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代經濟水平的提升和科學技術的快速進步下,人們生活品質得到大幅度改善,航空運輸作為最快捷的交通出行方式成為很多人出行的首選。任何交通運輸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危險性,作為安全系數指數最高的民航運輸業(yè)也不例外,對于空中交通管制單位而言,如何全面識別運行中的危險源,并針對危險源來執(zhí)行行之有效的應對措施對危險源進行緩控,?這就需要我們重視民航空管行業(yè)安全管理中所涉及的危險源的識別與管控。危險源識別與管控時是民航空管運行安全管理中的一項重要組成內容,如何提高管制崗位對危險源識別的水平對于降低民航運行安全事故發(fā)生概率有著重要的意義。為此,本篇文章主要針對民航空管運行中危險源識別與安全管理策略做出細致的分析,首先介紹民航空管運行中危險源種類,再闡述危險源的識別方法,最后針對如何提高民航空管運行中危險源的識別與安全管理策略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民航空管;危險源;識別;安全管理
經濟水平與科技發(fā)展的不斷加快使得國內民航事業(yè)得到快速發(fā)展,民航在交通運輸當中有著較高的優(yōu)勢,在促進交通運輸行業(yè)發(fā)展過程中也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民航航空設備的種類較多,且飛行環(huán)境有著較多的不確定性因素,雖然民航交通與地面交通方式相比更加快捷,但其風險系數也更高,這就意味著其安全性與可靠性就顯得極為重要,而目前民航安全保障體系仍需要不斷的探索和完善,近年來因空管原因而導致的不安全事件屢有發(fā)生,?導致事件發(fā)生的原因有跟多,有管制員的“錯忘漏”,有自動化設備的不穩(wěn)定,有對規(guī)章制度執(zhí)行的不到位。上述這些原因都可以歸結到管制單位對危險源識別不到位,不全面,應對措施執(zhí)行的不具體,不具可操作性,對管制員的執(zhí)行情況缺少監(jiān)督與持續(xù)跟蹤。如何全面識別危險源并進行有效管控對民航空管行業(yè)安全管理研究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民航空管運行中危險源的類型及來源
從定義角度來說,民航空管運行保障中的危險源主要是指觸發(fā)管制崗位無法對所指揮的航空器提供持續(xù)、正確的管制指揮與情報服務,間接或直接造成航空器處于不安全狀態(tài)的因素。大部分民航空管運行中的危險源來自于管理缺陷、設備功能缺失、外部環(huán)境等等。
管理缺陷的危險源則是來源于人的因素,人在對規(guī)章制度理解方面存在偏頗,在對程序的執(zhí)行方面存在偏差。
設備功能缺失的危險源來源主要包括了空管自動化軟件與硬件故障,管制崗位甚高頻設備與雷達終端顯示設備故障,航空器識別與移交功能喪失等。
自然環(huán)境危險源主要是指一些自然中不可抗力因素,航路航線里空軍訓練區(qū)較近,或是兩者區(qū)域存在重疊。
這些危險源因素對民航運行往往都會造成十分嚴重的影響,是民航空管安全管理工作開展中所必須要重點關注的關鍵問題。經濟危險源與自然環(huán)境危險源有著很強的不可控性,其往往無法做出準確的預測和控制,僅能夠通過歷史數據進行分析后對其發(fā)展態(tài)勢進行預測和防范,以降低危險源爆發(fā)的可能性[1]。
二、目前民航空管運行中常用危險源識別方法
第一,常用一般危險源識別方法。
民航空管運行中危險源識別方法主要是依據國際民航組織所指定的基本分析步驟,其主要包括一般性危險源識別、連帶性危險源識別與特定危險源識別。而其中一般性危險源識別時屬于民航空管常用且基本的識別技術方法。
第二,連帶性危險源識別方法。
連帶性危險源主要是在特定危險源和汽又發(fā)后果之間所產生的的聯系,一般是通過某類危險源可能引發(fā)的具體后果來進行判斷分析,預估連帶危險源發(fā)生的時間和產生的影響,通過對連帶性危險的分析和評定后制定針對性防范方案。在進行危險源識別時,系統(tǒng)藐視極為關鍵,主要包括系統(tǒng)用途、工作狀態(tài)、設備功能、運行環(huán)境與系統(tǒng)接口狀態(tài)等等[2]。
第三,特定危險源識別方法。
