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老三
一九七五年的冬天,十八歲的上山知青宋軍因為身體強壯,從打枝丫的知青隊里,被調(diào)到歸大楞小隊接受培訓。
歸大楞,也叫“抓大楞”,就是把從山上冰溝里放下來的木頭,靠八個人的力量,碼成整齊的木楞,好方便裝車。
到歸大楞小隊報到后,胡子拉碴的隊長拍著宋軍的肩膀說:“小伙子身板不賴,看樣子有把子力氣,先到二組學學技術(shù)磨磨肩膀吧?!?/p>
來到二組,宋軍一看,都是些四五十歲的老工人,工作任務是抬一些直徑四十厘米以下的小原木,年輕氣盛的宋軍有點兒不高興了:我身上的力氣使不完,讓我和一幫老頭兒抬小木頭,這是瞧不起誰吶!因此,他的心思根本就沒在學習上,這邊抬著小木頭,眼睛卻總是瞄著一組,看他們抬著幾十厘米甚至上百厘米直徑的大原木,七個人隨聲附和著領(lǐng)杠那悠揚好聽的號子,邁著整齊穩(wěn)健的步伐,將四米或六米長的大個兒原木,抬上楞頂,真叫爺們兒呀!
二組長看出了宋軍的心思。這抓大楞不光要有力氣,精神也要高度集中才行。在一步一個臺階般的木楞上行走,跟走在懸崖峭壁上沒什么兩樣兒,稍有疏忽,有一人滑倒,就會使整個八人抬瞬間散架。不管你是被木頭砸到還是擠到,都會受重傷。在木楞上一腳蹬空摔下來的也不乏其人。二組長擔心宋軍走神,出什么閃失,休息的時候就問他:“你小子是不是覺得在我們這里大材小用了,覺得一組那才叫爺們兒,掙的也比咱們多?你先把基本功練扎實了,到時候我自然會送你過去!”宋軍不屑一顧地說:“你們這些老師傅,就會拿大話嚇唬我們知青。抬木頭憑的是力氣,若是技巧那么管用,你們這些老工人為什么來抬小原木,不去抬大原木?論經(jīng)驗和技術(shù),你們應該是最棒的吧?”后面這句話,把二組長噎得半天沒上來氣兒,也點燃了他的火爆脾氣,他跟隊長嘀咕了一番,隊長就笑瞇瞇地走過來,拍著宋軍的肩膀微笑著說:“敢于勇挑重擔是好事兒,值得表揚!我做主,你就到一組先試試,如果可以的話,就留在那兒,我們正缺壯勞力呢!”說完喊過一組長,對他說:“一組長,小宋想到你們組干活兒,你把二杠的倆人換下來,我和小宋抬一杠!”
宋軍瞅著已經(jīng)五十多歲、瘦了嘎呀的隊長,吃驚地說:“隊長,您都那么大歲數(shù)了,身體能行嗎?”隊長呵呵一笑說:“你頭回抬大原木,我放心不下,和你一起杠,也好有個照應!放心吧,我還沒老呢!”說著,從換下來的那兩個人手中接過“把門”,宋軍也緊跟著從另一人手中接過了“尖杠”,隨另外六個人來到一根直徑七八十厘米、長六米的大原木前。大家各就各位后,領(lǐng)杠的喊出了第一聲號子。這號子說是喊,其實應該說是唱更標準:“哈腰嘛掛鉤———”
號子就是指令,其余人在隨聲附和“嗨喲”的同時,必須同時將手握的卡鉤掛在原木上。這時,領(lǐng)杠者緊接著喊出第二句號子:“挺住腰桿———”大家附和“嗨喲”。“起呀嘛來哦———”隨著大家隨聲附和的第三句“嗨喲”的聲音未落,只聽宋軍“哎喲”一聲,一個前趴栽倒在地。
八個人抬一根大原木,分成前后兩組,每組四個人共用一個卡勾;卡勾上面的鐵環(huán)上穿著一根一米二長的木杠,工人們管它叫把門;把門的兩端有一圈淺淺的凹槽,一條折疊長度三十厘米左右的圓形繩扣套在這凹槽處;繩扣里串上兩頭尖中間粗的木杠,這樣,一副架四個人,一前一后兩副架共八個人,誰也甭想偷懶耍奸,分量勻稱地在每個人的肩上。
