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巍
(山西省五臺山國有林管理局唐河林場,山西大同 034400)
一般植物的果實種子采集和保存都比較簡單,但沙棘果實的采集相對比較困難,一般采用凍打以及剪枝采集的方式采集沙棘果實,然后取出種子。凍打的方式是在非常寒冷的環(huán)境下,把沙棘果實凍結,對樹冠進行一定的清理,然后在地上鋪上塑料薄膜或者布單等,用小棍子或者木棒輕輕敲打有果實的樹枝,把沙棘的果實敲落在薄膜上,并收集起來。把沙棘果實收集在一起后,要把果實放入一個容器里面把果實搗碎,加水在容器中沖洗搗碎的果實,這是為了讓搗碎的沙棘果實浮在水上隨后用濾網(wǎng)過濾掉果肉與雜質,最后把去除果肉的種子清理干凈就可以得到干凈的沙棘種子。剪枝采集是用專門的修枝剪把有沙棘果實的樹枝剪下來,而且要盡量剪長滿果實的小枝,減少對沙棘植物本身的損傷。把有沙棘果實的樹枝剪下來后放到一個空曠的地方,然后用小木棍把果實敲下來,收集好敲下來的果實再用同樣的方法把果皮挖掉,用工具碾壓果實后加水清洗,把多余的果肉殘渣浸泡一下,去除果肉,最后再用干凈的水清洗過濾出來的種子晾干即可。
在種植沙棘種子之前須建造一個合適的苗圃地,建立一個好的苗圃地育苗是成功的關鍵。苗圃地應該選擇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土質疏松且易于灌溉,窩風的環(huán)境,且交通便利,最好能夠靠近造林地,這些條件都有利于沙棘幼苗的培育,觀察其生長情況,以及后期造林的運輸,確保苗木成活。
一般種植沙棘的育苗地應該要提前一年多的時間進行土壤調整的相關工作,種植分隔距離大約在25~30cm。調整種植土地土壤過程中,要不斷清理土地殘余物,培養(yǎng)一個適合種植沙棘的土壤環(huán)境,還要及時進行平整以及鎮(zhèn)壓。同時,還要預防土地土壤中的病蟲危害,需要使用辛硫磷顆粒劑或者是濃度為3%的硫酸亞鐵噴灑在土地,對種植土壤進行殺蟲消毒的工作,一般要求消毒7d 之后,經(jīng)檢驗土壤條件合格才能進行播種種植沙棘。
晉西北地區(qū)有非常多的宜林地,而近幾年隨著綠化的工作不斷加深,沙棘在綠化的作用非常大,沙棘水土保持等方面,更優(yōu)于其他樹種。我國沙棘種植和育苗等工作已經(jīng)具有一定的技術,而如何獲得高質量的沙棘苗種才是提高沙棘苗木質量的關鍵所在,所以,對沙棘種子的選種也是很重要的育前工作。
決定沙棘出苗率的重要因素在于沙棘種子的質量好不好,選種有兩種途徑:①分外調種子;②自采種子。外調種子的選擇需要與當?shù)丨h(huán)境條件相符合,并且適合土壤條件才可以。其實不管是外調種子,或自采種子,都可以從其種子外觀觀察,其種子外部暗淡發(fā)黑有色斑的大多數(shù)都是陳年種子,陳年種子的發(fā)芽率非常低,只有30%~40%,所以一般不選取陳年種子來播種育苗。而好的沙棘種子從外觀上可以觀察到,其種子有些許油、外形大小均勻、面黃,這種沙棘種子發(fā)芽率能夠達到85%~90%,是最好的育苗種子選擇類型。還有就是,可以從種子的肉質上觀察其是否為好的種子,方法是把種子皮弄破,觀察其里面肉質的好壞,一般種子比較大且把種子皮破開后有大量水分的,用手指相擠肉質很癟的,大多是用水浸泡的陳年種子,這種種子不能夠選作育苗,而弄破種子皮后觀察到其里面肉質飽滿、色白凈,才是好的育苗種子,這樣的種子種出來的沙棘才是好的,其出苗率也非常高??傊詈玫倪€是當年采集的種子,如果沒有的話就只能選用外調種子。
選好沙棘的種植種子后,就要對育苗的種子進行處理工作,沙棘的種子外殼比較堅硬,不能直接拿來種植育苗,這樣會降低沙棘的出苗率。所以在種植沙棘之前一定要對其種子進行種子處理。種子處理有很多方法,一般是藥物處理或者是自然催芽。自然催芽處理,也可以說是室內催芽處理。具體的操作是根據(jù)種子數(shù)量的多少,選擇適合的水量,燒40~50℃的溫水,倒入水缸,大概倒?jié)M一半即可,再向溫水內投入少劑量的高錳酸鉀攪均,把溫水消毒完后再把缸放在太陽底下,然后將選好的沙棘種子倒進水中,至水位到缸口下面20cm,如果水位太滿,種子發(fā)脹時水會向外壓出將缸體脹破。