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山東古建筑資源概述及其價值呈現(xiàn)

      2021-12-04 19:28:26楊新壽
      人文天下 2021年2期
      關鍵詞:山東建筑

      ■ 楊新壽

      建筑是人類文明的重要載體,佇立在山東大地上的古建筑,承載了齊魯文化眾多的歷史信息,在齊魯文化的融合發(fā)展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山東古建筑資源豐富,幾乎涵蓋了古建筑的全部類型,包括古代城市及城防建筑、衙署府邸、祠廟祭祀建筑、宗教建筑、民居莊園、陵墓、古典園林、樓閣闕坊、橋梁水利建筑,以及學校、書院、會館等其他建筑。這些古建筑,既有久遠的歷史,也有豐富的價值,其所處的歷史、文化背景,以及其所展現(xiàn)的外觀、構造等形態(tài),都值得人們?nèi)ヌ剿骱颓笾R虼?,梳理山東古建筑資源概況,對于推進山東省文物保護工作和增強人們對于古建筑的了解具有重要意義。

      一、古代城市與城防建筑

      (一)山東古代城市遺址

      近幾十年的考古成果發(fā)現(xiàn),早在新石器時代中晚期,山東就出現(xiàn)了城市。目前已發(fā)現(xiàn)的大汶口文化城址有4 座,分別發(fā)現(xiàn)于章丘焦家遺址、五蓮丹土遺址、滕州西康留遺址和崗上遺址。其中,焦家遺址發(fā)現(xiàn)的大汶口文化中期城址,面積近15 萬平方米,是目前山東地區(qū)發(fā)現(xiàn)的時代最早的古城址,也是迄今為止黃河流域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古城址之一,2017 年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在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山東龍山文化遺址中,各地市均有城址被發(fā)現(xiàn),較著名的有陽谷景陽岡龍山城、章丘城子崖龍山城等。

      夏商周三代,山東古國林立,大小諸侯國各自建立了堅固的城池,現(xiàn)存齊故城、魯故城遺址就是這一時期的典型代表。秦漢以降,直至清朝,各地按建置建立城池,成為某一行政區(qū)域的政治中心。較典型的有章丘漢東平陵城、惠民宋棣州城、冠縣遼代蕭城等。

      目前,山東省已被公布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的城市有曲阜、濟南、青島等10 座,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有煙臺、濰坊、臨沂、濟寧、臨清等35 座。這些城市基本延續(xù)了從始建到現(xiàn)在的發(fā)展史,經(jīng)歷了近現(xiàn)代城市大發(fā)展的過程,蘊含豐富的歷史信息。

      (二)城防建筑與齊長城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左傳?成公十三年》),古代伴隨著國家的出現(xiàn),戰(zhàn)爭在所難免,用于軍事目的的城防建筑應運而生。齊長城和海防是山東省歷史上最重要的軍事城防建筑。

      齊長城橫貫魯中丘陵山脊,西起濟南市長清區(qū)孝里鋪,東經(jīng)泰安、淄博、濰坊、臨沂、日照,至青島西海岸新區(qū)小珠山東北于家村入海,全長約641.32 公里,修筑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我國修建最早的長城。齊長城全段分段建成,不在同一時期。泰山以西為最早修建,主要是防御齊國西境的諸侯國;泰山至穆陵關段,為早期防御魯國而建;穆陵關至海濱,建于楚國滅莒國后,為防御楚國進攻而建。齊長城本體由石墻、土墻、山險、壕塹、烽火臺、寨堡、關隘等構成。

      古代在齊長城發(fā)生并見諸典記載的戰(zhàn)事有齊晉平陰之戰(zhàn)、齊魯夾谷會盟、齊吳艾陵之戰(zhàn)以及齊國內(nèi)訌的癝秋之戰(zhàn)。近代在齊長城發(fā)生的兩場戰(zhàn)役是1942 年8 月20 日國民黨魯蘇戰(zhàn)區(qū)五十一軍對日軍發(fā)動的唐王山戰(zhàn)役和1943 年2 月17 日發(fā)動的城頂山戰(zhàn)役,兩場戰(zhàn)役均重創(chuàng)日軍,取得勝利。

