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絞釉絞胎陶瓷器工藝漫談

      2021-11-25 22:36:48王志霞
      東方收藏 2021年11期
      關(guān)鍵詞:鞏義貼面器型

      王志霞

      絞胎是唐代創(chuàng)新的一種陶瓷新工藝,宋金仍流行,元以后逐漸消失。絞胎,亦稱“攪胎”“絞泥”,是利用白褐兩種不同色調(diào)的泥料分別制成坯泥,再把兩種不同色的坯泥搟成片狀并相間疊合,然后進行特定的絞揉、切片、拼接、貼合、模壓等,再手工制作成型,如此器胎上便呈現(xiàn)出不同色調(diào)相間、盤旋蹙結(jié)且變化多端的紋理,正是“花紋出胎骨,天然去雕飾”。(圖1)由于絞胎的制作工藝比較復(fù)雜,操作難度大,不僅費工費時,且成品率低,是以其產(chǎn)量和品類都為數(shù)稀少,極為珍貴。

      一、絞胎器的出現(xiàn)及存世

      絞胎器大約出現(xiàn)于7世紀末到8世紀初。20世紀70年代鞏義黃冶窯的發(fā)掘,證實了黃冶窯是生產(chǎn)絞胎器的一處重要窯址。關(guān)于絞胎器的由來,大約有以下幾種說法:一說源于癭器,一說源于犀皮漆,一說源于絞胎玻璃或琉璃,也有認為源自工匠無意之作。各說均有其合理性,前有不少文章述及,此不再討論。

      絞胎器的出土最早見于20世紀二三十年代河北鉅鹿故城遺址,此后,隨著中國考古事業(yè)的發(fā)展,絞胎器的出土數(shù)量有所增加,且早期不少精品流出海外。即使如此,國內(nèi)外國有博物館收藏的絞胎器仍屈指可數(shù)。筆者結(jié)合前人研究成果,就國內(nèi)已公布的資料統(tǒng)計唐以降的絞胎器不足240件(不含私人收藏和殘片),其中可以明確為唐代的絞胎器更不足90件,這個數(shù)字還包括了少數(shù)殘破器,可見絞胎器之少之珍。

      從現(xiàn)有材料看,有明確出土地點的唐代絞胎器主要在陜西和河南兩省,其中河南20件、陜西18件,幾乎占據(jù)全國出土唐代絞胎數(shù)量的一半。其他如安徽、江蘇、山西等地均有少量出土。而博物館收藏唐代絞胎器,則以上海博物館、陜西歷史博物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為最,上海博物館8件、陜西歷史博物館8件、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8件,另河南博物院6件,器型有碗、盤、杯、洗、盂、罐、枕、爐、盒等(圖2)。其次洛陽博物館、鄭州博物館也各有收藏3—5件,其他博物館則多數(shù)只有1—2件。通過對唐代絞胎器的研究證實,全國出土和博物館收藏唐代絞胎器,絕大多數(shù)來源于河南鞏義黃冶窯,而鞏義黃冶窯也是唐代絞胎器生產(chǎn)最重要的窯口。目前從全國來看,博物館或考古院等國有收藏單位收藏唐代絞胎器最多的是河南,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數(shù)量為36件,幾近占據(jù)全國唐代絞胎器數(shù)量的一半。河南之所以有相對較多數(shù)量的絞胎器,大概也是因為唐代絞胎器生產(chǎn)的重要窯口黃冶窯位于河南的原因。

      囿于絞胎制作工藝限制,現(xiàn)存唐代絞胎器均為小件器,即使到宋遼金元時期,絞胎也僅見小件器,不見大器,且器型往往較簡單,多為上述的枕、盤、罐、碗、杯、盒、盂、爐、器蓋等,尤其是以枕最多,長方形,形體較小。絞胎的碗、杯、盤、盂、罐、盒、爐則相對較少。從現(xiàn)有材料看,絞胎凡見制作復(fù)雜的大器者,均為局部絞胎。如1973年浙江寧波市和義路碼頭出土的唐青瓷鑲嵌絞胎虎枕(圖3),枕面鑲嵌絞胎制作的四瓣團花圖案。晉江市博物館館藏一件宋代絞胎瓷彌勒坐像,以絞胎為袈裟。再如大家耳熟能詳?shù)?971年陜西乾縣懿德太子墓出土現(xiàn)藏于陜西歷史博物館的絞胎騎馬狩獵俑,有人認為馬尾為全絞胎,其他則非絞胎。

