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淑霞 和玉芳 宋法強 李鳳霞
魯泰紡織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據魯泰紡織股份有限公司的歐洲客戶反饋,其訂購的免燙襯衫右門襟起皺打擰現(xiàn)象嚴重,要求全數(shù)退回返修。鑒于這一情況,本文對該款免燙襯衫右門襟起皺打擰的原因進行分析。結果表明,造成該批免燙襯衫右門襟起皺打擰的原因主要如下:員工操作方法不當,右門襟下拉不到位;右門襟包的布條為斜裁布條,布條在生產過程中受到拉伸作用,導致縫線部位回縮而對右門襟起皺產生影響;右門襟包布條上縫以裝飾線,裝飾線采用鏈式線跡,對右門襟起皺產生影響;采用的輔助工具不合適,造成門襟布條拉伸變形,導致右門襟起皺打擰;批量生產時,操作人員未將設備調試至最佳狀態(tài)?;谏鲜雒鉅C襯衫右門襟起皺打擰的原因分析,在不添加任何輔料、不增加成本與不影響生產效率的前提下,本文嘗試通過線跡密度調節(jié)、縫制方法改進、輔助工具改進、縫制設備調試和操作流程調整等方式,解決免燙襯衫右門襟起皺打擰問題,以減少客戶投訴,使魯泰紡織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襯衫產品繼續(xù)保持品質優(yōu)勢,滿足客戶需求。
線跡密度影響線跡的延伸性與線跡強力,進而影響接縫平整度級別[1]。線跡越密,接縫強力越高,袖窿縮皺現(xiàn)象越嚴重;線跡越疏,門襟平整度等級越高,但縫口容易破裂。因此,需要對線跡密度進行試驗研究。分別采用13.5、14.0、14.5和15.0針/3 cm這4種不同的線跡密度進行縫制試驗,縫制如圖1所示的4塊衣片試樣。然后,采用AATCC 143-2001的洗滌方法,對縫制的衣片進行水洗。再按照AATCC 88B-2018評定不同線跡密度下縫制衣片的接縫平整度等級[2]。縫制衣片的接縫強力按照ASTM D 5034評定。不同線跡密度下縫制衣片的平整度等級和接縫強力試驗結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線跡密度為13.5針/3 cm時,縫制衣片的接縫平整度可達3.7級,此時其接縫強力雖較低,但可滿足強力內控標準。因此可認為,線跡密度為13.5針/3 cm是較理想的選擇。
圖1 采用不同線跡密度縫制的衣片對比
表1 不同線跡密度對右門襟平整度等級與接縫強力的影響
右門襟縫制操作通常為左手扶衣片,右手拉止口邊,使線跡平整。針對免燙面料,進行了大量的右門襟縫制操作試驗,得出標準的操作方法(圖2)如下:
圖2 標準的右門襟縫制操作
——雙手將衣片送至喇叭口,衣片縫頭折邊處有剪刀口標記,按照剪口標記進行折邊縫制,以使折邊寬度更準確。
——左手食指和大拇指略用力拉縫頭,確??p頭不起皺,其余三指扶住衣片,確保絲縷順直,不打擰;
——右手扶住衣片折邊處的縫頭。
包布條縫制操作通常為左手向前推衣片,右手扶衣片。針對免燙面料,進行了大量的包布條縫制操作試驗,得出標準的操作方法如下:
——左手向前輕拉右門襟明線處;
——右手大拇指在衣片上方向后輕拉右門襟明線處,其余四指在衣片下方輕扶衣片,使衣片縫紉線跡直順,不偏軌道,確保布條不起皺、不打擰(圖3)。
圖3 標準的包布條縫制操作
