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fēng)慕竹
北宋初年,有一天,天平節(jié)度使石守信入朝述職。石守信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心腹大將,白天聊完工作,晚上宋太祖設(shè)宴與他暢敘私誼。席間,太祖向他透露了一個秘密,他想任命梁周翰做知制誥,也就是自己的機要秘書。
梁周翰何許人也?他是鄭州管城人,天賦很高,十歲即能作詞,以才氣聞名鄉(xiāng)里。周廣順二年(公元952年)考中進士,授虞城主簿,但他以患病為由不肯去赴任。他不去不是真的有病,而是覺得大材小用,從地方官做起,升遷慢。后來宰相范質(zhì)、王溥聽說了他的名聲,將他安排進了直史館做秘書郎。梁周翰的才氣真不是吹的,文章寫得相當(dāng)好,他被宋太祖認(rèn)識,就是因為一篇奏章。
建隆四年(公元963年)夏天,宋太祖巡視武廟,看到給武圣人姜太公配享的戰(zhàn)國名將白起的畫像,很是不爽,他說:“起殺已降,不武之甚,胡為受饗于此?”意思是白起殺了那么多已經(jīng)投降的人,很是不武,怎么能在此享受祭祀呢?宋太祖當(dāng)即下詔將其清除出廟。年輕氣盛的梁周翰覺得有必要糾正一下皇帝的歷史觀,于是上疏道:“臣聞天地以來,覆載之內(nèi),圣賢交騖,古今同流,校其末年,鮮克具美。”他說,自有天地以來,四海之內(nèi)就慢慢有了圣賢,但到了后來,卻很少出現(xiàn)十全十美之人。他接著議論說,像周公、孔子這樣的圣人,都曾經(jīng)遭人非議,后世對他們也有不同看法,何況武將?這道奏書不僅邏輯嚴(yán)密而且金句頻出,如“今之可以議古,恐來者亦能非今”,又如“以羔袖之小疵,忘狐裘之大善”,等等。太祖看了這篇洋洋灑灑的大論什么反應(yīng)?“不報”!也就是沒有回音,沒搭理他。原來太祖撤除白起畫像的舉動,本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時值大宋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的進程中,他想發(fā)出一個政治信號,那就是本朝以仁愛為政治理念,非但不提倡殺人,而且以殺戮為罪孽!
梁周翰沒能理解太祖的用心,但敢于說話的勇氣和恣意揮灑的才氣還是給太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才有了讓他當(dāng)機要秘書的想法。
石守信與梁周翰的父親梁彥溫是故交,聽到這個消息后忍不住偷偷告訴了梁周翰,并叮囑他:“少安毋躁,靜候佳音?!笨上Я翰抛勇牭竭@個喜訊后極度亢奮,最終還是按捺不住,連夜給太祖皇帝寫了封感謝信,表示會全力盡忠職守。
第二天,宋太祖看到這封感謝信后龍顏大怒,當(dāng)即取消了這項任命,把梁周翰趕出京城,外放效力。因為他最忌諱的就是大臣之間拉幫結(jié)派,建立小圈子。
此后,梁周翰很不得志,直到到了宋真宗時,才遇到了真正的粉絲。宋真宗在做太子前就聽聞其名聲,曾召見他,并讓他呈上自己所寫的文章,梁周翰把全部文章整理后呈獻上來。宋真宗即位,還未行慶典,就首先擢升梁周翰為駕部郎中、知制誥。至此,梁周翰終于做了皇帝的機要秘書,只是此時他已八十高齡,第二年便因病去世了。
人生苦短,時不我待,這是許多人的生活態(tài)度。然而孔子卻告誡我們,欲速則不達,一味求快反而達不到目的。人生中有許多事,都像自然界中的花開花落,有一個慢慢成長、成熟的過程,瓜熟蒂落,急不得。
〔本刊責(zé)任編輯? 范可可〕
〔原載《思維與智慧》2021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