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江南長短句

      2021-11-12 12:37:14
      雨花 2021年3期

      花山

      一路徐行,漸近自然,到達花山時,已過黃昏。人在樹下穿梭,周遭黑黝黝一片。蟲聲像潮水,星火繁茂,燈光倒顯得暗淡了。朦朧中只覺得那山清秀平緩,山林的野氣澎湃而來,深吸一口氣,有蔬筍瓜果風味,內(nèi)心歡喜,覺得到了一個瑯?gòu)指5亍?/p>

      群鳥未眠,鳴聲自山間傳來,咕咕,唧唧。泡了杯碧螺春,靠窗定定坐聽,茶味、夜色與山風似乎還有花香與新鮮的草木生氣飄進室內(nèi),人也欣欣。鳥像知道有人在偷聽其鳴,叫聲越發(fā)高調(diào),時近時遠,彼此相和。有鳥得意,有鳥得閑,有鳥得趣,有鳥得伴,有鳥得寵,有鳥得益,有鳥得食。聽著聽著,心里生出靜氣緩緩流動,那靜氣像霧,又像花山的夜的況味。

      后半夜飄起雨,雨絲落在樹葉上,如春蠶食桑,屋檐積水打在芭蕉上,清脆如啄木。暑熱自是消散了,一股清涼包裹著身心,漸漸不知何時不知何處,更不知有我。

      鳥鳴喚醒了客居的人,也喚醒了花山。一山翠微一山鳥鳴,還有風吹樹木的聲音,間或有犬吠有人語,蟲子或許累了也或許沉睡未醒。

      石路自眼前腳下一直蜿蜒向上,遁跡樹林,不知去處。入眼皆綠,青崗栗、橡樹、櫸樹、三角槭、翠柏的綠,還有流水的綠,青苔的綠。入了綠野婆娑之地,人仿佛也是青翠的,心底一時松軟沉醉,被水流的嘩然與鮮亮的樹葉撩撥得浮想聯(lián)翩。

      花山的水干凈,流在山溝中,遠看晃動著清亮的白光,走近才知道是澄澈的一泓山泉。忍不住以手招水,手指一涼,胳膊一涼,拍在臉上,腮頰也一涼,然后是溫潤的舒爽。

      掬得滿滿一捧山泉,剔透晶瑩,心里有淺淺的歡喜。水從指縫間漏下來,須臾掌心即空空如也,思緒也跟著穿越時空。一千多年前的某天,一個叫支遁的僧人來到此地開山隱居。過著超然世外的生活,看看陰晴圓缺,看看云卷云舒。天晴的日子,尋一塊石頭跏趺而坐,讀讀經(jīng)書,聽聽風語。風像懂得人事一般,翻開了書頁。樹葉也簌簌作響,天籟與佛音一起,支遁想想塵世熙攘,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走得深了,蟬在頭頂四周聒噪,風吹來深幽的鳥鳴,越發(fā)顯得山中幽靜。

      花山長滿了樹,纖細瘦長,樹齡多不長,枝葉鮮亮,簌簌可愛,讓山體多了舒緩。當然也有或坐或臥或立的老樹,遮天蔽日,藏匿山中,像隱逸的僧人。

      不獨樹多,石頭也多。蘇州產(chǎn)美石,太湖石皺、漏、瘦、透之美迷倒眾生?;ㄉ降氖^卻厚樸,滿山散落的石頭,顏色蒼茫古舊,不像太湖石以白娛人。山頂蓮花石奇峰獨立,又奇崛又厚樸。一些石頭上鑿有字,或?qū)懢盎蚴闱榛蜓灾净蚓?,幾百處楷行隸草篆石刻,寫的是山種、隔凡、吞石、墜宿、渴龜、花山鳥道、凌風棧、布袋石、皆大歡喜……

      最喜歡兩方石刻。一方是“墜宿”,是圓潤的團石,據(jù)說是天上落下的星宿。以手撫摸著石頭,有種天機不可泄露之感,神色一凜,心想這或許是文曲星,希望它賜予我輩長遠的文氣與勃勃生機。還有一方石頭上刻有“且坐坐”,我忍不住上前摩挲。山風徐來,并無多少事體牽系,心里松動,卻也解脫了些許凡塵世事,一時凝思,愣愣不語。