      但國外收藏除卻常見絞胎器型外,還可見較復(fù)雜的器型,如日本大和文化館藏貫耳壺1件、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shù)博物館藏扇形枕1件、斂口尊1件、執(zhí)壺1件等,因未見實物,圖片資料也較少,固在此只列舉不作詳細介紹。

      二、絞胎與絞釉

      談到膠胎時,常伴有絞釉之說,對于絞胎與絞釉的區(qū)分似乎至今依然沒有統(tǒng)一標準。吉林大學(xué)碩士胡彥羽在其畢業(yè)論文《絞胎陶瓷器初步研究》一文中,依據(jù)絞胎與絞釉在紋飾上可能出現(xiàn)的不同紋樣來簡單加以區(qū)分,將一部分紋飾較為隨意的器物基本確定為絞釉器。絞胎與絞釉在紋樣的呈現(xiàn)上確有差異,但誠如“絞胎”與“絞釉”名稱的字面意思,二者也絕無可能僅依紋樣的不同來劃分。

      《黃冶窯唐三彩》一書中,作者依據(jù)出土的一片絞釉碗殘片這樣講絞釉工藝:“在碗底內(nèi)壁先后施以兩種不同色調(diào)的釉料,然后利用晃動手法,將兩種色釉攪拌成不規(guī)則的條紋,構(gòu)成一種風(fēng)格獨特的裝飾紋樣……”廖永民和張毅敏二人在《黃冶窯唐三彩的絞胎器》一文中如此定義絞釉,“絞釉器系唐創(chuàng)燒的一種名貴品種,絞釉事實上是將兩種不同顏色的釉汁攪拌一起,用筆蘸釉汁在坯體上描繪、涂抹而成?!比缡詹赜陟柫x博物館的鞏義芝田唐墓出土的絞胎盤,實應(yīng)為絞釉,釉層極薄且易脫落。(圖4)

      由此可見,絞胎和絞釉之別,本質(zhì)在胎和釉上。絞胎所攪為胎泥,而絞釉所攪為釉料,二者雖然在花紋裝飾效果上相似,但仍有本質(zhì)上的差別。

      也有人將貼面絞胎稱之為絞釉。但用于貼面的膠胎層也是胎體的一部分,只是這種做法較之全絞胎為胎骨更為省工省料,同時也可以拓寬絞胎的成型方法,可以讓絞胎的器型和紋樣更為豐富。同時這種貼面絞胎既非攪的釉料,亦非攪的化妝土,所以貼面絞胎并不能稱之為“絞釉”。

      甚至還有人將在宋金時期出現(xiàn)的絞化妝土工藝稱之為“絞釉”。瓷器的化妝土早在漢末兩晉時期就已經(jīng)在南方的一些窯口開始使用,又被稱為“陶衣”,是將陶土或瓷土用水調(diào)和成泥漿,薄薄一層施于瓷器素胎表面,以便遮蓋胎體缺陷而更完美地呈現(xiàn)瓷器釉色的美感。宋金時期的絞化妝土則是將化妝土作為瓷器的一種裝飾技法,以化妝土在瓷器胎體表面繪畫,使其表面出現(xiàn)一種行云流水的裝飾圖案,有人形象地稱之為“鐵流沙”,這種技法所呈現(xiàn)的裝飾效果與絞釉非常相似(圖5)。孟耀虎先生撰寫的《金代瓷器上的“鐵流沙”》一文,闡述了這一技法并非絞釉。且同樣從名詞的定義看,“化妝土”和“釉”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定義,是以雖然宋金時期的“絞化妝土”,同樣不宜稱之為“絞釉”。

      那么絞釉與絞胎是否為伴生關(guān)系?與唐三彩又是什么關(guān)系?

      先看一件鞏義黃冶窯出土的絞胎團花枕(圖6)。從圖片上可以明顯看出枕面為貼面絞胎,但枕墻完全沒有貼絞胎的痕跡,尤其是在紋飾破損之處僅見釉層不見絞泥層。再觀察同出的其他5件枕,其中包括一件綠釉絞胎枕,亦是如此。此外觀察黃冶窯出土的絞胎枕片,更是如此,凡是枕面殘片可見貼絞泥層,枕墻殘片則僅見釉層。由此推測黃冶窯的絞胎枕除少量全絞胎者外,多是枕面絞胎枕墻絞釉的絞胎與絞釉工藝結(jié)合的枕。絞胎和絞釉出現(xiàn)的時間也基本相當(dāng),所以二者相伴而生的關(guān)系可以明確。

