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生
(通許縣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局,河南 通許 475400)
黃曲霉廣泛存在于自然界,通常寄生于玉米、小麥、大麥、燕麥、稻米、花生、豆類、棉籽和魚粉及肉制品上,是糧食、飼料的主要真菌之一。糧食和飼料在收獲、加工和貯存時處理不當,很容易被黃曲霉侵染。黃曲霉能迅速大量繁殖,并產(chǎn)生黃曲霉毒素。各種動物都可以發(fā)生黃曲霉毒素中毒,以雛雞、雛鴨、豬較多發(fā)。
黃曲霉毒素是一大類(大約有12種)結構相似的化合物,對人和動物有較強的毒性,其中以黃曲霉毒素B1、黃曲霉毒素B2、黃曲霉毒素G1和黃曲霉毒素G2毒性最強。尤其是黃曲霉毒素B1具有致癌作用,對人畜的危害較大。動物長期、大量食入含有黃曲霉毒素的發(fā)霉變質(zhì)飼料后,即可引起黃曲霉毒素中毒。
可分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兩種。
2.1.1 急性中毒
多為2~6周齡的雛雞、雛鴨。中毒后可見食欲不振、腹瀉,糞便帶有血液。脫羽,翅下垂,常常凄叫。虛弱,貧血。病鴨還發(fā)生肌痙攣和跛行,多數(shù)病例在發(fā)生角弓反張、痙攣時死亡,死亡率可高達80%~90%。
2.1.2 慢性中毒
多為成年雞、鴨。中毒后可見采食量減少,消瘦,貧血,體質(zhì)虛弱,不喜活動。后期表現(xiàn)惡病質(zhì),病程較長的可發(fā)生肝癌。
可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中毒3種類型。
2.2.1 急性中毒
主要發(fā)生于斷奶后的仔豬和小豬,一般未見到任何癥狀即突然死亡。
2.2.2 亞急性中毒
多為育肥豬、后備豬,一般在采食霉敗飼料后,5~15d出現(xiàn)癥狀;病豬精神沉郁,離群,后肢無力,步態(tài)蹣跚;黏膜蒼白,后期黃染;食欲減退或完全廢絕,渴欲增加,排糞干硬呈球狀,表面附有黏液;多在發(fā)病后2~3d內(nèi)死亡;血液學檢查,谷草轉(zhuǎn)氨酶、瓜氨酸移換酶和凝血酶原活性增高。
2.2.3 慢性中毒
多為育成豬,病豬精神沉郁,走路強直,拱背卷腹,少數(shù)有興奮現(xiàn)象;異嗜,排糞干燥,結膜黃染;血液學檢查,堿性磷酸酶、谷草轉(zhuǎn)氨酶、異檸檬酸脫氫酶活性升高,血清白蛋白、α球蛋白和β球蛋白含量降低。
中毒后多呈慢性經(jīng)過,表現(xiàn)精神不振、厭食,有的興奮不安,間歇性腹瀉,產(chǎn)奶量下降,懷孕牛流產(chǎn)。
肝臟腫大,表面有出血點,整個肝臟顏色變淡,慢性中毒死亡的雞、鴨可發(fā)現(xiàn)有肝癌結節(jié)。急性中毒死亡的豬,病變不明顯。亞急性和慢性中毒死亡的豬,肝臟呈急性中毒性肝炎的變化。有大量腹水,肝臟有黃色脂肪變性,各內(nèi)臟器官貧血。
該病主要根據(jù)動物有長期、大量采食含黃曲霉毒素的發(fā)霉變質(zhì)飼料的病史,并結合有消化不良、衰弱等癥狀,剖檢肝臟有急性中毒性肝炎病變或有肝癌結節(jié)等特征性變化,做出初步診斷。必要時可做黃曲霉毒素的定性、定量檢驗。
較可靠和快速的方法有雞胚法和微型柱熒光反應法。
4.1.1 雞胚法
取檢品用適量氯仿浸泡抽提,提取物在60℃下真空干燥,氯仿完全蒸發(fā)后,加2~3ml丙二醇溶解殘留物,以每枚卵0.2ml的劑量接種于5日齡的雞胚卵黃囊中,每組l0個雞胚,對照組單純接種丙二醇,觀察48h。如檢品中含黃曲霉毒素,雞胚在12h以后出現(xiàn)死亡,48h內(nèi)死亡率可達100%;如檢品不含黃曲霉毒素,死亡率只有11%~22%;對照組的死亡率在10%左右。
4.1.2 微型柱熒光反應法
取檢品加乙腈水溶液浸泡抽提3min,過濾,濾液用苯萃取,苯液濃縮4倍。取一微型柱(4ml×20cm),內(nèi)裝1.5cm的酸性鋁礬土和9cm厚的硅膠,加入苯提取液,用氯仿—乙腈—異丙醇展開5min,如檢品中含有黃曲霉毒素,柱內(nèi)酸性鋁礬土有明顯的藍光帶。
采用薄層層析或紙層層析技術,將標準液和檢液同時展開后,先置波長365nm的紫外線燈光下觀察。若在與標準點Rf值相同的位置,出現(xiàn)與標準點顏色相同的熒光點,可初步判定為陽性。將標準液和檢液同時滴加三氟乙酸,再次展開后,置紫外線燈光下觀察。若在與標準點Rf值相同的位置,出現(xiàn)與標準點顏色相同的衍生物時,可確定為陽性。用CS910薄層掃描儀測定標準點和檢驗點峰面積,并計算出毒素的含量。
應從防止飼料發(fā)霉和控制動物食入霉敗飼料著手。
5.1.1 防止飼料發(fā)霉
溫度在20~28℃,谷物含水量在23%~24%時,黃曲霉最易侵染,并大量繁殖產(chǎn)生毒素。因此飼料、谷物收獲后應在4~8d內(nèi)進行干燥處理,使其含水量下降到15%以下,并貯存于干燥處,以防發(fā)霉。為防止在貯存過程中發(fā)霉,可用福爾馬林、高錳酸鉀水溶液熏蒸(每立方米空間用福爾馬林25ml、高錳酸鉀25g、水12.5ml),也可用山蒼子油熏蒸。
5.1.2 控制動物食入霉敗飼料
對發(fā)霉嚴重的飼料應廢棄,不能再作為飼料飼喂動物。發(fā)霉較輕的飼料可用水洗法去毒,將發(fā)霉的飼料粉碎,放于缸內(nèi),加5~8倍的水,攪拌使其沉淀,再換水多次,反復沖洗,直至浸泡液由黃色變?yōu)闊o色為止。去毒的飼料仍然要限制喂量,豬喂量每天不能超過0.5kg,并應與其他飼料搭配飼喂。
5.1.3 飼料中添加脫霉素
可有效地吸附霉菌毒素,隨之將毒素排出體外。添加脫霉素,一般飼料按每1000千克添加l.5~2kg,明顯發(fā)霉的飼料按每1000千克添加2.5~3kg。
發(fā)現(xiàn)黃曲霉毒素中毒后,立即停喂霉敗飼料。多給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飼料和青綠飼草,輕癥病例不治療可自行康復。重癥病例應及時灌服鹽類瀉劑,促進毒物排出。為保護肝臟,促進解毒,可用25%~50%葡萄糖和VC混合靜脈注射,也可用葡萄糖酸鈣和40%烏洛托品混合液靜脈注射。飼槽、用具用2%的次氯酸鈉消毒,殺滅霉菌孢子。禽可在更換的新鮮飼料中加入0.5%白芍粉或0.5%還原型谷胱甘肽,在飲水中加5%~l0%葡萄糖或白糖,及0.05%VC,連用7~1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