然后用木棒不停攪動倒入的種子,直到種子全部浮起水面為止,然后需要把浮起來的雜物全部清理出來,讓種子在水里浸泡1 天,浸泡1 天或者半天以上都可以將缸內種子撈出,然后反復用清水洗種子,去除種子黏留在表面的果酸,果酸會影響種子發(fā)芽,一直洗到水清為止。在種植沙棘之前的種子處理過程中,如果出現(xiàn)陰天下雨或者土壤放水未干的情況,也可以想辦法改變其種子出苗的條件,比如選擇室內催芽,控制室內溫度保持在5~10℃之間,再少噴灑水,每天1~2 次這樣。催芽關鍵在于一旦種子露出“白嘴”的數(shù)量超過總量的1/3,就一定要下種,因為出芽太長會影響沙棘的出苗率。
種植沙棘的技術中育苗園地的選擇同樣也很重要,一般需要土壤條件面向陽而且不容易積水的條件才合適。沙棘的育苗地應選擇在前一年秋末進行土壤調整深耕,同時需要對土壤施足夠的底肥培養(yǎng)土壤,每畝土地需施基肥400kg 以上。施農(nóng)家肥的同時還需要將二按等化肥夾雜在里面一起施入。苗床的選擇一般選擇高床,需要將圃地打成長方形或者正方形,再把土地打平,同時清除土壤的雜草,把圃地打成寬1~1.5m 的床面,床與床之間留出深為20cm,寬為30~40cm 的小道,有利于人行走后期除草管理,以及多余的水排向步道的作用。
沙棘的種植需要在適當?shù)倪m合播種,一般以春播為主,環(huán)境良好的情況下可以盡早播種,越早播種越好。沙棘育苗技術中最好用水洗沙蓋的方法,在環(huán)境良好、有條件的情況下,育苗地用水洗一下沙土,這樣育苗會有很好的出苗率,因為沙子具有保溫的效果,種植沙棘的時候不會板結。播種沙棘之前需要先將苗床整理填實,在苗床旁邊開出一個腳印寬,一指深的水平溝,其方向最好為南北走向,然后在水平溝內和苗床上面覆上沙子,一直重復到沙棘的播種結束。而且,播種沙棘的種子之后為了防澇需要及時放水,不能及時放水會導致燒苗,影響沙棘的生存概率,為以后沙棘幼苗的成長打下基礎。
一般在播種了沙棘之后的一個星期后需要把沙棘幼苗上面的沙子頂起來,因為這個是對沙棘成長的一個很關鍵的環(huán)節(jié),被稱為破沙時間,也稱破板。如果板結較為嚴重就需要撇掉幼苗種子面上的沙子,然后再往沙棘幼苗的根部放一些細沙,以保護沙棘幼苗的根部,防止太陽光把沙棘幼苗燒傷。如果不能及時把苗床上面的沙子去掉,沙棘幼苗一遇到雨天,上面的細沙有可能會把幼苗壓垮,會讓幼苗死亡或者失去成長能力。只有及時撇掉幼苗上面的細沙,才能讓幼苗順利地成長,出苗1~2d,觀察到沙棘幼苗的幼葉從黃變綠后,才可第二次灑水,第二次灑水要比第一次少很多,灑到幼苗剛好浸過的位置就可以了,在水將幼苗浸過面后隨即排掉,這也被叫做過水,過水能夠讓幼苗有效順利扎根。沙棘的幼苗根部生長比較緩慢,但是其幼苗木質生長非常迅速,當沙棘幼苗葉子出現(xiàn)6 個以上,高度5cm 以上的時侯,就是第一次施肥的時候了,標準是每畝土地1.5kg 左右的尿素施追肥為最佳,除此還需要施加少量的葉肥,通常加了水以后需要及時松土透氣,讓其順利成長,而苗木在夏天時期生長為最快,此期間可根據(jù)實際環(huán)境和土壤條件適當加水和增加追肥量,根據(jù)不同的環(huán)境條件改變幼苗調節(jié),還需要添加少許葉面肥。在下雨天追肥更有利于沙棘幼苗的生長。沙棘幼苗長到30cm 左右時,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適當減少追肥和葉肥,還有施水的水量,這樣能有效提高沙棘幼苗的成長質量。
我國一直強調植樹造林,綠化荒漠的過程中沙棘的種植能夠有效緩解水土流失和地區(qū)沙漠化的情況,還能凈化空氣,增加更多的氧氣,減緩溫室效應。種植沙棘能促進林業(yè)發(fā)展,并且創(chuàng)造更多綠化經(jīng)濟效益,針對當前沙棘的種植和綠化現(xiàn)狀,還需要更多人的努力,更多時間和人力物力的投入,要加大政府和國家的投入,不斷研究沙棘相關的種植技術,還要合理規(guī)劃沙棘的種植方案,提高沙棘在晉西北地區(qū)綠化的建設效率,從而提高我國立地困難地區(qū)的國土綠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