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瀟靜
小學生早期接觸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很容易產生如理解不深入、掌握不完整、計算不準確等多維度的問題。這些學習過程中的隱患反映在習題練習和課程考試當中就是錯題。錯題是一種在學習中非常普通的現(xiàn)象,代表了學生學習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如何能把錯題當作一種資源加以利用,并且形成系統(tǒng)的、科學的教學方式,讓理解錯題和糾錯的過程成為學生進步的動力,是我們小學數學教師值得深入研究的一個話題。下面就在小學數學錯題資源系列化應用談幾點基本思路。
要真正將錯誤進行整合,建立起錯題資源庫,需要在學生與教師兩個層面上都做好工作。首先在學生層面上,教師應當制定合適的教學指導計劃,將錯題的整理列入學生學習日常中。學生將每天出現(xiàn)的錯題進行整理,通過抄錄、裁剪粘貼等手段,整理于錯題記錄本上,并記錄下題目正確的解答思路與答案等內容。另外也可以在學生中建立學習小組,既可以激發(fā)部分學生作為組長進行檢查的責任心,也容易讓學生之間形成互幫互學的良好氣氛。
在建立錯題資源庫之后,教師要對學生所犯的錯誤類型進行及時的歸類總結。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類:(1)掌握不準確;數學在邏輯思維和準確理解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要求,而小學階段的學生心智發(fā)展受限,對部分學生而言數學相關概念的理解具有一定難度,因此一旦存在理解錯誤、記憶混淆等知識掌握層面的問題,則極易導致出現(xiàn)解題錯誤。(2)做題不仔細;學生其貪玩好動等天性依然對學習過程造成了一定影響,在完成作業(yè)或考試中容易出現(xiàn)讀錯題目、審錯題意、抄錯數字、寫錯符號等,明顯是由于做題不仔細、注意力不集中而產生的錯題,這也是在教學過程中錯題的主要來源之一。(3)題目難度高;回歸到錯題本身,大部分情況下學生出現(xiàn)錯誤與題目本身的難度也有直接相關,為了鍛煉學生的數學能力以及通過難度設定來分層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往往會在題目中設計一些諸如無用數字、干擾信息、思維定式等具有一定誤導性的情景,以此拉開學生之間的差距;這種情況下部分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出現(xiàn)錯誤是在教師的預期之中的。教師只有在分門別類整理了不同的錯題之后,才能以此為基礎進行后續(xù)的教學工作。
如同上述提到的,在分門別類整理了錯題資源之后,教師才能根據學生出現(xiàn)錯誤的實際情況來進行教學上的指導,從而真正將錯題資源利用到實際教學當中去。教師針對不同的錯誤原因進行的精準講解方法也是不同的:(1)強化重點概念、拆分復雜概念;多個概念連續(xù)出現(xiàn)的情況下應當適當將課程內容進行拆分,務求學生的準確掌握。(2)培養(yǎng)學生耐心,并適當重復考查錯題掌握情況;針對學生馬虎而導致的錯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注意強調學生在解題過程中要有耐心、集中注意力等。(3)加強學生的邏輯思維與思維轉化訓練;主要是針對題目難度較高的情況進行教學,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通過采用典型的錯題作為例題來幫助學生建立數學的學習思維,在含有干擾信息的題目講解中,可以采用列表展示、分色展示等手段區(qū)分有用及無用信息,讓學生建立起信息分類的意識以及分離干擾信息的能力;在存在誤導性思維定式的題目中,教師可以將正、反兩部分思路都做出解釋與講解,使學生能夠形成換個角度看問題以及獲得跳出思維定式的能力,防止再次犯錯。通過有針對性的精確講解,才能夠真正從根本上幫助學生建立數學學習的能力,而不是簡單的改正錯題。
要系統(tǒng)化地利用小學的錯題資源,教師除了在知識層面上準確把握錯題來源、針對性講解錯題知識之外,也要及時督促學生反思自身的錯誤來源。做好了這一部分工作,最明顯的改善往往來自學生學習態(tài)度馬虎的方面,學生克服了這一問題后學習成績往往會有較為快速的提高。在深層次上,學生如果能夠反思到自己在知識掌握當中的誤區(qū)或者學習過程中的盲點,以及更進一步領悟到數學的學習思維,則能夠更扎實的完成學習任務,并且舉一反三形成正確的解題習慣、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這也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最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