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慶保
望晴空
望晴空,秋日最宜。
這個時節(jié)的晴日,天空高遠,恰似藍瑩瑩的綢緞一般,盡情舒展,沒有一絲一毫的褶皺。一眼望去,無遮無攔,好一副青春靚麗模樣。眼是無拘的,心是舒暢的?!皹O目楚天舒”,放眼神州大地,豈止楚天,處處皆是一覽無余。
望晴空,總少不了白云和飛鳥的身影。偶爾,會有拖著長尾巴的飛機。云薄薄的、淡淡的,透出藍的底色來,更顯出天的澄澈。那一縷縷云,飄逸,輕盈,如撕開的棉絮,隨風(fēng)飄上了晴空,忽遠忽近,忽上忽下,牽動著你我的目光。到了高處,她愈發(fā)淘氣起來,不時變換著身姿,如獅,如狗,如巖,如人打斗的萬般形象,讓你我去猜。
望晴空,應(yīng)該還少不了雁陣。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嘎——嘎——”拉著長音叫著。“碧云天,黃葉地,北雁南飛”,提醒著我們霜秋在遠去,而寒冬即將來臨。不由地懷想起明媚的春天,渴望一昂頭即可看到高懸于頭頂?shù)娘L(fēng)箏,盡情領(lǐng)略那收放自如的情趣。
望晴空,人無須多,獨自或三兩人,靜默,立或坐,可選擇高低不同的視角。不一樣的高度,不一樣的意境。“江城如畫里,山晚望晴空”,這是傍晚時分,長袖飄飄的李太白在宣城登樓望遠,面對如畫美景,秋涼陣陣,懷念二百多年前的詩人前輩,念及自身的命運沉浮。抬望眼,視野里少不了山的容顏。楓林紅葉,云卷云舒,水、樹、云重重疊疊,片片暖意在心中升起。李可染的《萬山紅遍》就是如此。整個山林沐浴著秋色秋韻,滿目紅色,意境非凡。
美妙總藏于詩里。大唐的兩位頂尖詩壇大咖所寫的《望岳》和《望廬山瀑布》,其中的名句“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和“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讓人心馳神往,思緒萬千。還有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不僅寫出重陽節(jié)登高望遠的習(xí)俗,更洋溢著一股游子的思鄉(xiāng)懷親之情。因為眺望,詩人們情動于中,感悟至深,也讓世人由衷地敬佩他們卓然于天地之間的氣魄和胸懷。
立于平地的仰望姿態(tài)最為常見。日薄西山,佇立于橋頭,清風(fēng)為伴,明月寄思。遠處,霧氣繚繞,如臨仙境,一片靜謐?;蛘?,蒼蒼蘆葦,茫茫之湖,畫境詩意如微風(fēng)徐徐而來,滿溢一份恬靜與悠然。與自然合一的和諧生態(tài)環(huán)境,讓這個世界充滿了生命的魅力,有了自然的活力。因為思緒在天空,生活中的細微及一地雞毛便被忽略,糾結(jié)的煩惱容易被拋卻,一個人的心態(tài)在不停地向前走、向上走。
望晴空,有時在夜間,月亮便成為天空當(dāng)仁不讓的主角。倚窗凝望,天地含情。“人散后,一彎新月如勾”,此刻的夜,因這新月平添了幾分“天如水”的清涼。“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明月皎皎,垂柳依依,良辰美景之下,讓人禁不住對月起相思?!巴缈毡喺в俊薄@是越劇《西廂記·琴心》唱段的一句唱詞。劇中,老夫人賴婚后,紅娘牽線,讓張生在西廂月下?lián)崆?,再引鶯鶯到園中焚香聽琴。想到這兒,心里不由地哼唱“知音千古此心同,盡在不言中”。
桐柳情
秋日的天空深邃高遠。這“高”絕非一蹴而就,需要季節(jié)用心去積攢力量,流轉(zhuǎn)騰挪。