      中國有漫長的海岸線,為了抵御防倭寇入侵,明朝初年,在元代海防的基礎上沿海岸修筑衛(wèi)城和所城有181 座,堡、寨、墩等1622 處。山東沿海有11 衛(wèi)、6 所,地處海濱關鍵位置,具有重要的海防戰(zhàn)略地位,是明代海防軍隊駐扎、保衛(wèi)海疆最主要的軍事?lián)c,著名的有威海衛(wèi)、登州衛(wèi)、奇山所、雄崖所等?,F(xiàn)存蓬萊水城、煙臺奇山所等衛(wèi)所海防建筑遺存,是研究明清時期山東海防的重要實物資料。

      二、衙署府邸與孔府

      山東歷史上各州、府、縣根據(jù)級別設置衙門,除此之外,還設有總督運河事務的濟寧運河河道總署、臨清鈔關、威海北洋水師提督署等國家級衙門。隨著歷史的變遷,多數(shù)衙門已被拆除,有的僅存少數(shù)建筑或基址。如曲阜、無棣縣衙僅存二堂,濟南山東巡撫衙門僅存大堂。濟寧運河河道總署原建筑已不存在,僅存遺址,臨清鈔關僅存數(shù)座原始建筑。威海北洋水師提督署建筑群是山東省目前保存較好的衙署建筑群。近幾年,有的縣市修復的縣衙,其建筑規(guī)制較傳統(tǒng)縣衙普遍提高,已無文物價值。

      山東歷史上才俊輩出,出現(xiàn)了大量的貴族和品官府邸,典型的府邸建筑有曲阜孔府和鄒城孟府??赘鸬诮Y(jié)合,建筑形制奠基于北宋,形成于元明,到清代進一步完善并成為定式。

      孔府位于曲阜城內(nèi),與孔廟相鄰,坐北朝南,主體建筑位于中軸線上,東西按左中右三路布置,前后九進院。中路前部四進院布置大堂、二堂、三堂,是衍圣公署理政務、接待官員的場所,內(nèi)宅門以后各院是衍圣公家人生活起居的空間,外人不得進入。東路稱東學,前部九如堂,是接待皇帝的場所。其后報本堂奉祀衍圣公高曾祖五代,沐恩堂是供奉清代乾隆帝女兒第七十二代衍圣公之妻于氏的專祠。沐恩堂之后一貫堂是衍圣公胞弟、襲風翰林院五經(jīng)博士的宅第。西路稱西學,前后五進院落,有紅萼軒、忠恕堂、安懷堂、內(nèi)書房等建筑,是衍圣公幼年讀書、燕居吟詠、學詩習禮的處所。

      三、祠廟祭祀建筑

      祠廟祭祀建筑大致分為皇家官署祭祀和民間祭祀兩大類。

      (一)皇家祭祀建筑

      山東現(xiàn)存的皇家祭祀建筑有泰山岱廟、沂山東鎮(zhèn)廟、萊州東海神廟,以及曲阜孔廟、鄒城孟廟等儒家圣賢廟宇。

      岱廟主祀東岳泰山之神,位于泰安市泰山腳下,是古代帝王在泰山祭告天地、舉行封禪大典的場所。據(jù)碑刻記載,岱廟始建于秦代,唐代已頗具規(guī)模。宋代封禪由敬天轉(zhuǎn)為祭神,岱廟被大規(guī)模擴建,奠定了現(xiàn)在的規(guī)模。

