《古典編余錄》(張友鸞)、《文學編輯四十年》(何啟治)、《蔓草綴珠》(陳早春)、《文學編輯體驗》(胡德培)、《文學編輯紀事》(王仰晨)、《編譯曲直》(蘇福忠)、《一個編審的視界》(張小鼎)、《在朝內166號的日子里》(聶震寧)等人文社編輯出版家的編輯手記,以及《馮雪峰紀念集》《林辰紀念集》《樓適夷同志紀念集》《他仍在路上——嚴文井紀念集》《巴人先生紀念集》《編輯大家秦兆陽》《王笠蕓紀念集》《王仰晨編輯人生》《韋君宜紀念集》等人文社編輯出版家個人紀念集,等等。這些史料收錄了豐富多樣的編輯應用文。本文試以此為例,就出版專業(yè)教學與研究中如何對編輯應用文進行專業(yè)閱讀作出論述。

      一、語境化思維方式與問題意識

      形態(tài)蕪雜多樣的編輯應用文,間接記錄、呈現(xiàn)了出版物編輯出版過程的歷史情境。李頻提出“從語境破解專業(yè)文本的意義結構”,“首在認知語境,次在確認言說者身份并判斷其身份與語境的契合度,再次才是基于語境和身份的理論話語分析”。與編輯出版學理論文本以抽象的核心概念、理論命題與體系建構等為表征不同,編輯應用文突出的特點是其具體性、實踐性?!把圆还铝?,托境方生。”源于語言學的語境化理論,認為不考慮語境就無法完全理解單詞。與此類似,不關注編輯應用文的原初語境與寫作者的具體身份,就無法真正理解這些專業(yè)文本的意義,而容易形成抽象化、絕對化、空洞的價值判斷。以審稿意見為例,在人文社“十七年”的審稿意見中,流行先肯定作品具有一定的反封建等進步意義,再指出其思想上的問題,重點對其中所蘊含的“抽象人性”“人類愛”“愛情”等不合時宜的“人性”內容進行批判的模式。王壽彭所作印度小說《錢達爾小說集》審稿意見中,審稿人在肯定小說“大部分的思想是健康的、藝術技巧也有一定水平”的前提下,指出“其中也有一些作品有和平主義傾向,有些作品宣揚人類愛”,因此擬刪去九篇。審稿意見還特別說明,在擬刪的九篇中,“《早晨》《月園之夜》,前者歌頌田園的生活,后者歌頌愛情和生命,政治上雖屬無害,但前者顯然是美化了的,后者的哲學觀點(認為愛情和生命是永恒的)是唯心的。為了精選,不擬收入”。再如由王任叔(巴人)1961年12月3日針對西班牙作家華那·瓦萊拉的小說《芭碧塔·西蜜娜絲》寫的審稿意見,相當?shù)湫偷胤从沉水敃r審稿意見的流行話語:“小說……描寫一個準備做神父的青年對于愛上了一個青年寡婦的心理矛盾。這種心理矛盾顯而易見地是天主教的禁欲主義和一般青年人具有結婚要求之間的矛盾的反映。在這一點說,作品在客觀上具有一些反封建主義的傾向。這是它進步的一面。但是,作者的世界觀不是一個徹底的資產階級世界觀,而還帶有不少的封建主義的成分?!髡呤窍胍宰诮谈星楹腿祟惖膶徝栏星楹弦黄饋?,而舍棄那種在天主教里的不自然的禁欲主義罷了,并非徹底反對宗教。而這種調和的思想怕正是半資本主義和半封建的當時西班牙社會思想在作者頭腦中的反映?!髌烦鲜鲆稽c社會意義外,我認為沒有更大的更多的社會意義了。俄譯者的序言,從它的所謂人類愛這點上來強調它的社會意義,不僅是過分,而且它包含有錯誤的理論。但作品的藝術手法,卻是簡練而高超的。在它描寫戀愛心理方面,是含蓄而不太過顯露的;這不同于資產階級作家的描寫,更多色情和肉欲的描寫,而是給以純化了的、更多些古典情調的描寫。把戀愛的心理的描寫提高到精神的與物質的、抽象的教理與現(xiàn)實生活的要求這些之間的矛盾來抒寫的。從這一點上說,盡管作品表現(xiàn)的是戀愛題材,但不會給青年讀者以一種副作用?!眴螐奈谋究?,這類審稿意見先部分肯定后再指出問題、先抽象肯定后再具體指出問題、思想上否定后藝術上肯定,并無新意。而如果了解、結合“十七年”時期以人民性為標準進行鑒審書稿的特定文化背景,以及當時出版人在審稿時習慣以“批判性序言”進行“消毒”等做法,就會看出,審稿意見中欲言又止、自我駁詰的矛盾性和標準的游移,正是特定歷史時期文學出版所依存的社會政治語境的深刻折射。

