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市實驗中學 佘煥怡
老師您好。我是一名高二的學生,今天感覺自己狀態(tài)不太好,所以想和老師聊聊,希望沒有打擾到老師工作。
我最近很焦慮,起因是這樣的:今天,我交上去的作業(yè)不僅沒有寫完,而且很多都是抄的。假期里我既沒有好好寫作業(yè),又沒有認真學習。開學后,我感覺比別人的進度慢了很多,甚至跟不上。此外,身為寄宿生的我昨晚卻跑回家,在家玩手機玩到很晚,導致沒休息好,今天上課不僅犯困還走神。這樣下去,我的成績一定會下降。
我不想讓自己這么頹廢,又不知道該怎么辦,老師能否給我一點建議?謝謝您。
短信的內容讓我想到自己高中時也常有類似的煩惱:因為做錯的事不斷自責,陷入對壞結果的不斷臆測。
我隨即回復,很愿意和她聊一聊,問她是否愿意課后來心理成長中心當面交流。對方回復很快,與我約定放學之后見面。與我見面時,這個孩子主動跟我打招呼,臉上還露出淺淺的笑容。但從她微微皺起的眉頭和臉上難掩的失落能感受到,她的心情并不好。
簡單的寒暄后我們一同坐下,開始進入正題。
她先開口,再次表達了對自己一系列不夠自律的行為的譴責和愧疚,像是為了佐證,她不斷補充其他自己“不夠努力”“過度放縱”的證據(jù),等證據(jù)再也找不出來了,就斷定成績會因這些錯誤而大幅下降。
一個人陷入自我責備的泥沼大多會這樣,先是不停地自我責怪,再偏激地認定一定會產生壞結果,進一步加劇負面情緒,最終陷入負面情緒的循環(huán)中,無法集中精力做真正需要做的事。在這種情況下,當務之急是讓她跳出這種循環(huán),重新向前看。
于是我對她說:“你已經(jīng)意識到自己哪里沒有做好和可能產生的后果是什么,并且已經(jīng)開始為改變不好的結果而做出努力了,這就很好呀!”
這時,我看到她的眼眶有些濕潤了,畢竟一直被責備是一件很難受的事情,即使責備方是自己。
“無論事情做得好還是做得不好,我們或多或少都能從中有所收獲。在這之后,是否可以試著讓它過去呢?”
“畢竟事情都已經(jīng)發(fā)生了是嗎?老師,您一說我才意識到,這件事其實讓我學會了應該注重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而且目前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考試?!?/p>
“既然是‘考試’,你心里是不是已經(jīng)有關于應對考試的想法了?”
“其實剛剛和您聊到一半時我就想好了,從今天晚自習開始,我就要認真完成作業(yè),然后利用課余的時間準備考試。晚上好好休息,這樣明天上課狀態(tài)也能好點。我想快點回到上個學期的學習狀態(tài)。”
“很好!你已經(jīng)有計劃了,我也相信你有付諸行動的能力。從你剛才提到的來看,你對上個學期自己的學習狀態(tài)很滿意,說明你有自控的能力。”
“嗯!我自己之前也做到過,只是現(xiàn)在不在那個狀態(tài),不代表自己不能和以前一樣。”
她的臉上終于有了笑容。
通過這起案例,我想對有同樣困擾的中學生提三點建議。
反思固然重要,但不要陷入負面循環(huán),讓自己沉浸在對過去的責備和對未來的恐慌中。發(fā)生的事已經(jīng)過去,未來的事還未到來,趁著還有機會,更需要好好把握當下,盡力彌補過去的遺憾,避開不想得到的結果。
相信自己的能力。學習能力和所學到的知識并不會因為一段時間沒有達到高效率的學習就徹底消失,你曾經(jīng)達到的每一個位置都是你實力的直接體現(xiàn)。既然曾經(jīng)達到過,那么也請相信自己,通過努力就能再次達到那個高度。
多角度地看待自己的“錯誤”。例如,案例中的來訪者雖然在假期沒有高效率地學習,但她的身心得到了放松和調整,并非像她擔心的那樣“沒有任何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