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興 大連實達建工集團有限公司
近年來,混凝土在建筑施工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導致建筑施工必須采取其他技術對混凝土裂縫問題進行補救,而后澆帶就是諸多技術中較為有效的一種補救技術。后澆帶會因建筑施工與裂縫情況產(chǎn)生不同類型,所以,如果建筑施工不夠了解后澆帶技術,就容易在實際應用中使用不適合的類型,這樣建筑施工就無法通過后澆帶對裂縫展開切實處理,建筑施工質量也會缺少相應保障。因此,現(xiàn)階段在建筑施工中使用后澆帶之前,后澆帶的功能作用與施工技術逐漸成為首要的分析對象。
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混凝土澆筑施工已經(jīng)成為建筑工程結構施工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確保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后的整體性,同時考慮到混凝土結構的沉降和熱脹冷縮等特性,降低混凝土一次澆筑成形后的受力集中情況,進而降低混凝土結構產(chǎn)生裂縫等質量問題的發(fā)生,就要在設計過程中和施工階段對施工步驟進行優(yōu)化,設計后澆帶,以此加強對混凝土建筑結構施工組織的優(yōu)化,有效解決結構收縮變形、沉降錯縫等混凝土建筑工程的常見問題。例如在建筑工程整體設計過程中常存在裙樓和主樓相連的情況,以滿足建筑工程的采光和使用功能以及建筑結構造型的需要,但是不同建筑高度的基礎和受力差異較大,容易降低建筑工程整體結構的穩(wěn)定性。在設計和施工過程中,為了確保裙樓與主樓連接處的穩(wěn)定性,降低后期沉降速度和沉降量的不同而導致的連接處結構斷裂等情況的發(fā)生,就需要在其連接處設置后澆帶,在分別施工完成后,通過一定時間的靜置和作用,在其樓層沉降量達到一定程度且完成正常沉降的大部分數(shù)值后,再施工后澆帶將其連為一體,從而提高整座建筑工程結構的穩(wěn)定性。另外,在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施工過程中,存在較多的溫度和熱量的散失,通過設置后澆帶,能夠有效促進熱量的均勻擴散和減少熱量集聚,以實現(xiàn)溫度變形收縮對混凝土結構的最小影響。從建筑工程施工進度的角度進行分析,通過設置后澆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施工的施工速度,減少施工的技術難度和控制難度,能夠實現(xiàn)同步實施和流水作業(yè),可以更加合理地安排施工人員、機械和材料的使用和進出場順序,將一個整體混凝土澆筑施工工作通過后澆帶進行合理的分割,形成各自獨立的混凝土工程,進行各自獨立的模板支設、鋼筋綁扎和同步各自澆筑混凝土材料,為后續(xù)的養(yǎng)護和工序流水作業(yè)分割提供便利。根據(jù)后澆帶的不同作用,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常將后澆帶施工技術分為溫度后澆帶、沉降后澆帶和伸縮縫三大類,各自之間的處理和預留位置都有較高的專業(yè)性,需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和受力分析進行合理而科學的設計。
