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北南
位于加拿大最西部的卑詩省,直面太平洋,走在開放和現代的前沿,生活在此的人們崇尚個性、創(chuàng)新與多元。
繁榮的溫哥華是卑詩省西部沿岸最大的都會,循著密布如網狀的便利交通到達市中心,穿行于摩登時尚的建筑群中,來一場購物之旅,再登上高處眺望城區(qū)風光,便能感受到這座全球最宜居城市的魅力。與溫哥華市隔海相望、位于溫哥華島的首府城市維多利亞,則被鮮花包裹,芬香四溢,數種與花相關的節(jié)日活躍風趣;受時代和英倫風情的影響,它雖小卻精致典雅,融合了加拿大西海岸的活力與歲月更迭的厚重,是卑詩省最浪漫的城市。此外,還有如基洛納、里士滿等充滿特色的小城,各自有著動人之處。
在2018年《全球宜居城市報告》中,經濟學人智庫引用了著名作家塞繆爾·約翰遜的一句話:“如果你厭倦了溫哥華,你就厭倦了生活。”
也許,沒有哪座城市如溫哥華一樣,能作為加拿大卑詩省的城市名片,它是加西海岸最大的工商、金融、科技、文化中心,既能與原生態(tài)的自然風光朝夕相伴,又擁有大都市般的繁華閑適。在這里,來自世界一流城市的一切頂級享受隨處可尋。
它的繁榮在于多元且發(fā)達的經濟。其三大經濟支柱中影視產業(yè)及旅游業(yè)占其二。也許很多人談起溫哥華,首先能聯(lián)想到CBS、迪士尼、Netflix、華納兄弟……因為這座城市素有“北方好萊塢”的美譽,而且它風光旖旎、氣候宜人,是一個“天然攝影棚”,加之優(yōu)越的制片政策,既推動了本地影業(yè)的發(fā)展,也吸引了外地的電影專業(yè)人士。譬如,北美最大的電影制作工作室MFS曾落戶溫哥華,它還與大名鼎鼎的網絡播放公司 Netflix有著密切的合作關系;為電影《阿凡達》《返老還童》進行后期制作的Digital domain公司等,在溫哥華都設有工作室。漫步于溫哥華街頭,突然遇見好萊塢的明星、演員,都是稀松平常之事。
此外,溫哥華勝利廣場的周邊地域建立了門類齊全的電影學校,同時本地的其他高等學府紛紛設有影視專業(yè)。據說,好萊塢7萬多名后期制作人員,有5萬至6萬均來自溫哥華電影學院。
如今,創(chuàng)始于1982年的溫哥華電影節(jié)早已成為國際化的電影品牌,來自世界各地的電影專業(yè)人士齊聚一堂,互相交流探索,豐富著全球的電影文化。
在這座大都市,不僅電影走在國際的巔峰,旅游文化也是海納百川,融合了多種元素。遍布城區(qū)的交通網絡——地鐵、公交船和西海岸快線、旅游仿古車、海上巴士,能通往任何一條街道,一個購物廣場,一座古老小鎮(zhèn)……
乘坐陸上公交快線或是水上巴士,沿著一條寬敞的車道或是海上線路,在格蘭維爾島開啟一段從溫哥華西南向東北的旅行。這座島嶼的南面是幾座城市公園,北面是溫哥華福溪,可謂是前被蔚藍湖水環(huán)繞,后被綠意包裹,不時有海鳥伴隨著濕潤的風從島上拂過,景色優(yōu)美愜意。
這里還洋溢著美好蓬勃的藝術氣息。站在島中公共市場的門口,面包的焦甜味道混雜著新鮮瓜果的香甜氣息引誘著游人往室內走去。市場里排列著豐富且風格迥異的攤位,販賣水果鮮花、世界各地的美食佳肴以及自制手工藝品等,街邊的畫廊擺放著古典的畫作,有時能碰巧遇上幾位藝術家在街頭寫生。每到夏季,更有本地或是來自他鄉(xiāng)的街頭藝人的表演,觀眾的歡呼雀躍聲響徹街道上空。
