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家的小玲上中學(xué)時,正處于青春叛逆期,在長達兩年的時間里,幾乎從來不跟家人好好說話。因為父親的脾氣也不好,父女之間總是說不上幾句話就會吵起來。后來,他們干脆停止了交流,在家里也互相躲著。小玲的母親屢次向鄰居訴苦,大家也只能安慰她,說青春期的女孩難免都有一段叛逆期,過了這個階段就好了。
有一段時間,我常在單位加班。有一天晚上9點回來,看到小區(qū)門口的路燈下,有個人在蹲著抽煙,他一聽到我的車鈴響,就猛然站了起來,轉(zhuǎn)身急速往小區(qū)里面走。這動作著實把我嚇了一跳,我“哎呀”一聲差點摔倒。那人聞聲停下腳步回過頭來,我才看出是小玲的父親?!笆?,這么晚了,您在這里干嗎呢?”我不由好奇地問,他淡淡一笑:“沒事,就是出來透口氣?!?/p>
他回到路燈下,繼續(xù)抽煙。又過十幾分鐘,我到陽臺晾衣服,看到小玲的父親像剛才一樣,大步流星往回走,他離開路燈不到一分鐘,小玲騎著自行車回來了。我忽然明白:他這是不放心上晚自習(xí)的女兒,于是悄悄在路燈下等著,遠遠看到她來了,就搶先回家,假裝什么也沒有發(fā)生。剛才,他顯然是把我錯看成了小玲……
后來的日子,我注意觀察過,只要小玲去上晚自習(xí),他總會在外面等著,有時在路燈下,有時在路邊的小賣店門口,有時在馬路上來回走,不管刮風(fēng)下雨,從來沒有中斷過。
小玲考上高中后不再走讀,直接住到學(xué)校。這時她已過了叛逆期,不再和父親冷戰(zhàn),周末回家時常常是由父親開車接回來,一家人歡聲笑語。有一天,我跟小玲聊天,說起當(dāng)年她父親等她的事情,她帶著哭腔問我:“真的嗎?我怎么一點兒也不知道……”
父親表達愛的方式是比較含蓄的,不只是小玲,我們太多人曾無意中忽略了父親給予的愛,一直要等到我們自己為人父母,驀然回首時,才懂得父親如傘,曾無時無刻不為我們遮風(fēng)擋雨……
(摘自《河南日報》 張軍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