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冉冉
【摘要】隨著互聯(lián)網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傳媒業(yè)在互聯(lián)網和信息技術的背景下形成了媒體集中化的局面,在媒介融合的過程中,廣播電臺傳統(tǒng)的工作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新媒體的發(fā)展環(huán)境,廣播電臺的編輯工作也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本文以媒介集中化背景下的廣播編輯工作為研究對象,分析了廣播編輯創(chuàng)新的必要性,提出了廣播編輯工作創(chuàng)新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廣播電臺;編輯工作;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221?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20.031
在當前新時代下,新媒體的發(fā)展已經在社會中進行一定的融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們對信息的獲取途徑。如果想要對相關的信息進行了解,可以通過對社交軟件的應用,對社會上近段時間發(fā)生的重大事件進行了解。與此同時,還能與朋友隨時隨地進行聯(lián)系。通過新媒體,可以對想要了解的信息進行掌握,新聞內容不僅豐富,所涉及的范圍也很廣泛。在信息多樣的時代,若想要吸引人們的眼球,將人們的注意力引入到自己的新聞中,就要進行全面的考慮,例如,對相關的新聞以及信息進行一定的包裝,但是,這種形式會對新聞的發(fā)展會產生不了條件,因此,為了能夠對此種現象進行有效的改善,廣播電臺就要及時進行編輯工作創(chuàng)新。
1. 廣播電臺編輯工作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必要性
現階段,媒體之間結合的發(fā)展趨勢在不斷的提升,使得電視以及廣播等傳統(tǒng)的媒體的發(fā)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受眾在逐漸的減少。當前,信息在社會中不斷的進行傳播,信息傳播的渠道也面向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對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進行了增加,對相關信息的了解更便利。從受眾的方面進行考慮,信息傳播的多元化可以對信息獲取的成本進行一定的降低,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對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進行獲取。與傳統(tǒng)的信息傳播相對比,這種傳播的方式更簡便、更快捷,信息的更加的真實。但是,在信息的傳播中,出現了一定的問題,相關人員對此種問題不能進行忽視。例如,社會在不斷的發(fā)展,信息的傳播更加的多元化,部分媒體為了在社會中得到更多的信息與關注,在對新聞的報道中將事實進行歪曲,對事實的真想進行隱藏,傳播的信息收到大眾的追捧,與此同時,對人們進行了一定的誤導,這種做法對社會的穩(wěn)定發(fā)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相關的行業(yè)要對此種事件進行重視。尤其是廣播電臺的編輯人員,要對自己的工作負責,認識到自己崗位的重要性,對信息的準確性給予更多的關注。在廣播電臺的工作中,相關人員要對自己工作中存在的誤區(qū)以及漏洞等及時進行整改,對廣播工作進行創(chuàng)新,與新媒體進行有效的結合,提升新聞的質量,在市場中才能獲取更多的資源,受眾也會逐漸增多。所以,在當前新媒體的發(fā)展中,廣播電調的編輯工作要及時進行創(chuàng)新,這已經是廣播電臺發(fā)展的必然結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強迫的性質。在廣播電臺的發(fā)展中,其創(chuàng)新要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廣播電臺的發(fā)展才能進行長久的發(fā)展。
2. 融合媒體時代廣播電臺編輯工作面臨的挑戰(zhàn)
對電臺編輯的工作進行創(chuàng)新,這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有一定的難度。經過總結,編輯工作創(chuàng)新的難度在于編輯人員的思想不能進行轉換,在新媒體沒有發(fā)展之前,工作人員對傳統(tǒng)的工作模式已經有深入的理解,部分工作人員認為新聞稿簡單的修改就可以,這種做法不能對工作效率進行有效的提升。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編輯人員的工作量在逐漸的增加,新聞內容所涉及的范圍也較為廣泛,對于新聞稿的修改不在局限,而是在修改過程中融入新的元素,例如,對文字進行精致化,加入合適的圖片以及音頻或視頻等。在當前廣播發(fā)展的背景下,電臺編輯人員要與其他資源進行有效的結合,對新聞的采集以及播出進行一體化,在一定程度上對新聞工作的效率進行了提升,與此同時,保證了新聞的質量。在這個信息化時代,只有將新聞及時播出,才能在社會中占據一定的優(yōu)勢。
3. 媒體融合背景下廣播電臺編輯工作的主要變化分析
3.1 編輯工作內容綜合性增強