梧桐在樹木一族,屬于高大魁梧、風(fēng)姿卓碩的一員,所以有“鳳棲梧桐”之說。它枝干挺拔,葉片肥碩,“一葉落而知天下秋”,這里的葉就是梧桐葉。
提起梧桐,不妨用滄桑的口吻?!傲黜懗鍪柰?,綠葉疏朗的桐樹,早已成為鳴蟬漸行漸遠的記憶,那份高潔只能于心中深藏。“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在風(fēng)雨的召喚下,葉和樹完成一次別離,搖曳、飄落、回旋、落地,如水墨落紙、細雨入沙,一股秋意便彌漫開來。
憂傷清寂、俊朗深邃的梧桐,總是身不由己地與秋攜手,帶著些許哀怨,踱進唐詩宋詞的深處——風(fēng)吹落葉,雨滴梧桐,營造了一副凄清景象?!盁o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梧桐樹下,顧影徘徊,月光清冷,萬千愁緒,這是屬于李煜這位亡國之君在人生之秋的失魂落魄?!耙宦曃嗳~一聲秋”,深秋孤夜,夜雨滴答,每一聲都是一首雨夜相思曲,激起了徐再思按捺不住的秋思和愁緒。
秋桐與離別有緣,正如那可以折枝相贈的春柳,輕易即可蓄滿一池離愁別緒?!扒镉晡嗤┤~落時”,香山居士在《長恨歌》里,一句便道出了唐明皇與楊貴妃昔日共處的盛況,以及眼前痛失美人、陰陽兩隔的凄涼。溫庭筠《更漏子》的“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可謂意蘊深厚,回味無窮。更有那“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丈夫去世,空房獨守,顛沛流離的痛楚,在雨打梧桐中得以放大,成就了易安居士關(guān)于《聲聲慢》哀痛欲絕、催人淚下地寫愁之絕唱。
猶記得年少時我曾攀爬到菜園一角的梧桐樹上,攜帶著罷園時收獲的幾個青番茄,隨手摘下幾片發(fā)黃的葉子一包,分別夾在了樹枝上,隨后就是耐心地等候。待秋風(fēng)勁吹、樹葉飄零,重新上樹取下那幾個已經(jīng)微微發(fā)紅的番茄,匆匆用衣襟將它們逐個擦拭,張嘴一咬,脆爽多汁、酸甜可口,那難忘的滋味里自有秋天的味道。
對于柳,秋夜的冷霜尤為不堪。一旦與霜相逢,柳將會有怎樣的一副妝容?
秋天懷揣一把神奇的刷子,輕易即可將秋色染就,稻田的一抹金黃,楓林的一片火紅,蘆荻的一束純白,松柏的十分翠綠,天空的萬頃醉藍……繽紛斑斕,多姿多彩,讓柳看傻了眼。柳的內(nèi)心,開始燃起一叢希望,關(guān)于山野的層林盡染,關(guān)于豐收的熱烈奔放。
沐浴秋光,接天通地的柳,分外純粹剔透。庭院深深,柳枝在微風(fēng)中輕輕擺動,私語一般,與季節(jié)進行推心置腹地交流。櫛風(fēng)沐雨,不過是其面對冷霜的前奏,一些考驗正在前方等候。老柳傲霜。走過了柳色如煙的迷離之美,才明白“深秋柳陌露凝霜,衰草疏疏碧水涼”的深意。這是屬于柳的寂寞惆悵。
閑暇之時,我喜歡背倚一株柳樹而坐。抬頭細觀云朵瞬息萬變的形態(tài),將思緒和遐想投送到高空,把它們比擬為溫順的羊群、起伏的山巒、逶迤的河流,想象云層背后所隱藏的另一個大千世界。收回目光,見柳葉先是黃綠,繼而轉(zhuǎn)為淺綠,最后成為深黃,一路抒寫柳對時光飛逝的留戀和不甘??蔹S的葉片落入秋水,小船一般于水面飄蕩,引來一群小魚兒嬉戲,蕩起一圈又一圈漣漪,然后悄悄沉入水底,以自身的終結(jié),句號一般在文章最后停滯。
此刻,梧桐葉早已凋落殆盡,而枝條在天空揮舞,成串的種子正颯颯作聲。有幾句詩寫得好:“烏鵲成橋秋又到,梧桐滴雨夜初涼”“依稀有葉還無葉,搖落長條復(fù)短條”,還有那大明湖畔的秋柳園,梧桐和柳已成為秋日當(dāng)仁不讓的標簽。