后澆帶需要設置在建筑結構受力較小的區(qū)域,目前,在建筑施工環(huán)節(jié),一般會在梁、板變形位置設置后澆帶,此外,也可以在梁、板的中間位置設置后澆帶。在設置時,需要控制好后澆帶的寬度,一般集中在80cm~100cm 之間,如果后澆帶位于板的中部,寬度80cm即可。如果下移后澆帶墊層,需要增加控制面標高,以便后期清掃后澆帶中的垃圾和雜物。在施工環(huán)節(jié)中,還要利用水泥砂漿將整個后澆帶底部覆蓋、抹平,再進行澆注處理,以確保底板厚度可以達到標準要求,提高整個建筑的質量。
在后澆帶施工中明確位置也屬于主要環(huán)節(jié),位置明確情況可以直接對建筑施工質量起到影響效果。在大部分建筑施工中,最好將后澆帶安設在混凝土結構中,承受最小壓力與應力的位置,如墻梁與墻板之間的彎點便屬于后澆帶的最佳安設位置,將后澆帶安設在這種位置,可以避免混凝土結構因剪力或力矩較強出現(xiàn)裂縫問題,并為后澆帶的施工水平做出相應保證。但要注意后澆帶絕不可安設在剪力墻的中心位置上,否則建筑整體結構就會存在一定的隱患,各項性能無法得到保證。
就房屋后澆帶施工而言,施工單位需要對施工材料進行嚴格把控,為其符合施工標準提供保障?;炷潦呛鬂矌е惺褂玫闹饕┕げ牧?,需要對其進行嚴格的篩選。首先,操作人員需要嚴格按照相關規(guī)定來進行混凝土的配比和攪拌流程,確保所有的操作步驟都是完全正確的;其次,操作人員需要根據(jù)實際情況來進行減水劑的添加,基于當前混凝土的使用現(xiàn)狀,主要選擇不具有伸縮性的材料;最后,在保證前面操作正確的前提下,需要對模板的側向壓力進行有效控制,杜絕混凝土結構出現(xiàn)裂縫等現(xiàn)象。除此之外,混凝土的均勻振搗在后澆帶施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操作該步驟時,操作人員需要嚴格遵守振搗要點,杜絕水泥漿流失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還需要對模板和振搗器之間的距離進行合理的控制,保證后澆帶質量,保障房建工程整體穩(wěn)定性。
建筑施工必須要保證各道工序合理科學,才能實現(xiàn)穩(wěn)定建設,維護建筑質量。建筑施工順序主要是依據(jù)設計圖紙進行,根據(jù)圖紙的施工設計進行技術應用,但是在實際施工時,往往會出現(xiàn)一些變更,增加了技術施工難度,原有建筑建設順序也不能保證。而后澆帶設置則無法隨意改變,否則會出現(xiàn)嚴重的問題,進行實際施工時就需要保證原來的位置不出現(xiàn)變動,這樣,才能有效避免建設過程中受力不均的問題。后澆帶技術設置間距為30m~40m,這樣,才能保證發(fā)揮好后澆帶施工技術作用。
在后澆帶施工中,需要與混凝土結構相互銜接,但在銜接中有很多因素都可能造成不同的問題,比如銜接斷面不夠一致,導致后澆帶與混凝土之間不夠牢固,在后期承受一定的壓力或應力后,就會出現(xiàn)斷裂、裂縫等問題,這與后澆帶應用意義有所不符。因此,在建筑施工中應用后澆帶技術時,必須保證后澆帶與混凝土的斷面保持一致,這樣才能避免當壓力或應力過于集中時建筑出現(xiàn)變形、裂縫等問題。
首先,在進行混凝土澆筑之前需要對混凝土的配比進行有效計算,通過三摻的手段來保證后澆帶混凝土與之前的混凝土得到有效結合,三摻的原理主要是利用膨脹劑和粉煤灰的作用來降低水化熱峰值,使其在性能上得到顯著提升,在利用減水劑對水量蒸發(fā)進行有效控制,使其緊實性得到有效增強。其次,需要對鋼筋表面進行一定的清理,從而為提高其混凝土澆筑效果提供保障。需對澆筑的厚度進行科學計算,并保證在操作過程中嚴格遵守相關規(guī)定,將模板充分浸濕以后,按照施工順序來進行依次的施工,在振搗過程中,不僅需要對坍落度進行及時測試,還要對振搗后的混凝體進行表面浮漿處理以及刮平處理。最后,當完成混凝土澆筑工作以后,需要對其進行必要的養(yǎng)護處理,采取噴灑養(yǎng)護劑以及管理工作來實現(xiàn)養(yǎng)護的目的。澆筑工作采用的是自上而下、逐層操作的方式,因此,后續(xù)模板的拆除工作中也要逐層來進行操作。
