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陳建新,李雪英
中國航發(fā)西安動力控制科技有限公司 陜西西安 710011
航空發(fā)動機燃油附件結(jié)構(gòu)復雜、制造精密,其中大量的精密零組件承擔著相對運動、傳動及反饋等工作。在工藝性能要求不斷提高的情況下,特別是燃油附件所處的復雜工作條件下,零件不同部位的材料特性要求都不盡相同,單一材料往往不能滿足需求。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除了大量地采用局部(或全部)熱處理、表面處理、雙金屬等新工藝外,還將不同結(jié)構(gòu)、不同特性材料的零件進行組合、壓合的聯(lián)接方式也大量應用。這一類形式的零件為了保證聯(lián)接的可靠性、穩(wěn)定性,其收口工藝及加工方法的正確使用是一個關(guān)鍵因素。
收口是零件進行相互聯(lián)接時為了保證聯(lián)接的可靠性經(jīng)常使用的一種工藝方法。其一般是通過滾壓、沖壓、模壓等方法使包容件口部位置產(chǎn)生塑性變形,將被包容件限制或固定在所需位置,從而達到符合組件工藝要求的方法。
收口工藝的應用可使不同材料、不同狀態(tài)(硬度)及不同結(jié)構(gòu)的零件進行可靠聯(lián)接,解決了零件不同位置或產(chǎn)品不同部位因材料、結(jié)構(gòu)的制約而不能滿足要求的問題,降低了零件的加工難度,提高了工藝性。
(1)按零件材料分類 包容件要能夠產(chǎn)生所需的塑性變形,同時滿足一定的強度需要。收口零件的類型一般有:鋼—標準件、鋼—鋼、鋁—銅等。一般包容件都是具有一定塑性的不銹鋼、低碳鋼,如2Cr13、1Cr17Ni2、45鋼等。若以12CrNi3A等滲碳鋼作為包容件,滲碳或淬火時需要將收口變形部位進行保護。
(2)按加工方法分類 按照加工方法可以分成沖壓、滾壓和模壓三類。①沖壓。作為較常見的一種收口方式,多使用在銷子、小型襯套孔口等受作用力不大的部位,一般為手工作業(yè)。②滾壓。滾壓收口能適應較多的零件結(jié)構(gòu)。按滾輪的個數(shù)又分為單滾輪、雙滾輪和三滾輪,通常在臥式車床、鉆床及自動收口機上進行加工。③模壓。模壓收口是近年來針對柱塞、滑靴組件重點攻關(guān)的工藝方法,取得了重要的成果。該方法的使用,使零件收口效果具有很高的穩(wěn)定性、靈活性和抗拉脫能力。
(3)按工藝要求分類 可分為兩類:一是收口后被包容件需靈活轉(zhuǎn)動或保證一定的軸向間隙;二是收口后被包容件被充分鎖緊不允許松動。
某帶鋼珠的杠桿組件如圖1、圖2所示,此零件通過杠桿零件上組合一個半圓氟塑料軸套,將鋼珠裝于軸套中,再對杠桿孔口進行收口,使其擠壓軸套將鋼珠固定在軸套內(nèi)。收口后的鋼珠需在一定載荷下進行高溫和常溫試驗,試驗完的鋼珠需靈活轉(zhuǎn)動無卡滯。
圖1 杠桿組件三維圖
圖2 杠桿組件剖面
該組件加工過程中主要的技術(shù)難點是:①由于零件結(jié)構(gòu)限制,采用傳統(tǒng)的車床滾壓及收口機滾壓收口的方法產(chǎn)生干涉,無法實現(xiàn)。②采用沖壓方法收口時,由于收口工裝存在公差,以及收口力度的不穩(wěn)定,導致收口后鋼珠與軸套之間的間隙不穩(wěn)定,易產(chǎn)生卡死或脫落的現(xiàn)象。
由于存在以上難點,零件加工質(zhì)量不穩(wěn)定,效率低,嚴重制約了零件的加工進度,因此急需優(yōu)化加工工藝。
前期該杠桿組件的收口方式為沖壓收口,收口夾具及沖模如圖3、圖4所示。
圖3 收口夾具
圖4 沖模
將該杠桿組件放置于圖3夾具中,將圖4沖模放入夾具引導孔,60°錐面與杠桿收口部位錐面接觸,用榔頭敲擊沖模球面部位,使杠桿孔口變形,從而實現(xiàn)對鋼珠的收口。對于收口后需靈活轉(zhuǎn)動的球面類零件,這種收口方式存在以下缺陷。
1)由于是手工作業(yè),沖模錐面不能在圓周方向均勻貼合杠桿收口部位的錐面,造成孔口變形不均,收口后鋼珠轉(zhuǎn)動不靈活,甚至卡死。
2)由于無法控制豎直向下方向的收口行程,榔頭敲擊沖模的沖擊力難控制,所以沖擊力過大使杠桿孔口變形過多,鋼珠易出現(xiàn)卡死;沖擊力過小杠桿孔口變形太小,鋼珠收口不可靠,導致脫落。
針對上述情況進行分析,為了在收口過程中保證孔口處變形均勻,需保證刀具圓周均勻接觸并持續(xù)受力變形。參考自動收口機收口原理及鉆床鉆孔原理,采用鉆床代替自動收口機,設(shè)計一體的三滾輪收口工具(見圖5、圖6)代替收口機圓周3個方向分布的滾輪。滾輪中心與刀具中心呈35°夾角,用銷鉚緊,使?jié)L輪靈活轉(zhuǎn)動。