風(fēng)嘶蟲鳴,殘月霧影,細雨斜織,落日余暉,好一個秋意暈染的時節(jié)。因為各具風(fēng)姿的梧桐和柳,恰如遺落在人間的一闋詞、一首詩、一幅畫,蠻好。
觀秋野
天光熹微之時,踩著秋的肩頭眺望,好一派田園風(fēng)光、豐收景象。
氣勢如虹的作物方陣最惹眼。這邊是高低錯落的大豆高粱,那邊有色彩斑斕的玉米水稻,更遠處則為被清風(fēng)染成金黃的林海。茄子辣椒悄然走過了盛季,蘿卜白菜迎來了自己的青春,而花開正艷的扁豆秧、身懷六甲的南瓜藤,列兵一般,成為這個季節(jié)不可或缺的點綴。
“二八月,勒馬等路”,湛藍如洗的天空之下,風(fēng)的作用不容忽視,陽光的力量尤為勢不可擋。在這風(fēng)和日麗、蒸發(fā)量極大的八月,大豆搖響風(fēng)鈴,而躺倒的玉米秸幾日即可干透。一場雨過后,田間小路幾乎省略了泥濘的過程,很快便“白”了皮,抬腳走上去,清清爽爽,沒有丁點泥水。這個季節(jié),最初為太陽底下的干熱與樹蔭下的清涼形成鮮明的對比,隨著秋深,陽光不再毒辣,“秋老虎”慢慢過渡為一地霜華,真可謂冰火兩重天。
總有人會選擇不辭勞苦,在泥土中不知疲倦地翻找,找尋遺漏的山芋、玉米,或者田鼠洞中的糧食,泥土之中潛伏的豆蟲。更多的人在勞作,好在秋忙不同于夏忙,戰(zhàn)線被拉得很長,不用那么心急火燎。比如,在爺爺眼里,秋野不過是稼穡農(nóng)桑,勞作屬于他隱秘的快樂,收曬耕種等農(nóng)活從來都是有條不紊的。吃罷晚飯,爺爺喜歡坐在田埂上,瞇著眼吸完一袋煙,然后慢條斯理地將煙鍋里的灰燼磕掉,第二天的農(nóng)活便計劃好了,一種成就感油然而生。
秋野里從來不缺絕妙的食材。豇豆、扁豆進入了盛產(chǎn)期,茄子面臨最后一茬,韭菜已經(jīng)出苔開花,憋紅了臉的蘿卜用日漸增大的腰圍擠壓泥土,努力抱心的白菜正在隱藏關(guān)于青翠的秘密——露寒秋深,牽牛吹起了送行的喇叭,百草走向枯黃,而菜畦尚無太多衰敗的跡象。
由此,不禁憶起一些開胃的時令飯菜。香氣饞人的燒烤青玉米和紅薯,稱得上鄉(xiāng)間純正的鮮物。用新打下來的紅豆熬出濃稠的稀飯,一鍋暗紅的湯,一縷糯軟的香。豆草垛下生長的青豆苗,爆炒后清香四溢,新鮮脆嫩。四季豆不愧“老來嫩”的名號,經(jīng)滾水焯過幾分鐘,形由硬變軟,色亦由碧綠轉(zhuǎn)為青白,撈出用冷水沖洗后拌入蒜泥,淋上醬油、醋和麻油,就是一盤營養(yǎng)爽口的佐餐小菜。將剛采摘的韭菜花擇洗干凈,晾干后搗成糊狀,再摻入鹽、青紅辣椒絲、嫩豆角段和黃瓜片,一盤時鮮便登上了飯桌。家鄉(xiāng)有“食新”的舊俗,掛鋤時節(jié),完秋以后,家家戶戶均會用鹽鹵,于重陽節(jié)做上一包老豆腐。剛剛收獲的黃豆籽粒飽滿,做出的豆腐瓷實厚硬、白里泛黃,泛著一股清香,這是黃豆精華的真情流露。
如今蟄居小城的我可以盡情想象秋的走向。城東有一條彎彎曲曲的六保河,南北走向的沿河風(fēng)光帶樹木掩映,靜美柔和,風(fēng)兒逶迤,花香陣陣,河面蒸騰氤氳水汽,幾只水鳥依次劃過水面。每天上下班,我都要經(jīng)過那里,與美景相伴,同靜謐共行。向南,小河連著百舸爭流的京杭大運河;向北,不遠處即是陽光照徹的曠野,那里有連綿的田疇、別致的藩籬竹院和敞亮的場院。場院上,開裂的芝麻,黃燦燦的玉米棒子,還有紅辣椒攤曬的一地火紅,以及數(shù)不清的蜻蜓在夕照中振翅飛舞,仿佛黃昏的心跳,起起伏伏,沒有停歇……
凝望秋野,我們可以盡情感受寧靜溫暖的人間氛圍,內(nèi)心充盈著些許舊時光的懷戀,關(guān)于美好生活的期許,以及那一抹淡淡的鄉(xiāng)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