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劍暉
(廣東省韶關市湞江區(qū)執(zhí)信小學,廣東 韶關 512023)
利用道德與法治學科,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力,即讓學生學會換位思考、從多維度探究社會問題以及現(xiàn)象;懂得在兩難情境中思考并做出正確的抉擇。為了落實這一目標,教師需要運用多元化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最終才會提升學生的思辨力。
思辨,包含的是“思”和“辨”兩方面內容。有“思”無“辨”不行,有“辨”無“思”更不行。只有既“思”且“辨”,才能真正提升思維能力。思辨,指的是對同一事物或現(xiàn)象的辯證態(tài)度。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為了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教師需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兩難情境”,人為地制造思維沖突,學生在這種情境下才會逐步提高思辨水平。
例如,在教學《選舉產生班委會》,為了幫助學生正確認知班委會的功能,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如下的兩難情境:首先,教師打開學生制作的課件,然后向學生拋出一個案例。案例中,小明和小蘭是關系很好的朋友。最近小明打算競選班干部,為此他做出了很多“努力”。小明知道班主任決定通過民主投票的方式選擇班干部,候選人除他以外,還有小軍、小智、小周、大兵四個人。為了“脫穎而出”,小明用零食、幫別人抄作業(yè)等手段賄賂了很多同學。這天,小明送給小蘭一本書,讓小蘭投自己一票。看到小明的作為,小蘭陷入了沉思。請問,小蘭應不應該向老師舉報小明的所作所為呢?為什么?這樣的問題引發(fā)了課堂討論的熱潮。有的學生認為,競選班干部全憑個人能力,小明這樣做違反了競選的公平性和民主性,小蘭應該向教師舉報;還有的學生認為,小蘭和小明是朋友,怎么能“背后捅刀子”呢?還有的學生認為,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助手,需要承擔班級事務。小明如果很有能力,就不需要賄賂同學,如果小蘭保持沉默,不是同流合污是什么呢?學生都提出了很多觀點,此時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明白班委會的功能以及職責,小明行為的錯誤之處以及小蘭的正確做法。在教師的話語中,學生的思維走向深刻。
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一切教育的起點,道德與法治教學同樣如此。站在實際教學的角度,由于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束縛,很多小學生不敢表達真實的感受,也不敢和教師進行自如的溝通。在教師教學的過程中,盡管學生有著各種奇思妙想,但是他們經常用壓抑的方式代替表達,這無疑是一種教學遺憾。因為學生的想法,正是思辨萌芽的最佳時機。因此,想要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教師必須重視師生關系,營造思辨的氛圍,讓學生暢所欲言。
例如,在教學《這些事我來做》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向學生播放如下動畫:故事中的小女孩甜甜,是名副其實的小公主。無論父母多忙,甜甜都只會專心致志地看動畫片,真正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媽媽看不慣甜甜,想批評甜甜,但是卻被姥姥攔住了。姥姥認為,孩子還小,沒必要干這些粗活。故事在此戛然而止,教師可以順勢引導學生思考,姥姥說的話對不對?甜甜這樣做對嗎?隨著話題地拋出,課堂鴉雀無聲。為了打消學生的顧慮,教師首先需要端正態(tài)度,和顏悅色地告訴學生,“沒事,就說說你的真實想法,不用顧慮態(tài)度?!庇谑?,三三兩兩的學生舉起手來。有的學生認為,姥姥說的話是對的。因為甜甜還小,等她大了再做家務也可以。如果做不好,還給父母添亂;但是有的學生認為,甜甜也是家里的一分子,當爸爸媽媽在忙碌的時候,甜甜也應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能因為年齡就置身事外。在這個過程中,當學生發(fā)現(xiàn)暢所欲言并不會招致批評,也逐漸敢于說話、敢于質疑,課堂氛圍因而熱烈起來。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中,很多知識都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相關。盡管小學生還沒有形成良好的判斷能力,但是已經具備一定的生活經驗。所以,教師在教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時,也應該從理論出發(fā),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生活、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從生活化的角度理解知識,學生的思維能力才會獲得提升,進而思辨力也會有所增長。
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我們所了解的環(huán)境污染》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列舉一些發(fā)生在學生身邊的破壞環(huán)境的現(xiàn)象。除此以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設施向學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環(huán)境污染案例,讓學生感受到環(huán)境污染帶來的嚴重后果,幫助學生形成環(huán)保的理念。在觀看了視頻后,教師可以趁熱打鐵組織一場討論會,讓學生從自身的經驗出發(fā)說說自己看到的環(huán)境污染現(xiàn)象、破壞環(huán)境的不良行為,與此同時引導學生思考應該如何避免環(huán)境污染,或是應該采取怎樣的環(huán)保措施。在課堂環(huán)保結束以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節(jié)約資源、減少污染的好方法。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小學生逐步形成了良好的環(huán)保意識和思維能力,也懂得將理論聯(lián)系實際,做到為環(huán)保貢獻自己的力量。
總之,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是培養(yǎng)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核心陣地,想要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教師必須營造良好的思辨空間、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為學生人為制造兩難情境,這樣才能逐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的思維走向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