      在花山住過幾回,見過春晴,見過夏雨,見過秋風。陰晴風雨,花山無恙。雨下大了,窗外灰白的云霧如厚絮,山卻格外透著綠。

      天下處處有河有山,此處山以花為名,這是山的幸事。

      此山有幸花為名,誰人有幸臨花山。

      得閑且去山中走,一步一景一重天。

      一時倒羨慕起那些近山而居的人了,得以親近這一方天地尤物。

      花山,在蘇州城西。

      人的影在水底浮動

      季節(jié)是初冬,但不那么冷,還是秋爽宜人的感覺。明潔的天氣,沒有風沒有云,朗日晴好。池中有殘荷,岸邊堆滿凌亂的石頭,蒼耳子開始衰老。疏林秋草,野逸無華。黃菊、青松、翠竹、紫蘇,超然物外,仿佛閑云野鶴。

      池塘淺了,湖水退下去,舊痕里有新愁。

      水邊有很多人,男人女人,年老的年幼的。清澈澄瑩的一灣水,天上的白云在水底浮動,人的影在水底浮動。

      寄來枇杷

      蘇州友人寄來枇杷。

      枇杷好吃,蘇州東山白玉枇杷尤佳,皮易剝,果形大,肉汁甜嫩,透似玉雕,為枇杷中之妙品也。安徽有白沙枇杷,稍晚熟,或不遜白玉枇杷。好多年沒吃過,已忘了其味如何。我鄉(xiāng)岳西多枇杷樹,大抵栽于池塘邊上。所結(jié)枇杷,果小,略有酸澀,二十年沒吃過,我并不懷戀。

      楊梅上市的時候,枇杷黃澄澄掛了一樹。初夏端陽枇杷熟,夏至楊梅滿山甜,俗諺是這么說的。今年的楊梅還沒吃到,今年的枇杷也沒吃到,留待明年吧。往年沒吃到的櫻桃,今年吃了不少。幾次說好買楊梅,臨了卻買得話梅;幾次說好買枇杷,臨了又買得荔枝。像我寫文章一樣,常常跑題。文章偶爾是頑皮的小孩,伊在電話里說小兮活潑得很,出門像脫韁之馬,爬高爬低,不亦樂乎。

      有人形容新年時孩子的模樣:“小辮朝天紅線扎,分明一只小荸薺。”是不是可以改成“小辮朝天紅線扎,分明一只小枇杷”?我喊過小兮小枇杷的,小兮更幼些的時候,還喊過她小青蛙、小蛤蟆、小臭蟲、小花貓、小蘿卜……亂套了,伊說以后只準喊小寶或者小貝。

      枇杷晚翠,個頭比荸薺高,與滋味無關?!拌凌恕眱蓚€字,念出來有音律美,不像荸薺,發(fā)音走氣。

      關于枇杷的文字,印象最深的是張愛玲《小艾》中的描寫:“老姨太早已剝了一顆,把那枇杷皮剝成一朵倒垂蓮模樣,蒂子朝下,十指尖尖擎著送了過來。”這樣行文,酸酸甜甜,有新摘枇杷之味。倒垂蓮的比喻,真是新奇。張愛玲的文章,好就好在她那些飛來石般的念頭。

      歸有光的《項脊軒志》我讀過數(shù)十遍,一筆枇杷尤好: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震川先生集》我讀過一回,不能忘的是《項脊軒志》《先妣事略》《寒花葬志》幾篇,一往情深,以細事見之,使人欲涕。

      拙作結(jié)尾學過歸有光:“祖父離世后三年,庭前柑樹枯死了。”純屬紀實,筆法卻來自先賢。寫文章如學碑帖,得了老莊司馬、韓柳歐陽的筆意是造化是福氣,一輩子受用。

      《歸震川年譜》載,歸有光先祖至十四世曰罕仁,宋咸淳間為湖州判官,子道隆,始居太倉之項脊涇。后歸道隆之孫歸子富遷居昆山,明正德元年歸有光生于此。清人張潛之有《歸太仆故宅詩》:

      太仆昔未遇,讀書宣化里;

      中有項脊軒,卷帙每盈幾。

      太倉、昆山我去過數(shù)次,見不少民居庭有枇杷。可惜樹多弱小,未有亭亭如蓋之茂盛,少了生氣。

      有年去杭州,正值枇杷上市時。路邊買得一兜枇杷,一路酸酸甜甜,不覺得岑寂。

      二十年前,我還是兒童的時候,去一個遠房姑媽家。她家屋旁枇杷正好,幾個人在小溪旁的草地上臨水而坐,一邊聽清泉石上流,一邊剝枇杷。我手里捧著一本書看,書上人說:“我們回不去了?!?/p>

