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會亮
有些事情看似簡單,卻緣分深厚、感情至深。比如,我與《支部建設(shè)》之間的“情緣”。
如果按時間推算,我與《支部建設(shè)》相識已經(jīng)有30 多個年頭了。我讀小學(xué)的時候,村里特別窮困,家里尤甚,根本沒有電視機、收音機一類的電器用品,村民們基本上沒有什么像樣的文化生活。而在我的家里,父親伏案讀書看報的樣子,就是一道令我敬仰的風景。受父親的影響,我從小就有較強的閱讀興趣,會隨手翻閱那一摞摞書籍。那時候,父親是村里的會計,村黨支部訂閱的各類書報雜志都是他去鄉(xiāng)里開會時帶回來的。在這些黨建報刊中,《支部建設(shè)》是最常見的刊物。近水樓臺先得月,我也會經(jīng)常翻閱《支部建設(shè)》。每當這時,母親說我是“狗看星星不知稀稠”,但父親卻鼓勵我,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多讀書總比不讀書要好點,至少可以幫你提高組詞造句的能力”。就這樣,一天天、一年年,《支部建設(shè)》陪著我們父子倆度過了將近10 個年頭,直到父親卸任村干部。現(xiàn)在看來,《支部建設(shè)》不僅是我了解和學(xué)習黨建知識的“啟蒙老師”,更是我夯實寫作技能的強化劑。
歲月不居,天道酬勤。2008 年,我因為堅持練筆,多篇文章見報,幸得平陸縣紀檢委領(lǐng)導(dǎo)賞識,被聘請為廉政網(wǎng)評員。這時候,我在領(lǐng)導(dǎo)的辦公桌上再次發(fā)現(xiàn)《支部建設(shè)》(當時改名為《先鋒隊》)的身影,隨即拿起翻閱瀏覽,并記下了上面的投稿電子信箱。此后,我堅持不懈地給他們投稿,并得到編輯老師的認可和厚愛,發(fā)表了多篇廉政評論和文學(xué)作品。這讓我更加深深地愛上了這份墨香四溢的黨刊。每當看到自己的作品被采用,我的內(nèi)心就充滿了感動和感激。它是我放飛夢想的一方晴空,也是我展現(xiàn)文采的一個舞臺,更是我熱衷投稿的心儀陣地。
平淡如水的日子,感情與日俱增愈來愈深。2017 年11 月份,我很榮幸地當選為我們村的黨支部書記。為了進一步豐富自己的黨建知識和黨務(wù)水平,《支部建設(shè)》成了我們黨支部每年必訂必學(xué)的刊物。它就像一道豐盛的快餐,及時給我們黨員“充電”,讓我們掌握了更多的黨建理論知識,借鑒了更多兄弟單位的工作經(jīng)驗,進一步堅定了聽黨話、跟黨走,用黨建引領(lǐng)各項工作的理想信念。
如今,鑒于行政村合并的改革大勢,我即將卸任黨支部書記一職,并已到稅務(wù)部門兼職文秘工作,但依舊對《支部建設(shè)》懷著摯愛之情,堅持從單位的黨建股借閱《支部建設(shè)》,仔細地讀,細細地品;期期必看,一期不落,漸漸成了一種習慣。
我愛《支部建設(shè)》!天長地久有盡時,此愛綿綿無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