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吳靈姝:守護藍白之美

      2021-12-20 06:35:51張建
      風流一代·青春 2021年12期
      關鍵詞:染坊印花布印染

      張建

      走進南通藍印花布博物館,參觀者仿佛進入一個“藍白世界”——印染著不同紋樣、不同花型的藍印花布展品呈現(xiàn)在眼前,精致的藍白相間的衣服、紋樣獨特的包袱布、藍布紅邊的圓枕、寬大的藍白被面……

      為了守住這門傳承上千年的古老技藝,“藍癡”吳元新傾注了滿腔心血。

      大學畢業(yè)后,吳靈姝接過父親吳元新的接力棒,一頭扎進染坊,當起“染布匠”,刻版、織布、印染,堅守在純粹的“藍白世界”里。

      兩代接力

      南通藍印花布在宋代被稱為藥斑布,明代稱為澆花布,主要用來制作日常穿用的衣服、被面、蚊帳、枕套、包袱布等,花紋和圖案大多取材于飛禽走獸、花草樹木與神話傳說,布面上具有染色過程中自然形成的冰裂紋,樸素優(yōu)美。藍印花布是農(nóng)耕時期百姓穿在身上的藝術,也是百姓創(chuàng)造的藝術。

      在南通啟東,說起藍印花布,必然會提到一個人——吳元新。

      1976年,吳元新16歲,到南通啟東工藝品印染廠當學徒,刻版、制靛、印染……學會了全套的藍印花布印染制作技藝?!案赣H小時候看到的,就是他的祖母紡紗、母親織布、父親染布,全家老小穿的衣服、用的被面都是自己動手染制,這些生活經(jīng)歷,讓父親對藍印花布有深厚的感情?!眳庆`姝回憶。

      后來,吳元新到宜興陶瓷學校學習陶瓷美術。留校任教期間,他借鑒陶瓷上的圖案、花型,幫助印染廠設計用在藍印花布上的新紋樣。那時,印染廠生產(chǎn)的藍印花布大部分出口國外。外商訂貨,不光要傳統(tǒng)的花型,還要有所創(chuàng)新。他設計的圖案頗受青睞,這給了他很大的信心。

      1987年,全國第一家旅游工藝品研究所在南通籌建,藍印花布成為其中一項研究內(nèi)容。吳元新應聘而歸,一頭扎在藍印花布的紋樣設計研究中。后來,研究所要被其他廠合并,他割舍不下跟藍印花布的感情,辭職創(chuàng)辦南通藍印花布藝術館(南通藍印花布博物館前身),自己開辦染坊生產(chǎn)藍印花布,決定把技藝傳下去。

      從此,吳元新將藍印花布視作生命。他的生活里只有藍印花布,收藏、保護、研究、創(chuàng)新,被相熟的作家馮驥才先生稱為“藍癡”。

      斗轉星移,古老的技藝逐漸被淹沒在時光的洪流里,吳元新的癡迷成了一幕獨角戲,他身邊的年輕人包括教過的學生都不愿意再做藍印花布。

      吳靈姝也沒想過要接手父親的事業(yè)。

      上小學時,吳靈姝感覺,藍印花布跟生活沒有任何關系,穿不到也用不到。看到父親做藍印花布,心里還會自卑,因為同學的父母都在電廠、電視機廠工作,她父親天天染布,還收集那么多破破爛爛的布塊、布條,完全不能理解。而且,她覺得父親真的很辛苦,每天回家,臉上、身上都沾著染料的顏色。她就想,以后一定不要做這件事情,不做和這件事情相關的工作。

      吳靈姝大學學的是產(chǎn)品設計,打算畢業(yè)后留在北京發(fā)展。她的決定讓父親發(fā)慌,父親找不到人接手,這項技藝眼看要斷了。父親帶著她拜訪了老一輩藝術家張仃先生(參與設計國徽)、作家馮驥才先生、韓美林先生(設計北京奧運會吉祥物福娃)。前輩們都跟她說,應該回到家鄉(xiāng),把父親的事業(yè)接過來,把這門技藝傳承下去。

      前輩的指引,讓吳靈姝留在大城市的想法開始松動。有一年放假回家,她跟父親到了染坊,場景令人唏噓。染坊里的染色師傅50多歲了,掛漿的師傅年紀也很大了,父親的腰也不好,但是每天還為了藍印花布操勞。

      看到這個場景,想想前輩們的建議,吳靈姝覺得,于公于私,都有責任去傳承藍印花布印染技藝。

      研究和創(chuàng)新

      回家后,吳靈姝遵照父親的安排,每天都要待在染坊里。她雖然熟悉藍印花布的工藝,但是缺乏長時間的磨煉,而傳統(tǒng)的技藝并非想象中那般簡單,要把自己“浸泡”其中,才能得其精髓。