      現(xiàn)在想來,最感慨那一句“我們回不去了”。

      枇杷樹好看在葉子上。枇杷葉是鋸齒形的,金農(nóng)畫枇杷葉,脈絡歷歷在目,鋸齒波濤起伏。金農(nóng)筆下的枇杷葉很笨拙,笨拙得有真趣。張大千畫的枇杷葉仿佛芭蕉,又像雞毛,好在這雞毛不當令箭,洋洋一派喜氣。吳昌碩畫的枇杷葉仿佛毛毛蟲。齊白石為了表現(xiàn)枇杷葉上的鋸齒,用濃墨在葉子周圍打點,脫了俗。我見過有人畫枇杷葉如豆莢,還見過有人畫枇杷葉如蟬翼。

      沈周也喜歡畫枇杷,他筆下的枇杷葉干凈純粹,不聲不響,有靜氣。有幅墨畫枇杷的題款說:“有果產(chǎn)西蜀,作花凌早寒。樹繁碧玉葉,柯疊黃金丸?!苯疝r(nóng)有幅《枇杷圖軸》,一枝枇杷,碩果累累,筆法古拙,質(zhì)樸蒼老。更妙的是題跋,款識:“橛頭船昨日到洞庭,枇杷天下少,鵝黃顏色真?zhèn)€好,我與山妻同一飽,此予十年前自度曲也,本為晉巖世老先生畫復書前詞。七十六叟金農(nóng)記。”有意思的是,金農(nóng)將“我與山翁同一飽”記錯了,寫成“我與山妻同一飽”。

      金農(nóng)筆下的枇杷不算高品,比不上吳昌碩。吳昌碩的枇杷是逸品,潘天壽的枇杷是能品,齊白石的枇杷是妙品?!谤Z黃顏色真?zhèn)€好,我與山翁同一飽”的話,齊白石加吳昌碩加潘天壽都寫不來。吳昌碩題枇杷詩,有“鳥疑金彈不敢啄,忍饑空向林間飛”一句,笨拙、做作,不如金農(nóng)來得自然。

      枇杷葉性苦,微寒,可入藥。清肺止咳,降逆止嘔。我小時候身體不好,沒少喝枇杷止咳露。

      枇杷晚翠。晚翠的意思是說枇杷葉經(jīng)冬蒼翠不變?!肚ё治摹飞险f:“枇杷晚翠,梧桐早凋。”范質(zhì) 《誡兒侄八百字》詩曰:“遲遲澗畔松,郁郁含晚翠?!倍加锌滟澲猓泶浔壬倌甑弥竞?。汪曾祺有本書叫《晚翠文談》,寫到云南大學西北角有一所花園,園內(nèi)栽種了很多枇杷樹,月亮門的門額上刻有“晚翠園”三個大字。

      有年去徽州,見老街出口有一堵青磚殘墻,墻里幾棵枇杷樹。青磚殘墻,天氣陰郁,枇杷被雨水打濕了,葉脈畢現(xiàn),在天光下形成一圈一圈的濃綠。我撐傘立于樹下良久,盤桓諦視,戀戀不忍離去。多年前的往事了,還是讓人難以忘懷,那是我見過最美的枇杷。

      在紫金庵飲茶

      友人請茶紫金庵。進得山門,一壟樹掛了滿滿的橘子,大小青黃不一。隱隱有青氣,隱隱有金氣,更有靜氣。

      寺內(nèi)有茶室,外立一古銀杏,不知其年,葉落紛紛,一地寶氣,疑為仙家所在。捧得碧螺春來,杯未近唇已渾然欲醉。一杯茶了,又去大殿看宋人泥塑羅漢像,羅漢像各有面目,神態(tài)不同。我看羅漢,羅漢也看我,四目交接,不知是我看羅漢還是羅漢看我,一時有我有羅漢,一時無我無羅漢,一時唯我唯羅漢。