走出公共市場,再次乘上城市公交,向東北方向的固蘭湖街橋駛去,在這座跨海大橋上飽覽福溪的海上風光,直到抵達溫哥華東南角的耶魯鎮(zhèn)。這是一座藝術與時尚云集的新興小鎮(zhèn)。然而曾經,這里只是一片充斥著貨倉與工廠的紅磚工業(yè)區(qū),如今老舊的道路上還嵌有當時留下的鐵軌道。1986年,萬眾矚目的世界博覽會在此拉開帷幕,后來加拿大全國冰球聯(lián)盟主場體育館在此建立。世博會和體育賽事推動了小鎮(zhèn)的經濟飛速發(fā)展,它也因此乘上時代的潮流,最終搖身一變,成為了林林總總的特色酒吧、時尚餐廳、精品店的聚集地,隨后各路名流紛至沓來。如今,耶魯鎮(zhèn)上每年會舉辦“Illuminate Yaletown”夜間燈光秀,前兩年的節(jié)日主題都融合了“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的元素,可見旅游經濟帶給它的不僅僅是轉變,還留下了不少值得記錄的回憶。
經過這座見證了歷史的小鎮(zhèn),終于能目睹溫哥華“最高的天際線”—— 溫哥華觀景塔。這座高塔位于溫哥華市中心,矗立在一棟大樓之上,頂部兩層環(huán)形觀景臺呈飛碟狀,白日里,乘坐玻璃電梯甚至能在40秒內攀升至170米高的塔樓上,360 度俯瞰整座城市的美景,再將遠方熱鬧的港口和積雪覆蓋的山峰也盡收眼底;而當夜幕降臨時,被燈光照亮的觀景臺便是溫哥華上空最明亮最“頂級”的金色景觀。
維多利亞位于卑詩省溫哥華島的東南角沿岸,這里四季如春、綠草如茵,因其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超過95%的島民都“濃縮”在這座面積20平方公里的省府城市。
來自太平洋的海風滋潤著每一塊土地,不分晝夜地孕育著維多利亞的萬物。受氣候和海風的影響,維多利亞人熱愛那象征著盎然生機的花朵,于是城市的角落開滿了鮮花,建起了花園,這使得維多利亞有了“花園城市”的美譽。
北郊21公里外的布查特花園,始建于1904年,它不僅是維多利亞這座城市的形象,還是加拿大整個國家的地標景點和歷史遺址。
然而百年前,這里還只是一座冷冰冰的石灰?guī)r礦坑,水泥商人布查特及其夫人數次周游世界,為美化這塊區(qū)域,搜集各國的花卉,經過細心栽培、巧妙搭配移植在此,漸漸地,裝點在礦坑上的鮮花越來越多,兩人去世后,其子子孫孫仍舊苦心經營,園中的百名藝師不懈培植,使得一個近50公頃的廢棄礦場擴建成5個園區(qū)——下沉花園、玫瑰園、日本園、意大利園、地中?;▓@,以及26個培養(yǎng)花苗的溫室。
每年3月至10月,花園里的一百萬株鮮花競相開放。春季,維多利亞會舉行一種傳統(tǒng)卻風趣的數花節(jié),園藝師們早早地開始拾掇花園,而居民則在節(jié)日期間記下在花園、庭院中數到的花朵,最后數量總和甚至會上報給政府。據說近年記錄在案的鮮花數量超越200億朵。到了夏季,每個周末世界級的煙火會在花園上空綻放,映照著繽紛光斑的花卉如同流動的熒火,有種流光溢彩的美。而冬季的花園會被數萬盞燈照耀,營造出一種溫馨的節(jié)日氛圍。
花朵,除了栽培在維多利亞大大小小50多座公園里,還點綴了城區(qū)的街道。在雄偉的維多利亞內港中,頗具古典風情的路燈上掛著不同的鮮花,而街頭藝術家們也會戴上各色的花卉。此外,在每一個維多利亞日(每年5月25日前的最后一個星期一),花車游行都會如約到來;在每一個國慶日(7月1日)的晚上,煙花表演也會如期而至。
穿梭在內港的街道上,無論是走進女王飯店喝下午茶,還是坐在裝潢精美的咖啡店里看窗外的馬車,都像是回到了1837年到1901年期間的某個時間點,自然優(yōu)雅、含蓄高貴的英倫風撲面而來。而具有維多利亞時代風格的省議會大廈,恰好面對著內港港口。數座圓弧狀穹頂下是用垂直線條勾勒成形的樓身;穹頂涂有亮眼的藍色,樓身卻是古樸莊嚴的大地色,凸顯著維多利亞式建筑鮮明的特色。進入大廈,可見寬闊平坦的園內立著女王的銅像,而中央圓頂部分立著喬治·溫哥華的銅像,兩個時代的“偉人”象征著加拿大的歷史和歐洲皇家的歷史。再往樓中走去,內部分為地下一層、地面一層和二層,樓層中間掛有一幅描繪著卑詩省歷史的繪卷。每到夜晚,布置在議會大廈周圍的3500多盞燈泡會一齊亮起,照耀內港的夜空。
