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唐賦演進與唐代賦序的發(fā)展變化

      2021-12-06 08:22:55楊娟娟高新平
      關鍵詞:散體

      楊娟娟,高新平

      (閩南師范大學文學院,福建 漳州 363000)

      唐代是賦序發(fā)展的轉變期①“關于唐代賦序的地位,據黃志立《中古賦序發(fā)微》中稱:“有唐一代,賦序衰落?!辈⒔y(tǒng)計兩漢至南北朝賦作1246篇,其中賦序259篇,占比20.79%,遠高于唐代賦序11%的占比。最終將其原因歸結為受“賦體流變”與“賦序獨立”的影響。詳見《北方論叢》2016年第1期《中古賦序發(fā)微》。唐代賦序的占比有較大幅度降低的原因在于:據馮秉文主編《全唐文篇名目錄分類索引》中共錄唐代律賦979篇,其中律賦占比超過60%,但僅有3篇賦序。若扣除律賦,其余賦體中賦序的占比為27.8%,其中大部分為新文賦和騷體賦。由此可見,唐代是賦序的轉變期,而非衰落期。唐代賦序既深受唐賦發(fā)展變化的影響,同時又保有其獨立的文體地位,正體現序體依附性與獨立性相統(tǒng)一的文體特點。,既延續(xù)了兩漢時期所確立的賦序基本功能與特征,又因唐賦的變化而呈現出新的風貌。根據對《全唐文篇名目錄分類索引》“藝文雜撰部·集部·賦”類中所錄1625篇作品進行統(tǒng)計,有序179篇,約占11%②據馮秉文主編《全唐文篇名目錄分類索引》(中華書局,2001年版)一書。檢索《全唐文》可知:唐代賦序尚有唐太宗《述志賦序》一文,然該書未將此文歸入賦類中。因此,唐代賦序實以180篇計。。從作者角度而言,這179篇賦序皆為自序,其中以“并序”為題者130篇,以“有序”為題者49篇,體現了賦文作者強烈的主體意識,深化了賦序作為獨立文體的地位③賦作自序在東漢出現并成熟。關于賦作自序與他序的定義可詳參馬黎麗著《賦序的生成與文體特征的確立》,刊于《文學遺產》2018年第1期。唐代賦多難以系年。以律賦為例,只有少數篇目因有當年進士科考試試題的記載而可明確系年外,其余大部分作品只能一并系于作者及第之時。詳見(清)徐松撰,孟二冬補正《登科記考補正》(北京燕山出版社,2003年版),又見吳在慶主編《唐五代文編年》(黃山書社,2018年版)。。唐代賦序文體功能豐富,在主題上可展現唐賦乃至唐代社會發(fā)展變化的特點。在風格上亦受唐賦由駢入散的影響而呈現散體化、抒情化的趨勢,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

      一、唐代賦序的文體功能

      明代徐師曾在《文體明辨序說》之“序體類”下云:“按《爾雅》云:‘序,緒也?!忠嘧鲾?言其善敘事理,次第有序,若絲之緒也?!盵1](P135)闡釋了“序”這一文體的基本功能,即交代寫作的背景、動機、過程等,具有敘述性的特點。作為“序”體的一種形式,賦序同樣具有這一文體功能,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其一,介紹賦文寫作背景,交代寫作緣由。這是賦序最基本的功能,也正是徐師曾所言的序體文“敘事理”。與散文相比,因為賦文較多抒情體物,鮮少述及寫作背景、緣由等,故而系年尤顯不易①唐代賦多難以系年。以律賦為例,只有少數篇目因有當年進士科考試試題的記載而可明確系年外,其余大部分作品只能一并系于作者及第之時。詳見(清)徐松撰,孟二冬補正《登科記考補正》(北京燕山出版社,2003年版),又見吳在慶主編《唐五代文編年》(黃山書社,2018年版)。。但通過研讀賦序,讀者可通過其中標示的時間、地點、年歲等基本信息對賦文進行系年,這將有助于后世學者更好地研究作家的生平及思想狀況。如李德裕存賦三十二篇,“寫作時間相當集中,多作于大和五年至會昌元年期間,特別是大和八年(834年)至開成元年(836年)這三年的時間里,創(chuàng)作了二十六篇賦,占其賦作的絕大多數”[2]。學界之所以能考證出李德裕賦的大體創(chuàng)作時間,與其賦序多述及寫作背景有密切關系②關于李德裕賦系年可詳參傅璇琮《李德裕年譜》(中華書局2013年版),或析自傅璇琮、周建國校箋的《李德裕文集校箋》(中華書局2018年版)。。