在這個信息化發(fā)展的時代,廣播電臺的播放模式以及其內容也進行了一定的改革。廣播電視編輯作為節(jié)目的創(chuàng)造者,其編輯工作的內容和范圍逐漸向綜合化方向發(fā)展。當前,在人們的生活中對智能化的設備進行了廣泛的應用,手機以及平板的使用在人們的生活中占據著重要的作用,這種情況對廣播電臺的發(fā)展進行了一定的制約。廣播內容不應該只使用清晰的聲音,從單向傳輸向雙向交互傳輸轉變也是必要的,廣播電視編輯在編輯和加工信息材料時,必須處理圖像、文本和音頻信息。除了對信息源進行處理外,還要對人們的需求以及市場的發(fā)展趨勢及時進行掌握,對媒體營銷的方式以及思路進行創(chuàng)新,提升廣播內容的質量。
3.2 信息傳播途徑增多
現階段,人們對于信息的傳遞以及接受一般是通過新媒體進行的,不同行業(yè)的媒體基本都是通過新媒體將信息進行傳播,在一定程度上對信息內容傳播覆蓋的面積更廣泛。在這個多元化的傳播途徑中,人們對于傳統(tǒng)的廣播電臺已經不能對大眾的要求進滿足。若想要對傳播的質量進行提升,那么創(chuàng)新的內容和形式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廣播電臺與互聯(lián)網技術進行有效的結合。此外,電訊局亦開發(fā)了多種具有無線電功能的音頻應用系統(tǒng),將資訊傳送的手段擴展至無線電臺,為無線電臺的發(fā)展提供更大的動力。
3.3 編輯工作更加多能
在與新媒體進行結合后,編輯工作對于節(jié)目材料的收集、分類和分發(fā)。論文的數量顯著增加,工作范圍擴大,這就是為什么廣播編輯人員要有更多的才藝。編輯人員在對信息進行編輯之外,還要在新媒體平臺上進行推廣以及寫作工作,對社會上消費者的需求進行收集與分析,對編輯工作的效率進行提升。
4. 廣播電臺編輯工作創(chuàng)新策略
4.1 全面提升綜合編輯能力,提高內容吸引力
在廣播電臺的發(fā)展中,編輯人員的能力對節(jié)目的質量有直接性的影響,為了更好的發(fā)展,廣播電臺必須提高編輯的綜合能力,豐富播出內容,從而獲得社會大眾的吸引。在對新聞進行傳播時,要對新聞內容的準確性進行保障,提升廣播內容播出的價值,推進廣播電臺的發(fā)展。廣播的時間要適當,不能過長,亦不能過短。所以,在對新聞內容進行編輯的過程中,要對播放的時間進行合理的分布,確保在有限的時間內將信息的重點進行表達。它是均勻分布的,節(jié)奏控制得很好,內容必須始終包含觀眾的心理。
4.2 增加廣播電臺節(jié)目內容互動性,優(yōu)化互動形式
通過對新媒體的應用,增加了觀眾與節(jié)目之間的互動,在廣播電臺中將觀眾與節(jié)目之間的互動進行結合,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增加節(jié)目的效果,觀眾也有參與性,所以,在互動的過程中,豐富互動的模式,對觀眾的需求進行滿足。在進行廣播內容的設計時,要對節(jié)目的定位進行明確,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觀眾的需求進行全面的了解,根據調查的結果,制定有效的互動形式。還可以在新媒體的基礎上,與觀眾在網絡中進行互動,對特定的話題進行討論,在播出過程中可以與觀眾建立更多的聯(lián)系,增加觀眾對節(jié)目的參與度,增加觀眾對節(jié)目的粘性和滿意度。
4.3 改變新聞采集的觀念,重新定位自身角色。
如果想要對傳統(tǒng)的廣播電臺模式在社會中的影響力進行提升,就要從意識上進行一定的改變。新聞編輯的工作非常的復雜,工作量也很大,編輯人員要對新聞的素材進行采集,通過對人員的采訪獲取信息,并對采集的信息進行提煉,明確主題,構建事件的中心思想,表達正能量的內容。編輯人員的工作壓力很大,但是在社會迅速發(fā)展的背景下,對媒體的發(fā)展也要做出有效的改變,不斷的進行創(chuàng)新,對社會大眾的需求進行滿足。與此同時,對播出的新聞事件要找尋其中的亮點,提升編輯工作的質量,才能吸引社會大眾的關注。作為一名合格的編輯人員,要對自己的工作進行負責,還要對社會以及媒體行業(yè)的發(fā)展進行明確,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將正能量向社會大眾進行傳遞,對人們的生活產生積極的影響。
4.4 豐富新聞內容編輯形式,采用新穎的角度。
傳統(tǒng)的媒體不能引起社會大眾的關注,對于這一現象,編輯人員要及時作出改變,對新聞的內容進行豐富,明確內容編輯的模式,以一種獨特且新穎的方式呈現在社會大眾面前,得到更多人的關注。所以,編輯人員對于素材的收集要保證其質量,在收集的過程中轉變思維,對收集的材料進行優(yōu)化與完善,使表達的內容更加的豐富,從表達的模式上吸引大眾。內容的設計上加入合理的圖片作為內容的參考,也可以加入音頻資料,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對新聞的內容進行表達,在不斷的實踐中進行學習,對新聞廣播的質量進行提升。
總之,如果想要對廣播電臺的質量進行提升,就要對編輯人員的技術進行提升,走出編輯人員工作的舒適圈,在未知的道路上進行探索,激發(fā)編輯人員的靈感,對新聞的內容進行創(chuàng)新,在新媒體平臺上進行廣泛的傳播。
參考文獻:
[1]楊東穎.淺談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臺編輯的社會責任及創(chuàng)意策劃[J].記者觀察,2021(11):82-83.
[2]梁貝貝.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臺新聞編輯策劃創(chuàng)新策略研究[J].新聞文化建設,2021(01):135-136.
[3]鄭馨.媒體融合視域下廣播電臺編輯工作的變化和創(chuàng)新探析[J].新聞潮,2020(12):53-55.
[4]王菊萍.新媒體環(huán)境背景下廣播新聞編輯工作的多樣化探析[J].大陸橋視野,2020(12):94-95.
[5]曹越.深耕廣電行業(yè)探索廣播藝術真諦——訪問北京人民廣播電臺資深編輯張鵬飛[J].中國地市報人,2020(11):88-90.
[6]孟朋.基于新媒體視域下的廣播電臺播音主持的技巧和特點分析[J].聲屏世界,2020(15):43-44.
[7]劉彥伸.芻議廣播電臺編輯在新媒體時代的轉型與發(fā)展[J].傳播力研究,2020,4(18):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