      將材料對象化、問題化,是所有學術研究的起點。因為文學出版活動的編輯應用文背后折射出較強的故事性、文學性,出版專業(yè)學習者在將其作為“史料”與“歷史背景”進行閱讀時,容易表現(xiàn)出逸事化、探秘化等傾向,如關注組稿過程中的行業(yè)競爭、稿費多寡、寫作內幕、人事關系、敏感文字的處理、作家私人生活等。這種閱讀路徑,不僅使學習者忽視了編輯應用文中所反眏的編校技巧,更嚴重消解了其中包含的豐富的專業(yè)思想與深遠的社會歷史內容。近年來,出版研究倡導引入生活史視角,如關注出版人的經濟生活、交往生活與休閑生活等。出版人的書信、宣傳材料以及以此基礎加工形成的出版回憶錄等編輯應用文,無疑是出版生活史研究的重要材料。但出版專業(yè)學習者的專業(yè)閱讀、深度閱讀,更應該強化問題意識,從蕪雜的文學編輯應用文中,梳理與探討文學的“生產”邏輯、剖析文學出版的“生態(tài)”,而不是僅僅將編輯應用文視作碎片化的、日?;摹俺霭嫔睢钡暮唵斡涗洝R跃巹?chuàng)來往書信為例。《傅雷全集》書信卷,收錄傅雷“十七年”時期致人文社的32通信件,還有致鄭效洵、王任叔、樓適夷等人文社管理層的書信11通。其中涉及的核心問題之一,是傅雷對翻譯稿費的據(jù)理力爭。傅雷的書信由知識分子政策變化說到具體的稿費標準、稿件質量、銷售情形等,步步為營,有理有據(jù);未得到滿意答復,則緊追不放,一再要求人文社在關鍵問題上正面作答。譯者與出版社往來書信,從生活史層面入手,很容易被誤讀為傅雷對稿費的錙銖必較,將其當作傅雷譯作出版糾紛的個人化現(xiàn)象。而如果結合當代稿費制度、知識分子心態(tài)史、政治史等就可以看出,傅雷與人文社的往來書信,深度地反映出在“文革”尤其是“反右”前,著作者對稿費的認識、對自身權利的主張相對理性、自信與正當化,折射出當代稿費變遷的歷史軌跡,關系到一個重要的文學出版制度問題。