特定危險源主要是指在一般危險源分析前提下,對危險源作出準確的分類和分析,包括對一般性危險源構成要素和誘因以及影響因素的分析和明確,并對每一種特定的危險源所具有的獨立誘因作出總結與概括,明確每種危險源所具有的特點以及可能存在的、與其他危險源的明顯區(qū)別,再加以區(qū)分后通過對特定危險源的明確分類和識別,有效提高民航空管運行安全管理的效率和準確性以及針對性,從而做到高效防范[3]。
三、民航空管運行中危險源的識別與安全管理策略建議
(一)加強民航空管運行安全管理系統(tǒng)的完善
要想提高民航空管運行中危險源識別準確性和安全管理的效果,就必須要加強對現代民航空管安全信息的有效利用,這就需要建立科學健全的民航空管安全信息管理系統(tǒng),同時也要保證其先進性,利用信息管理系統(tǒng)將事故數據、航空運輸監(jiān)察信息、航空器運行狀態(tài)數據、空中交通活動信息等各類信息進行全面搜集、整理、分析與處理,再運用網絡通信技術進行信息的及時共享,從而為危險源識別和誘發(fā)安全隱患云因分析以及危險源與安全風險的防范提供真實可靠的數據支持,確保適航指令的合理性,提高危險源風險預測水平,最大程度上降低危險源與安全風險的發(fā)生概率。
(二)提高安全意識,科學優(yōu)化安全責任制度
民航空管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首先要注重工作人員安全意識的形成與飛行安全的認知,提高其對各項危險源的預見能力和防范能力,在日常安全管理中,民航企業(yè)需重視對工作人員的安全知識培訓,并輔以嚴格的考核制度與監(jiān)督機制,科學優(yōu)化安全責任制度,以確保培訓效果和真正將民航空管運行安全管理落到實處[4]。
(三)注重預防性措施,改進應急處理方案
在民航空管安全管理工作中,事前預防的作用要遠大于應急處理,強化預防性措施的主要目的在于對危險源的提早控制,從源頭上實現對安全風險的嚴控與消除。因此,在每次民航航班飛行之前,需要全面做好飛行器與各項輔助設備的安全檢查,同時也要準確把握所有相關工作人員的身心狀態(tài),要消除一切可能誘發(fā)危險源和安全事故的風險因素[5]。此外,還要注重對應急處理方案的改進與完善,針對各類危險源與安全事故風險因素進行仔細檢查,并制定出針對性的應急處理預案,明確各項應急救援措施和步驟,利用地面模擬演戲來強化機組人員對突發(fā)事故的應急處理能力,以最大程度上降低危險源與安全風險事故產生的概率,同時也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安全事故發(fā)生所帶來的危險和損失[6]。
結束語:
結合上述文章內容所述,安全是確保民航事業(yè)發(fā)展、為人民出行提供高效、可靠服務的重要保障和核心基礎,而民航空管運行中危險源識別與安全管理工作質效直接決定了民航運行安全水平,為此,民航企業(yè)必須要重視危險源識別準確性和安全管理工作質量,提高安全意識,健全責任制度,配以先進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統(tǒng),且要注重預防性措施的改進與完善,制定科學健全的應急處理方案,如此方能夠保證民航飛行安全,實現民航事業(yè)的穩(wěn)定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馬千里.探究民航空管運行中危險源的識別與安全管理對策[J].神州,2019,000(002):289-289.
[2]董芮華.民航空管運行中危險源識別及安全管理方法分析[J].中國航班,2020,000(003):P.1-1.
[3]黃磊.民航空管運行中危險源的識別與管理策略[J].中國戰(zhàn)略新興產業(yè),2020,000(010):187.
[4]貫甲佳.探究民航空管運行中危險源的識別與安全管理對策[J].中國科技投資,2018,000(016):237.
[5]何連平.民航空管運行中危險源的識別與安全管理措施研究[J].中國新通信,2018,20(09):143-143.
[6]余鵬飛.民航危險源管理系統(tǒng)及其關鍵技術研究[J].中國戰(zhàn)略新興產業(yè),2019,000(010):73.
作者簡介:
程越(1984年7月)?男,漢族,籍貫山東省臨朐縣,大學本科學歷,研究方向——空中交通管理—安全管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