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玉璋
在理學院和老工學院之間的中軸線上,因山就勢修建了一個操場,這個操場的名稱在武漢大學眾多以學部或宿舍園區(qū)命名的操場中顯得有些特別,它就是“九一二操場”。
1958年9月12日,毛澤東主席視察武大,與大操場上來自武漢大學等四所高校的13000余名師生員工見了面?!熬乓欢賵觥币惨虼说妹?p>
國共合作小客廳
九一二操場
珞珈山南,郁郁蔥蔥的樹林中掩映著一片精致的小樓。1938年,周恩來與鄧穎超在此居住過4個月,開展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在此會見過埃德加·斯諾、史沫特萊等國際友人,因而這棟小樓有“國共合作抗日小客廳”之稱。
李達園
在武漢大學有一片枝繁葉茂的樟樹林,清晨有學子瑯瑯的讀書聲從樹林里傳出,這片林中豎立著老校長李達的雕像,他的目光始終平和而堅定地注視著前方。這片樹林被學生們親切地稱為“李達園”。
李達是中國共產黨的創(chuàng)始人和早期領導人之一,也是照耀人民前進的“播火者”,被進步青年和報刊稱為“紅色教授”。1952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任命62歲的李達為武漢大學的校長。他主持校政達13年之久,成為武大百年歷史上任職時間最長的校長。
1947年5月31日晚,武漢大學正在舉行“爭取和平文藝晚會”,強烈控訴內戰(zhàn)給人民帶來的深重苦難。與此同時,一場有預謀的大逮捕正悄然進行。6月1日凌晨,武漢警備司令部全副武裝包圍武大,發(fā)生了震驚全國的“六一慘案”。
1948年,為紀念“六一慘案”中犧牲的烈士,珞珈山上建造了六一亭。亭六角攢尖、翠瓦飛檐、莊嚴恢弘,70余年默默矗立著,向我們訴說著昔日的慘痛與悲壯。
“六一慘案”紀念亭
十八棟
珞珈山南,東湖之濱,18棟別致的小樓借山勢而建,彼此青石相連。這里曾是周恩來、郭沫若等人的故居,武大師生口中的“十八棟”,它見證了珞珈百年的風雨,在時光的塵影中向人們傾訴著過往的故事。
周恩來故居
抗日戰(zhàn)爭時期,郭沫若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他與其夫人也曾居住于“十八棟”。他在抗戰(zhàn)回憶錄《洪波曲》中提到這段經歷時,稱贊道:“有這樣的湖景,有這樣的好鄰居,我生平寄跡過的地方不少,總要以這兒為最接近理想了?!?/p>
20世紀三四十年代,入住“十八棟”的都是震爍一時的學者,其中就包括武漢大學三任校長王世杰、王星拱、周鯁生,“珞珈三女杰”蘇雪林、袁昌英、凌叔華等人。武漢大學當時雖然經費緊張,但為引進優(yōu)秀學者、辦高水平大學,學校排除萬難,一次建成了18棟教授樓。這筑巢引鳳之舉為日后建設一流大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責任編輯:宋明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