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昀 丁夏男
一、PBL概述
PBL根據(jù)一系列以項目形式呈現(xiàn)的教學法,鼓勵學生圍繞復雜而真實的問題情境,通過設計、規(guī)劃進行小組合作,以自主學習成果的達成作為任務達標。
二、PBL項目式的教學流程
1.學習支撐。
技術(shù)對PBL的支撐,涉及學生自主學習的整個流程,對教師而言,是為學生提供學習資源與環(huán)境,對學生來說,是巧妙使用各種認知工具和信息資源。
2.小組合作。
PBL項目式學習中,師生相互合作,共同解決問題。
3.學習者自主研究。
PBL項目式學習要給學生一個提問、查找資料的機會,創(chuàng)設問題式學習環(huán)境。
4.真實場景。
PBL要求設計教學場景的完整方式,嘗試在真實場景中開展學習活動,教師會盡最大能力為學生提供與真正的研究環(huán)境相同或相似的情境。
5.催動問題。
問題來自生活實際,既是學習的起步,又可以組織和誘發(fā)學生的學習活動。
6.不斷反思。
師生在此過程中要對每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思考,包括研究學習任務的有效性,以及再次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案。
7.交流展示。
學生要向他人展示或者呈現(xiàn)他們的學習成果。生生、師生之間就最終學習成果進行交流和討論。
8.學生必備的基本技能。
PBL項目式學習是以學生的學習目標達成而依存的。學生在每完成一個步驟時,都需要運用已有知識和經(jīng)驗,進行批判性思維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小組合作能力的訓練。
三、PBL項目式地理教學設計的實例研究
筆者以《風成地貌》的教學為例,對PBL項目式地理教學設計做一些嘗試性的研究與思考,其設計與教學組織過程如下。
1.小組合作、學習者自主研究、催動問題。
學生分組查閱資料,明晰有關(guān)概念:如風成地貌、風蝕地貌、風積地貌等。
2.課堂展示。
(1)絲綢之路欣賞美。
相聲演員閆鶴翔(壯壯)和他的朋友哈雷盟主帶領著摩托車隊重走陸上絲綢之路。壯壯在騎行的過程中分享了好多圖片,這些圖片分別屬于什么地貌類型?
(2)常見的風力侵蝕地貌。
①(連一連)
②風蝕蘑菇形態(tài)特征是______,導致這種形態(tài)特征的原因是______。
③對比風蝕柱和風蝕蘑菇,二者在形態(tài)特征上存在哪些差異。
風蝕柱形態(tài)特征:上下寬窄相近;風蝕蘑菇形態(tài)特征:上部寬、下部窄。
④描述分析:雅丹地貌(風蝕壟槽)和風蝕洼地,二者在形態(tài)特征上存在哪些差異。
雅丹地貌(風蝕壟槽)的形態(tài)特征:壟脊高度和長度不一,走向與風向一致,溝槽內(nèi)常有沙子堆積。
風蝕洼地的形態(tài)特征:壟脊高度和長度不一,走向與風向一致,溝槽內(nèi)常有沙子堆積。
⑤結(jié)合沙丘的景觀圖畫出沙丘的示意圖,并研究沙壟的形成。
探究活動一:我國風沙地貌的主要成因(學習支撐)。
問題1:讀《中國地貌類型圖》,分析我國風沙地貌的分布位置。
問題2:觀察思考風蝕地貌、風積地貌、風沙地貌形成的條件有哪些。
學生通過實驗得出:大風日數(shù)多形成了風蝕地貌、風積地貌、風沙地貌;植被具有防風固沙作用。
探究活動二:新月形沙丘地貌探究。
1.畫出沙丘剖面圖(學生利用太空泥做出新月形沙丘的模型,并做出截面圖)。
展示學生的成果:
2.如何判斷圖中沙丘的迎風坡和背風坡,在圖上用箭頭標注風向。
3.利用沉積物顆粒大小判定風向。
4.我國西北沙漠地區(qū)的沙丘鏈大多沿什么方向延伸?
學生分析教師點撥:沙丘鏈的延伸方向與盛行風方向垂直。
四、PBL項目式地理教學聚焦點的思考
1.聚焦情境。
本設計所依托的情境是相聲演員閆鶴翔(壯壯)和他的朋友哈雷盟主帶領著摩托車隊重走陸上絲綢之路的真實案例。這個情境中蘊含著豐富的自然地理知識,在從東向西的研學旅行中,經(jīng)歷了比較典型的風成地貌,這些地貌的識別在視覺上給學生強大的沖擊力,引發(fā)了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行為。
2.聚焦問題。
本設計從六個學生項目活動出發(fā),引導學生識別、歸類、分析、綜合研究風成地貌,最后把項目的落在揭示“風沙地貌與人類活動之間的關(guān)系”上,實現(xiàn)了人地協(xié)調(diào)觀的升華。
3.聚焦過程。
本設計基于項目活動學習,通過小組活動、教師點撥、生生互動,體現(xiàn)地理核心素養(yǎng),為PBL項目式學習在高中地理中的研究提供一些可能性探索。
注:本文系2020年度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現(xiàn)代教育技術(shù)所立項課題《新媒體技術(shù)下基于PBL項目式教學實施路徑研究——以高中地理教學為例》(2019-R-77884)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