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軍
課程思政是一種通過具體課程來承載思想政治教育全新模式,對學生良好品質(zhì)的養(yǎng)成意義重大。因而,為了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發(fā)展,為其營造一個相對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那么在實際的高職公共體育課教學期間,教師應該采取科學的辦法,積極迎合時代需求,有效地將高職公共體育課與課程思政融合在一起,強化對學生的培養(yǎng)力度,不斷對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進行增強。
1.1 是高職思政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的需要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召開的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明確強調(diào)應該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所以,在具體的高職公共體育課程開展過程中,教師也應該更加重視,能夠在明確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水平的基礎上,借助相對科學的方式,深層次地挖掘公共體育課中所囊括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展開思政教育,推動思政教學課程的改革以及創(chuàng)新,以便思政課教學工作的開展可以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感染力更強,讓學生可以在思政教育的熏陶下,更好地學習體育專業(yè)知識,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1.2 是挖掘體育課程教學魅力的需要
對于高職公共體育課程來說,其除了能夠不斷地對學生的體魄進行強健之外,還是一門強健學生靈魂的課程[1]。通常,在高職公共體育課中開展課程思政,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對體育課程與思政教育的相同點進行挖掘,能夠將體育課程中的競技訓練以及耐力訓練等體育資源,逐漸轉化為對學生的文明禮儀教導以及意志品質(zhì)培養(yǎng)等思想政治教育教導,能夠通過一種較為貼合學生生活以及成長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教育,以便學生能夠在提升綜合能力以及水平的同時,還可以具備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2]。
通常情況下,在以往的公共體育教學中,高職院校也強化了對德育教育的滲透力,力求可以從多個角度對學生進行培養(yǎng)。但是,高職院校在實際的培養(yǎng)過程中,卻與全面落實全員育人以及全過程育人的教育理念相差甚遠,在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層面也存在一定局限。
2.1 教師對課程思政的認識缺乏全面性
在實際的高職公共體育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雖然已經(jīng)強化了對課程的重視,并能夠制定良好的目標,側重對學生體育技能的提升。然而,在心理健康等層面,教師的關注度卻比較低。同時,在教育階段,教師經(jīng)常注重提升學生身體素質(zhì)以及運動技能,過于側重對學生體質(zhì)健康水平的增強,讓學生可以熟練地對運動技能進行掌握,普遍認為思想政治工作是思想政治教師以及輔導員所要管理的事情,而對于體育課來說,只需要對學生身體素質(zhì)進行提升即可,不能夠充分意識到自身也承擔著育人的責任,沒有在工作中有意識且有目的地對學生價值觀以及愛國主義精神進行培養(yǎng)[3]。
2.2 高職公共體育課開展課程思政的方法不合理
在實際的高職公共體育課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雖然體育教師也具有一定的敬業(yè)情懷以及政治覺悟,并且在教學階段,也可以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價值觀教育。然而,高職院校中的很多體育教師,其并沒有受到過專門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訓。所以,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滲透的過程中,不能夠科學地對德育目標進行設計,采用的教學方式也缺乏合理性,從而使得課程思政的滲透存在諸多困難,進而導致教師不能夠將德育目標有效地融入教學計劃中[4]。同時,在教學期間,教師也無法精準地把握機會,對學生進行因勢利導,最終導致在公共體育課中,無法對學生有效地開展課程思政。
2.3 教學考核以及評價體系的育人導向性薄弱
一般而言,在教師的評價以及課堂教學評價體系中,教學的考核主要是以專業(yè)技術水平高低、教學手段以及方法運用的合理程度等為側重點。而對于育人的效果,并不是考核的指標以及內(nèi)容。并且,針對教學的效果評價,往往側重學生運動技能的掌握程度等,在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等方面,關注不夠。同時,考核以及評價的維度也存在諸多不足,從而使得課程思政的開展導向性相對薄弱,教師在實際的公共體育教學階段,無法主動對學生展開思想政治教育,從而影響了學生價值觀以及良好品質(zhì)的養(yǎng)成。
3.1 結合思政內(nèi)容深入挖掘體育課程資源
在具體的高職公共體育課開展課程思政教學階段,教師應該依照具體情況,結合思政的內(nèi)容,深入對體育課程資源進行挖掘,以便可以有效地對思政教學與公共體育教學的教學渠道進行拓寬,從而讓體育教學與思政教學的融合效果能夠更加合理且科學。通常情況下,對于公共體育課程來說,其本身就具備很多思想政治教育的隱形教育資源,包括:在籃球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其涵蓋了較強的集體主義精神;在對跆拳道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涵蓋了不畏強敵以及勇于拼搏的精神等[5]。所以,在公共體育課程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借助相對科學的辦法,將思政教學內(nèi)容與體育課程資源進行深度融合,以確保思政教學在公共體育教學中的作用以及價值能夠充分發(fā)揮出來,讓學生可以在崇高思想品格的引領下,積極對公共體育進行學習,并且在體育訓練期間,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愛國品質(zhì),可以自覺投入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建設中。
3.2 強化對公共體育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
從宏觀的角度上分析,良好的教學方法和模式,能夠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也可以提升學生的整體能力和水平。因而,在具體的高職公共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要想保證課程思政開展得更加合理,那么教師則應該強化對公共體育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能夠依照學生的特點以及教學內(nèi)容,合理設計教學方案,以便學生可以主動參與到公共體育教學活動中。比如,在公共體育教學階段,教師可以采用合作型等教學模式,從多個角度對學生的體育素質(zhì)以及思想教學質(zhì)量進行提升。通常,對于合作型教學方法來說,其比較適用于集體性的體育教學,包括排球以及籃球等項目[6]。采用這種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可以不斷對學生團結意識以及合作意識進行培養(yǎng),讓學生可以正確認識到自身與他人之間的差距,不斷對學生的適應力進行提升,從而讓學生在今后的發(fā)展過程中,可以學會如何與他人相處。
3.3 不斷地對體育教學實踐進行強化
在高職公共體育課程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體育教學實踐是對學生體育能力提升的主要路徑,可以輔助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運動技能,對學生整體體育素養(yǎng)的增強非常有好處。所以,在高職公共體育課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期間,教師應該加大對教學實踐的重視程度,能夠將體育教學實踐與競賽以及校園文化活動等融合在一起。比如在體育競賽教學實踐中,公共體育教學可以是以體育訓練為側重點,競賽為輔的訓練手段,讓學生在體育競賽的激發(fā)下,有效地對自身的運動技能以及理論知識運用能力進行提升。在校園文化活動中,高職院??梢耘e辦校園馬拉松等體育比賽,確保學生可以在多樣化的體育實踐中對自身的體育素質(zhì)進行增強。
綜合而言,在實際的高職公共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思政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對學生良好品德的養(yǎng)成以及正確價值觀的樹立有著非常大的意義?,F(xiàn)階段,在高職公共體育教學期間,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致使課程思政的融入還存在很多不足,影響了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因而,為了可以對這些弊端進行改進,在今后的教育期間,教師應該積極迎合當代發(fā)展需求,明確學生的具體特點和能力,采取科學的手段將二者有效融合,以便在全面提升學生思政水平的同時,還可以讓其成為一個高素質(zhì)、高境界的優(yōu)質(zhì)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