      來紫金庵是福,得見此羅漢尊者,更得歡喜。提筆記此,以示當日之遇,今后勿忘也。

      富貴閑人

      橫涇在蘇州,出蘇州城五十里地。一平到底,不見一座山。暮色中聞到了草氣,空氣濕潤,迷糊中轉(zhuǎn)頭看向窗外,淡淡的天色里,農(nóng)舍田園在望。風輕輕吹過來,時令是秋冬,卻不覺得冷,只能感到一點點清涼。站在農(nóng)家的院子外,前后左右看看,黑黢黢的民舍外,是深遠的田畦,田畦過去是太湖。太湖的風十分清靜,無沙無塵,沒有樹,看不見風的蹤影,只覺得被風包裹著,一陣通透。橫涇的民宿好在民俗,觸得到江南生活。青菜,芫荽,蘿卜,石榴,世俗生活。農(nóng)人在門前的稻田里種油菜,稻茬有半尺高。

      我住的小院里有一棵橘樹,人從窗往下俯視,極美。橘樹掛滿果子,青黃相間。每日里人從樹下進屋,從樹下出房。在橫涇四天,見過一回落日。落日走下天空,半天火云。陽光如幕,打在橫涇的鄉(xiāng)野。秋天的野草鍍了一層金粉色,蒼莽如古畫。一覺醒來,天陰氣涼。起風了,風吹簾動,簾動風吹,吹動風簾,簾風吹動。風聲傳來,風聲里秋聲來了。秋氣堪悲未必然,輕寒正是可人天。歪在床頭,一閉眼看見草木染黃,雁字橫秋。此時的橫涇鄉(xiāng)村,谷物收倉,滿樹石榴掛紅。荷殘了,秋林景色漸好。

      我在橫涇四天,做了四天富貴閑人。

      東林渡的橘子

      東林渡橘子多,清甜爽口。每日食三五枚,受用。李衡呼橘為奴,畜橘養(yǎng)家。李衡為三國時吳人,官丹陽太守。種柑橘千株,臨死,對其子言道:“汝母惡我治家,故窮如是。然吾州里有千頭木奴,不責汝衣食,歲上一匹絹,亦可足用耳。”可謂木奴家風,清白莊嚴。李衡后有蘇東坡,好種植,尤好栽橘。云:“當買一小園,種柑橘三百本。”齊白石感慨,立軸《柑橘黃時》題跋“當畫柑橘三百幅,與東坡抗衡也”。

      柑橘有富貴氣,三百本柑橘越發(fā)富貴。

      去橫涇柑橘園游玩,橙黃之際,一片燦然,一片蒼莽,遠望得氣,得富貴氣。少年好才子氣,中年要富貴氣,老年求健朗氣,永年永昌,如意吉祥。

      碧螺春記

      太湖東山的楊梅、西山的枇杷極甘美,我吃過,他鄉(xiāng)不及也。山水育物,不止于此,太湖東山所產(chǎn)碧螺春,為茶中翹楚,有“天下第一”的美譽。

      碧螺春美艷,嚴格說來是美而不艷,猶如李商隱的無題詩,華美鮮艷?!懊榔G”二字并不輕浮,相反卻輕撫人心。

      據(jù)說過去碧螺春得讓沐浴之后的處女采摘,采下的茶葉貼放在胸口。據(jù)說而已,實則不會這么無聊。有一筆傳奇,到底讓碧螺春多了美艷多了香艷。

      龍井華美,鮮艷不及碧螺春。黃芽鮮艷,華美又不及碧螺春。每道茶都有自己的異稟,好茶是不分高下的,各有所好。

      碧螺春泡在水里,映得杯子淡茵茵的,像齊白石、張大千筆下的瓜果冊頁,讓人心曠神怡。再看看杯底,茶葉漂亮可人,鮮綠青嫩,慢慢伸開手腳,仔細看,能看見茶葉冒著細細的小泡。碧螺春泡在水里,是綠色的雪呢。

      碧螺春之名頗好,字形尤可玩味,“碧”字上下結(jié)構(gòu),“螺”字左右結(jié)構(gòu),“春”字上下左右渾然一體。碧螺春三字寫在紙上風流蘊藉,比念出來更有味道。

      碧螺春之碧是說茶色,螺指茶形,春喻茶味。螺的普遍說法是卷曲如螺,我覺得更像螺螄肉。有年夏天,我與朋友挑螺螄肉吃,然后喝碧螺春,真?zhèn)€雅俗共賞也。

      朋友說喝碧螺春,春天是最好的時令。春日清晨,泡一杯碧螺春,應景也應時令。玻璃杯里春意迷離,玻璃窗外桃紅柳綠,心情一下子清淡了。碧螺春的味道也清淡,清而澄澈,淡而豐腴,入嘴一股鮮氣。輕咽入喉,鮮氣下沉,仙氣上浮,隱隱在紅塵之外。