隊長和宋軍抬的是二杠,應該算是整個八人抬中最安全穩(wěn)當?shù)奈蛔?,卻沒料到,膀大腰圓的宋軍會一起杠就栽跟頭,這就好比四條腿的桌子,突然斷了一條腿,其他三人肩頭上的尖杠稀里嘩啦全部落在了地上。因為宋軍是第一次抬大原木,大家并不怪他,整理好工具后,領(lǐng)杠的又接著喊起了號子:“哈腰嘛掛勾———”“嗨喲”……當再次喊到第三句“起呀嘛來哦”時,宋軍又一個前趴栽了個嘴啃地……滿臉臊得通紅的宋軍連續(xù)栽倒三次后,終于徹底服輸了,把手中的尖杠一扔,說啥也不抬了。隊長馬上喊過一個人來頂替宋軍。接下來,只見人家八個人喊著悠揚的號子聲,穩(wěn)穩(wěn)當當?shù)貙⑦@根一噸多重的大原木抬上了楞頂。
自認力大無窮的宋軍,是徹底服氣了,回到二組后,老老實實地向老工人們學習歸大楞的技術(shù)和要領(lǐng),再也不敢張羅去一組抬大原木了。
三個月后,宋軍的肩頭已經(jīng)被尖杠蹂躪出一層厚厚的老繭,身上的肌肉也更加結(jié)實了。這天,隊長過來找宋軍,依舊像以前一樣拍著他的肩膀說:“肩頭是不是已經(jīng)磨出了老繭?再去一組試試吧,是騾子是馬,不能總窩在圈里,牙口齊了,就該出去遛遛!”
宋軍臉一紅,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說:“隊長,您老人家就別再笑話我了,我現(xiàn)在不是老老實實地跟老工人們學習技術(shù)嗎?我可不想再去丟人了!”
隊長哈哈大笑起來,說:“本來以為你天不怕地不怕的像個爺們兒,沒想到竟是個慫包!打一回敗仗就變孬種了,真讓我看不起你!”隊長的話,像鋼針一樣刺痛了宋軍的自尊,他“呼”的一下站起來,幾乎是咆哮著說:“有什么了不起的,試試就試試,男子漢寧愿被壓死,也不能被嚇死!我今天還和你抬一副杠,敢嗎?”說完,腳下生風,直奔一組。
這次要抬的原木比上次的那根還要粗,重量在一噸半左右。宋軍吃過虧,不敢再大意。初出茅廬啥也不懂丟回人還能說得過去,如今再丟人現(xiàn)眼,那可真的沒臉抬頭了。所以,他把學到的本領(lǐng)都用上了。挺住腰板,踩著號子的節(jié)奏,邁著堅實穩(wěn)健的步子,一口氣將大原木抬上楞頂。放下原木的那一刻,隊長當胸給了宋軍一拳———這是歸大楞隊長對新人滿意的最高褒獎和認可!這等于向所有人宣布,歸大楞小隊,又多了一個新的、合格的、可以抬最大最重原木的工人!接著,其他工友紛紛上前和宋軍擊掌祝賀。
就這樣,宋軍在二組經(jīng)過百天的認真學習和磨煉,終于成長為一個合格的歸大楞的一線工人,成了全林業(yè)局上山知青的學習楷模。
直到這時,隊長才把第一次抬大原木讓宋軍前趴兩次的真相告訴了他。
其實,歸大楞不光要有強健的體魄,還要經(jīng)過循序漸進的、抬小口徑木頭的鍛煉。這不光是為了把肩膀磨出老繭,更主要的是要把腰桿練出柔韌性,只有這樣,在抬需要爆發(fā)全部體能的大原木時,才不會把腰肌和脊椎壓出傷來。然而,好多年輕人仗著自己年輕身體好,不愿意走這個鍛煉的過程,上來就抬大原木,不少人把腰肌和脊椎壓傷了,落下了一輩子都無法治愈的病根兒……
可很多人是“不見棺材不落淚”,空口講道理,沒幾個聽得進去的,為了保護和關(guān)愛這些年輕人,作為前輩,不得不用一些“招數(shù)”來教訓一下這樣的“愣頭青”。隊長為了讓宋軍在二組安心練好基本功,他在起杠時,并沒有把全身的力氣往上使,而是向后仰著用力,這樣一來,他的力量會順著尖杠斜著壓向宋軍的大脖子。這股力量非同小可,不管你身體多強壯,都得趴下……而且老工人使的那股勁兒很巧妙,雖然會使人吃苦頭,卻不會造成硬傷害,相比那些因為沒經(jīng)驗去抬大原木被壓傷的工人們,這點苦頭簡直就不算事兒了。
宋軍聽完隊長的話,終于明白了前輩們的良苦用心,熱淚瞬間涌出眼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