試驗表明,采用上述標準操作方法對免燙面料進行右門襟和包布條縫制,可使所得免燙襯衫的右門襟平整度等級提升約0.2~0.3級(圖4)。
圖4 縫制操作方法改進對免燙襯衫右門襟平整度的影響
布條喇叭對免燙襯衫右門襟的平整度影響較大。采用橫向布條喇叭,則布條進入壓腳時受到阻力作用,由于布條較窄,寬僅約2.0~2.5 cm,且布條材料既軟又薄,布條裁剪方向又要求為45°裁剪,呈斜向,因此布條易被拉長,造成起皺打擰[圖5a)]。采用改進的豎向布條喇叭后,布條能夠比較順暢地進入壓腳,大幅減少了起皺打擰問題[圖5b)]。
圖5 改進前后的布條喇叭
此外,還在喇叭口處加長了布條順緩進入通道,以減少對斜裁布條的拉伸作用,進一步減少起皺打擰問題(圖6)。
圖6 改進布條喇叭前后布條通道的變化
試驗表明,通過更換布條喇叭可大幅提高免燙襯衫右門襟的平整度,有效解決右門襟起皺打擰問題。采用改進的布條喇叭后,免燙襯衫右門襟平整度級別提升了0.5級(表2)。
表2 布條喇叭改進對右門襟平整度和接縫強力的影響
縫制設備良好的運行效果是確保成衣縫制品質的前提。所有產品投產前,均需調整好縫制設備??p制設備的調試包括所有影響縫制部位與線跡質量的相關機件部位的調試,如機針、針桿、縫線張力、旋梭、送布齒等的調試[3]。
底面線張力大小直接影響免燙襯衫右門襟平整度級別,需確保線跡張力適宜。縫制普通襯衫時,宜將面線張力調節(jié)為0.25~0.59 N(25~60 g),底線張力調節(jié)為0.15~0.25 N(15~25 g)。不同縫線張力對免燙面料右門襟平整度的影響如表3所示。
表3 不同縫線張力對右門襟平整度的影響
通過大量的試驗可得,縫制免燙襯衫時,較適宜的面線張力為(0.49±0.05)N[(50±5)g],底線張力為(0.10±0.05)N[(10±5)g]。采用此縫線張力,可有效改善免燙襯衫的門襟縮皺現(xiàn)象。
縫制時,需確保拖輪狀態(tài)良好。此外,最好可以更換拖輪。建議采用大拖輪,并調節(jié)拖輪與壓腳,使兩者前后平行,這樣不僅能壓住面料,而且能防止面料輸送太快,造成布條和前片進入速度不匹配;縮短拖輪與壓腳的距離,使其保持在約2 cm,確保拖輪起到快速壓住面料并產生拉伸作用;拖輪的壓力要適中:壓力過大,門襟容易出現(xiàn)起皺;壓力過小,則起不到壓門襟的作用(圖7)。
圖7 改進前后的拖輪
由于縫制設備改進后采用的是豎向喇叭,需將原來的窄壓腳更換為寬壓腳(圖8),以在縫制過程中壓住門襟,避免門襟松動變形。通常,縫制操作過程中要求壓腳的壓力盡可能小。壓腳壓力(由螺桿上的螺絲高度決定,螺絲高度越高,壓腳壓力越小)對免燙襯衫右門襟平整度的影響如表4所示。由表4可知,螺桿上的螺絲高度為33~35 mm時,壓腳壓力適中,面料的平整度較高,不易起皺;螺絲高度為36~38 mm時,壓腳壓力小,易出現(xiàn)縫紉針碼長度不均勻的問題,且面料容易滑動,造成磨損,并且操作困難。螺絲高度為30~32 mm時,壓腳壓力過大,縫制門襟易出現(xiàn)折皺現(xiàn)象,且需頻繁抬壓腳,從而造成面料嚴重打擰。
圖8 改進前后的壓腳
表4 壓腳壓力(螺絲高度)對免燙襯衫右門襟平整度的影響
縫制過程中,經常會出現(xiàn)面料上、下層相互移動錯位的現(xiàn)象,這一方面是因為兩層面料產生摩擦作用而互相抗拒[4],另一方面是因為上層面料與壓腳之間的摩擦力,迫使送布牙上的下層面料移動更為迅速所致。這種現(xiàn)象也會造成門襟接縫起皺,因此需要對送布齒進行改進與調節(jié)。