      這些年,總會存一些碧螺春留著秋冬天喝。秋意起時,北風來兮,大雪天,寒雨時,喝紅茶之前或者之后喝一杯碧螺春,能沖淡一肚子的蕭瑟。茶水一泡泡淡下來,一個早晨一個上午一個下午慢悠悠過去,身體里有枯木逢春的喜悅。喜悅之外,欣欣向榮。綠茶的好,一言以蔽之,正是欣欣向榮、郁郁蔥蔥吧。

      碧螺春最初產(chǎn)于東山碧螺峰的石壁上,據(jù)說種子由飛禽銜來。原為無名茶,后有鄉(xiāng)人將茶納入懷中,茶葉受熱,發(fā)出異香,大家聞到了,起名為嚇煞人香??滴跄舷聲r,喝到這款茶,認為嚇煞人香的名字俗了,遂改為“碧螺春”。

      碧螺春有蘭香,碧螺春的蘭香我沒能覺出過。有一次喝碧螺春,朋友說聞聞,多好的蘭香。我湊上去,沒聞到,大概是喝多了蘭香茶,習以為常于是麻木。我倒是在碧螺春的茶湯里喝出過梅香,香得有冷意,冷意經(jīng)水一激,又溫潤又滋潤。

      蘭香是君子之香,梅香是隱士之香。君子也好,隱士也好,怕只有在茶里相遇了。

      不管是蘭香還是梅香,有香就好,香讓茶味多了想象的空間。

      將碧螺春用桑皮紙包好放入蓮花中,兩泡之后,蓮香沁脾。用此法之人是汪星伯,周瘦鵑先生在文章中寫過。

      一杯碧螺春,帶著江南的氣息、植物的氣息、明清的氣息。好茶也有一段歷史。

      魚頭芋頭

      近來常食魚頭。魚頭湯乳白,入口鮮美。

      丙申年秋,予過蘇州,友人攜游太湖。水畔農(nóng)莊吃到一款魚頭,嫩滑如無物。另有一盤芋頭,毛桃大小,極粉嫩,香軟清甜,經(jīng)年不忘。

      花露燒

      花露燒的名字好,好在妖嬈。“花露”二字有江南煙雨氣,“燒”字后綴,雨過天晴。味道出來了。

      花露燒的色澤也好,八年陳釀花露燒在玻璃杯里剔透如融化的瑪瑙。艷麗,晶瑩,清透,嫣紅,搖動杯子,風情出來了,而且是異域風情。

      花露燒的味道更好,有清甜,有辛辣,甜非甜,辣非辣,點到為止。鮮美、軟嫩中帶一點燒酒之烈。

      一杯花露燒淺淺歪在酒杯里,舍不得喝也不忍心喝,怕擾了美人心事,擾了絳唇珠袖兩寂寞的氣氛。

      近年飲酒,在江蘇遇見兩款佳釀:十月白,花露燒。十月白有深秋白月光下的清涼,花露燒則是初夏正午的陽光。

      十月白,花露燒,是女人也是古琴。一尾琴十月白,彈出平沙落雁,彈出深秋的安靜。一尾琴花露燒,彈出高山流水,彈出初夏的況味。

      春天里喝花露燒,坐在玉蘭樹下吃春膳,玉蘭像生長在枝頭的瓷片,田野的花香與酒氣融為一體。夏天喝花露燒,坐在竹叢旁,身邊有開花的樹,桌上有新鮮的魚,一直喝到夜霧凝結(jié)。秋天,坐在月亮底下,喝到夜深露重。冬天喝花露燒,窗外最好下點雪,坐在小室里,心情大好。

      花露燒,如夢如花,如露如電。飲著花露燒,耳畔有嘯聲,頓生空明。

      孤山

      靖江城外孤山,為泰州境內(nèi)唯一的山。山高不過百米,遠望盈盈一丘土,若覆盆如臥獸。天下處處有山,他鄉(xiāng)之山多連綿起伏,多相倚相扶。靖江孤山,一丘獨立。此山之奇正在此間。

