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偉平
濁漳河岸畔把編快板叫作謅小曲兒。這些小曲兒通俗易懂,形象有趣,好記又朗朗上口,往往在鄉(xiāng)間流傳得很廣很久,成了時代的記憶。中國傳統(tǒng)村落、歷史文化名村長治市平順縣東莊村里的小曲兒有很多,直到今天還有很多在流傳。當(dāng)然也是因為小曲兒里寄托著深深的故園情和濃濃的鄉(xiāng)愁,成為一抹文化記憶。
在人們的記憶里,那些謅小曲兒的都是一些鄉(xiāng)間的老人,深陷在胡須里的嘴中常常會吐出一段一段的小曲兒,或調(diào)侃,或訴說,或傳播,都是押韻且熟悉的方言,謅得惟妙惟肖,叫人捧腹大笑。如今令村人記憶深刻的謅小曲兒老人有趙肉則、王西生、岳承啟等人,他們在不同的時代里,用小曲兒記錄了歷史,也讓后人記住了他們。
趙肉則在現(xiàn)在的村人心中沒有一點印象,流傳里只知道他是個窮苦人,住在東街圪廊。之所以知道還有一個這樣的人,這樣的名字,正是因為他所謅的小曲兒。因為他謅的小曲兒很形象,后人常常引用,他的名字也就流傳了下來。
趙肉則謅的小曲兒很多,但由于時代久遠,能完整說下來的不多,大多都成了片段。倒是他謅的“東城老婆腳大”這個小曲兒人們都還記得。
過去女人腳大是很令人鄙視的。對于這一點,趙肉則曾經(jīng)謅過這樣一段小曲兒來形容這個女人的腳大:
東城老婆腳不大
五斤碎布的三斤麻
你說套鞋有多寬
記林在上頭宿過山
你說套鞋有多長
東如在上頭放過羊
套鞋透了個窟窿山
羊馬過了七八天
二月二趕會進會地
踩了二十四家賣鐵器
驚了豆口一個里
奪了南堡落子戲
下會地往上會地上
一腳踩了賣麻糖
抿了抿腳尖
抿了二十四個書官
往后一圪坐
坐倒了老玉河
往前一圪彎
彎個二紅痛了十來天
……
這段小曲兒夸張地描繪了東城老婆的腳大。套鞋是過去農(nóng)民冬天穿的鞋子,用碎布粘成片,麻繩縫制。其中的記林、東如、玉河、二紅都是村上的人。宿山,是指過去的羊倌在夏天要到山上去放牧,夜里不回來。宿過山,就是羊群在這里過過夜。多少年過去了,人們對這段小曲兒仍記憶猶新,順便還能說幾句。從這段小曲兒仍中可以體會到在封建社會里,人們對大腳女人的鄙視心理,也折射出了時代的烙印。
王西生在東莊年輕一代人心中也是陌生的,聽村上的人說,他原來在村上當(dāng)過村長,后來在解放戰(zhàn)爭中,參加南下北上,到了河北邢臺。雖然村上大多人都沒有見過他,但因為他的“打蝗蟲”小曲兒,一代代村人都知道有這個人物。
1944年夏天,平順縣漳河岸一帶發(fā)生了蝗災(zāi),很多村落的莊稼被蝗蟲糟害了,抗日民主政府積極組織開展打蝗運動,全縣各區(qū)的群眾都趕赴漳河岸上去打蝗蟲。這場打蝗運動一直持續(xù)到第二年春天,終于徹底把蝗害戰(zhàn)勝了。那時東莊村也是主要受害村,村長王西生在帶領(lǐng)大家打蝗蟲期間編了一首小曲兒,記述了當(dāng)時蝗蟲為害的路線、受害的村莊,也描寫了抗日民主政府組織人們打蝗蟲的情景。
打蝗蟲
堅持抗戰(zhàn)整七年
春耕生產(chǎn)大開展
糞多上? ? 地深翻
麥的豐收好秋田
老直谷? ? 黃爛爛
大批晚谷都暗圈
棉花玉茭都長成
南瓜豆角到嘴邊
老鄉(xiāng)們? ? 心喜歡
光等秋后喋燜飯
七月十三那一天
飛蝗蝶蟲狼心肝