      二、“癥候”與互文性

      與學習者容易將文學出版的編輯應用文進行逸事化、探秘化等傾向不同,教學者要警惕的是專業(yè)閱讀的實用化傾向。因為希望從中獲得專業(yè)性規(guī)律以幫助學習者提高對書稿的鑒審能力,在引導學生對編輯應用文進行專業(yè)閱讀時,教師往往注意發(fā)掘、捕獲、提煉編輯應用文中的“共通性”“專業(yè)性”特征,試圖以“理論命題”的方式總結文學編輯出版的“規(guī)律”,如作者對閱讀潮流主脈的有效把握,對書稿的正確判斷,編輯與作者之間的相互信任、有效溝通與深度理解,應用文書寫技巧,等等。總之,教學者希望將蕪雜的編輯應用文背后復雜的出版實踐,“條理化”“純化”為“成功”的編輯出版教學案例。但是,因為學習者與編輯應用文作者個體情境的不同,這種對編輯出版“成功”案例“事后之明”式的簡要總結,在實踐中并不具有“復制”的可能。而且,正如治史學者所言,“其言論愈有條理統(tǒng)系,則去古人學說之真相愈遠”,“一切太整齊的系統(tǒng),都是形跡可疑的,因為人事從來不會如此容易被裝進一個太整齊的系統(tǒng)里去”,過于注重“成功”“規(guī)律”的案例,對其編輯出版過程這種“人事”所體現(xiàn)的專業(yè)邏輯與意義的發(fā)掘也有限。相反,注重從“反思”的角度解讀編輯應用文,關注編輯出版過程中的“沖突”“抵抗”“挫折”乃至于“失敗”等“癥候”,卻可能給出版專業(yè)的學習者帶來更多、更深的專業(yè)啟示。阿爾都塞倡導的癥候閱讀法,主張根據(jù)在文本中所發(fā)現(xiàn)的空白、沉默等“癥候”挖掘深層問題。文學批評領域的癥候批評閱讀方法,主張“以文本的各種悖逆、含混、反常、疑難現(xiàn)象作為突破口,在尋找原因的過程中,尋找這些現(xiàn)象的意義”。這對學習者解讀文學出版的編輯應用文提供了深刻的啟發(fā)。聶震寧在《在朝內166號的日子里》中,記錄了其主持推動的《國畫》(王躍文)、《牽手》(王海翎)、《突出重圍》(柳建偉)三個重要的文學出版案例。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并沒有僅著眼于總結成功的“規(guī)律”,而特別注意記錄其中的“沖突”、強調事后的反思等“癥候”:《國畫》出版后,人文社因其官場小說主題而受到批評。身為社長的聶震寧事后追憶,當時自己“有這個心理準備”,“一是我認定這是一部有價值的文學作品;二是在人文社做社長,必須從國家行業(yè)大局和文學本位兩個方面去做出版;三是這部作品并沒有直接違反重大題材管理的哪一條規(guī)定,存在的不足主要是一個認識問題”??傊?,“這部作品絕對不是一無是處”。作者甚至意味深長地認為,由《國畫》的出版,自己才“算是已經深層次融入了這家老牌名社”。今天,當年的風波已經過去,王躍文的小說已經成為常銷書,“這也符合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和認識論的法則”?!稜渴帧烦蔀楫敃r的暢銷書,在宣傳過程中,聶震寧一直堅持將作品客觀中肯地評價為“一部受到廣大讀者歡迎的長篇小說”,而沒有順勢把所謂“優(yōu)秀的”“不可多得的”等贊語往上堆?!拔恼虑Ч攀?,做書的人還是要記?。簳钊菀琢粝潞蠡?,過度宣傳會招致更大后患。保持理性和嚴謹態(tài)度的宣傳營銷,可以使得此書未曾因為其大賣而為人詬病?!笨萍紡娷娭黝}小說《突出重圍》大獲成功,與社里同人的“營銷沖動”不同,聶震寧冷靜擱置了讓作者柳建偉成為人文社簽約作家這一時髦、吸睛的做法。他理性地認識到,簽約作家多是類型化小說、暢銷書作家的路數(shù),而對于奉行文學性寫作的柳建偉來說并不適合,相反這會違反文學創(chuàng)作規(guī)律;以“作家之家”為定位的人文社過分推崇一位青年作家,既可能使作家陷入“重圍”,更可能使人文社因厚此薄彼而自樹屏障。當代文學生產與政治、市場的關系密切。如何在文學與政治、市場不同場域之間,做出自己的價值判斷與理性實踐,達成專業(yè)平衡,是出版人面臨的重要考驗。勇于思想探索而不沖動,順應時代發(fā)展而不放棄文學本位的價值底線取媚市場與過度開發(fā),聶震寧在出版過程中的拿捏應對與事后的總結,充分體現(xiàn)了作家出身的文學專業(yè)出版人對當代文學出版規(guī)律的深刻認識,同時折射出當代文學生產復雜的生態(tài)與內在邏輯。再比如,文學出版研究者多注意到著名編輯龍世輝對曲波《林海雪原》的傾力修改及其成功之處,而對編輯與作者事后由親密合作轉而產生齟齬的結局有所忽視;注意到龍世輝、韋君宜等以巨大的膽識與勇氣推出莫應豐的《將軍吟》,而對莫應豐在公開場合對編輯的批評以及龍世輝“編輯要挨罵受氣”的意氣難平有所忽視。這些意味深長的文學編輯出版現(xiàn)象,在龍世輝、韋君宜的編輯手記等編輯應用文中都有反映,具有“癥候”意義,值得教師引導學習者進行專業(yè)閱讀。