      2016年春月,我初上孤山。來到山腰,見石坊上刻“躡云”二字,得明人筆意,亦有小品文風。

      躡,踩踏之意,躡云者,踏青云而上也。薛寶釵所填柳絮詞中有“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一句。石柱上有明人趙應所撰楹聯(lián),惜歲月久遠,字跡早已斑駁莫辨,好在前人有筆錄:

      對此長江,左蠡煙波今宛在;

      位當絕頂,西湖風月定何如。

      上聯(lián)有涼意有洞達,下聯(lián)有幾分晚唐詩風與晚明文章的疏淡。

      在躡云坊盤桓再三而去,須臾到得山頂孤山寺。寺名為趙樸初題。三字若嬰兒抱團,一片元氣,一片爛漫。得打油詩一首:

      早市離城十里遙,孤山寺前香霧繞。

      不見兒童吹泥狗,東天早霞似火燒。

      孤山不孤,有山有樹有石有苔有花有草有風有月有僧有俗,更有香火不絕。孤的是登山人。天不知其大,地不知其大,人只一點,何其小也,何其渺也。

      2016年夏月我再走孤山。是夜無一游人,寺門緊閉,數(shù)粒螢火點染樹枝。沒有風來,夜卻涼,入了古人所說的夜涼如水之境。遠方燈火鮮亮,我想起明代靖江縣丞韋商臣夜登孤山寫的《登孤山詩》:

      絕頂夜深衣袂冷,愁看北斗是京華。

      金圣嘆

      青島那條街我忘了模樣,那家書店我也忘了模樣。只記得一排大樟樹在街口的拐彎處,書店藏身在樹影里,更記得書架上那一套中華書局1975年版的《貫華堂第五才子書水滸傳》,隸書題簽,封面圖案如豹影如古紋如樹葉。一翻開,舊紙頁與鉛印字的氣息撲面而來。下午,街市喧囂聲不時入得店內(nèi)??於炅耍菚阋恢辈簧ⅰ@习姹静缓糜龅?,書緣亦姻緣,三分天注定,強求不得。去年存得一套宣紙影印版,到底圓了我的舊夢。閑來無事,翻尋檢索為之嘆息。

      貫華堂是金圣嘆的書齋名號,又敞亮又響亮。金圣嘆常常在貫華堂設座,召徒講經(jīng),經(jīng)名《圣自覺三昧》,稿本自攜自閱,秘不示人。他每次升座開講,聲音洪亮,顧盼偉然。一切經(jīng)史子集,箋疏訓詁,與夫釋道內(nèi)外諸典,以及稗官野史、九夷八蠻之載,同在舌下。座下四眾一時傾倒,頂禮膜拜,堂主人拊掌自豪。

      金圣嘆絕意仕進后,更名人瑞,每日里除了和朋從談笑之外,他靜坐在貫華堂內(nèi),以讀書著述為務。

      讀書著述為務是書生之志,也是書生之噩。

      金圣嘆少年時參加鄉(xiāng)試,考題是:西子來矣。他提筆寫:開東城也西子不來,開南城也西子不來,開西城也西子來矣,吾乃喜見此美人矣……考官閱卷大怒,在考卷上批道:美人來矣,可惜你一個秀才丟矣!其后雖一考再考,不忘戲謔之心,終遭逐黜。金圣嘆說:“今日可還我自由身矣?!庇腥藛枴白杂缮怼比殖鲇诤螘f:“酒邊多見自由身,張籍詩也。忙閑皆是自由身,司空圖詩也。世間難得自由身,羅隱詩也。無榮無辱自由身,寇準詩也。三山雖好在,惜取自由身,朱子詩也。”

      恢復自由身后,金圣嘆落得超脫,落得自在,訪友詩云:

      訪君無一事,不遇亦悠然。

      野菜繞門出,小蟲當戶懸。

      晝廚寒有鬼,童子倨如仙。

      我亦便歸去,關窗獨自眠。

      心境閑適,恬然而自足。袁枚說金圣嘆好批小說,人多薄之。卻贊其《宿野廟》一詩清絕:

      眾響漸已寂,蟲于佛面飛。

      半窗關夜雨,四壁掛僧衣。

      佛面、蟲子、夜雨、僧衣四壁,寂寞入骨,秋意也入骨。暮秋時節(jié),穿過月亮門走進小廟,花樹微茫,朱欄寂寞,水榭無語,蟲子在佛像前飛舞,施施然近身拜佛,窗外天陰欲雨……《隨園詩話》持論,聊備一格。古人輕小說,重詩文,怪不得袁枚存有偏見。金圣嘆的見識與性情實則多在批注小說上。我仔細看了《貫華堂第五才子書水滸傳》,這本書得了縱橫家與兵家的法則,比李卓吾的評點高出不止一頭。金圣嘆解衣盤礴,談笑間處處是機鋒,李卓吾到底拘謹。