黑夜落到葦子水
黎明中午照嚴(yán)天
到東莊? ? 一打尖
吃了東西三個灘
下午落到石?下
大批落到青草洼
到處掃蕩吃莊稼
三區(qū)人民心害怕
政府一瞧好危險
積極命令四下傳
各村都有指揮官
帶領(lǐng)戰(zhàn)士上前線
熰麥秸? ? 拍鐃镲
旗山集市抵抗它
打的打? ? 扇的扇
圪遼打到灘拐邊
……
小曲兒形象生動?!袄现惫?,黃爛爛,大批晚谷都暗圈。棉花玉茭都長成,南瓜豆角到嘴邊。老鄉(xiāng)們,心喜歡,光等秋后喋燜飯?!闭f出了豐收在望,人們喜悅的心情。蝗害有多怕?“到東莊,一打尖,吃了東西三個灘。”打蝗的現(xiàn)場情況和人們的動作也說出來了,“各村都有指揮官,帶領(lǐng)戰(zhàn)士上前線。熰麥秸,拍鐃镲,旗山集市抵抗它。打的打,扇的扇,圪遼打到灘拐邊?!?/p>
岳承啟老人在現(xiàn)在這一代人心中卻是印象深刻的。一個高高瘦瘦的老人,一臉慈祥,笑瞇瞇的,小曲兒張口就來。經(jīng)常坐在龍王廟后河南晉陽道的路邊石條上,或吃飯、或吸煙,來來去去的人們都愿意和他打招呼。老人慈善和藹,瞇著一雙小眼兒,憨憨地笑著,應(yīng)答著人們的問候。常有人停住腳步央告他,說個小曲兒,老人便會隨口說出一串小曲兒來,直惹得人們捂嘴彎腰大笑不止,歡樂的笑聲在村莊的曠野上久久回蕩。那時,他簡直就像當(dāng)今的演藝明星,很受人們喜愛,大家都愿意和他在一起,聽他說小曲兒,享受歡樂。他那時是在第十生產(chǎn)小隊,常常會聽到他們隊上社員們學(xué)說他的小曲兒,也常常會聽到出工場上傳來的陣陣笑聲。
岳承啟老人一輩子說了多少小曲兒,沒有人能夠統(tǒng)計出來。他現(xiàn)在作古已經(jīng)幾十年了,但他的小曲兒卻在鄉(xiāng)間一代代流傳著,傳承著時代的記憶。
平順農(nóng)民輩輩苦
平順農(nóng)民輩輩苦
打一石糧食交八斗租
十冬臘月?lián)Q不上季
糠菜半年顧不住
勞動一年白不黏黏受
這些冤苦向誰訴
有一回地主來刮糧
我就說短二升交不上
好招好待央告了半天
滿臉橫肉不承當(dāng)
抗戰(zhàn)過來八路軍
減租減息為人民
二五算賬得公平
二來期限有了保證
有一些地主真搗蛋
看到了減租他另打算盤
把租地改名叫分種
嚇唬奪地把租填
……
抗戰(zhàn)后安心努力干
每畝地多上糞幾十擔(dān)
再和別人互助開
再錯二年叫他看
一不愁吃來二不愁穿
誰敢說咱是個窮命漢
同志們啊? ? 想開吧
你看那池底的李順達
經(jīng)過減租好好受
吃穿不愁享榮華
胸前紅花朵朵紅
全縣勞動英雄人人夸
這段小曲兒記錄了平順人民過去的苦難生活,也說出了鄉(xiāng)間豪強的霸道狡猾,尤其是把互助典型李順達努力勞動、發(fā)家致富的事跡說出來,在社會上流傳開來,很有積極意義。
1950年5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這是新中國的第一部婚姻法,對社會影響很大。當(dāng)時農(nóng)村中盛行許親習(xí)慣,有很多娃娃親,婚姻法一公布,一些青年男女就把由父母包辦的婚姻退了,按照婚姻自由的提法自己找對象。也有一些青年自由結(jié)婚后過得不如意的,在村上傳得沸沸揚揚,引起了各種議論。其中有個小兩口還打了架,岳承啟就把這事謅成了小曲兒:
女娥認(rèn)清婚姻法