      編輯應用文的另一特點是多具有互文性?;ノ男?,又名“文本互涉”“文本間性”等,意指“文本與其他文本,文本及其身份、意義、主體以及社會歷史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與轉化之關系和過程”。從作者的角度看,互文性首先表現(xiàn)為同一作者對文本的多次書寫。由編輯出版人的工作性質決定,作者往往會在編輯出版工作的不同階段,以選題策劃、組稿信、審稿意見、書評、編輯手記、訪談、回憶錄等多種編輯應用文的方式,對書稿的鑒審活動進行多次書寫。這一大體從感性到理性、從直觀印象到深入理解的書寫過程,反映出作者出版專業(yè)思想認識的深化?!拔母铩焙笃?,韋君宜審讀《苗兒青青》《銀海紅浪》兩部有著時代特色的小說并撰有審稿札記,其中對書稿提出尖銳批評與否定,如“全系廢話”,“寫法不深,也無說服力”,“行動太少,心理描寫也缺少深度,如一般報道”,“編造的”,“語言有嚴重問題。通是通,但是描寫風景充滿了陳舊詞藻”,“這個人物還是活不起來”,“人物的干枯感”,“總之,此稿水平太差”;“稿子費了很多力,為此組織了專門脫產寫作組,但無法采用。最主要的原因是對革命歷史和生活并不了解,只知道幾件片斷事實,加上自己的想象串成的,不是歷史的真正面貌。故說服不了人,也打動不了人”。稿件后來都做了退稿處理。兩篇審稿札記,充分反映出作者不畏時流、堅持文學專業(yè)精神的出版人品格。1983年,韋君宜將編輯應用文性質的文字結集為《老編輯手記》出版,特意將上述兩篇審稿札記收錄其中,不僅在札記后面綴以附記,而且在整本書的后記中說明:把退稿意見公開出版,意在以此存照?!斑@證明當時有人堅持認為這樣的作品好,做出那樣判斷是多么可怕!”把編輯過程中碰到的問題與自己的抗爭寫出來,就是想讓年輕的編輯了解,在非常的政治環(huán)境下,編輯曾遇到過一些什么問題,而作為一名編輯又該怎么辦,“讓我們記住這一頁歷史,想想怎么樣才能制止它的再現(xiàn)吧”。再如關于人文社與張煒的《九月寓言》失之交臂這一話題,編輯何啟治先后發(fā)表過《五十年光榮與夢想——關于編輯、出版者與長篇小說創(chuàng)作關系的對話》(1998)、《是是非非說“寓言”——張煒著〈九月寓言〉緣何與〈當代〉失之交臂?》(2004)、《道是無晴卻有晴——從〈古船〉〈九月寓言〉〈白鹿原〉的命運看新時期文學破冰之旅的風雨征程》(2012)等,既講人文社組稿、審稿的“過五關斬六將”,也講“走麥城”。追蹤閱讀編輯應用文中的互文性現(xiàn)象,有利于深化理解其中的專業(yè)意義。編輯應用文互文性特征的另一種表現(xiàn),是作者、編輯與讀者等多個相關主體圍繞同一出版事件進行不同角度的書寫。如關于莫應豐《將軍吟》出版過程中的爭論、修改、書名等,先后有人文社小說編輯黎之(李曙光)發(fā)表《淺談〈將軍吟〉》(1980)、作者莫應豐發(fā)表《寄望于將軍們——〈將軍吟〉成書前后》(1981)、人文社副總編韋君宜發(fā)表《〈將軍吟〉的出世》(1982)、小說編輯龍世輝發(fā)表《試論文學編輯》(1983)、《當代》負責人孟偉哉發(fā)表《送別韋君宜同志》(2002)、小說編輯劉煒發(fā)表《名作誕生記:〈將軍吟〉〈芙蓉鎮(zhèn)〉》(2008)等;關于張煒《九月寓言》的命運,除了上述何啟治的文章,還有終審秦兆陽《對〈九月寓言〉的基本看法》(1991)、作者張煒《朋友與書與出版社——記〈秋天的憤怒〉〈古船〉和〈九月寓言〉〈家族〉的寫作與出版》(2001)等。這些出于不同角色之手,甚至有所沖突的編輯應用文,足以建構起專業(yè)內涵豐富的編輯出版學案。只有對這些編輯應用文進行全面的互文式閱讀,才可能真正理解文學出版復雜的當代邏輯。

