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殿英
螞蚱屬于昆蟲類,學(xué)名叫蝗蟲,這在老年人的兒時記憶里都不陌生。螞蚱的種類很多,我小的時候也捉過螞蚱,有大青頭、鐵腳蹦、蹬倒山、劍角蝗等。
飼養(yǎng)昆蟲是我的業(yè)余愛好之一。九月初的一天,我在草叢里捉到了一只螞蚱,令人喜出望外。這是一只劍角蝗,陜西人叫它“扁擔(dān)”。它通身碧綠沒有一點兒雜色,體型修長,頭的尖尖高高揚起,尖頭的兩側(cè)長有一對復(fù)眼,就像粘在兩側(cè)的兩塊透明膠狀物。頭頂天生兩根長鬚直插云天。見此情狀,自會讓你聯(lián)想到大鬧天宮的孫悟空頭上那兩根英姿勃發(fā)的雉雞翎。他那長長的兩條后腿,經(jīng)常彎曲成直角形,格外秀美。這只“扁擔(dān)”是雌是雄難以分辨,但我相信,只要你注視著它那秀美的身姿,你定然會與溫柔的美少女形象聯(lián)系在一起。
飼養(yǎng)這只“扁擔(dān)”也比較簡單,它只吃青草別無他求。我每天早上晨練結(jié)束后就會走進草地,細心挑選兩棵鮮嫩的青草,并把外圍發(fā)黃的葉子剝掉。回家后先小心翼翼地把“扁擔(dān)”從籠中拿出,暫時放在另一個容器里,再把籠子中的剩草和它的糞便清理干凈,把新草換上后再把“扁擔(dān)”放回籠子中。每當(dāng)做完這些工作,我總會情不自禁地坐在那里觀察一番。開始它不敢即食,警覺地停在原地一動不動。五六分鐘后,當(dāng)它感到周圍不會有危險時,它才慢慢移動身軀,向食物爬去,隨即用兩支前腿抱住青草,埋下頭去貪婪地啃食。與此同時,它嘴邊的兩個觸角會靈活而默契地配合,將食物送入嘴中。
不久前的一天,一位朋友帶著他的孫子到我家玩,看到我養(yǎng)的“扁擔(dān)”,孩子非常高興,久久不肯離去。朋友走過來告誡孫子:“當(dāng)心??!別讓它咬了你的手”。我笑著說:“不必擔(dān)心,螞蚱與蟈蟈不同,它不咬人,不信我做給你看”。說著,我伸手將“扁擔(dān)”從籠子里抓出來,左手輕輕捏住它的項部,右手食指伸出,放在它的嘴邊,進而零距離接觸,“扁擔(dān)”的嘴始終閉著,絲毫沒有張嘴咬人的意思。小孫子激動地拍著手叫:“這螞蚱真乖,真好玩兒”。是的,它只吃草和谷物類的葉子,不吃肉食,不會攻擊其他動物。尤其是“扁擔(dān)”,給人一種溫文爾雅平和善良的印象。
有人問,螞蚱能吃嗎?我說:“當(dāng)然能”。據(jù)某些昆蟲專著介紹,螞蚱及其螽斯類昆蟲的食用價值非常高,營養(yǎng)十分豐富,含有大量人體所需的蛋白質(zhì)、氨基酸和維生素。其中蛋白質(zhì)含量為58.7%,(我們平時稱為高蛋白食物的牛肉、雞、魚、豬肉和蛋類,其蛋白質(zhì)含量分別為:21.5%、20.2%、18.9%、18.5%、9.4%),可見螞蚱才是名副其實的高蛋白食物。
螞蚱及其螽斯類昆蟲還含有豐富的氨基酸,所含氨基酸大約有18種,高于大豆的含量。微量元素,如銅、鐵、鋅、硒的含量也高于大豆。此外,螞蚱及其螽斯類昆蟲還含有大量的胡蘿卜素、核黃素。由此看來螞蚱的確是極富營養(yǎng)的食物。
在我國的東北、河北、河南、山東、山西、江蘇、四川、甘肅等地區(qū)和省份,歷來有吃螞蚱的習(xí)俗,有些地方稱它為旱蝦。在很多飯店的餐桌上,大盤的油炸旱蝦成為搶手的美味佳肴。它不僅營養(yǎng)豐富,而且味道鮮美。尤其是油炸的母螞蚱,滿肚子都是金黃的籽兒,那種香美的滋味,真是難以言表,蟹黃也為之遜色一籌。
俗話說,秋后的螞蚱蹦不了幾天,但由于我的精心飼養(yǎng),時至今日,這只“扁擔(dān)”仍很歡實。我孫女兒隨其父母每星期來一次,每次都要圍著籠子看個不停。上星期日臨走時說:“爺爺,讓我?guī)Щ厝ネ鎯簬滋彀伞?!我猶豫片刻之后支吾著說:“還是放在爺爺這里養(yǎng)吧,你上學(xué)功課忙,怕影響你學(xué)習(xí)”。我老伴兒鼻子里哼了一聲:“你哪里是怕影響孩子學(xué)習(xí),分明是舍不得,怕別人伺候不好你的寶貝”。“照你這么說,那就是兩個理由了”!說著,我詭秘地嫣然一笑,趕忙走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