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曉非
牡丹人民醫(yī)院血液內(nèi)科,山東菏澤 274000
急性髓系白血病有70%左右的病死率,在骨髓造血干細胞異常增殖后出現(xiàn),特征表現(xiàn)為高度異質(zhì)性[1]。病毒感染,電離輻射、化學物質(zhì)損害等,若未得到及時根治,均可能向急性髓系白血病發(fā)展,高燒、出血癥狀發(fā)生后,常提示急性髓系白血病加重,僅能經(jīng)化療維持急性髓系白血病者生命,但其有效性欠佳,使急性髓系白血病者仍有高病死率[2]。預激方案化療,急性髓系白血病者主要化療方式,然此過程中急性髓系白血病者耐藥性很難得到控制,使化療有效性降低,且病情穩(wěn)定后仍有較多急性髓系白血病者復發(fā),在臨床各化療方案中被急性髓系白血病者摒棄[3]。地西他濱近年被臨床應用在急性髓系白血病者治療中,能使DNA甲基化過程得到逆轉,作為細胞嘧啶類藥物,還能激活急性髓系白血病者抑癌基因,使癌細胞擴散得到控制,以延長急性髓系白血病者生命,得到臨床急性髓系白血病者認可[4-5]。該研究選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院內(nèi)治療的64例急性髓系白血病者為研究對象,分析地西他濱+預激方案對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有效性?,F(xiàn)報道如下。
選取院內(nèi)治療的64例急性髓系白血病者為研究對象。單一組32例,年齡32~66歲,平均年齡(49.59±3.07)歲;病程2~16個月,平均病程(9.35±1.25)個月;女15例,男17例。綜合組32例,年齡31~67歲,平均年齡(50.42±3.19)歲;病程2~17個月,平均病程(9.80±1.44)個月;女14例,男18例。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被確診為急性髓系白血?。挥星逦庾R,對研究實施知情;急性髓系白血病病歷資料完整;對臨床化療可耐受;溝通能力正常;對地西他濱不過敏;委員會批準研究。
排除標準:有其他血液系統(tǒng)疾病者;除急性髓系白血病外,存在惡性腫瘤;對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療隨訪不配合。
單一組:行預激方案治療,化療1~4 d,對急性髓系白血病者行克拉霉素(國藥準字H20073783)靜脈注射,保持20 mg/m2、1次/d的注射劑量和頻率。行阿糖胞苷(國藥準字H20055128)皮下注射,保持15 mg/m2、12 h/次的注射劑量和頻率。行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國藥準字S20033049)皮下注射,保持300μg、1次/d的注射劑量和頻率。
綜合組:地西他濱+預激方案治療,急性髓系白血病者在化療第2、4、6天均行地西他濱(國藥準字H20130092)靜脈滴注,此過程保持15 mg/m2,1次/d的注射劑量和頻率?;熤芷谥?,1~14 d均行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靜脈注射,此過程保持和預激方案相同的劑量和頻率,白細胞計數(shù)超過20×109/L時,調(diào)整急性髓系白血病者化療方案,停止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使用。在急性髓系白血病者化療10~14 d時,指導其行骨髓復查即可。兩組急性髓系白血病者均化療兩個療程,單一療程為14 d。
觀察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療有效性:①急性髓系白血病者發(fā)燒、出血癥狀消失,血小板計數(shù)、中性粒細胞絕對數(shù)等兩項指標數(shù)值提升,前者在100×109/L以上,后者在1.5×109/L以上,且急性髓系白血病者骨髓原始細胞未超過5%,此為完全緩解。②急性髓系白血病者發(fā)燒、出血癥狀基本緩解,急性髓系白血病者骨髓原始細胞超過5%,但未超出20%,此為部分緩解。③急性髓系白血病者仍有嚴重發(fā)燒、出血癥狀,血小板計數(shù)、中性粒細胞絕對數(shù)未改變,且急性髓系白血病者原始細胞超過20%,此為未緩解。前兩項之和即急性髓系白血病者治療有效性。
觀察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療不良反應,主要有肺部感染、肝腎損傷等,同時記錄急性髓系白血病者血小板減少情況。
觀察急性髓系白血病者治療滿意度,經(jīng)化療舒適度、化療有效性、化療時效性、化療安全性等維度進行調(diào)查,各項目均有100分,由急性髓系白血病者自主評分,0~59分,提示急性髓系白血病者不滿意;60~74分,提示急性髓系白血病者相對滿意;75~100分,提示急性濉溪白血病者高度滿意,急性髓系白血病者治療滿意度即后兩者之和。
