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茜茜
從“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到“關鍵核心技術必須牢牢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再到“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zhàn)”……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必須增強抓核心技術突破的緊迫感和使命感。
毫無疑問,關鍵核心技術是一個國家發(fā)展的“命門”,因為它稀有又珍貴,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關鍵核心技術領域的缺失,就會使我國面臨“缺芯少魂”的困境。
對個人來說,關鍵核心技術是“端穩(wěn)飯碗”的本錢;對企業(yè)來說,是占領市場的“殺手锏”;對國家來說,是維持安全穩(wěn)定發(fā)展的“定海神針”,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目前我們仍有一些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特別是在集成電路、芯片等半導體行業(yè)。依賴進口不僅市場代價巨大,還有形成破窗效應危及產業(yè)安全的風險。如果這個“命門”一直掌握在別人手里,那就好比在別人的墻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經不起風雨,甚至會不堪一擊。
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化緣是化不來的,只能靠自己拼搏。只有擁有真正屬于自己的“國之重器”,才不會有被“卡脖子”“牽鼻子”的隱憂。嫦娥五號帶回月壤、“奮斗者”號完成萬米海試、“祝融號”成功駛上火星地表、華為鴻蒙系統正式官宣……一個又一個“上天攬月,下洋捉鱉”的自我突破案例,無不反映著中國在基礎科學研究方面的實力。
堅持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fā)展的戰(zhàn)略支撐,加強基礎研究,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是打好這場關鍵領域、核心技術攻堅戰(zhàn)的核心所在。
歷盡天華成此景,人間萬事出艱辛。目前,我國科技實力正在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關鍵核心技術積累越多,基礎研究的“基礎”夯實得越牢固,科技創(chuàng)新的后勁就越足、越強,對發(fā)展的拉動效應就越明顯。只有攻克關鍵核心技術,才能抓住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形成“萬類霜天競自由”的創(chuàng)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