      岱廟坐北朝南,仿帝王宮殿制度,外繚城垣,內(nèi)列建筑。主體建筑天貺殿面闊九間,進深4 間,重檐廡殿頂,黃琉璃瓦屋面,與曲阜孔廟大成殿、北京故宮太和殿并稱“中國古代三大宮殿式建筑”。天貺殿起于重臺之上,石雕欄桿環(huán)繞周圍,殿內(nèi)正中神龕供奉東岳大帝,北墻、東西山墻繪大型壁畫《起蹕回鑾圖》,描繪泰山神出巡和凱旋的場面,氣勢恢宏,蔚為壯觀,是中國傳統(tǒng)壁畫中的藝術精品。

      以曲阜孔廟為代表的儒家圣賢廟宇遍布山東魯南、魯西南地區(qū),除至圣孔廟、亞圣孟廟、復圣顏廟、宗圣曾廟規(guī)制完整,規(guī)模較大外,其余孔門弟子廟宇如仲子廟、冉仲弓祠等廟宇規(guī)模一般,規(guī)制大同小異,形成以濟寧地區(qū)為中心的儒家文化廟宇群,明清之際,按國家規(guī)定每年都有朝廷官員前往祭祀。

      另外,省內(nèi)各府、縣駐地都模仿孔廟規(guī)制建有相應規(guī)格的文廟,較典型的有濟南府學文廟、巨野文廟、樂陵文廟等。

      (二)民間祠廟

      山東民間信奉的神祗繁多,主要有三皇五帝、歷代圣賢、土地、財神、龍王、玄帝、關圣帝君、文昌帝君、天后、八仙、城隍等。供奉這些神祗的廟宇形制規(guī)模有大有小,各不相同,代表建筑有泰山玉皇廟、肥城泰山顯靈宮、微山伏羲廟、曲阜周公廟、博山顏文姜祠、高密鄭玄祠、廣饒關帝廟、汶上分水龍王廟、濰縣城隍廟、青島天后宮等。其中,廣饒關帝廟大殿建于金代,是省內(nèi)現(xiàn)存年代最早的木構建筑。

      另外,在淄博、濟南、濟寧等地現(xiàn)存的古村落中,村口或村內(nèi)城臺建筑里供奉的神祗多為玄帝、關圣帝君和文昌帝君。

      山東現(xiàn)存較早的祠堂建筑是長清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和嘉祥武氏墓石祠,建于東漢。郭氏墓石祠是目前國內(nèi)現(xiàn)存最早的石構建筑。

      中國古代非常重視對先祖的祭祀。作為家族祭祀祖先、處理家族事務的場所,每個大的姓氏都建有祠堂,有些大家族除宗祠外還建有支祠。明清時期,山東地方經(jīng)濟發(fā)展,涌現(xiàn)了眾多世家望族,這些望族都建有規(guī)模大、規(guī)制高的祠堂。現(xiàn)存祠堂較典型的有桓臺新城王氏家族的忠勤祠、棗莊薛城牛山孫氏宗祠、濟南章丘博平劉氏祠堂、鄆城彭李家祠等??傮w而言,由于歷史原因,山東東部發(fā)達地區(qū)的古代家祠保存不多,濟南、菏澤、棗莊、濟寧等地現(xiàn)存祠堂建筑較多,類型也比較豐富。

      四、宗教建筑

      (一)道教建筑

      山東是道教全真教的發(fā)源地,道教宮觀散見于各地,較典型的有泰山碧霞祠、王母池,嶗山太清宮、濟南華陽宮、蓬萊閣道教建筑群、章丘常道觀等。

      嶗山太清宮位于嶗山南麓老君峰下,又名“下清宮”,當?shù)厝艘卜Q“下宮”,創(chuàng)建于西漢。宋慶元至金大安年間,長春真人丘處機由昆崳山來此講道說法。元滅金后,成吉思汗非常認可丘處機敬天愛民、清心寡欲的學說,賜虎符,付以璽書,尊其為“大宗師”,令其主管天下道教,太清宮由此聲名遠播。

