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徐顥
2021 年的暑假,有點不一般。
疫情再次以多點暴發(fā)的形式反撲,人們又開始足不出戶,謹慎防范疫情。然而,有一個可愛的群體,他們帶著使命而來,堅持把愛和希望送抵他們曾經(jīng)最熟悉的地方。這是一群每年在寒暑假開展“圓滿假期”大學生社會實踐公益活動的志愿者們,他們擁有一個專屬名字——“結伴大使”。結伴大使們利用暑假回到家鄉(xiāng),走村入戶親手將超級愛心大禮包中的禮物一件一件送給需要幫助的留守兒童,并在“圓滿假期”小程序平臺完成相應愛心任務,最后獲得一份屬于自己的社會實踐證書。
這是一個“幫親助鄰”將慈善落地的最好案例,是“精準幫扶”與關注廣大留守兒童群體完美對接的“圓滿假期”,也是發(fā)動大學生這個最有希望和社會凝聚力的群體實踐和開拓鄉(xiāng)村振興的可行途徑。
“圓滿假期”自2014 年寒假發(fā)起,至今已經(jīng)走到了第16 季,吸納了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全國上千所高校40 余萬名在校大學生參與,累計派出20 余批次近3 萬名大學生返鄉(xiāng)開展“幫親助鄰”活動,結伴幫扶了家鄉(xiāng)20 多萬留守兒童與困境兒童,影響力越來越大,獲得“2019 國家網(wǎng)絡扶貧案例”“2020中國社會組織扶貧案例50 佳”等獎項,戰(zhàn)略合作的企業(yè)名單也越來越長:LG集團、聯(lián)想集團、小米集團、領先未來科技集團……社會力量接踵而至,“圓滿假期”發(fā)展成為全國高校和大學生們最喜歡的社會實踐公益活動。
2020 年,新冠疫情暴發(fā)后,活動的主辦方——北京圓網(wǎng)慈善基金會緊急部署,于當年6 月10 日開發(fā)上線“圓滿假期”的小程序(1.0 版),2021 年寒假季,平臺(2.0 版)上線,“圓滿假期”也正式升級成為一個獨立的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平臺,企業(yè)和機構可以入駐發(fā)布大學生公益活動,招募大學生為其完成相應的愛心任務。整個過程透明、有數(shù)據(jù)且可追溯,集結慈善的力量“點燃”寒暑假期。
活動的策劃人、北京圓網(wǎng)慈善基金會的法定代表人和理事長付一然是第一個喊出“‘幫親助鄰’就是慈善”的職業(yè)公益人,為了實現(xiàn)這樣的慈善理想,他從“國字頭”慈善機構辭職出來創(chuàng)辦了這家?guī)А熬W(wǎng)”字的基金會?;厥走@一路,他用8 個字概括——逆風起舞,順勢而為。
付一然的老家在貴州農村,在他的腦海里,始終有這樣一個場景在盤旋:小時候誰家遇到急事、難事,左鄰右舍都會不顧一切站出來幫助。或許是這樣的場景反復重現(xiàn),他便想著做個小而美的慈善機構,讓每一個人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人和事幫起,做每個人都能做得到也做得起的慈善。于是,他成立了這家基金會,希望能把這種“幫親助鄰”的場景,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的穿透性優(yōu)勢呈現(xiàn)出來,然后推廣出去。通過大學生假期回到家鄉(xiāng)走村入戶以一對一結伴幫扶的模式,力求將被世人視為高大上的慈善行為,“降維”到為生養(yǎng)自己的那塊土地和土地上的父老鄉(xiāng)親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和支持。
“圓滿假期”最早是由該基金會與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攜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百余所高校以及十余省共青團組織、中國青年網(wǎng)等單位共同發(fā)起實施的。活動在策劃設計時便緊緊抓住“感恩故土、回報家鄉(xiāng)、幫親助鄰”的12字核心。“活動起初只是在北京開展,當時受捐助資金的限制,每個假期能入選參加的只有1000 來名大學生,但同學們報名參加的熱情很高,每次少則幾千人,多則有上萬人,這樣一來,導致很多同學不能入選,熱情和積極性都很受打擊。2019 年暑假季的圓滿假期受到黨中央、國務院領導的關注,領導專門作出批示——希望能全面常態(tài)化的開展。所謂全面,就是要面向全國;所謂常態(tài)化,就是要持續(xù)不中斷。”付一然說。
為什么選擇大學生群體來驗證“幫親助鄰”的慈善場景?付一然表示,首先,大學生是熱心參與公益慈善的重要群體;其次,他們寒暑假回家有大把的時間可以利用起來,造福鄉(xiāng)鄰;再次,大學生的社會關系和心態(tài)都相對純粹簡單,他們會更投入地做這件事。
當然,付一然并不認為這種付出是單向的,他說:“除了家鄉(xiāng)的受助者,最大的受益者還是大學生群體。因為大家通過這個活動,大多會成長為‘有愛心、懂感恩、不忘本、敢擔當’的時代青年?!?/p>
