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楊生
1943年,日軍侵占雷州半島后,遂溪縣各區(qū)、鄉(xiāng)黨組織采取各種方式組織武裝隊伍,領導民眾開展抗日武裝斗爭。
年初,上級黨組織委派黃其江、唐才猷、支仁山、周德安、周立仁、金耀烈、陳世榮兄妹、陳同德、黃其煒等人到卜巢村開展抗日救國活動。
3月,由中共遂溪黨組織建立的第一支獨立自主的抗日武裝中隊在卜巢山成立,全隊50多人,槍30多支。上級黨組織任命黃其煒為卜巢山抗日中隊長,陳同德為中隊指導員。4月中旬,陳同德、黃其煒主持召開卜巢山抗日中隊成立大會,上級領導支仁山前來卜巢山給中隊指戰(zhàn)員作動員報告。從此,卜巢山中隊在黨組織的直接領導下,活躍在遂南一帶,給日偽勢力予狠狠的打擊。
在支仁山、陳同德、黃其煒等的指導下,村里成立抗日游擊小組,林震忠任組長,林亮任副組長,成員有林昌培、林自業(yè)等30多人,配備長短槍16支。卜巢村抗日游擊小組緊密配合卜巢山中隊開展抗日活動,多次襲擊日偽維持會,擊斃多名維持會會長。這些戰(zhàn)斗,震懾了卜巢山周邊一帶的日偽勢力,許多圩鎮(zhèn)的維持會自此沒有人敢于出任會長。
在此期間,日偽軍糾集偽軍和平隊、保安頻頻向卜巢山地區(qū)發(fā)動進攻。但每次進攻之前,卜巢山中隊都得到群眾的報告而及時轉移,結果都讓敵人撲了空。敵人撤走后,中隊又返回駐地,同群眾一起犁田耙地,幫助農民插秧、種薯。
1943年秋,日軍從廣州灣基地和麻章、城月等據(jù)點糾集了700多名日偽軍,分路包圍卜巢山。當時,卜巢山中隊正在基地外執(zhí)行任務,未能及時轉出外圍,于是,決定開回卜巢村,掩護群眾向卜巢山縱深地帶轉移。敵人跟蹤追擊,將卜巢山層層包圍起來。敵人幾次試圖開通道進行搜索,都被隱蔽在樹叢、石縫的游擊隊員用交叉火力擊退,倉惶間還丟下了輕機槍一挺、子彈800多發(fā)。最后,敵人只好抬著八九個傷兵撤下山來。
翌日,敵人改變戰(zhàn)法,采取嚴密封鎖、長期圍困的戰(zhàn)術,企圖把游擊隊和群眾困死在山里。但卜巢山中隊同群眾事先已將村民的糧食轉移到山上,還挖了一眼井,備有石臼、石椿和石磨。敵人包圍封鎖了三天三夜,沒有傷及游擊隊一根毫毛,不得不陸續(xù)撤走。敵人從山里撤出時,把卜巢村全部茅屋燒光,將所有堅固一點的民房改作碉堡,留下部分偽軍日夜監(jiān)視卜巢山中隊的活動。
1943年10月初,陳恩、支仁山來到卜巢山中隊,了解部隊反掃蕩斗爭的情況。為了保存力量和擴展游擊區(qū)域,他們指示把部隊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由黃其煒、陳希哲帶領,向遂溪中區(qū)洋青東南部一帶轉移,加強中區(qū)的力量;一部分由陳同德、莫志中帶領,向貓里一帶轉移,以掩護群眾和迷惑、牽制敵人。
卜巢山中隊雖然從卜巢山游擊基地撤出,但在卜巢山地區(qū)半年多的斗爭,為雷州黨組織建立人民抗日武裝,開展獨立自主的游擊戰(zhàn)爭中創(chuàng)建抗日根據(jù)地提供了經驗。卜巢山中隊指戰(zhàn)員后來參加了老馬起義,成為雷州人民抗日游擊大隊的骨干力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