      濟南市章丘區(qū)常道觀正殿是山東省現(xiàn)存為數(shù)不多的明代建筑之一,雖然歷經(jīng)多次修繕,但梁架構架和用材方式仍保留了元代遺風,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其精美的琉璃脊飾和斗栱是研究明代建筑的重要實物。1936年,著名建筑史學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婦赴常道觀實地考察,將常道觀方圓構圖的特色窗子收錄在《中國建筑藝術圖集》中。

      (二)佛教建筑

      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在山東以泰山為中心向外傳播,青州等地成為佛教傳播的重要區(qū)域。隨著佛教在山東的傳播發(fā)展,各地陸續(xù)出現(xiàn)了寺院、石窟寺、佛塔等佛教建筑。

      山東著名的佛教寺院有濟南歷城神通寺、長清靈巖寺、千佛山興國禪寺,以及泰山普照寺、青州隆興寺、浮來山定林寺、嶗山華嚴寺等。

      佛塔是佛教寺院的重要構成要素,按砌筑材料分為石塔、磚塔、鐵塔等數(shù)種。佛塔除具有儲藏舍利的功能外,還具有登高望遠、觀察敵情、地理標識、提振文風的作用。山東境內(nèi)現(xiàn)存佛塔文物價值較高的有濟南神通寺四門塔、九頂塔、靈巖寺辟支塔,金鄉(xiāng)光善寺塔,汶上太子靈宗塔,濟寧崇覺寺鐵塔,臨清永壽寺舍利塔等。

      靈巖寺位于泰山北麓,相傳東晉高僧竺僧朗在此說法時“猛獸歸附,亂石點頭”,“靈巖”之名由此而來。靈巖寺經(jīng)“三建四遷”達到鼎盛,與天臺國清寺、江陵玉泉寺、南京棲霞寺同稱“四大叢林”。千佛殿是靈巖寺的主要殿堂,現(xiàn)為明代建筑遺存遺構。前檐石柱和柱礎雕刻精美,為唐宋遺物。店內(nèi)供奉的40 尊宋代明代彩繪羅漢塑像,形態(tài)逼真、技藝精湛,被譽為“海內(nèi)第一名塑”,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靈巖寺辟支塔為八角九級樓閣式宋塔,通高54 米,塔基浮雕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皈依佛門的故事。浮雕構圖活潑,刀法嫻熟,線條流暢,具有獨特的審美韻味。

      靈巖寺的魯班洞、般舟殿遺址,是唐代建筑遺存,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魯班洞是唐時靈巖寺的山門,其使用年代一直延續(xù)到金元時期。般舟殿是唐時靈巖寺主殿,約在宋元時期毀于山洪暴發(fā)。現(xiàn)存須彌座殿基和石柱礎、石臺階,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

      石窟寺是借助山崖開鑿的重要佛教建筑類型,在山東主要分布在魯中、魯南山區(qū)和膠東一帶,多數(shù)開鑿于北朝和隋唐時期,宋元以后漸趨衰微。主要石窟寺有青州駝山、云門山石窟,東平白佛山、司里山、洪頂山石窟,濟南黃石崖石窟和柳埠千佛崖等。青州駝山石窟開鑿于北周至唐代,共計造像638 尊,最大者通高6.5 米,最小者不足30 厘米,造型神態(tài)各異,雕造技藝精湛,是山東東部規(guī)模最大的石窟造像群。

      (三)伊斯蘭建筑

      山東伊斯蘭建筑形成于宋元之后,多沿運河分布,這與伊斯蘭教民沿運河由北向南經(jīng)商聚集有關。伊斯蘭居住建筑與當?shù)貪h族建筑差距不大,廟宇則融合了伊斯蘭建筑和漢族建筑的特點,形成獨特的建筑類型——清真寺,典型清真寺有濟南南大寺、濟寧東大寺、臨清禮拜寺、青州真教寺等。