      其二,闡明賦文創(chuàng)作目的,歸納創(chuàng)作內涵。賦文作者或應和唱和,或托物言志,或睹物抒懷,其創(chuàng)作目的通常無法在賦文的書寫過程中明確表達,然可通過賦序來闡明或強化,這正是賦序中作家主體意識的體現。如由楊炯《庭菊賦序》可知此文乃同題唱和之作,并可從中了解當時文壇名士的才學與交游之狀況;魏歸仁《宴居賦》乃因友人張校書以《虛室賦》見贈,覽文有感而和;韓愈《感二鳥賦序》因見二鳥以羽毛之異得蒙采擢薦進,感慨自己二十二年讀書著文卻無由仕進,托物言志、睹物抒懷。唐代的詠物賦數量較多,賦序的創(chuàng)作在很大程度上發(fā)揮了幫助后人領會作品創(chuàng)作主旨的功用。

      其三,闡釋賦文創(chuàng)作理論。自兩漢以來,“此類賦序中蘊含賦家對賦體緣起淵源、創(chuàng)作形態(tài)、賦文功用以及對賦家風格、賦文標準等賦學理論批評”[3]。在唐代,賦序的文論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延續(xù),其最核心的價值在于體現唐代文壇始終將詩賦的文體功能相提并論的狀況。最能充分體現這一理論價值的核心觀點即認為賦源“古詩”,如據班固《兩都賦序》曰:“賦者,古詩之流也?!盵4](P1)這應是最早指出賦體文學與《詩經》源流關系的觀點,故而后代學者談及賦與詩之關系者多加以引用。如在唐代賦序中,這一觀點亦被多次述及:

      詩者志之所之,賦者詩之流也,式抽短思,即為賦。[5](P578)

      ——王績《游北山賦序》

      賦者古詩之流,辭欲壯麗,義歸博達。[5](P1557)

      ——李白《大獵賦序》

      皇天告符,微臣頌之。蓋古詩之流也。[5](P1995)

      ——潘炎《君臣相遇樂賦》

      賦者,古詩之流也。傷前王太佚,作《憂賦》;慮民道難濟,作《河橋賦》;念下情不達,作《霍山賦》;憫寒士道壅,作《桃花賦》。[5](P2702)

      ——皮日休《文藪序》

      以上四位作者分處唐代初、盛、中、晚四個不同時期,由此足見,終唐一朝,文人們對詩賦關系的認識一直呈延續(xù)性狀態(tài)。正是由于將詩賦的文體功能相提并論,故而唐代科舉考試常常二者并試。

      與兩漢至南北朝賦序相比,唐代賦序中的文學批評成分明顯偏少,究其原因,大體有兩點。其一是因為在兩漢至南北朝時期,關于賦的緣起淵源、創(chuàng)作形態(tài)、賦文功用等已經基本有了定論。其二是隨著律賦成為科舉考試中重要的考核形式,關于律賦文體與格式研究的文論專著便開始大量出現,不僅有白居易的《賦賦》這樣一篇專門從經義角度彰顯律賦價值的單篇文論,更是出現了浩虛舟《賦門》、紇干俞《賦格》、范傳正《賦決》、張仲素《賦樞》、白行簡《賦要》、和凝《賦格》及無名氏《賦譜》等大量探討律賦寫作技巧的批評專著[6],所以在賦序中,文學批評便不再是重要內容了。

      二、唐代賦序的主旨內涵

      唐代賦文內容豐富,或頌美諷諫,或體物寫志,或言史記學,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并隨著時代的變化而各具特色。與賦文相同,唐代賦序的主題亦體現唐代社會發(fā)展變化的時代特色。

      (一)頌美諷諫主題

      “美與刺,作為賦用觀的體現,堪稱帝國文化圖式的兩個方面”[7]。唐代賦家或頌美或諷諫,以此來展現其對唐王朝的主體意識。受時代因素與賦文內容的影響,唐代賦序中頌美與諷諫的主題呈現出不一樣的發(fā)展特點,頌美主題集中在盛唐時期,而諷諫主題則貫穿唐代發(fā)展的始終。

