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川
父親是一個戶外運動愛好者。為了讓孩子欣賞保留著原始風貌的自然景觀、體驗荒野生活,父女倆一起來到了碧羅雪山這個不為眾人所知的地方……
1 中國西南邊陲是世界自然遺產(chǎn)三江并流的區(qū)域。那里奔涌著金沙江、瀾滄江和怒江,生活著白族、納西族、普米族、傈僳族、藏族、怒族、獨龍族等十幾個少數(shù)民族的近百萬人口。
2 12歲那年的暑假,我和爸爸來到了瀾滄江畔的茨中。這是一個藏族小村子,這里的葡萄酒聞名遐邇,著名的茨中大教堂在密林峽谷中若隱若現(xiàn),煞是好看。而這一切都源于一百多年前歐洲傳教士來到這里傳教,留下了歷史印跡。
3 我和爸爸準備從這里出發(fā),翻越橫亙在瀾滄江和怒江之間的碧羅雪山。這是一片人跡罕至的地方,聽說山里的原始森林中時常有黑熊出沒。那一夜我怎么也睡不著,充滿了對徒步翻山的擔憂。
4 第二天一早,我們背好背包就出發(fā)了。車子沿著陡峭的山路不斷盤桓,最后到達一個名叫開東卡的小村子。從這里遠遠望去,碧綠的瀾滄江成了山腳下一條彎曲環(huán)繞的白練。再往前的山路沒有了,真正的徒步開始了。
5 我們繞過一道怪石嶙峋的山梁后一頭扎進茂密的樹林中。密林中,陽光斑駁,空氣特別清新,偶爾有嘩嘩的流水聲在山谷中回蕩。腳下是枯枝敗葉形成的松軟地面,遮蓋了潮濕光滑的石頭,一路上我們踉踉蹌蹌艱難前行。
6 中途休息的時候,我們看到一棵巨大的古樹,樹身上距地面近十米部分,被鑿出一個房屋形的樹洞,玻璃封住了洞口。樹洞里面放有十字架,聽說這是當年傳教士途徑此地的時候建造的樹屋教堂。
7 森林里是寂靜的,杳無人煙。茂密的各類植物相互纏繞,遮天蔽日。如果沒有當?shù)叵驅(qū)У膸ьI,很難走出這個巨大的綠色迷宮。
8 下午我們來到一片河谷,刺骨的雪山融水化成瀑布和溪流匯聚在一起,穿過密林和山谷,最終注入山腳下的瀾滄江。視野開闊了,亂石中遠遠可見一處簡陋的木制小屋,這是供徒步旅人休息的紅星驛站。
9 我們沿著河流繼續(xù)向前,聽到了清脆的牛鈴聲,一座黑黢黢的牛棚出現(xiàn)在眼前。山外村民的夏季牧場到了,一個孤獨的牧人獨自在這里生活。這里就是我們今晚的宿營地。雖然太陽還沒有落山,但我們只能就地休息,因為再往前就沒有落腳點了。
10 屋子十分簡陋,除了炊具和一床被褥之外,別無他物。陽光透過木質(zhì)屋頂?shù)目p隙射進來,像琴弦一樣閃著光?;鹛羶?nèi)的火熊熊燃燒著,石墻和屋頂已經(jīng)被煙火熏黑了。
11 牧人熱情地用塑料桶給爸爸倒了一碗白酒暖身子,然后就走到屋外擠牛奶去了。他用當?shù)氐姆窖杂淇斓卣f著什么,似乎牛都能聽懂的樣子。爸爸告訴我,這是因為牧人在深山里面太孤獨了,他們習慣了自言自語。
12 在小溪邊享受了簡單而可口的野餐后,我就到一塊巨石上讀詩。夜里的山谷出奇寧靜,月亮和星星倒成了最生動的物體,一直在不停地閃爍。爸爸說,這不就是最美好的詩歌嗎?
