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軍,王永波,趙瑞元,張雪林,彭凡嘉
(湖南省棉花科學研究所,湖南 常德 415101)
湘X1251 是由湖南省棉花科學研究所選育的豐產、高衣分棉花雜交種,親本組合為湘160×湘39。 湘160 是從鄂雜棉10 號[1]定向篩選得到的大鈴、高衣分品系;湘39 是經系統(tǒng)選擇湘雜棉5 號[2]選育的豐產、優(yōu)質品系。 2011 年配組雜交,在2012年本課題組株行比較試驗中51 號組合豐產性表現(xiàn)突出,命名為湘X1251。 2013―2014 年進行多點比較試驗, 湘X1251 豐產性、 穩(wěn)產性均表現(xiàn)優(yōu)異。2015 年12 月獲得在長江流域棉區(qū)生產應用的國家農業(yè)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證書編號為農基安證字(2015)第055 號。 2017―2018 年參加長江流域中熟雜交棉品種區(qū)域試驗,2019 年參加長江流域棉區(qū)中熟棉品種生產試驗,均表現(xiàn)出了豐產、高衣分的特點。 2020 年11 月通過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國審棉20200003。
湘X1251 是中熟轉基因抗蟲棉雜交種, 春播生育期120 d。 出苗好,生長勢中等,不早衰,吐絮暢。株型較松散,株高115.7 cm;第一果枝節(jié)位6.9,果枝較長、平展;莖稈較粗壯,茸毛中等;葉片中等大小,葉色深;單株結鈴29.3 個,鈴圓形,鈴重6.0 g,衣分42.9%,籽指11.0 g,霜前花率95.6%。
2017―2018 年長江流域中熟雜交棉品種區(qū)域試驗結果平均,湘X1251 的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產量分別為3 754.5 kg·hm-2、1 609.5 kg·hm-2、1 543.5 kg·hm-2,分別比對照品種GK39[3]增產4.5%、5.8%、7.7%。
2019 年長江流域棉區(qū)中熟棉品種生產試驗中,湘X1251 的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產量分別為3 927.0 kg·hm-2、1 656.0 kg·hm-2、1 587.0 kg·hm-2,分別比對照品種GK39 增產1.8%、4.6%、8.2%。
經農業(yè)農村部(原農業(yè)部)棉花品質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測試 (HVICC 校準),2017―2018 年長江流域中熟雜交棉品種區(qū)域試驗結果平均:湘X1251 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28.7 mm, 斷裂比強度28.9 cN·tex-1, 馬克隆值5.3, 長度整齊度指數(shù)84.8%,紡紗均勻性指數(shù)133。
2017―2018 年長江流域中熟雜交棉品種區(qū)域試驗棉鈴蟲抗性綜合鑒定結果:湘X1251 抗棉鈴蟲;抗病性鑒定結果:湘X1251 枯萎病病情指數(shù)8.7(抗枯萎病),黃萎病病情指數(shù)32.7(耐黃萎?。?/p>
適宜在江蘇和安徽淮河以南、浙江沿海、江西北部、河南南部、湖北、湖南北部和四川丘陵棉區(qū)春播種植。
營養(yǎng)缽育苗移栽種植, 于4 月中下旬播種,種植密度為每666.7 m21 600~2 200 株;露地直播以5 月上中旬播種為宜,種植密度為每666.7 m22 500~3 000 株。
施足底肥,多施有機肥,增施鉀肥;初花期對明顯缺鋅、硼等微量元素的田塊,還應葉面噴施硫酸鋅及硼酸溶液。 花鈴期依長勢適量追肥,在8 月5日前后埋施效果較理想;8 月中下旬依田間長勢,宜在雨后撒施尿素1~2 次, 每666.7 m2施用量不超過10 kg。化學調控應遵循“少量多次、前輕后重”的原則。立秋前后打頂,打頂1 周后用縮節(jié)胺封頂。
湘X1251 不宜在黃萎病重病地種植。 苗期注意對地老虎及薊馬、蚜蟲的防治;中后期注意對紅蜘蛛、棉葉蟬、4~5 代棉鈴蟲的防治;直播棉田,若苗期雨水多,注意防治蝸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