      盛唐是唐代發(fā)展的鼎盛時期,也是唐賦頌美主題最為興盛的時期,出現了如李華《含元殿賦》、李白《明堂賦》《大獵賦》等以“頌德”為目的宮殿畋獵賦。文人以圣代文臣自居,歌詠盛唐強大的國力,在賦序中亦可呈現。如李華《含元殿賦序》指出修筑含元殿不僅需要查看地形、方位,更重要的還是要順應民心,不可因此而廢農時,可謂集天時、地利與人和。能夠建造如此富麗輝煌的大型宮殿而不傷民心,正是唐王朝強盛的表現,頌美之情可謂由心而發(fā)。安史之亂后,雖然唐朝的國力有所衰退,但頌美主題依然延續(xù)下來,如顧況《高祖受命造唐賦序》曰:“斷自唐虞,洎乎周漢,帝王美稱,以文為首。我唐文德,宜在三代之上;微臣賦頌,恥居數子之下。”[5](P2374)由于唐高祖李淵起兵于太原,所以唐代統(tǒng)治者偏愛追述唐虞之制,以此彰顯唐代有別于前朝的文德正統(tǒng),如《改天寶三年為載制》載:“歷觀載籍,詳求前制,而唐虞煥乎可述,是用欽若舊典,以葉維新?!盵8](P22)顧況的賦序正是唐人歌頌本朝神圣地位的典型代表。

      雖然都采用頌美的方式,但與安史之亂前顯露出的由衷之情不同,安史之亂后則更多地帶有刻意強調的痕跡。顧況《高祖受命造唐賦》帶有明顯的政治意圖,當為歌頌憲宗平淮西而作①顧況《高祖受命造唐賦》中有“垂二百年天下,九百余萬戶、六千三百萬口,徭輕斂寡,國富家肥”之語,考唐朝建國于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至唐憲宗元和十二年(817年)正好二百年。又《舊唐書·憲宗紀下》云:“(冬十月)己卯,隨唐節(jié)度使李愬率師入蔡州,執(zhí)吳元濟以獻,淮西平……十一月丙申朔,御興安門受淮西之俘”(劉昫等撰《舊唐書》,中華書局,1975年版,第461頁),則文當為賀憲宗平淮西而作。。憲宗平淮西,雖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唐代的方鎮(zhèn)問題,但打擊了方鎮(zhèn)的氣焰,提高了朝廷的威信。通過彪炳唐高祖的建唐之業(yè)來彰顯李唐王室的正統(tǒng)地位,不僅可以歌頌唐憲宗的中興之功,還對日漸跋扈的方鎮(zhèn)勢力有氣勢上的壓制作用。通過檢視《唐大詔令集》,我們不難發(fā)現,中晚唐時期的文士在皇帝即位冊文中多有凸顯唐朝國祚綿延長久的頌美之辭,如:

      我唐運之興,昌期是膺。四海一統(tǒng),十圣丕承。以至于皇帝,則君十一而年二百矣。[8](P45)

      ——李吉甫《睿圣文武皇帝冊文》

      在漢七葉,亦稱盛強,中興之美,與我不類?;侍平y(tǒng)天二百有二載,祖宗重光,四海一家,禮文憲矩,章焯大備。[8](P46)

      ——崔群《元和圣文神武法天應道皇帝冊文》

      或歌頌唐高祖的建唐之功,如:

      當隋之末,我高祖神堯皇帝救拯焚溺,應天立極,蕩氛昏,揚凱澤,父教而母養(yǎng),恩德高,肌骨肥。[8](P47)

      ——嚴綬《文武孝德皇帝冊文》

      我高祖皇王是憲,尊名若古,貽厥丕訓,為子孫之法,豈不善始善述哉。[8](P48)

      ——李德?!度适ノ奈渲辽翊笮⒒实蹆晕摹?/p>

      不斷地強調唐高祖建唐乃應天立極,不斷地強調唐朝國祚綿長,都是為了強化李唐王室的正統(tǒng)地位,從而提高朝廷威望,打擊藩鎮(zhèn)的氣焰。顧況的賦序正是這種思想的呈現。