采用SPSS 24.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的表達方式為(±s),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的表達方式為[n(%)],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綜合組治療有效性為90.63%,單一組治療有效性為68.75%,綜合組有效性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有效性對比[n(%)]Table 1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effectivenes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綜合組的肺部感染、肝腎損傷、血小板減少發(fā)生率為6.25%、9.38%、15.63%,單一組則的肺部感染、肝腎損傷、血小板減少發(fā)生率為25.00%、31.25%、37.50%,綜合組不良反應更少,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n(%)]Table 2 Comparison of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綜合組對化療舒適度、化療有效性的滿意度為81.25%、87.50%,對化療時效性、化療安全性的滿意度為90.63%、84.38%,單一組對化療舒適度、化療有效性的滿意度為53.13%、65.63%,對化療時效性、化療安全性的滿意度為65.63%、59.38%,綜合組治療滿意度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滿意度對比[n(%)]Table 3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satisfa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急性髓系白血病發(fā)生率有增高趨勢,致病因素中,化學因素、藥物濫用、電離輻射等較常見。作為惡性克隆性疾病,一旦發(fā)生,急性髓系白血病會在短時間內(nèi)惡化,使急性髓系白血病者病死率增高[6]。急性髓系白血病,臨床未對其研制出針對性治療措施,僅能經(jīng)化療維持急性髓系白血病者生命周期,但臨床化療療效不一,部分急性髓系白血病者仍會死亡,需調(diào)整化療方案,強化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療效果。預激方案被廣泛應用在急性髓系白血病者治療中,可糾正急性髓系白血病者白細胞分布情況,能加速急性髓系白血病者臨床恢復[7]。此外,預激方案實施后,急性髓系白血病者中性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會結合疾病細胞受體,在一系列作用下,粒細胞會聚集,使白血病細胞殺傷力得到增強。但有學者提出,急性髓系白血病者機體免疫力、身體素質(zhì)有差異,在耐藥性差異下,對預激方案很難保持同一療效,使急性髓系白血病者治療有效性下降,也會有較多不良反應在急性髓系白血病者治療后出現(xiàn),使急性髓系白血病者治療滿意度下降,逐漸被急性髓系白血病者摒棄[8-9]。
地西他濱近年被臨床提出,在急性髓系白血病者化療方案中得到應用,作為DNA甲基化轉移酶抑制劑,向急性髓系白血病者治療后,可對細胞甲基化過程行特異性參與,使DNA甲基化情況得到控制,此過程中急性髓系白血病者腫瘤細胞增殖情況可得到阻止,且能降低耐藥性,使其對急性髓系白血病保持良好療效[10-11]。在化療方案中使用地西他濱,急性髓系白血病者分化基因表達得到增強,藥物被磷酸化后,腫瘤細胞可被直接殺死,使基因正常功能能夠恢復,可使急性髓系白血病者保持高治療緩解率,提高急性髓系白血病者生活質(zhì)量[12-14]。此外,地西他濱表現(xiàn)出良好代謝效果,即使在急性髓系白血病者治療中增大藥物使用劑量,也不會使較多不良反應出現(xiàn),維持了急性髓系白血病者治療安全性,使其肝臟功能得到保護,從而延長急性髓系白血病者生存周期。經(jīng)地西他濱+預激方案聯(lián)合使用,可強化惡性細胞消滅效果,使急性髓系白血病者抗腫瘤效果得到增強,且不良反應較少,能提高急性髓系白血病者生活質(zhì)量,被廣泛使用在急性髓系白血病者治療方案中[15-17]。
該研究中,綜合組的治療有效性為90.63%,單一組的治療有效性為68.75%,綜合組有效性更高(P<0.05)。李驥等[18]的研究中,觀察組的治療有效性為94.29%,對照組的治療有效性為74.29%,觀察組有效性更高(P<0.05),其研究結果與該文結果一致,提示地西他濱+預激方案有效性高,此化療方案可維持急性髓系白血病者治療安全性,經(jīng)化療后急性髓系白血病癥狀可得到改善,且急性髓系白血病者各細胞分布得到糾正,使急性髓系白血病者預后改善,相比單純預激方案治療,或單純地西他濱治療,更值得在急性髓系白血病者治療中使用。
綜上所述,地西他濱+預激方案安全性高,經(jīng)治療后急性髓系白血病者臨床緩解率提升,且急性髓系白血病者對此治療方案表示高度滿意,在急性髓系白血病者治療中可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