      制作藍印花布的工具隨地取材,刻刀、花版、篩子、刮刀、刮漿桌、曬布架、染缸等等。工序繁多,挑選坯布,布料脫漿,調(diào)制染液,裱紙,畫樣、刻版,上桐油,刮漿,染色,晾曬、固色,刮灰、清洗。

      她覺得染坊里真的很枯燥。每天刻版、刮漿、染色,是技術活,也是體力活,跟她畢業(yè)前對未來生活的想象完全不一樣。這項技藝純粹靠手工,一開始刻版,她的手都能刻腫;掛漿的時候,夏天經(jīng)常滿身是汗。但父親說,這是必須經(jīng)歷的過程,得靜下心來扎扎實實去學,打好基礎,才能去談創(chuàng)新。

      一邊是老傳統(tǒng),一邊是新觀念,父女倆的設計理念難免會有分歧。父親認為藍印花布就應該是深沉的藍色,布面上是白色的圖案和花紋、花型,就怕女兒路子走偏。吳靈姝建議可以用不同深淺的藍色,父親并不認可:“你現(xiàn)在想做的嘗試,我20多年前就做過了。”吳靈姝跟他說:“現(xiàn)在人們的審美都在發(fā)生變化,時代也在改變,可以先做出來試試,如果有人認可,有市場,就說明我是成功的?!?/p>

      藍印花布要想重新走進大眾,的確需要讓古老的技藝融入現(xiàn)代生活,有市場需求,生產(chǎn)才能持續(xù)。所以,吳靈姝在保留傳統(tǒng)技藝的基礎上,在材料、面料、工藝方面進行探索,設計制作包袋、圍巾、抱枕、服裝等產(chǎn)品,同時對藍印花布創(chuàng)新升級,讓其作為藝術品走進家裝設計、公共空間設計中。

      吳靈姝和父親都注重對藍印花布的收集和研究。她和父親經(jīng)常到全國各地收集藍印花布實物遺存,她發(fā)現(xiàn),不少地方都有相近的風俗,老人過世,生前用過的東西都會燒祭掉,其中就有包括藍印花布在內(nèi)的物品,老的藍印花布都看不到了,研究也無從談起。博物館已經(jīng)收集了46000多件古舊的藍印花布,有清朝中期的、清朝后期的、民國初年的,她和父親在此基礎上進行研究,承擔國家重點課題,出版《中國藍印花布紋樣大全》藏品卷、紋樣卷等十多部研究專著。

      不同的印染技藝,會遇到不同的困難,吳靈姝嘗遍了制作夾纈的艱辛。夾纈是一種防染印花工藝,用雕鏤吻合的兩塊圖案花版夾緊織物,浸入染缸染色。夾版必須具備防染和染色雙重功能,陽紋防染,陰紋染色。

      吳靈姝想用大的夾版,夾版大了,可以直接夾出方巾或者裝飾布,有很好的應用空間。夾版變大,難度直線上升。她不斷嘗試,選擇不同的木板、面料,經(jīng)常出現(xiàn)木板不平整印染失敗的狀況。她想恢復唐代彩色絲織物夾纈的效果,制作,失敗;再制作,再失敗。轉眼間,10年過去了,她終于做出了精美的產(chǎn)品。

      與時間賽跑

      吳元新創(chuàng)辦博物館時,藍印花布和生產(chǎn)技藝已經(jīng)處于自生自滅的狀態(tài)。有人勸他,當?shù)赜泄に嚸佬g館,館里有藍印花布、刺繡這些傳統(tǒng)的民間工藝美術品,單獨再辦一個藍印花布博物館,一定辦不下去。當時吳元新很受打擊。

      吳靈姝有一個比喻,自己就像風箏,還沒飛起來,就被父親拽回家了。

      父親把技藝傳給她,現(xiàn)在,她正想辦法解決父親當年遇到的難題。

      這不是一個很快產(chǎn)生經(jīng)濟效益的工作,以前,染坊里的學徒起碼要學個三五年。她身邊有兩三個小徒弟,先培養(yǎng),以后看他們的打算,因為不能強迫他們做這個。

      為了傳播藍印花布印染技藝和文化,吳靈姝使出渾身解數(shù),辦展覽、舉行研討會、開辦培訓班、在平臺做直播。她還到各個院校舉辦講座,在中學建立藍印花布工作室,把藍印花布文化帶到學生身邊。人們到博物館參觀時,博物館會推出藍印花布設計、生產(chǎn)體驗活動。

      在文化和旅游部的支持下,她在南通大學開設藍印花布傳承人研修班,培養(yǎng)更多的傳承人。來自貴州、云南、甘肅等地的傳承人齊聚一堂,在學習和交流中取長補短,為各自的藍印花布技藝推陳出新。

      吳靈姝還開辟了一個傳承基地,種棉花、種藍草,紡紗織布、制作染料,她想把這種鄉(xiāng)土技藝從無到有的過程完整地呈現(xiàn)出來。年輕人或者小朋友過來參觀會很好奇,布是怎么來的?花紋是怎么印上去的?