      同時,唐絞胎的燒制又與唐三彩同窯,這一點經(jīng)鞏義黃冶窯和白河窯的發(fā)掘已得到證實。且絞胎和唐三彩均屬低溫釉,早期的絞胎施三彩釉,所以有褐黃釉絞胎和綠釉絞胎之稱,甚至之前絞胎器的定名還有“三彩絞胎”的說法。二者出現(xiàn)的時間基本相同,器型也基本相同,只是三彩的器型更豐富。再者,絞胎和唐三彩都追求一種繁復(fù)、流麗、活潑的裝飾效果,如團花、菱花等裝飾在兩類器物上均有表現(xiàn),雖技法不同,形式也有異,但其匠心卻是相通的。從這些角度來講,似乎絞胎與唐三彩亦存在一定的伴生或親緣關(guān)系。

      三、絞胎的裝飾技法

      絞胎從技法上講一般有全絞胎、半絞胎、局部絞胎三種。

      全絞胎即胎體全部使用兩色胎泥絞制模壓成型,色彩與紋理表里一致,北方一些地方俗稱為“透花瓷”(圖7-1)。雖然統(tǒng)稱為絞胎,但事實上全絞胎的器物數(shù)量很少,尤其是唐代的全絞胎器更少。如鞏義黃冶窯出土的唐代絞胎枕殘片(圖7-2)、滎陽茹崮窯出土的絞胎枕殘片(圖7-3)、鎮(zhèn)江金家灣唐墓出土絞胎碗的殘斷面,可清晰看到絞胎胎骨。唐代的全絞胎器并非拉坯而成,而是“模制印坯”或?qū)⒔g胎泥切成方塊黏合拼接成直邊方形器,如長方枕。稍稍了解拉坯成型工藝或者制作過陶藝的,便可知道,兩種絞泥如果拉坯成器,所形成的圖案應(yīng)有旋轉(zhuǎn)而上的痕跡,與這種壓片模制成型所形成的圖案完全不同。從鞏義市黃冶窯址出土的全絞胎回形紋枕殘片(圖7-4)和白河窯出土的絞胎枕殘片(圖7-5),可清晰明確地看出其制作方法不可能是拉坯所制。全絞胎器又因制作工藝要求高,成型工藝受限,器型和紋樣均較簡單。

      半絞胎的胎體為素胎,在素胎表面貼一層事先制作好的絞胎泥片,又被稱為“貼面絞胎”,是以半絞胎器只有在器壁外層出現(xiàn)花紋,而器物的主要胎骨仍為素胎。絞泥層的厚度不一,也不甚均勻,有的半絞胎貼片可處理得很薄,不足1毫米。此技法與后來的絞化妝土類似的作用,在絞胎器尤其是唐代黃褐釉或綠釉絞胎枕中使用非常廣泛。如鞏義黃冶窯出土的6件絞胎枕均為貼面絞胎,又如1973年江蘇邗江出土現(xiàn)藏于鎮(zhèn)江博物館的絞胎盤和陜西楊諫臣墓出土現(xiàn)藏于陜西歷史博物館的一件絞胎盂(圖8),公布資料均為貼面的半絞胎器。也有人根據(jù)現(xiàn)存黃冶窯和當(dāng)陽峪窯的實物資料推測,凡不能一次成型的枕、罐、壺等器物,基本都是半絞胎器。

      局部絞胎,又有兩種做法。一種是在器物局部需要裝飾花紋的部位嵌貼上事先做好的絞胎片,使其具備一種特定的圖案裝飾效果。如前面提到的1973年浙江寧波市和義路碼頭出土的唐青瓷鑲嵌絞胎虎枕。局部鑲嵌絞胎往往與其他裝飾手法結(jié)合,比如在枕面或需要裝飾的部位鑲嵌絞胎團花,周圍及枕側(cè)部位采用彩繪、戳印、填色等手法作為輔助性裝飾。如鞏義天璽華府M244出土絞胎裴家花枕(圖9-1);再如1966年新密市北宋咸平元年(998)法海寺塔地宮出土的三彩寶篋印經(jīng)式塔(或稱舍利匣)(圖9-3)。另外一種則是器物的一部分使用絞胎。如前面提到的宋代絞胎瓷彌勒坐像;再如山西晉城博物館藏唐代黃褐釉絞胎雙獅瓷枕(圖9-2),絞胎制八角形枕面,單色瓷土制雙獅對望形底座。

