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景來
(淮南市林業(yè)技術推廣中心站,安徽 淮南 232000)
中山杉(Taxodium‘Zhongshansha’)為落羽杉屬,是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園選育的一組雜交一代和二代品種。中山杉為落葉或半常綠高大喬木,樹干挺拔,樹形優(yōu)美,樹葉綠色期長,具有耐鹽堿、耐水濕、抗風性強、生長速度快、適應性廣等優(yōu)點,是低洼地區(qū)林業(yè)發(fā)展中很有推廣價值的樹種,尤其適合農田林網、沿淮灘涂地、采煤沉陷區(qū)建設使用,亦可應用于景觀大道、生態(tài)綠地造林。
根據(jù)中山杉的生態(tài)特性,選擇淮南市鳳臺縣古店鄉(xiāng)北王集村的4 hm水稻田作為新建苗圃。新建苗圃地的選擇非常重要,不科學、不恰當?shù)拿缙晕恢脤⒔o以后的生產經營帶來很多困難,增加不必要的成本,所以苗圃地選擇首要考慮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
一是靠近公路。此處交通比較方便,以便于苗木的出圃和物質資料的運輸;同時在路邊,過路人能直接看到苗木。尤其在秋末冬初,中山杉景觀很特別,能起到示范作用和廣告作用。
二是設在靠近村莊附近。以便于解決勞動力、機械租用等問題。尤其在春秋栽植苗木和起苗工作量大時,有利于及時召集到大量臨時性的勞動力。
三是考慮環(huán)境污染問題。要遠離污染源,以便于苗木的正常生長。
1.2.1 地形地勢
選擇排水良好、地勢較高、地形平坦的開闊地帶,便于機耕和灌溉。
1.2.2 水源及地下水位
中山杉是喜濕樹種,因此苗圃地應選擇在靠近溝渠等天然水源附近,以利于苗木灌溉;同時要求地下水位較高,干旱時可以打井提水灌溉。
主要考慮耕作方便,便于機械化作業(yè)。把生產用地劃分為3 塊,每塊面積1.33 hm,合計面積4 hm。
設置環(huán)圃路,一級路寬4 m。3 塊耕作區(qū)之間設立了二級路,路寬2 m。同時設置環(huán)圃溝,溝寬1 m,以便于排灌。
苗圃地選擇靠近村部不遠的姚集自然莊附近,靠邊建造了兩間辦公及生產用房。此處原來是水稻田,地勢平坦、土層深厚、排水良好、澆灌便利、肥力較好。2018 年秋,進行深耕、旋耕,施入復合肥50 kg/667hm。水稻田土壤易旱易澇,為使土壤保濕保墑,采用地膜起壟覆蓋育苗,壟為東西走向,寬100 cm、高25 cm,壟間步道30 cm,壟面整實,做到土松且碎、無雜物,覆蓋寬130 cm 的黑色地膜,兩側用土封嚴壓實。覆蓋地膜的目的是保溫保墑,不僅保持土壤水分,也利于控制雜草生長。
為了經濟效益快捷明顯,實行長短結合,花樹結合。第1 塊地栽植中山杉營養(yǎng)缽小苗,平均苗高約10 cm,株行距15 cm×20 cm,栽植4 萬株。用特制的鋤具刨一個坑,去掉營養(yǎng)缽,帶土栽入后用鋤具圍實根部。第2 塊栽植中山杉營養(yǎng)缽小苗,平均苗高50 cm,株行距15 cm×20 cm,栽植4 萬株營養(yǎng)缽小苗。第3 塊地栽植1 年生中山杉小苗,苗高100 cm,株行距100 cm×100 cm,帶土球栽植,栽植8 000余株,培育大苗。栽后立即漫灌澆水,使根系能與穴周圍土壤接觸,以便很快吸水恢復生長。
中山杉嫩梢生長至5 cm 左右時,每株保留一個健壯新梢作為主干培養(yǎng),剪除其他枝條,5 月底前完成定苗。中山杉自然樹形優(yōu)美,通常不需過多修剪,若枝條過密可適當修去內膛枝、交叉枝、下垂枝及扭傷枝,以改善通風透光條件和養(yǎng)分供應狀況。但也有一部分苗木在移栽當年不易形成直立生長的莖干,出現(xiàn)一定的偏冠或彎斜現(xiàn)象,需進行整形修剪,剪除過多的側枝和彎斜的枝梢,促進頂部芽的萌發(fā)和生長,培養(yǎng)直立向上生長的萌枝作主干。
栽后第1 年特別要注意水分供應,保證樹木伏旱不缺水。夏季澆水宜在早、晚進行,冬季宜在中午,澆水要一次澆透,且水流不宜太急,防止地表徑流損失。中山杉雖喜水,但遇到長期陰雨或者雨勢過大時,也要防止積水,做到及時排水。
在林分尚未郁閉的情況下,苗木周圍往往雜草叢生,尤其是一些蔓性草本植物常常纏繞苗木,影響苗木生長和環(huán)境美觀。春夏季的每月中旬應進行松土除草,深度3~4 cm,以不傷苗木根系為限,做到苗木周圍內淺外深。大雨和澆水后要及時松土培土保墑。一些雜草根部很大,除草時要防止帶動苗木根部,影響成活。
肥料對促進中山杉生長非常有效,結合排灌水,共施肥3 次。6 月下旬施肥1 次,施入復合肥50 kg/667m;7 月中旬施肥 1 次,施入尿素 25 kg/667m;7 月底施肥 1 次,施入尿素 50 kg/667m。
在暴風雨過后要及時扶正被刮倒或刮斜的苗木,以利于苗木正常生長和塑造優(yōu)美干型。
中山杉病蟲害較少,主要是地老虎。地老虎啃食根部表皮導致苗木死亡,發(fā)生危害嚴重時,可向被害苗木附近的土壤中灌注90%晶體敵百蟲1 000倍液進行防治。
苗木出圃,共培育苗木8.8 萬株,成活率99%,以平均單價10 元計,共收入88 萬元。去除投入45萬元,為貧困戶分紅9 萬元,凈收入34 萬元,經濟效益良好。
為本地實施林業(yè)增綠增效行動、農田林網及鄉(xiāng)村綠化提供優(yōu)質苗木。不僅豐富了造林綠化樹種和生物多樣性,也降低楊樹造林占比,有利于減少楊樹飄絮,生態(tài)效益明顯。
通過培訓,提高了當?shù)卮迕竦膶I(yè)技能和科技素養(yǎng),為以后的生產做好儲備。同時,為村民提供勞務崗位,增加村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