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慧
( 沈陽急救中心 , 遼寧 沈陽 110000 )
顱腦損傷是急診接診外傷患者中的常見類型,這類患者多為交通事故、暴力損傷所致,因而多合并其他損傷,較多患者伴有骨折情況,且重度顱腦損傷合并骨折占比較高。重度顱腦損傷合并骨折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率高,因而急診處理措施復雜,有必要進一步優(yōu)化相關急救護理措施[1]。為此,本院針對性研究了重度顱腦損傷合并骨折快速急救護理路徑,并落實于急診治療中,本次研究選擇2019年1月-10月期間實施后和2018年1月-10月實施前收治的該類患者,各38例,對比分析了其急救效果,現(xiàn)總結(jié)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我院自2019年1月起開始在建立重度顱腦損傷合并骨折快速急救護理路徑,并落實于急診治療中,本次研究選擇2019年1月-10月期間本院收治的38例重度顱腦損傷合并骨折患者作為觀察組,另選擇該路徑2018年1月-10月實施前本院收治的38例重度顱腦損傷合并骨折患者作為對照組。2組患者均行顱腦CT或MRI、及其他部位影像學檢查,確診為重度顱腦損傷合并骨折。觀察組患者中,男22例,女16例,年齡22-70歲,平均年齡為(46.07±24.06)歲,其中開放性骨折10例,閉合性骨折28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1例,女17例,年齡22-69歲,平均年齡為(45.48±23.52)歲,其中開放性骨折9例,閉合性骨折29例。
2 方法:對照組患者按重度顱腦損傷合并骨折常規(guī)急救護理處理:吸氧/機械通氣、心電監(jiān)護、血氧飽和度監(jiān)測、傷口處理、鎮(zhèn)靜、補液等,并聯(lián)系相關科室配合診斷和治療。觀察組在采用快速急救護理路徑,如下:(1)快速接診與評估。獲知患者急救信息后,迅速開辟綠色通道,準備接診患者,同時準備好搶救設備和急救藥品。迅速通知相關科室醫(yī)師、影像科室,做好為患者檢查、診斷、治療的準備。同時,分工合作,各個護理人員分工明確,患者進入急診室后,迅速觀察患者意識、瞳孔、測量各項體征,同時另1例護理人員開始檢查氣道,吸痰清理口鼻污物,開始給氧,給予呼吸興奮劑必要時實施氣管插管/無創(chuàng)正壓機械通氣,并迅速開辟2條靜脈通道;開始心電監(jiān)護,遵醫(yī)囑開始早期穩(wěn)定生命體征的各項藥物。(2)生命體征管理。對患者頭部進行降溫,進而降低腦耗氧量,避免腦組織進一步損傷,監(jiān)測顱內(nèi)壓和腦組織水腫情況。觀察患者呼吸頻率,血氣分析指標變化,及時調(diào)整氧流量或呼吸機參數(shù),并密切監(jiān)測預防呼吸道阻塞、舌后墜、呼吸道梗阻等危險情況,維持呼吸道通暢。失血較多者,迅速抽血送檢,盡快按醫(yī)囑補液、輸血、補充血容量。存在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者應立即控制原發(fā)疾病者。(3)傷口及骨折護理。迅速檢查患者頭部傷口和其他部位傷口,若需要固定,則使用支具或繃帶進行簡單固定,避免骨折移位。開放性傷口立即處理,采取壓迫止血等方式,減少出血,便于下一步深入治療。不穩(wěn)定性骨折患者,協(xié)助醫(yī)師進行簡單復位和固定,可采用夾板固定或骨牽引,避免移動患者時進一步損傷神經(jīng)與血管,同時按醫(yī)囑開始祛水腫等保守治療。(4)預防繼發(fā)性顱內(nèi)感染。充分保護患者頭部開放性傷口,無菌敷料覆蓋,并及時更換被污染的敷料。密切監(jiān)測患者是否出現(xiàn)腦脊液、耳漏等情況,及時采用無菌棉球和紗布進行填塞,并按醫(yī)囑開始抗生素抗感染治療。同時,采取血液、尿液、分泌物等樣本送檢,獲知患者感染情況,便于后續(xù)選擇敏感抗生素治療。
3 觀察指標:(1)急救效果評估。采用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狀況評分系統(tǒng)Ⅱ(APACHEⅡ)[2]評估2組患者入院時和急救完成后病情危重程度改善情況,評分與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呈正相關性。同時,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3],對患者昏迷狀態(tài)進行評估,總分為3-15分,分值越低表明昏迷程度越嚴重。(2)急救效率及預后情況監(jiān)測。收集2組患者急救總時間,對比2組平均值。同時,追蹤患者預后,統(tǒng)計2組住院時間,同時觀察患者骨折愈合及轉(zhuǎn)歸情況等。
4 統(tǒng)計學方法:本次研究采用SPSS20. 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所有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采用x2檢驗計數(shù)資料,P<0.05 認為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
5 結(jié)果
5.1 2組患者急救后病情改善情況比較:觀察組患者入院時APACHEⅡ評分為(21.63±3.06)分,GCS評分為(10.56±3.17)分;對照組入院時APACHEⅡ評分為(20.96±2.96)分,GCS評分為(10.42±4.68)分;2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急救后APACHEⅡ評分為(13.06±3.14)分,GCS評分為(14.03±0.85)分;對照組急救后APACHEⅡ評分為(16.03±4.08)分,GCS評分為(12.01±1.69)分;觀察組急救后APACHEⅡ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而GCS評分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5.2 2組急救效率及預后情況監(jiān)測對比:觀察組急救用時為(24.03±7.12)分鐘,對照組(30.52±4.85)分鐘,顯著高于觀察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住院時間為(18.96±5.68)天,對照組為(24.06±10.35)天,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患者經(jīng)救治后均好轉(zhuǎn),無死亡者,病情穩(wěn)定、改善后離院,其中對照組1例患者神經(jīng)功能受損嚴重成為植物生存狀態(tài),其他患者均可自理。2組骨折愈合情況均良好,無畸形愈合者。
重度顱腦損傷合并骨折的病情復雜而危重,迅速診斷、正確救治是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但是,患者病情復雜多變,可在短時間出現(xiàn)多種并發(fā)癥,因而急救護理必須快速準確而全面[4-5]。為此,本院認為應針對重度顱腦損傷合并骨折展開條理清晰、節(jié)奏緊湊的急救護理,尤其應建立規(guī)范化的急救方案,為此本院參照現(xiàn)代急診護理路徑,建立了重度顱腦損傷合并骨折快速急救護理路徑,實現(xiàn)了快速接診與評估、生命體征管理和傷口及骨折護理,同時在急診開展了繼發(fā)性顱內(nèi)感染早期預防。臨床實踐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急救用時為(24.03±7.12)分鐘,對照組(30.52±4.85)分鐘,顯著高于觀察組,可知快速急救護理路徑提升了急診救治效率。此外,本次研究還發(fā)現(xiàn),觀察組急救后APACHEⅡ評分為(13.06±3.14)分,GCS評分為(14.03±0.85)分,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病情危重程度下降較為顯著,可知快速急救護理路徑降低了患者護理風險。此外,本次研究還發(fā)現(xiàn),觀察組住院時間為(18.96±5.68)天,顯著低于對照組(24.06±10.35)天,可知在康復速度方面,快速急救護理路徑的效果也更為理想,有助于改善患者康復效果。
綜上所述,重度顱腦損傷合并骨折有針對性建立快速急救護理路徑,可有效提升急救效率,迅速改善患者病情危重狀態(tài),提升了患者康復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