后澆帶相對于整體澆筑而言,其主要作用是控制伸縮膨脹量,減少裂縫的產(chǎn)生和做好銜接處理,所以,一般后澆帶施工的間距控制在7cm左右最合適。后澆帶預留過大和過小,都會對后期的施工難度和建筑整體結構產(chǎn)生影響,因此要特別重視后澆帶的預留區(qū)域尺寸。
在進行后澆帶施工的鋼筋和鋼筋板網(wǎng)安裝之前,需要先進行預加寬度的設定,使其和樓板的寬度一樣,木條下口切出的間距與樓板配筋相同的切口,并保證其大小和加強筋間距一樣,這樣可以為該結構在后續(xù)過程中的穩(wěn)定性提供保障;其次,由于鋼筋和鋼筋板網(wǎng)在安裝過程中存在許多縱筋,因此小木條的作用得以體現(xiàn),利用小木條來進行加固可以為鋼筋的順利安裝提供幫助,在澆筑工作完成后可以將小木條進行拆除,對整個工程不產(chǎn)生影響。
模板施工屬于后澆帶施工中的核心組成環(huán)節(jié),應嚴格按照有關設計圖紙實施制作,選擇的模板應是鋼絲網(wǎng)模板,需要對其中網(wǎng)格以及鋼絲直徑做好對應的檢查工作,保證網(wǎng)格大小均勻,鋼絲直徑必須保持一致,如果鋼絲網(wǎng)間隙過大則易導致后澆帶混凝土的質量變差,使得鋼絲的直徑存在差異。澆筑過程中受力不夠均勻,會使鋼絲網(wǎng)模板易造成損壞。需要將鋼絲網(wǎng)模板的兩側位置固定牢固,且緊密度應適中,便于更換或拆除。針對雙層鋼絲網(wǎng)的使用,應事先將其固定,避免出現(xiàn)混凝土漿溢出。
后澆帶設置需要全面做好預留設計,這樣才能減少建筑結構沉降,避免出現(xiàn)危險隱患。通過嚴格的施工、科學的檢測,保證依據(jù)設計要求完成施工,以圖紙設計的基本要求為根據(jù),做好全面的檢查,對于臨時設置的后澆帶,需要三方商議,同時報批設計方認可,避免埋下安全隱患,全面保證建筑工程質量。
后澆帶技術本是為了強化建筑施工質量,幫助建筑施工解決問題,才開始在實際施工中得到廣泛應用的,因此,在實際應用中最好做好材料的管控工作。①需要針對每一種進入施工現(xiàn)場的后澆帶材料展開質量把關,必須確保所有材料質量都能達到后澆帶標準。②需要針對后澆帶所應用的混凝土展開全面把關,盡可能避免跑漿、漏液等情況的出現(xiàn),可以對后澆帶展開適當?shù)母倪M,在其中添加強度與韌性較高的水泥和鋼筋,這樣水泥和鋼筋便可承擔后續(xù)施工造成的各種應力與壓力。
后澆帶模板施工要嚴格順序,對于混凝土未澆筑或沒有完全凝固的,不能隨意進行模板拆除,全面保證建筑的穩(wěn)定性,避免出現(xiàn)房梁受力不平衡的問題,如果出現(xiàn)問題則會導致房梁變形,影響建筑的結構。后澆帶位置選擇非常關鍵,一般情況下,對受力小的部分做后澆施工,而對于強受力的結構,則不適合進行后澆施工,位置設計不精準,整體受力結構就會支復雜,很可能導致受力真空,影響建筑的穩(wěn)定安全。
綜上所述,后澆帶技術之所以能得到廣泛應用,主要是因為后澆帶在實際操作中較為簡單,應用效果十分理想,完全可以確保建筑施工達到預計標準。因此,如今在實際應用后澆帶技術時,必須做好后澆帶定義、分類及對工程的了解工作,這樣才能根據(jù)不同情況選用不同類型的后澆帶技術。在開始后澆帶施工時,需要注重確定時間、挑選材料及開始澆筑等技術;在開始安設后澆帶時,需要注意確定安設距離、明確安設位置及控制安設寬度等策略,這樣才能將后澆帶的功能作用發(fā)揮出來,為提升建筑施工整體質量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