同溫哥華的觀景臺一般,維多利亞也有一座可俯瞰城市的建筑——橡樹古堡。雖然它也來自于古老的維多利亞時代,但其外表不僅有著維多利亞式建筑風格,內在還帶有些許蘇格蘭爵士風。曾經靠煤礦發(fā)跡的富商羅勃特出資,在其中四樓修建起富麗堂皇的餐廳、起居室;購置奢侈的家具和書籍放于貯物室和圖書館;請來工匠,精細雕刻工藝品再裝上彩色玻璃窗……沿著旋轉樓梯不斷向上,從古堡窗邊探頭看去,近可見維多利亞的無限風光,遠可睹蜿蜒的Juan de Fuca海峽。
然而由于家族逐漸破敗,這座古堡在整整60年間先后被用作醫(yī)院和學院,直至后來成為博物館。據說,它保留了維多利亞時代商界、政界要人的住宅風格,是一個時代上流社會的縮影。
除去相對富饒且人口聚集的溫哥華和維多利亞,卑詩省還有許多城市有其獨特之處,但若說到飲食,則可舉出基洛納和里士滿這兩者。從飲食的產出環(huán)境看,它們就像是鄉(xiāng)城的結合;而從飲食內容看,它們又是清新單一和復雜多元的典范。
卑詩省南部歐墾娜根湖區(qū)因水怪傳說而聞名于世,但此處要提到的并不是這匪夷所思的城市傳說,而是它東岸的一座閑適之城——基洛納。如果愛好恬靜的風景,喜歡新鮮的水果,那么基洛納斷然是個不錯的去處。
它距溫哥華只有4小時車程,雖然名為卑詩省第三大城市,但人口只有10萬,進入城市,或許遇不上太多人,僅能看見四周山峰環(huán)繞,清澈的湖水緩緩流淌,而靠近湖畔區(qū)域或肥沃的果園,才能聽見居民們的歡聲笑語。
作為卑詩省最溫暖的地區(qū)之一,自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基洛納逐漸發(fā)展成為人們旅游和定居的不二選擇,甚至于它還被北美人當做心目中的“農家樂圣地“。而宜人的氣候,充足的日光也帶來了基洛納農場和果園的興旺。
果園盛產櫻桃、水蜜桃等多種水果,但最著名的還是葡萄,其種植歷史可追溯到1859年,是卑詩省最先開始種植葡萄的地區(qū)。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基洛納,在夏季時分,早晚溫差極高,使得夜間的葡萄能鎖住更多的糖分,充分積累甜度和純粹的果味,以至于幾大著名的葡萄品種——口味清新酸爽的黑比諾、濃郁芳香的雷司令、適用于做葡萄酒的瓊瑤漿和霞多麗,在這里都能產出,成為本地和他鄉(xiāng)都贊不絕口的餐后水果和葡萄酒原料。
而作為整個加拿大重要的蔬菜之鄉(xiāng),基洛納的內產和外銷也是一流水準。每逢秋季,這里的商場內外均擺滿各色蔬菜,鮮艷欲滴的色澤甚至讓人懷疑其真假。而到了萬圣節(jié),大人們會在田間地上堆滿大大小小黃燦燦的南瓜,孩童們則會挑選一個“最滿意”的帶回家做裝飾,或是鑿空果肉,儲存糖果。
另一座城市里士滿是卑詩省的第四大城市,距離溫哥華市中心僅20分鐘車程。這里匯聚了世界各地的美食,除鱗次櫛比的中餐廳之外,還有依仗于食材新鮮度的日本料理、泰國料理和風味濃郁的印度料理;傳統(tǒng)西餐也占據著很大的市場,口感絕佳的意大利面和分量小形狀精致的意式點心,一份份擺放在干凈的盤子中。來自中國、印度、泰國、意大利等各國的美食愛好者,既能嘗到家鄉(xiāng)的味道,也可享受他國的飲食風味。
每年夏季的周末,占地4萬平方米的里士滿夜市會成為各國移民的聚集地。擁有不同膚色、不同文化的人擦肩而過,前往200多個攤位,購買來自世界各地的美食或小玩意,或是在這里載歌載舞,很難想象亞洲歌手的民謠表演和印歐人的薩爾薩舞會出現在同一個場所。
歷史學家劉易斯·芒福德曾歸納城市的概念,說它是一個地域集合體,融合了一種經濟文化、一個制度進程,是一座社會活動的劇場和集體創(chuàng)造的美學象征。從卑詩省各有不同,又有些許相似的四座城市看來,確實如此,相同的地理特征,不同的經濟發(fā)展、社會活動和對美的追求糅雜在一處,在漫長的歲月里,打造出獨屬卑詩的人文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