尋盤兒找了整六哦
五個地盤兒不得勁
數(shù)著后街岳男辛
上地烘火又做飯
倆人團結(jié)成一疙蛋
男辛從地跑哩來
女娥你沒吶輟河柴
女娥一聽火氣大
什么生活也找你嬢(讀nia,同娘)
沒吶這些爛河柴兒
這就不能吃喝飯兒
男辛一聽也火氣大
除非不動還當(dāng)嬢
你就厲害得沒吶法
掂開蹼鞋打女娥
女娥一瞧起嘍火
就往外頭將一躲
一邊走? ? 一邊罵
上垴上去找文達嬢
我眼痛? ? 又落歪
又把個女娥攆出來
一邊罵? ? 一邊走
返回來走到個獅的口
獅的口? ? 哼哼哭
下了一個水淂漉
自愿結(jié)婚可不歪
直直吵拌了一黑來
……
也有根據(jù)婚姻法離了婚,找到了新的生活,過得歡天喜地的。岳承啟也謅過這樣的小曲兒:
趙男生回來搬家眷
惹個女枝不耐煩
正月十五不瞧戲
在家老牛大憋氣
把個男生也嚇壞
雇人又往石城抬
石城醫(yī)院要看病
非打火針不能行
喪眉搭臉不吭聲
張嘴說話罵男生
再要跟你不離婚
幾天氣個死挺挺
男生心中暗想不耐煩
這東西不跟我去福建
前一想? ? 后一思
掂開個腳旦則打女枝
女枝走個血的腦
半夜三更竄陽高
法院主任快來瞧
查查窟窿有多少
法院主任下傳票
把個男生傳陽高
南下干部也不行
打人肯定犯法令
女枝說感情薄弱沒法治
堅決跟他把婚離
打我這的腦真可憐
能死不吃他家飯
男生瞧哩也不算
帶開孩的往福建
女枝這外號名聲高
又去福建跑了遭
離婚大事要絕斷
女枝回來心耐煩
自由結(jié)婚往崖邊
又擔(dān)高街又出圈
……
1964年,東莊村的舞臺又出現(xiàn)了塌陷,磚瓦跌落,墻壁脫落,急需修理,村上集中力量對舞臺進行了翻蓋。蓋好后,岳承啟老人邊看邊謅,一首講述蓋舞臺過程和舞臺新貌的小曲兒脫口而出:
公元一九六四年
東莊舞臺怕塌完
請示上級批方案
盡量粗蓋嫑細(xì)干
打獅的,雕前檐
政府不叫這樣辦
……
廟門口小柏樹髷髷發(fā)青
蓋舞臺都愿意社里出工
張連保來東莊當(dāng)年四清
男勞力女勞力全部攤工
廟門口石獅的仰臉扭頭
門頭起剜的是八仙慶壽
抬頭起有雙龍山清水秀
卷檐里剜的是騾馬老牛
進廟門抬頭看黃鶴大樓
曹孟德見馬超嚇成噠溜
當(dāng)中間剜的是三戰(zhàn)呂布
兩邊廂又剜獅子滾球
倆挑角又掛起銅鐵金鐘
短韓信小氣量絕路蹬空
三間高兩間低實在好看
灰獅的垛瓷壺頂進寶瓶
……
岳承啟老人的小曲兒也緊跟形勢,各種新的詞匯都能融入小曲兒中。還是在1964年,東莊村嘗試修建水電站,在西灘開始了渠道建設(shè),但河水一漲,漫得渠里都是水,挑渠就受到了影響,所以工程進展一直很慢,社員都有意見。那時正盛行學(xué)習(xí)“毛選”,老人把這個具有時代特征的活動也編進了小曲兒里:
公元一九六四年
東莊大隊修電站
電站修了多半年
中間遇住個大困難
渠溝有水不能干
少數(shù)社員提意見
費了工,花了錢
要想修成萬萬年,
干部聽到這意見
針對問題學(xué)毛選,
背語錄,念黑板
出工帶上老三篇
白求恩,管瞧病
老愚公,能搬山
為人民服務(wù)里有個張思德
不嫌邋遢燒木炭
英雄人物都能干
憑甚咋就連個渠也不能挖
……
老人詼諧風(fēng)趣,誰見了說謅個小曲兒,都不推辭。
有人見面打招呼問又上地了?
老人笑瞇瞇地說:屁股朝天臉朝地,一天掙個勞動日。
有人跟他說我是誰誰家孩子,認(rèn)得認(rèn)不得我嬢啊?