      她特別看重這份好奇,“我小時候,博物館有扎染體驗活動,當時來體驗的小朋友跟我差不多大,現(xiàn)在他們也都有孩子了。他們把孩子帶到館里來,還記得自己到過博物館,做了一塊藍色的手帕,印象特別深?!?/p>

      她寄望于在小朋友心里種下種子,這些孩子接觸到這些關于藍印花布的知識,或許會在心里對這項技藝產(chǎn)生情感。吳靈姝想,20年之后,應該會有更多的人愿意從事這項技藝。

      以布為媒,吳靈姝和倪沈鍵迎來美好姻緣。

      倪沈鍵是河海大學商學院金融財會專業(yè)研究生,畢業(yè)后進入銀行工作。兩年后,他辭職了,全力支持老婆的事業(yè)。

      銀行和染坊的工作環(huán)境完全不一樣,一下子讓他辭職,他心里是接受不了的,因為要進入一個不相干的領域。

      第一次去染坊干活,倪沈鍵就遭遇囧境。他一米八三的大個子,扛的布很重,走路重心不穩(wěn),腳一滑,一頭栽到染缸里。

      日子一天天往前過,看著岳父與老婆辛辛苦苦地為藍印花布奔波忙碌,倪沈鍵最終邁過隔行如隔山的那道坎,從零起步,一點一點學習,刻版、刮漿、印染、晾曬、刮白……逐漸成長為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夫妻二人互相鼓勵、支持,研究年輕人的需求,設計新產(chǎn)品,并肩前行。

      吳靈姝兩個女兒的名字是“抒染”“美印”,寓意抒發(fā)美麗的印染大業(yè)。大女兒抒染上小學了,吳靈姝鼓勵她親手制作藍印花布。小姑娘用木榔頭銃版,上桐油、刮漿、染色,做得有模有樣,把制作當成游戲,樂在其中。

      辛苦耕耘多年,吳靈姝的付出獲得社會各界認可,先后囊括山花獎、全國鄉(xiāng)村振興青年先鋒、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

      這些榮譽給予她很大的信心,“生活在瞬息萬變的信息時代,飽含人文氣息的傳統(tǒng)手工技藝受到來自科技、經(jīng)濟、市場等方面的推動或者沖擊。作為藍印花布技藝的年輕傳承人,我們要不斷磨煉技藝,之后再創(chuàng)新,讓藍印花布得到全方位、立體式的傳承?!?/p>

      吳靈姝以及像吳靈姝一樣的傳承人息心駐守,讓人們得以窺見祖輩精湛的技藝。研究博物館里古舊的藍印花布,吳靈姝恍若與古人對話。在他們的時代,前人也在不斷創(chuàng)新,所以才產(chǎn)生了那么多、那么美的藍印花布紋樣。

      因此,吳靈姝要和時間賽跑,只要博物館還能運轉起來,她的精力還是放在收集和保護上。如果機會錯過了,可能就收不到藍印花布實物遺存了。

      猜你喜歡
      染坊印花布印染
      小游俠
      原鄉(xiāng)染坊有記
      老年人(2024年5期)2024-05-23 08:40:18
      黃梅君作品
      大觀(2023年8期)2023-09-25 06:21:16
      看客
      讀者(2023年16期)2023-08-22 06:37:01
      歡迎訂閱2022年《印染》
      歡迎訂閱2022年《印染》
      藍印花布:南通獨具特色的非遺傳承
      華人時刊(2021年19期)2021-03-08 08:35:44
      印染書香
      從林棲的《青出于藍》,看藍印花布的借衣還魂
      兔子染坊
      都匀市| 恭城| 阿鲁科尔沁旗| 勐海县| 孟州市| 花垣县| 诏安县| 莱州市| 冀州市| 巴塘县| 仙居县| 枣庄市| 嘉善县| 潢川县| 固原市| 中方县| 凯里市| 宣恩县| 兴义市| 永兴县| 普宁市| 多伦县| 东乡族自治县| 德令哈市| 安康市| 社旗县| 上饶市| 陵川县| 定西市| 从化市| 项城市| 建德市| 亚东县| 温宿县| 湖口县| 兴山县| 布尔津县| 栾城县| 措美县| 延川县| 仙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