      三、過度闡釋與先入為主

      無論是對培養(yǎng)語境化思維方式與問題意識的強調,還是對閱讀材料的“癥候”與互文性的強調,對編輯應用文的專業(yè)閱讀,都可能存在著過度闡釋與先入為主的思維陷阱,需要保持清醒的認識。

      當下的當代文學制度研究習慣于啟蒙主義研究模式,將出版機構客體化為單一的國家意識形態(tài)機器,因此對國家力量對文學出版合理的規(guī)范、正常的編校修改,常常過度闡釋,無形中取消、否認編輯行為對稿件必要的優(yōu)化功能與積極意義。以《白鹿原》的出版學案為例,當下的文學出版研究對作品參評“茅獎”過程中作者陳忠實的“修改”行為多有關注,認為文學出版“規(guī)范”對作品的影響導致“傷筋動骨”,甚至“面目全非”,潛在地質疑甚至否定出版過程中所有的修改與規(guī)范意見。事實上,在作品鑒審過程中,常振家的復審、何啟治的終審意見,都曾對小說的不足做出過理性的評判,尤其是關于性描寫的問題。編輯何啟治的終審意見指出:“贊成此類描寫應有所節(jié)制,或把過于直露的性描寫化為虛寫,淡化。但是,千萬不要以為性描寫是可有可無的甚至一定就是丑惡的、色情的。關鍵是:應為情節(jié)發(fā)展所需要,應對人物性格刻畫有利,還應對表現(xiàn)人物的文明層次有用。自然,應避免粗俗、直接。”主持《當代》工作的朱盛昌終審意見寫道:“關于性描寫,我不是反對一般的兩性關系描寫。對于能突出,能表現(xiàn)人物關系、人物性格和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所需要的兩性關系的描寫是應當保留的。但直接性行為、性動作的詳細描寫不屬此例,應當堅決刪去,猥褻的、刺激的、低俗的性描寫應當刪去,不應保留……不要因小失大?!边@些基于文學專業(yè)精神、編輯理性的正常意見、修改等,對于保證文學出版的品格起著重要的作用。在閱讀文學編輯應用文時,不應對此有所忽視。

      關于先入為主,學者對當代文學制度研究中存在的這一思維陷阱多有反思。深刻如張均,曾對文學出版制度研究中流行的“制度至上”而忽視“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這一先入為主的思維方式提出批評,認為人民文藝制度在運作中事實上常常遭到作為主體的人的“抵抗、挪用、歪曲乃至消解”。原因在于,公開規(guī)則的制定者、使用者,“不單純是執(zhí)政黨的預設意圖的機械執(zhí)行者,作為活生生的個人,他們也生活在不同觀念、利益與情境之中。作為制定、運用制度的人,他們才是主體。制度達成怎樣的狀態(tài),發(fā)生怎樣的功能,與制定它、執(zhí)行它的人希望它成為何等狀態(tài)、發(fā)揮何等功能實在是大有干系。而觀念、利益與情境的混雜性,決定了制度狀態(tài)與功能的歧異性與不確定性”。在閱讀韋君宜的編輯手記、回憶錄時,我們多注意到其“思痛”的色彩,而對其中所反映出的即使在當代“一體化”語境中也起著重要作用的“人”的主體性,存在著先入為主的忽略與遮蔽。比如新時期初,畢竟乍暖還寒,韋君宜在文學出版、思想解放方面的推進,經常通過求助老領導胡喬木等個人化方式,策略性地進行。為了讓《沉重的翅膀》單行本順利出版,韋君宜面見胡喬木,為張潔及其小說鼎力辯護。在推動《將軍吟》申報“茅獎”時,韋君宜收到胡喬木完全肯定的意見后,提出將該書列為授獎的第一部并說胡喬木贊賞此書,后來《將軍吟》順利當選首屆“茅獎”的頭部作品。為了讓隔離審查中的牛漢盡快重返工作崗位,韋君宜要牛漢寫份檢查,她通過胡喬木直送時任中宣部部長胡耀邦,在其過問下將牛漢作為個案單獨于1978年恢復黨籍;在牛漢還沒有平反時,韋君宜就調他參與《新文學史料》籌備工作并于1979年出任主編。這些人際因素的影響,在當代文學出版研究中流行的先入為主的“制度至上”邏輯的主宰下,常常被視為微不足道。

      注釋

      ①⑤ 李頻.從語境破解專業(yè)文本的意義結構[J].現(xiàn)代出版,2017(5):63,65.