眼看著大學生們的回鄉(xiāng)足跡走過一個又一個的寒暑假,與付一然并肩作戰(zhàn)的基金會秘書長許瑞梅頗有感慨:“每一名參加圓滿假期的大學生都如同一粒種子,充滿熱忱地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落地、生根、發(fā)芽,他們主動走進一個個貧困家庭,接近一顆顆可能并不被生活善待的幼小心靈。他們帶去城市的氣息,帶去知識的力量,帶去夢想的重量,他們也將種子放進孩子們的心里,以榜樣的力量陪伴孩子、引導孩子,爭取有一天,孩子們也能像這些大哥哥大姐姐一樣,走出腳下貧瘠的土地,去更大的天地,書寫新的人生?!?/p>
在“圓滿假期”的線上平臺,時時更新著同學們的假期動態(tài),還有不斷涌現(xiàn)的感悟。8 月7 日,來自沈陽農業(yè)大學的網(wǎng)名為“沐澤村野”的學生留言:“以往我們都是溫室里的花朵,父母的手中寶,而今天,我們已經(jīng)學會照顧比我們小的小朋友,我們也能夠為社會作出貢獻,傳遞愛心。作為大學生,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回報祖國,讓家鄉(xiāng)的孩子們通過我們了解更多新鮮的事物,接收到外面更多精彩的信息,引發(fā)他們對外界探知的欲望,開啟他們心靈的窗戶。”他們還拍下留守兒童涂涂寫寫的詩句:“種子被埋在雪下/安靜發(fā)芽/老枯樹在夜里/長出一根新枝丫/而我在爸爸媽媽看不到的地方/偷偷長大。”
在這些大學生中間,太多人已擁有著慈善的榜樣力量。
彭發(fā)學,來自北京工業(yè)大學。他在參加2014 年暑假季“圓滿假期”回到家鄉(xiāng)結伴幫扶時,認識了一名叫彭帆的小男孩。小男孩的父母外出多年不回家,其就居住在用幾根竹竿架起來、搭上幾塊破塑料薄膜的“家”里。于是,彭發(fā)學發(fā)起互聯(lián)網(wǎng)籌款,籌來5 萬元為小彭帆蓋起了一棟磚混結構一室一廳的新房,讓彭帆從此有了家。這個大男孩給小男孩“一棟房子一個家”的故事曾引起央媒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還有來自中央財經(jīng)大學的鄭啟航,他在參加2015 年暑假季“圓滿假期”時結伴幫扶一名9 歲女童方倩。女孩因為屬于超生遲遲沒有上戶口,也無法上學。鄭啟航就此開啟了四處奔走為小方倩上戶口的“征程”。一路磕磕碰碰他卻不氣餒,終于成功地把小女孩送進了學校。鄭啟航和圓滿假期的故事被中央電視臺專題播出,引起了國家相關部門高度重視。
在隆重舉行慶祝建黨100 周年大會的天安門廣場,有個叫柏露的女孩作為獻詞團成員大聲喊出了“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心聲,熟悉她的人都知道,這鏗鏘的誓言源自她從圓滿假期里積累的勇氣。柏露來自北京語言大學,2020年,她參加暑假季“圓滿假期”回到家鄉(xiāng)開展結伴幫扶時,走進了一個叫羅夢琪的小女孩家。小女孩很不幸,媽媽7 年前離家出走,爸爸患血友病喪失了勞動能力,全家只能靠這個年僅10歲,且先天右耳閉鎖失去聽力的小姑娘支撐。柏露暗下決心:“要讓這個小姑娘聽到這個世界!”她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籌款11 萬余元,之后在2021 年寒假、暑假兩次回家?guī)翮鞯结t(yī)院進行手術,為小夢琪再造了一只“新耳朵”。
這些看起來稚嫩的肩膀,正一點點改變這個世界。
走過了8 年的“圓滿假期”隊伍越來越龐大,國家也高度重視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教育部明確要求,大學生在讀期間須完成相應的社會實踐積分方可畢業(yè)。今年暑假前共青團中央還專門發(fā)出《關于開展全國大學生“返家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的通知》,號召全國大學生假期返鄉(xiāng)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今年7 月10 日,全國婦聯(lián)、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衛(wèi)健委、應急管理部、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中國關工委共同主辦的“學黨史頌黨恩 守護安全伴成長——2021 暑期兒童關愛服務活動”在京啟動,結伴大使柏露上臺代表大學生發(fā)言,《新聞聯(lián)播》當晚播出,今年的“圓滿假期”可謂聲勢浩大。
談起對這件事的信心和未來規(guī)劃,付一然表示,“圓滿假期”平臺目前雖然只有近1600 所高校的近50 萬大學生,但全國有3000 多所高校,在校大學生有4000 余萬人,規(guī)模和空間足夠大,一切都在路上,理想的彼岸終將抵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