      南大寺位于濟南市市中區(qū)濼源街道永長街47號,是我國伊斯蘭教早期著名清真寺之一,是濟南市最古老、最宏大、最完整的清真寺建筑群。寺院坐西朝東,占地面積約6000 平方米。其始建年代不詳,元代遷于今址。明正統(tǒng)、弘治年間先后兩次擴建,奠定了基本規(guī)模。又經(jīng)過明嘉靖、萬歷,清嘉慶、道光、同治以及民國年間多次修繕擴建,造就了今日山東第一清真寺的宏大規(guī)模。寺內(nèi)保留有大量石刻等附屬文物,《來復銘》碑以儒詮經(jīng),是伊斯蘭教哲學與中國傳統(tǒng)思想融合的結(jié)晶,是中國伊斯蘭教重要的文化遺產(chǎn)。

      五、民居莊園

      山東在地形上既有平原,也有山地丘陵,民居在建造時多就地取材,導致地域性風格差異明顯。魯中、魯南山區(qū)取山石建房;魯北、魯西平原用土坯、青磚建房,或直接用黏土夯筑墻體;魯東丘陵地區(qū)則用磚、石、土坯建造房屋。

      民居建筑屋頂有平頂和尖頂之分。平頂建筑屋頂中部呈弧狀隆起,便于排水。平原地帶用黃土覆頂,麥草泥抹面,每年春季用麥草泥抹一遍,以防雨季漏雨。山區(qū)的平頂建筑屋頂用石子白灰覆頂,拍打出漿,干后經(jīng)久不壞。魯南、魯西南地區(qū)較高規(guī)格的平頂民居建筑屋頂四周砌女兒墻或垛口墻,有的為躲避匪患,把平頂房砌成兩層或兩層以上的碉樓,堅固耐久。

      尖頂民居多為硬山建筑。有小青瓦屋面和草屋面。草屋面以麥草居多,受地域影響,還有茅草、海草和細葦子屋面。不同的屋面材料有不同的施工工藝,膠東海草房在屋面做法上從備料到成活,程序繁多,工藝復雜。

      山東民居建筑以坐北朝南為正向,正房一般三至五間,院落以三合、四合為主。一般一戶一院,以家族為單位聚族而居,形成胡同,數(shù)條胡同連成街巷,街巷相連,構成村落或城區(qū)。山東民居建筑由于地域、風俗文化的差異,在建筑風格上差異較大。

      明清以來,山東各地的名門望族因家族大、人口多、經(jīng)濟實力雄厚,往往以家族為單位,建有龐大的民居建筑群,稱為莊園。具有代表性的有棲霞牟氏莊園、龍口丁氏故居、惠民魏氏莊園、兗州鄭氏莊園等。

      六、陵墓

      山東地區(qū)古墓葬遺存較多,分無名墓和有名墓兩大類。無名墓多為墓群,年代較早,如商周時期的蘇埠屯墓群、臨淄墓群、六曲山墓群,秦漢時期的銀雀山墓群、金雀山墓群、蕭王莊墓群等。有名墓主要包括家族墓地、歷史名人墓和王陵等,其中有后人附會或傳說中的紀念性墓葬,如少昊陵、倉頡墓等。

      山東歷史上不乏名門望族,其家族墓地規(guī)模較大,代表有曲阜孔林、鄒城孟子林、東平梁氏墓地等;早期的歷史名人墓有微子墓、管仲墓、田單墓、荀子墓等;魏晉以后的名人品官墓有曹植墓、房彥謙墓、張養(yǎng)浩墓等。