13 第二天醒來,在晨霧繚繞中,遠處的山峰犬牙交錯、鬼斧神工,像魔幻故事里的場景一樣,具有不真實的美。我們告別了牧人,又開始了新的行程。
14 我們沿著河谷繼續(xù)向前。經(jīng)過一片怪木叢生的原始森林,厚厚的苔蘚布滿了樹身和路面,綠色的、黃色的,雜亂斑駁。再往前去,是一片長滿齊人高野草的草甸,一座廢棄的石屋矗立在草甸中,這是著名的石頭教堂。
15 繼續(xù)前進,又進入艱難的爬坡階段。雖然是8月的氣溫,但四周的山頂上卻還存有積雪。無數(shù)條溪流和瀑布從山中流淌下來,把山體分割開,形成了壯美的景色。難怪碧羅雪山號稱“千瀑之山”。
16 越往上攀爬,山路越陡峭,天氣變化也越快。忽然,一塊陰云飄過來,晴朗的天空轉眼就下起了雨。我們用登山杖冒雨繼續(xù)行走著,“之”字形的山路在身后蜿蜒成一條羊腸似的細線。
17 接近蛇拉蠟埡口的時候,大雨停了,陽光射出萬道金線,身后的山谷中漸漸泛出一道七色的彩虹。我們看著彩虹從山谷的一端緩緩地橫跨到另一端,如同一座美麗的橋。這不正是我們剛剛走過的山路嗎?
18 埡口是一處狹窄而陡峭的山脊,山兩側的風呼嘯著吹上來,人都有些站不穩(wěn)了。俯瞰對面的山體,又是一番不一樣的景色,神秘而讓人向往。看到這一面巨大且?guī)缀醮怪钡亩钙轮钡稚侥_,此次徒步已到達高潮階段,下山同樣令人歡欣雀躍。
19 下山的速度明顯快了許多。遠處的天空像在水中滴了墨汁,烏云慢慢洇開了,轉眼間就吞沒了群山,讓人心中不由得一緊,如同妖怪出現(xiàn)的前兆。大雨就要來了,我們一路加速向山下跑去。
20 抵達山腳后,需穿過一片螞蝗出沒的區(qū)域。螞蝗會吸附在鞋子上,拼命往小腿里鉆,只有快速通過才能盡量避免。傍晚的時候我們來到山腳下的一座牛棚里宿營,這里沒人,但屋中備有供人留宿的生活用品。
21 第三天出發(fā)前,我們把沒有吃完的食物留給后面的人,又匆匆上路了。即便眼前美景如畫,望不到頭的道路和艱難的徒步仍然讓我?guī)锥缺罎?,休息的時間越來越長,只要坐下就再也不想起來。
22 幾天的路程已經(jīng)讓我們漸漸失去觀景的興趣,叢林徒步生活變得習以為常,看到那些神奇的景觀也不會發(fā)生驚嘆。山谷里奔騰的河流、河岸堆積著朽木和冰蓋、森林中的亂石和野花、遠處轟鳴的瀑布,還有偶爾遇到坍塌的牛棚……就這樣,我們一路穿行在碧羅雪山的腹地。
23 中午的時候,我們終于翻過了巴拉貢埡口,經(jīng)瀾滄江流域,來到了怒江流域。中途因為過度疲倦,我哭了好幾次鼻子。站在巴拉貢埡口的時候,手機開始有了微弱的信號,我也仿佛回到了人間。
24 沖過埡口下的一段密林,眼前是一片布滿野花的崩咕草場。在這里可以眺望到在遠處層層疊疊的群山山腰中的一處群落。那里就是丙中洛,一個據(jù)說是神居住的地方。
25 雖然看到了村莊,卻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跌跌撞撞地穿過一些零散的木屋和田野,來到了一個名叫白漢洛的村莊。一些墓地和菜畦混在一起,環(huán)繞在村莊附近。對我來說,這里完全是另一個世界。
26 爸爸說,我們花了三天時間走過的這條路被稱為“植物獵人的小徑”。一百多年前,來自歐美的探險家、傳教士、自然學家和植物學家們通過這條路跨越碧羅雪山,搜集珍稀的植物標本,進行自然考察研究。其中最廣為人知的一個人,名叫約瑟夫·洛克。
27 約瑟夫·洛克是著名的探險家、攝影師、植物學家、地理學家和語言學家。1923年,洛克沿著我們走過的這條路,從開東卡到達白漢洛,從瀾滄江來到怒江。他受美國農(nóng)業(yè)部委托所采集的植物樣本,至今仍保留在波士頓南部的阿諾德植物園里。
28 我們的徒步結束了,但前進的腳步卻永遠不會結束。我用三天翻越了碧羅雪山,這就是我12歲的成人禮——在大自然中探尋、體驗關于成長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