      李卓吾是一個學者,對人世還有迂腐的見解。金圣嘆也迂腐,但他了解生活,他活潑的心性與鮮淋淋的才華突破了學問的桎梏。金圣嘆將《水滸傳》中受招安、征戰(zhàn)方臘等內(nèi)容刪去,增入盧俊義一夢,夢想梁山頭領悉被嵇叔夜捕殺,雖損了原作的完整,有人覺得昏庸得可以,但到底是獨到之見,割股去瘤,非常人所能為。

      金圣嘆刪《水滸傳》,也刪《西廂記》。金批本砍掉了第五本,以“驚夢”終結(jié)全篇,使大團圓的結(jié)局變成搖蕩人心的悲劇,眼界實在高人一等。

      金圣嘆評莊子、屈原、司馬遷、杜甫、施耐庵、王實甫,他神游千古,與古人心心相印,其間自澆塊壘,常有沉痛處。更難得有文人氣,有兵家氣,亦不乏謀略家的眼光,把玩、俯瞰、縱覽?!拔崽乇x者之精神不生,將作者之意思盡沒,不知心苦,實負良工,故不辭不敏,而有此批也?!苯鹗@此語鏘鏘。

      金圣嘆好以曾點自居。曾點之行跡,《論語》有零星記錄,孔子亦神往曾點之志。只是夫子一生周游列國,以入仕治國為務,并不能與曾點歌詠而歸。金圣嘆性情疏宕,好閑暇,大半生游蕩在水邊林下,與酒友痛飲達旦,與詩人摩詰沉吟,遇武人則耍槍弄劍,遇辯士高談闊論,遇棋客布局對弈,遇道士談玄,遇僧人言佛。

      周作人早年寫作曾受金圣嘆影響,林語堂年近不惑日見陷沒圣嘆文風,以致被譏為難治之病。好在并非惡疾,此病不治無妨。

      金圣嘆的墓地在蘇州,破敗蕭條,一路前尋如翻閱一本殘書。這是多年前的事了。

      給車前子的序

      讀車前子文章,仿佛看八大山人水墨。

      八大山人的作品,蟲魚是蟲魚,花鳥是花鳥,石頭是石頭,精神上有種饑渴感??雌涔瞎葹槊黠@,越發(fā)地餓越發(fā)地渴。有一次,我看見八大畫的果盤里盛著三五顆荔枝,這荔枝當真是尤物——國破山河,生逢亂世的尤物,讓人覺得況味不同尋常。八大的作品有一腔不平,不平則鳴。八大的不平不鳴,或者說也鳴了,但情緒控制得好,差一點要爆發(fā),差那么一點,就是不爆發(fā)。

      在藝術(shù)上,隱忍比抒懷格調(diào)要高。這一次讀車前子的文章,讀出了隱忍。藝術(shù)之心應該是安靜的,通常一腔憤怒滿腹牢騷都在安靜之外。

      人到中年,茶越喝越多,酒越飲越少,日子越過越簡單,簡單到只剩一泓秋水一張白宣。我有個朋友收藏了很多老宣紙,紙舊得有了靈魂,淡淡的老斑幽幽如潛入歲月深處的金貍碧眼,讓人覺得大美不可方物。

      寫到這里,我覺得本文用《白宣之美》做題目也不錯。

      讀車前子的文章,只覺得簡潔如白紙。文章寫得干干凈凈清清白白如紙真不容易,要苦練。簡潔中有孤冷,有卓絕,有旁若無人,有仰天大笑,有拈花不語,有弦外之音卻又神游八極,神游八極時另有所指,另有所指中老老實實,這是一個寫作者內(nèi)在的先天異稟。

      近年寫作,車前子在做減法。藝術(shù)上,越是高手越簡潔,或者說“省”。八大的畫作,滿幅大紙經(jīng)常只有一鳥一魚一石,寥寥數(shù)筆,神情畢具,但神彩照人,天真爛漫,止于所止。