      與頌美主題主要集中于盛唐時期不同,唐代賦序中的諷諫意識則貫穿唐賦發(fā)展之始終,但細讀起來亦隨著時代的變化而稍有不同。初盛唐時期顯得委婉含蓄,但至晚唐則顯得激烈直露。如初唐謝偃《惟皇誡德序》曰:“是以為人主者,不可忘初處殿堂則思前主之所以失,朝萬國則思今已之所以貴,巡府庫則思今日之所以得,視功臣則思其為已之始,見名將則思其用力之初?!盵5](P700)文章勸諫為君者要善待功臣名將,排比句式中顯出循循善誘之意。又如盛唐杜甫《封西岳賦》乃為入仕而作,學漢賦曲終奏雅,故其序諫勸之力更顯平和。到了晚唐,國勢漸衰、兵災不斷,而統(tǒng)治者仍驕奢淫逸,致民不聊生,因此賦序中的諷諫之語比起其他時代尤顯激憤,如孫樵《露臺遺基賦序》以漢文帝露臺遺跡諷刺唐武宗修望仙臺、皮日休《憂賦序》因征兵討南詔憂民生多艱、陸龜蒙《蠶賦序》直斥官吏橫征暴斂,三文皆指陳時政弊端而言辭犀利,實與晚唐小品文風格相接近。

      (二)體物寫志主題

      在唐賦中,詠物寫志之作占有很大的比重,或直抒胸臆,或比興寄托,豐富多樣。由于序體的文體功能多為闡明創(chuàng)作緣由,所以比之賦文本身,賦序具有較強的敘事性、抒情化的傾向,更顯流暢自然。在唐代賦序詠物寫志主題的作品中,失意的悲哀貫穿始終,并隨著唐代社會的日益動蕩和社會矛盾的日益尖銳而漸趨明顯。

      據學界研究表明,唐代前期的賦同南北朝的賦還是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差別:“在內容上,由于統(tǒng)一的封建帝國的建立和鞏固,士大夫已經沒有南北朝后期那樣充滿著時代的憂郁感了,代之而起的是個人建功立業(yè)的壯志和失意的悲哀?!盵9](P255)這一特點在初盛唐賦序中體現得尤為明顯。如王勃《春思賦序》曰:“撫窮賤而惜光陰,懷功名而悲歲月?!盵5](P792)繼在《江曲孤鳧賦》中又曰:“宇宙之容我多矣!造化之資我厚矣!”[5](P796)如此等等,既渴望能搏擊宇宙、惜時進取的同時,又因不阿附于公侯、不屈從于流俗的耿介之氣而常常不得其志,《澗底寒松賦序》《青苔賦序》《慈竹賦序》諸作皆流露出物生非所的磊落不平之氣,風格俊俏挺拔。

      既然有難以顯達者的失意,自然也會有歷經貶謫者的悲憤。如盛唐張九齡《荔枝賦序》中書寫南海荔枝時,表面上雖是在陳述荔枝美味絕佳,但事實上道明了荔枝因路遠道阻而終不為人所知的狀況,借機感嘆“士有未效之用,而身在無譽之間,茍無深知,與彼亦何以異也”[5](P1268);又如,中唐柳宗元《佩韋賦序》中書寫讀書抒懷的目的,是為了明其“直道守節(jié)”[5](P2548)之志;再如,李翱《感知己賦序》中借悼念友人以自傷的目的,是為了抒發(fā)自己迍邅厄窮的悲憤;等等。

      到了晚唐,由于唐賦多反映生活動蕩和社會矛盾,故而賦序體會人生、感悟生命,悲憤之情更加濃厚。作為晚唐小品文重要的代表作家,皮日休與陸龜蒙的賦序充分展現了這一特點。如皮日體《桃花賦序》以宋廣平因文為蘇味道所賞識終成名相的幸運,反襯自己久未得人賞識的困頓,即曰:“嗚呼!夫廣平之才,未為是賦,則蘇公果暇知其人哉?將廣平困于窮,厄于躓,然強為是文邪?”[5](P3699)以感嘆句、反問句等句式表達心中的悲憤之情;又如,陸龜蒙《自憐賦序》中也是連用三個反問句式,來抒寫常年抱病幽居鄉(xiāng)里,窮困潦倒的感傷,即曰:“既貧且疾,能無憂乎?憂既盈矣,能無傷乎?人既傷矣,能無奪壽乎?是不蒙五福,偏被六極者也!”[5](P3720)可見,此二人之賦序皆情感激越,與其小品文風格相類似。

