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君 文
這里所指的百年一遇的洪水,要對應到某一個斷面上,也就是一條河流垂直水流方向的橫截面。
各條河流都設立了大量的水文站,用來觀測、記錄這些斷面每時每刻的水位(該斷面水面的高程)、流量(該斷面每秒鐘通過的水量,以立方米/秒為單位)。
這些水文記錄,經(jīng)過水利工作者的分析,可用于堤防、水庫等水利工程的設計、調(diào)度運行、防汛調(diào)度等,價值很大。
水文學上,對一條河流某個斷面洪水的大小會有定量的判斷,一般用重現(xiàn)期(N年一遇)或頻率(P=x%)來表示。舉個例子,在這個斷面,超過這么大量級的洪水每年發(fā)生的概率為P=1%,反過來倒數(shù)就是我們常說的100年一遇。
描述一場洪水的大小,有很多指標。對于河道的防洪,洪峰流量這個指標最為重要,即這個斷面在這場洪水中,流量的最大值。這個流量,在斷面地形的作用下反映在水位上,水位高過堤防的話,就會淹沒堤外的事物,產(chǎn)生洪水災害。
另外,洪水還有一個指標就是時段洪量,比如24小時內(nèi)通過這個斷面的洪水總量,單位是立方米。洪量對于水庫的設計作用很大,因為水庫要存住這部分水,以減少下游損失。三峽水庫留下了222億立方米的防洪庫容,也就是說,一場洪量為222億立方米的洪水,三峽水庫能在不放水的情況下完全蓄起來。
不管是洪峰流量,還是24小時洪量,3日洪量甚至30日洪量,每個指標都有對應的百年一遇的數(shù)值,所以,對于一場實際發(fā)生的洪水,有可能洪峰是百年一遇,洪量只有20年一遇。
我們會先將每年觀測到的最大值排序,一場洪水的經(jīng)驗頻率等于它的排序除以觀測年限加1,P=m/(n+1),m是它的排序,n是觀測的年份。
比如說,我們有56年資料,這56年最大的那場洪水經(jīng)驗頻率就是P=1/(56+1)=1.75%,它的倒數(shù)就是57年一遇,排在后面的就是57年2遇,57年3遇……依此類推至最小的“57年56遇”。
根據(jù)這些點,畫一條最接近于點據(jù)分布的“趨勢線”,這個趨勢線是由固定的參數(shù)確定 的概率分布曲線,可以向左“延長”到100年一遇、1000年一遇甚至10000年一遇。根據(jù)這個延長線,就能推算出的100年、1000年一遇的洪水到底有多大了。
有些人疑惑:為什么水文記錄只有幾十年卻可以計算出千年一遇的洪水?方法就是用統(tǒng)計學方法,通過已經(jīng)發(fā)生的水文記錄推算出來的,這種推算可能和真實情況有很大的誤差。所以,水文專業(yè)一般用“估算”一詞而不是“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