老人說:認(rèn)得,臉又疤,腿又瘸,經(jīng)常穿個歪疙瘩鞋。
其實在20世紀(jì)里,鄉(xiāng)間的小曲兒很多,謅小曲兒的人也很多。小曲兒成了人們喜聞樂見的娛樂形式。記得那時潞城縣有個叫國強的人,就是一個表演小曲兒的能手。兩個指頭一彈,“啪”的一聲,就開始了。他說的買賣婚,今天很多人都還記得。
買賣婚
同志們? ? 安下心
聽我說說買賣婚
有個人? ? 叫雙好
一心要把對象找
小伙的今年二十多
就是脊背上背個鍋
疤個臉? ? 瘸條腿
鷹鉤鼻的三片則嘴
有日雙好正在家
外邊來個他四爸
他四爸? ? 愛沾光
一輩子只把媒人當(dāng)
外號送他個雪玫瑰
兩頭說話不漏水
他四爸? ? 進了家
雙好趕緊把椅子拤
叫四爸? ? 坐火邊
我給你兩盒帶金煙
四爸你給我跑跑路
給我說上個美媳婦
咱這情況你摸底
說上個媳婦忘不了你
他四爸? ? 哈哈笑
張口就把雙好叫
說媳婦? ? 倒不愁
有錢就能說上嘍
離咱村? ? 十里三
有個村叫劉家灣
富農(nóng)分子劉三丑
他有個閨女整十九
人才長得真好看
起名叫個劉改轉(zhuǎn)
抽罷煙? ? 喝罷酒
我給你說親咱就走
三條煙? ? 兩瓶酒
十五塊錢你裝上走
五斤糧票你裝上
叫你到路上買干糧
他四爸? ? 本高興
走起路來有精神
上前來到三丑院
伙家的正吃晌午飯
劉三丑? ? 哈哈笑
張口就把老哥叫
老哥老哥吃點飯
有什么事情咱再談
叫老弟? ? 你放心
我給咱改轉(zhuǎn)來說親
咱改轉(zhuǎn)? ? 年十九
早該找個婆家走
防備給咱丟到炕上丑
我這閨女是論斤賣
一斤賣她十九塊
你老倆? ? 都還在
咱就把閨女論斤賣
不論斤? ? 論圪堆
反正不能吃了虧
其他的? ? 咱不談
咱把彩禮說一番
要彩禮? ? 三百九
少了一分也不跟你走
糖餅則? ? 雞蛋糕
一樣買上五十包
要小米? ? 一石幾
里頭還不能有碎米
要小麥? ? 五斗五
好給閨女炦棗菇
要玉茭? ? 四斗四
還的用過去的老秤秄
要球衣? ? 要毛衣
線衣線褲花絨衣
平絨外套要兩件
外加一身紅軟緞
緞被面? ? 要上仨
扯上里的套上花
自行車的要永久
閨女騎上來回走
再要三尺小花布
閨女娶時縫兜肚
改轉(zhuǎn)聽了說此言
躺到炕上不吃飯
有心跟他不結(jié)婚
又怕氣著父母親
娶那天? ? 真正喧
粗家伙? ? 細(xì)家伙
八音會叫了兩咕嘟
新媳婦? ? 一進門
擠了一院一家人
一家人? ? 鬧得喧
都跟新媳婦要餅干
親戚朋友來上錢
都是吃得小肚圓
賬房先生快上炕
快快給我算算賬
連說媳婦帶娶親
一共花了一千七百七十七塊零九分
有一日? ? 刮大風(fēng)
小兩口在家把氣生
要問生氣因為甚
酒吃滋味話聽音
正半夜十二點多
雙好就把改轉(zhuǎn)拖
炕又大? ? 還暖和
可比那腳底還舒脫
雙好上前拖胳膊
一把抓住個長毛衣
照屁股打了她兩笤帚
想吃面? ? 想吃米
那樣不是由了你
洗鍋和煤圪戳火
那樣不是由了我
直直吵亂了一黑來
雙好同志連個邊也沒有挨一挨
小兩口你一語我一言
爭爭吵吵到法院
人也丟? ? 錢也扔
雙好也急成個急心瘋
聽了此話記在心
千萬不敢買賣婚
小曲兒作為時代的記憶,曾經(jīng)影響了我們一代又一代人。而在當(dāng)下這信息化時代里,新媒體鋪天蓋地,都市之中,年輕一代心里,小曲兒或已成為下里巴人的標(biāo)志,淡出了人們的視線,缺乏了傳承。然而在作為農(nóng)耕文明發(fā)源地的鄉(xiāng)村,小曲兒卻還有著頑強的生命力。走在鄉(xiāng)間小路上,穿行于老街舊巷中,偶爾遇到經(jīng)歷時代滄桑的老人,說上一句耳熟能詳?shù)泥l(xiāng)間小曲兒,立馬會看到對方投來會心的微笑,沒有了距離,敞開了心靈,或大笑迎合,或跟著一同說下去,久違的鄉(xiāng)情在街巷里立刻會洋溢開來。讓人走進了回憶,走進了時代的記憶之中。時代的歷史和文明,就在這小曲兒的敘說里,潛移默化地傳承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