      (三)言史記學主題

      唐代自太宗朝修八部正史開始,以史為鑒之風就延續(xù)開來。特別是隨著玄宗開元年間律賦的興起,唐賦中的詠史主題之作逐漸增加。雖然律賦多不附序,但是律賦多言史事的特點也在賦序中有所呈現。如唐代著名史官劉知己在遍覽史書的過程中,因見有才能又身居高位者,或有牢獄之災,或死于非命,甚至禍及全族,能全身而退者“十一于百千”,思慮而作《思慎賦》,于序中明言“夫貴不如賤,動不如靜……守愚養(yǎng)拙,怯進勇退”[5](P1228)的處世之道。又如,梁肅《受定命賦序》讀史書中關于傳國璽的流傳經歷,有“感興亡之器,忿覬覦之類”[5](P2325)的言辭,意在批評中唐藩鎮(zhèn)將領覬覦政權,分裂國家的野心;李翱《釋懷賦序》乃“讀《黨錮傳》,哀直道之多尤不容”[5](P2834),恰與蔣防《任公子釣魚賦序》一樣,屬于以史諷今之類,旨在抒寫世道昏暗而正直之士不為所容的悲憤之情。

      在眾多言史主題的賦文之中,中唐潘炎的作品頗具特色。潘炎所創(chuàng)作的十五篇賦篇篇有序言,且皆言祥瑞之兆。其中有十二篇賦序明確標記所記之事乃發(fā)生于景龍元年至景龍三年之間,更有七篇明確提及“帝”“皇帝”,如《潞河逐鹿賦序》曰:“景龍二年八月,帝逐鹿于潞河。”[5](P1996)但考之現存史書,并無唐中宗朝時期的相關記載。因此,這些作品看似因史而發(fā),但實則虛構。諸賦對仗工整,句尾押韻,呈現出律賦的創(chuàng)作特點,可見諸作中的言史或乃潘炎為應試而另辟蹊徑,借創(chuàng)作大量言史主題的賦文來不斷提升律賦寫作能力與應試技巧。此外,潘氏《君臣相遇樂賦》①潘氏該序題下有“以圣作物睹聞韶喪味為韻”十一字自注,亦可佐證。是現存可見唐代律賦中附有序言的三篇作品之一,或也可作為輔證。

      三、唐代賦序的風格特征

      隨著唐代賦文由駢入散,唐代賦序的散體化特點逐步加深,并終成定式。根據演進的程度劃分,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唐初到玄宗即位之前。受初唐賦“仍以駢體為宗”[9](P255)的影響,初唐的賦序亦以駢儷為主,多采用四六對偶句式,喜用典故,但同時又融入散體的風格。作為初唐最具代表性的賦家,王勃共有賦序八篇,其賦序具有鮮明的駢體與散體相融合的特點,如《采蓮賦序》:

      昔之賦芙蓉者多矣。雖復曹王潘令之逸曲,孫鮑江蕭之妙韻,莫不雜陳麗美,粗舉采掇,豈所謂究厥艷態(tài),窮其風謠哉?頃乘暇景,歷睹眾制,伏玩累日,有不滿焉。[5](P795)

      序文的首句、尾句采用散體句式,恰切地表述創(chuàng)作緣由。其余文句對仗工整,呈現出駢文的風格特征,但間雜以連詞、語氣詞、助詞等虛字,整齊中顯出變化。這一特點在其余作家的賦序中也多有呈現,如唐太宗《述圣賦序》曰:“巨樹千尋,結輕煙而聳翠;危峰萬仞,照落景而開紅?!盵5](P46)又如,王績《游北山賦序》曰:“孫登默坐,對嵇阮而無言;王霸幽居,與妻孥而共去?!盵5](P578)再如,盧照鄰《同崔少監(jiān)作雙槿樹賦序》曰:“金懸秦市,楊子見而無言;紙貴洛城,陸生聞而罷笑?!盵5](P743)諸如此類者,皆呈現出從駢體向散體轉化的特點,語言清麗流暢。至于王勃《青苔賦序》、楊炯《渾天賦序》《庭菊賦序》等序,則純用散體,呈現出與初唐賦文“增加清新質樸的色調和剛勁有力的氣勢”[9](P255)一樣的變化趨勢。