采用豎向喇叭,也需更換相應的送布齒。改進前的送布齒為三排齒,改進后的送布齒為四排齒(圖9)。通常,縫制時要求送布齒高度在0.5~0.9 mm之間。對免燙面料進行大量的試驗研究,結果表明,送布齒高度為0.8~1.0 mm時,其會對面料產生一定的磨損,且往前送布的摩擦力較大,不利于改善面料的起皺;送布齒高度為0.5 mm時,可以略微提高面料的平整度,但送布速度較慢,不建議采用(表5)。為減少起皺,提高免燙襯衫右門襟平整度級別,送布齒高度宜調節(jié)為0.6~0.7 mm,且以送布齒后半部分比前半部分高約0.1 mm為最佳。此外,宜使用細牙的送布器(輸送器)。平縫機的轉速宜設定為2 500針/min(輪子直徑為60 mm),此時,可確保機器轉速平穩(wěn)且送布順暢,改善免燙襯衫右門襟部位的縮皺問題。
圖9 改進前后的送布齒
表5 不同送布齒高度對免燙襯衫右門襟平整度的影響
改進前的針板為三道槽針板,改進后的針板為四道槽針板,并且針板孔也更小(圖10)。機針穿過較小的針板孔時,可避免其在針板孔內左右晃動而不穩(wěn)定,同時較小的針板孔也有利于避免縫線部位的起皺問題。
圖10 改進前后的針板
對縫制設備進行改進并將其調試到最佳狀態(tài),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免燙襯衫右門襟包布條的平整度。選用5種客戶指定的面料,進行右門襟包布條平整度測試,結果如表6所示。由表6可知,5種面料的洗前平均平整度等級為3.75級,洗后平均平整度等級為3.49級,滿足客戶要求(洗前不低于3.5級,洗后不低于3.3級)。
表6 縫制設備狀態(tài)對免燙襯衫右門襟包布條平整度的影響
改進操作流程,在改進前的拉右門襟工序后,用熨斗熨燙一遍門襟,使右門襟平服,然后包布條和緝裝飾線(圖11),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右門襟的起皺打擰問題。
圖11 改進前后的右門襟制作操作流程
試驗結果表明,熨燙門襟可使右門襟包布條的洗前平整度提高約0.10級,洗后平整度提高約0.15級(表7)。
表7 熨燙門襟對右門襟包布條平整度的影響
本文分析了免燙襯衫右門襟起皺打擰的原因,并從線跡密度調節(jié)、縫制方法改進、輔助工具改進、縫制設備調試及操作流程調整等方面,通過生產實踐,解決免燙襯衫右門襟起皺打擰問題。研究表明,經下述幾方面的調整與改進,可提高免燙襯衫右門襟平整度。
——采用13.5針/3 cm的線跡密度。
——采用標準的縫制操作手法。
——布條喇叭由橫向喇叭改為豎向喇叭,并配套以寬壓腳、寬送布齒和寬針板。
——調整設備到最佳狀態(tài),采用無磨損的大拖輪,使拖輪與與壓腳距離保持在2 cm;將面線張力調整為(0.49±0.05)N[(50±5)g],底線張力調整為(0.10±0.05)N[(10±5)g];將螺絲高度調整為33~35 mm;將送布齒高度調整為0.6~0.7 mm,使用細牙的送布器(輸送器)。
——對縫制操作流程進行改進,增加一道熨燙門襟工序。
經上述調整與改進后,免燙襯衫右門襟平整度大幅提高,由原先的2.5級提高至3.8級,提升了1.3級,從而有效解決了免燙襯衫右門襟起皺打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