      ② 關于編輯出版過程中編輯為處理各類事務撰寫的文字,業(yè)界(包括出版專業(yè)資格考試)通常稱之為編輯應用文。其主要有四種類型:選題報告、審稿意見等“內部編輯業(yè)務文件”,與作者、讀者的往來通信等“編輯工作書信”,為出版物撰寫的出版說明、內容簡介、編后語等“書刊輔文”,廣告、出版信息和出版物評論等“書刊宣傳文字”。汪家明.編輯應用文寫作漫談[J].編輯學刊,2008(3):64-68.本文將以此為基礎加工撰寫的編輯回憶錄、書話等文本,一并視為廣義的編輯應用文。

      ③ 李頻.閱讀效率·專業(yè)性·跨專業(yè)性——出版專業(yè)閱讀教學手記二則[J].現(xiàn)代出版,2019(1):80.

      ④ 有學者主張序跋、封面、廣告、注釋等副文本是重要的文學史料。它們與正文本一起,構成了體現(xiàn)作家、評論家、編輯、出版商、研究者等多種主體復雜關系的文學場。參見:金宏宇.文本周邊——中國現(xiàn)代文學副文本研究[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4。還有學者認為書話這種邊緣性文體具有豐富的史料意義,對文學史料學建構有著重要的啟示。參見:趙普光.書話與中國現(xiàn)代文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從出版專業(yè)角度看,副文本、書話與編輯應用文多有疊合的內容。

      ⑥ 上述兩份審稿意見為原件,承人民文學出版社張福生編審提供,謹致謝忱。

      ⑦ 高崧.青春辦報,皓首出書[M]//張稷.懷念陳翰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9:102.

      ⑧ 歐陽敏,王雅菲.中國近現(xiàn)代出版生活史研究述評[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7):155-160.

      ⑨ 傅雷.傅雷全集:二十[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2:224-268.

      ⑩ 陳寅恪.馮友蘭中國哲學史上冊審查報告[M]//陳寅恪.金明館叢稿二編.北京:生活·新知·讀書三聯(lián)書店,2001:279.

      ? 羅爾綱.師門五年記·胡適瑣憶:增補本[M].北京:生活·新知·讀書三聯(lián)書店,1998:50.

      ? 藍棣之.什么是“癥候分析批評理論”[M]//現(xiàn)代文學經典:癥候式分析.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3.

      ? 張國功.當代文學出版的個體敘事與時代主題——評聶震寧《在朝內166號的日子里》[J].出版發(fā)行研究,2019(5):94-95.

      ? 李玉平.互文性:文學理論研究的新視野[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5.

      ? 韋君宜.《苗兒青青》讀稿札記[M]//韋君宜文集:第五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3:119-120.

      ? 韋君宜.《銀海紅浪》讀稿札記[M]//韋君宜文集:第五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3:122.

      ? 韋君宜.《老編輯手記》后記[M]//韋君宜文集:第五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3:137-138.

      ? 何啟治.《白鹿原》檔案[J].出版史料,2002(3):21.

      ? 張均.中國當代文學制度研究(1949—1976)[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9-10.

      ? 何啟治.光榮與夢想:人民文學出版社:復蘇編[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113.

      ? 韋君宜.胡喬木零憶[M]//韋君宜文集:第四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3:468.

      ? 牛漢.我仍在苦苦跋涉——牛漢自述[M]何啟治,李晉西.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8:192-195.

      醴陵市| 施甸县| 乃东县| 泰安市| 科技| 基隆市| 泽州县| 桂东县| 荃湾区| 全州县| 宁武县| 濉溪县| 布拖县| 巨鹿县| 衡南县| 惠水县| 西宁市| 区。| 公主岭市| 洞口县| 临漳县| 慈溪市| 无为县| 永修县| 开封市| 息烽县| 江达县| 伊吾县| 彝良县| 城固县| 古蔺县| 长汀县| 泰兴市| 阿荣旗| 乌鲁木齐县| 昭苏县| 城口县| 大庆市| 布尔津县| 八宿县| 朝阳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