      此外還有一種類似絞胎的裝飾被稱作“仿絞胎”或“畫絞胎”。戈戈在《李重潤“絞胎馬”有誤》一文中提到陜西銅川耀州窯址就出土有不少此類仿絞胎的殘片,并認為懿德太子墓出土的騎馬狩獵俑,便是這種仿絞胎的做法制成的(圖10)。但學(xué)術(shù)界目前對否是存在“畫絞胎”工藝尚有爭論。這種“仿絞胎”或“畫絞胎”又和絞釉有著怎么樣的關(guān)系或者說是差別?這一技法其實是一種釉下彩裝飾,和唐代長沙窯釉下彩繪技法一樣,用毛筆蘸褐、白等不同顏色色料在瓷器胎體表面繪制出絞胎樣的花紋裝飾,再施一層透明釉入窯焙燒,最后即可得到絞胎一樣的裝飾效果。這種技法是在絞胎出現(xiàn)以后興起的,因不受絞泥和拉坯制模的限制,紋樣繪制更可隨性隨意,所以更能達到絞胎所不能描繪的效果,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是絞胎所不能比的。

      四、絞胎的裝飾效果

      唐代絞胎常見紋飾圖案有回形、菱形、五瓣花、四瓣花、三瓣三角形、木紋、石紋、癭紋、虎斑等,無不與唐代雍容華貴、富麗堂皇的盛唐氣象相應(yīng),同時也是唐代積極向上的人文心態(tài)和博大宏放的社會心態(tài)在裝飾風(fēng)格中的流露。

      絞胎雖是人工作品,卻似泥里開花,仿佛天然而生。全絞胎的器物因其不可復(fù)制的圖案,迂回盤曲,別致異常。枕面裝飾團花或菱形花的箱形絞胎枕,其團花裝飾更與唐三彩的寶相花裝飾有異曲同工之妙,富有一種張揚明艷之美。這種絞胎枕的枕墻往往因為是絞釉,紋飾隨意性較強,或似石紋,或似木紋,又或似癭紋,變化豐富,不拘一格(圖11)。

      北宋更是吸收此裝飾方式,以絞胎為花,鑲嵌于枕面,平展的絞胎團花更似朵朵盛開的鮮花,濃重艷麗中不失雅致,這大概是其往往自名為“花枕”的原因。如上海博物館、揚州博物館、鞏義博物館、河南博物院藏“裴家花枕”“杜家花枕”(圖12)。

      入宋以后,唐代盛行的絞胎團花等圖案紋樣,除少量仍見于鑲嵌外逐漸消失,代之而起的則是較多的羽毛紋、麥穗紋、編織紋等,似流羽飛花,如行云流水,別具一格(圖12-4)。

      絞胎的紋理雖然抽象,卻處處體現(xiàn)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使其具備了生機勃勃的藝術(shù)生命力。同時絞胎又被寓以“君子和而不同”的詮釋,有人撰文認為其契合了儒家“君子觀”的價值導(dǎo)向,成為文人墨客的尊崇。不論絞胎器是否受文人之崇,但其珍貴極不易得卻是不爭的事實。

      猜你喜歡
      鞏義貼面器型
      鞏義康店磚廠唐墓出土器物
      青銅器的時代性與器型的演變
      收藏家(2021年10期)2021-01-17 14:02:35
      關(guān)于某綜合樓外墻貼面磚脫落原因的探討
      英國貼面禮,分寸不好拿捏
      河南鞏義親和園唐宋墓葬出土文物
      實景漫游在鞏義《石窟寺虛擬現(xiàn)實項目》的應(yīng)用
      《瓷貼面修復(fù)技術(shù):從標準到微創(chuàng)無預(yù)備》出版
      王蔚波攝影作品欣賞
      景德鎮(zhèn)早期青白瓷的器型與色度
      全瓷貼面修復(fù)前牙切緣切角缺損的治療效果
      郓城县| 高安市| 涡阳县| 大余县| 榆中县| 中山市| 阿勒泰市| 汉川市| 织金县| 建德市| 嘉峪关市| 德兴市| 上饶市| 平果县| 南溪县| 铜鼓县| 樟树市| 罗山县| 凯里市| 建德市| 原阳县| 英吉沙县| 剑阁县| 历史| 民勤县| 汶川县| 荆州市| 洪江市| 常山县| 禄劝| 衢州市| 安达市| 永康市| 龙岩市| 西昌市| 双牌县| 达尔| 华亭县| 新野县| 赤峰市| 阳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