      王陵是指歷史上分封在山東的諸侯王及家族陵寢,較典型的有曲阜九龍山崖墓(西漢魯國諸王墓)、臨淄齊王墓、鄒城魯王陵、濟南長清德王陵等。

      七、古典園林與樓閣闕坊

      (一)古典園林

      中國古代園林起源于商周時期帝王以狩獵為主的“苑囿”。魏晉南北朝時期,受玄學影響,人們在以狩獵為主的苑囿開池堆山,廣植花木,配以亭臺樓閣,山水園林初步形成。唐宋時期,文人畫家把詩情畫意融入園林意境,園林建設進入成熟期。明清以降,造園活動蓬勃發(fā)展,造園藝術、技術日趨精致完善,形成了以北方為代表的皇家園林和以江南為代表的私家園林。山東地理位置介于南北方之間,造園活動受到北方和江南的雙重影響,兼容并蓄,博采眾長,園林風格既有北方皇家園林的恢宏氣勢,也有江南私家園林的寧靜淡雅。典型代表有濟南的趵突泉、大明湖、萬竹園,以及曲阜孔府后花園、濰坊十笏園、青州偶園等。

      (二)樓閣

      兩層以上的建筑稱樓閣,有瞭望、觀景、儲藏等功能。山東樓閣建筑較著名的有煙臺蓬萊閣,聊城光岳樓、海源閣,淄博青城文昌閣,濟寧聲遠樓,等等。

      光岳樓位于聊城舊城中央,是一座鼓樓。明洪武七年(1374 年),東昌衛(wèi)為便于遠眺料敵、嚴格更漏報時,以筑城余料建成,又稱“余木樓”。鼓樓起于磚砌墩臺之上,臺高9.38 米,底邊長約35 米。臺內(nèi)為十字券拱,四面辟半圓券門。臺頂四周環(huán)以女墻。樓高四層,一、二、三層面闊、進深各五間,一、二層四周繞以回廊。四層面闊進深均三間,屋頂為歇山十字脊。遠觀光岳樓,厚重敦實,巍峨壯觀,是聊城重要的地標建筑。

      海源閣,江南河道總督、著名藏書家楊以增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 年)創(chuàng)建,是著名的私人藏書樓,與北京的文淵閣、皇史宬以及寧波的天一閣齊名。

      (三)闕、坊

      闕即門,畫像石中多見,具有標識作用。山東現(xiàn)存實物有平邑功曹闕及皇圣卿闕,以及嘉祥武氏祠門闕,皆為漢代石闕。造型分基座、闕身、闕頂三部分,闕身四面雕刻車騎、人物圖案,闕頂周邊出檐,檐下雕出斗栱。

      坊即牌坊,源于早期的“衡門”和“誹謗木”。我國古代實行“里坊制”,各坊的大門即為牌坊的前身。牌坊在漢代稱“閥閱”,唐宋時期稱“烏頭門”,基本造型是兩根柱子之間由橫梁拉結(jié),柱間安裝門扇。隨著歷史的發(fā)展,牌坊逐步融合了華表、門闕等建筑形式發(fā)展成為牌樓。宋代,牌坊成為一種固定的建筑類型,明清時期達到鼎盛被廣泛應用,發(fā)展成具有表彰功名、標榜道德、標識位置等作用的標志性建筑。山東現(xiàn)存的牌坊有泰山岱宗坊、蓬萊戚家牌坊、桓臺新城四世宮保坊、單縣百獅坊和百壽坊、安丘庵上石坊等。

      八、橋梁水利建筑

      (一)橋梁

      橋,聯(lián)通兩岸,與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息息相關。山東大地河流密布,建有許許多多的橋梁。山東古橋多為石橋,有平橋和拱橋兩種。平橋橋面貼近正常水位,施工簡單,雨季河水可越過橋面行洪;拱橋橋面高出正常水位很多,施工比較復雜,其下可以行船。省內(nèi)著名的橋梁有泗水卞橋、青州萬年橋、陽谷博濟橋、周村回龍橋、平陰永濟橋等。

      (二)運河

      山東境內(nèi)的運河有大運河和膠萊運河,均開鑿于元代,主要用于漕糧運輸。

      膠萊運河南起黃海靈山??冢钡植澈H綅u,流經(jīng)現(xiàn)黃島、膠州、平度、高密、昌邑和萊州等地,全長200 公里。自元朝開鑿以來,時興時廢,歷史曲折。明代中期以后,膠萊運河沒有被充分利用,漕運功能逐漸廢棄。