圖5 改進刀具
圖6 改進刀具參數(shù)
在該收口刀具的設(shè)計過程中,需考慮到以下幾個方面。
1)滾輪中心與刀具中心夾角為35°,大于零件收口部位的初始倒角,使變形起始點為零件倒角頂端,變形首先從倒角口部最薄處開始,易于變形。
2)采用圓周方向均布三個滾輪,刀具強度較高,能夠自動找正中心,從而在加工過程中變形穩(wěn)定、均勻且充分。
3)刀具柄部與鉆床夾頭聯(lián)結(jié),便于安裝,且在鉆床上易于控制刀具的進刀量,使收口后間隙易于控制。
采用沖壓方式收口時,由于沖模所收的沖擊力無法控制,易使杠桿孔口變形過大或過小,從而導致鋼珠被卡死或易脫落。通過分析變形過程,由于收口刀具向下的行程決定了杠桿孔口的變形量,所以控制收口行程的因素尤為關(guān)鍵。采用鉆床收口時,可通過控制刀具向下的行程控制杠桿的變形。
該杠桿組件的收口部分是由3個單件構(gòu)成(見圖7),收口后需保證設(shè)計尺寸L為 1.8~2.1mm 。經(jīng)過計算,在收口前尺寸L為1.83~2.13mm。
圖7 杠桿組件收口部位
(1)刀具行程計算 為保證收口后鋼珠包容可靠,滿足產(chǎn)品的靈活性及可靠性,需對收口刀具豎直方向的行程進行計算。根據(jù)收口變形過程中體積不變的原理,對變形過程中的尺寸變化進行理論計算。
收口變形分析如圖8所示,放大圖Ⅰ中陰影部分的軸承圈,若要將鋼珠完全收住,需將軸承圈變形至完全包住鋼珠,其半徑方向的變形尺寸為L~Bmm。
圖8 收口變形分析
根據(jù)設(shè)計圖尺寸計算,L=0.174mm,B=0.274mm,滾輪角度為35°,利用三角函數(shù)計算得:C=(0.174~0.274)/ tan35°≈0.25~0.40(mm)。
由此得出,收口刀具的豎直方向行程約為0.25~0.4mm。將計算得出的數(shù)據(jù)進行大量驗證試驗,最終確定保證收口可靠且靈活的最佳行程約為0.35~0.4mm。
(2) 收口時金屬的變形分析 在收口過程中,由于滾輪對收口部位金屬的擠壓,所以使被擠壓的金屬同時受到向下和向內(nèi)的壓力。向內(nèi)的壓力使一部分金屬向內(nèi)流動,擠壓軸承圈與鋼珠貼合,限制鋼珠脫出;向下的壓力使金屬產(chǎn)生向上的內(nèi)力,內(nèi)力使一部分金屬向上流動,向上流動的金屬將影響最終尺寸1.8~2.1mm。為了使收口后尺寸滿足產(chǎn)品尺寸要求,需對向上流動的金屬進行分析。
收口變形如圖9所示。對圖9中放大圖Ⅰ進行分析,由于藍色線部分為滾輪對金屬的擠壓產(chǎn)生的金屬流動量,綠色線部分為軸承圈完全變形至與鋼珠貼合所需的體積,所以藍色線部分金屬的流動量一部分填充了綠色線部分的體積,另一部分向上堆積,形成紅色部分體積。紅色部分金屬的高度就決定了尺寸1.8~2.1mm的大小。
圖9 收口變形示意
利用UG軟件計算各部分的體積:令滾輪向下的行程為0.4mm,作如圖10所示的金屬變化圖,圖11~圖13分別為軸承圈變形體積V1、金屬向上堆積的體積V2及金屬流動量體積V。由圖可知,各部分體積分別為:V1=3.0552mm3,V=5.4589mm3。
圖10 金屬變化示意
圖11 軸承圈變形體積
圖13 金屬流動量體積
由V=V1+V2得:V2≈2.4mm3,此時向上堆積的部分金屬的高度約為0.24mm(見圖14)。
圖12 金屬向上堆積的體積
圖14 向上堆積部分的金屬高度
綜上得出結(jié)論,當滾輪向下的行程為0.4mm時,金屬部分會在高度方向上增加約0.24mm。因此,為了保證2.1mm尺寸在收口后滿足1.8~2.1mm,需在收口前保證該尺寸至少為2.06mm。故在加工各單件時,需控制各單件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公差,以保證上述要求。
經(jīng)過使用該收口刀具試加工,加工后試件如圖15所示。由圖可以看出,加工后的零件收口處變形均勻、充分,變形處表面粗糙度較好,完全滿足設(shè)計及使用要求。
圖15 改進后的加工樣件
本文從杠桿組件收口靈活性以及可靠性控制方面分析,針對各影響因素,從杠桿組件收口過程中工藝方法和專用工裝的設(shè)計等方面進行分析并找到合理的方法,使杠桿組件收口工藝流程做到最優(yōu)。結(jié)合零件特點設(shè)計專用工裝,確定最優(yōu)收口方式,從而滿足零件的精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