      第二階段大體從玄宗即位至穆宗長慶止。在這一階段,隨著古文運動興起并漸入高潮,“接近散文風格的新文賦和騷體賦有很大的發(fā)展”[9](P256),受此影響,唐代賦序的散體化特點亦明顯增強。或雖用對偶之句,但已經基本擺脫了駢儷的束縛,直抒胸臆,瀏麗自然。如李華《木蘭賦序》以比興寄托之法,抒“士之生世,出處語默難乎哉”[5](P1410)的感慨;梁肅《述初賦序》以往歲寓居江海之閑散與今昔處朝堂之局束相對比,“彼乎此乎?是歟非歟?杳不得其倪矣”[5](P2325),用設問句式表達對為官前自由閑散生活的眷戀。同一時期的韓愈、柳宗元、李翱等人也多以騷體賦抒懷,這些賦的序文亦以散體抒發(fā)處世艱難之感慨,直抒胸臆,情真意切。

      第三個階段大致自唐文宗起至五代。經過了前兩個階段的發(fā)展,賦序散文化的特點至此成為定式。如舒元輿《牡丹賦》描寫牡丹多姿多彩的形態(tài)之美:“或灼灼騰秀,或亭亭露奇?;蝻s然如招,或儼然如思。或帶風如吟,或泣露如悲?;虼谷蝗缈P,或爛然如披?;蛴論砥觯蛘沼芭R池?;蛏诫u已馴,或威鳳將飛?!盵5](P3317)此段連用六個對偶句,又皆以“或”字領起,形成十二個排比句式,行文富有氣勢。然其序言則以純散體寫成:“每暮春之月,遨游之士如狂焉,亦上國繁華之一事也。近代文士,為歌詩以詠其形容,未有能賦之者。”與賦文形成韻散不一的風格特點,顯得流暢自然。在唐代文士中,李德裕以三十二篇賦序居于首位,其賦篇篇皆有序文,而且皆為散體,當可作為晚唐時期賦序散體化特征定型的力證。

      作為賦與序交織而成的產物,唐代賦序既與唐賦演進密切關聯,又保有其獨立的文體地位,具有賦本身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及文學審美價值,是唐代散文和賦序發(fā)展史上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就賦序的發(fā)展演進歷程而言,唐代是賦序發(fā)展的轉變時期。

      猜你喜歡
      散體
      充填體?散體膠結組合體力學特性試驗研究
      基于離散元的充填散體與巖柱相互作用規(guī)律數值模擬研究
      金屬礦山(2022年8期)2022-09-02 13:37:48
      放礦擾動和礦體傾角對散體側壓力分布的影響研究
      金屬礦山(2021年8期)2021-09-09 10:30:14
      類橢球體放礦理論移動過渡方程的研究
      側限條件下充填散體與巖柱相互作用機理
      臨界散體柱主要影響因素研究
      金屬礦山(2020年9期)2020-10-26 13:51:54
      礦巖散體粒級對自然安息角影響的試驗研究
      金屬礦山(2020年9期)2020-10-26 13:51:52
      筒倉-散體結構體系動力特性研究現狀及發(fā)展趨勢
      基于露天地下協(xié)同開采的地表巖移控制技術研究
      金屬礦山(2020年1期)2020-04-17 03:39:28
      錫林浩特螢石礦豎井保安礦柱優(yōu)化方法
      珲春市| 昌吉市| 安平县| 崇文区| 犍为县| 成武县| 达日县| 抚远县| 阜新| 林西县| 东台市| 闽侯县| 全椒县| 屏山县| 津南区| 东阳市| 竹溪县| 渝中区| 陇西县| 巴马| 东光县| 盘山县| 阿鲁科尔沁旗| 宣恩县| 洞口县| 梅州市| 广州市| 周口市| 台前县| 武穴市| 莒南县| 明光市| 旬阳县| 东宁县| 连州市| 麻城市| 青海省| 罗田县| 尼木县| 义乌市| 甘肃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