      《積墨》《及時雨帖、票根與〈組織花草〉跋》《風雅》《在葉圣陶故居喝茶》《平安帖》,此類文章,惜墨如金,以少少許勝多多許,讀后讓人想起王羲之的雜帖,車前子寫出了王羲之雜帖的質(zhì)地。這些年車前子真是一架老車了,刪去青年的冗繁,祛盡少年的華麗,又不依傍古人,以新的面目出現(xiàn),臻于化境。

      個人認為,莊子之后的文章二王父子第一?!度珪x文》中所收五百余則雜帖是中國文章的五百羅漢,《蘭亭序》即便不從書法角度看,也是一等一的文章,開合有度,氣象萬千。

      每次讀老車文章仿佛品園,恰好他有一本書也叫《品園》,他品的是蘇州園林,我品的是百花園。車前子的文章氣息極好,仿佛春天的百花園,馥郁之花,淡雅之花,喜慶之花,爛漫之花,百花齊發(fā)。偶爾是士子,偶爾是官宦,偶爾是布衣書生,偶爾是錦緞員外,偶爾是得閑的販夫,偶爾是踏青的閨秀,于是那花便賞出書卷氣錦繡氣市井氣大家氣。

      車前子應該是孤獨的,這么多年,他在文章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目送歸鴻,手揮五弦。文章越寫越深,越寫越靜,好像一個人游玩,玩丟了自己,進入一個幽深的峽谷。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猿聲是自己的心跳,輕舟是別人的熱鬧。

      車前子的近作與過去大有不同,但哪里不同,一時又模糊得很。于是我再讀,終于體會出他寫作時的情緒,看到了作文時的內(nèi)心,感受到了創(chuàng)作過程的克制與放任自流:

      我們要不要收藏水呢?

      我有一丈水,退掉八尺。

      剩下兩尺,一尺是——詩人不踏進語言之河,那么任何實驗和思想都是無效的。

      另一尺是——沒有實驗與思想的介入,詩人也踏不進語言之河。(《一丈水》)

      我讀書是先讀序的,不知道你們?nèi)绾?。為讀書先讀序者提前爆料,錄《一玉蘭堂的雅集》以饗同好:

      一玉蘭堂落成,堂主海華說,老車,你來組織個雅集吧。

      我說,好,弄六個人,畫點畫

      ,

      寫點字,又不是人民大會堂,尺幅不要大,一平尺就是巨作了,超過一平尺的,拒收。畫得綠豆大小,這才算本事。

      我說,就展一天。

      我說,參展者六人,觀眾也只要六人。觀眾要挑選,一個會泡茶的

      ,

      一個會做點心的,一個會熏香的,一個會拍曲的,一個會說話的,一個會掃地的。

      我說,掃地的難找。掃地的分寸掌握最難,一不小心不是斯文掃地,就是掃地出門。

      車前子的文章,寫的是生活與從藝過程中真正體悟到的東西,沒有那么多抒情,拉拉雜雜,混混沌沌,入眼仿佛木器的老包漿。

      文章之妙莫過于自然萬物,萬物之文何在?其靈在水,其秀在山,其逸在云,其精在露,其剛在日,其柔在月,其格在秋葉,其璀璨在晚霞,其爛熳在春花,其狂怪在雷,其纏綿在雨,其決絕在霹靂,其變幻莫測在風。火可畫,冰可鏤,風最不可描摹。每次讀車前子,總覺得妙不可言,不可言妙。不可言妙,妙不可言,終因變幻莫測啊。

      這本書叫《木瓜玩》。木瓜我沒玩過,古詩說,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木瓜玩玩,文章寫寫,玩山玩水玩風玩雨玩瓜果草木,這是境界。中國文章恰恰少了玩的態(tài)度,讓車前子先玩起來。

      是為序。

      乌鲁木齐市| 鄂尔多斯市| 青神县| 那曲县| 霍林郭勒市| 房山区| 台南市| 瑞昌市| 大荔县| 普安县| 鹰潭市| 巴彦淖尔市| 依兰县| 黔江区| 泸州市| 莒南县| 郴州市| 南通市| 古浪县| 云安县| 滨州市| 南皮县| 甘孜县| 乐至县| 彰武县| 东乌| 海兴县| 黄龙县| 舒兰市| 崇明县| 永和县| 墨玉县| 塔河县| 金溪县| 宜春市| 四平市| 彰化县| 行唐县| 兴安县| 拉孜县| 新余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