      京杭大運河山東段在元代全線貫通,濟寧以北至大清河(今黃河)稱濟州河;從大清河至臨清與衛(wèi)河(今南運河)會合,稱會通河;濟寧以南利用泗水河道在徐州與當時的黃河會合。元中葉以后,從徐州至臨清的運河全線貫通,稱會通河。明代因之。清代因其在當時的山東省境內(nèi),故又稱山東運河。明嘉靖、萬歷至清康熙年間,下游為避開今徐州至淮安段黃河淺澀阻運之弊,先后開鑿了南陽新河、泇河等。

      為解決山東運河的水源問題,明代在汶上分水龍王廟修建了分水樞紐,為運河提供水源。大運河沿線配套修建了橋、閘、壩、堤等水利建筑,著名的有臨清閘、月徑橋、會通閘、土橋閘、東昌府運河大小碼頭、七級碼頭、戴村壩、堽城壩、靳口閘、十里閘、柳林閘、金口壩、南陽閘、利建閘等。

      九、其他古建筑

      (一)學校和書院

      古代學校有官學、私學之分。官學產(chǎn)生于西漢,稱學宮。因孔子是中國教育的鼻祖,學校往往與祭祀孔子的文廟合二為一,山東各府縣文廟均設有學校和處理教育事務的教諭。

      書院產(chǎn)生于唐代,宋元時期發(fā)展迅速,一直延續(xù)到清末。山東素為孔孟之鄉(xiāng)、禮儀之邦,提倡學術爭鳴,重視教育,書院建筑遍布各地,較著名的有泰安泰山書院、徂徠書院,濟南濼源書院,曲阜洙泗書院、尼山書院,青州海岱書院等。

      (二)會館

      會館是同鄉(xiāng)人在異地建立的社會組織,其作用是聯(lián)系鄉(xiāng)情、匯聚公議、維護同鄉(xiāng)或同行商人利益、公議行規(guī)監(jiān)督執(zhí)行、祭祀神靈、演藝慶典、幫助同鄉(xiāng)等,對傳播地域文化、推動商人彼此交流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山東會館建筑多集中在運河流域及商貿(mào)經(jīng)濟比較發(fā)達的城市,具有代表性的有聊城山陜會館、煙臺福建會館以及濟南的浙閩會館和江西會館等。

      猜你喜歡
      山東建筑
      圖說山東
      新航空(2023年9期)2023-09-18 18:59:16
      山東圖片庫
      金橋(2022年4期)2022-05-05 06:10:08
      逆勢上揚的山東,再出發(fā)
      金橋(2022年3期)2022-03-29 01:16:24
      冬奧會背后的“山東力量”
      金橋(2022年3期)2022-03-29 01:16:20
      《北方建筑》征稿簡則
      北方建筑(2021年6期)2021-12-31 03:03:54
      『山東艦』入列一周年
      關于建筑的非專業(yè)遐思
      文苑(2020年10期)2020-11-07 03:15:36
      建筑的“芯”
      山居中的石建筑
      山東的路幸福的路
      中國公路(2017年14期)2017-09-26 11:51:39
      金堂县| 柘荣县| 浙江省| 松桃| 乾安县| 清镇市| 铜陵市| 同心县| 方正县| 临高县| 大安市| 克东县| 信宜市| 图木舒克市| 新邵县| 仁布县| 游戏| 通化市| 湖南省| 青川县| 宜章县| 通海县| 镇宁| 赤水市| 新郑市| 田林县| 鲁甸县| 大姚县| 乐至县| 通山县| 夏津县| 光泽县| 普陀区| 左权县| 宁夏| 新宁县| 安阳县| 中超| 清涧县| 宜城市| 东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