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莉
(睢寧縣邱集鎮(zhèn)綜合服務中心, 江蘇 睢寧 221234)
高產栽培技術的研究和推廣使用,有助于提升我國水稻的產量和品質,同時能夠有助于促進我國水稻種植經濟效益的提升。在充分運用先進的高產栽培技術的同時,還要切實做好對于水稻病蟲害的防治,為其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更有利條件。本文將結合睢寧縣的水稻種植發(fā)展現(xiàn)狀,就其中的水稻高產栽培技術以及對于水稻病蟲害的防治等相關技術問題進行分析,并就更為有效的技術推廣措施問題進行探究,希望能夠對于提升水稻的種植效益具有一定幫助。
要結合本地區(qū)的氣候、土壤以及病蟲害防治需求等方面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水稻品種進行推廣,推廣適合本地區(qū)生長的水稻品種,這是保證水稻高產的前提。以睢寧縣為例,應結合本地氣候等方面條件,選擇優(yōu)質高產并且抗病蟲害能力較強的水稻品種,比如楚粳27、28號以及云粳26號等。
在播種前3天左右開始準備苗床,作廂的規(guī)格為高度0.15米、寬度為1.6米、溝寬為0.3米,作廂的長度應結合地塊的長度來確定。另外,在苗床準備過程中,要科學設置排水溝,保障排水的通暢。睢寧縣地處我國江蘇省,氣候比較溫和,適宜水稻的生長。結合這種氣候特點,播種時水稻的播種密度不應過大,應盡量采用稀播的方式。在播種前,要澆透水,并且要對苗床噴灑稀釋的敵克松,對苗床進行消毒。播種后,在苗床上撒一層細土,厚度控制在0.6-1.0厘米的范圍內。最后,每畝應用掃弗特80毫升兌水60公斤噴灑,能夠起到抑制雜草生長的作用。
壯苗壯秧的培植,是促進水稻健康生長以及提升水稻產量的重要措施,在培植過程中,應大力推廣旱地育秧技術,旱育秧的優(yōu)勢十分明顯,比如可以使水稻秧苗分蘗率高、結實率高、抗性提升,同時還不會出現(xiàn)明顯的返青期。旱地育秧需要采用“以肥培土、以土保苗”的方式,對苗床施加充足的腐熟農家肥,這樣才能促進秧苗的生長,培育出壯秧。壯秧首先要無病蟲害,并且具有根系發(fā)達、生長旺盛、葉色深綠等特點。
1.3.1 種子處理
在播種前要進行曬種,連續(xù)曬種兩天,通過曬種可以提升種子的吸水能力,并且借助陽光中的紫外線殺滅種子表面的細菌。要將病種、殘種以及種子中的雜質剔除,并應用40%咪鮮胺浸種,浸種持續(xù)2天,然后撈出用清水清洗2-3遍,在此基礎上再對種子進行催芽處理,待種子破胸后進行播種。
1.3.2 育秧
種子播種后,要注重把控苗床的溫度,要將床上的溫度控制在30攝氏度左右,這樣的溫度更加適合稻種的發(fā)芽和生長,能夠更好地保證出苗得整齊。待秧苗長出1片葉子時,應適當降低床土的溫度,將其控制在25攝氏度左右,同時對秧苗噴施敵克松溶液,能夠有效預防立枯病。待秧苗長出2片葉子后,應進一步降低苗床的溫度,將溫度控制在20攝氏度左右,同時要適當進行通風,通風時要避免苗床溫度過低。待秧苗長出3葉1心之后,應追施尿素,并且要在移栽前的3-4天再追肥1次。
在水稻移栽過程中,應秉持“深耕淺種”的原則,同時還要保障墑面的平整度,這樣才能在排水時確保稻田中無積水殘留,并且避免淹沒秧苗。在移栽之前,要對稻田施加充足的底肥,每畝施加有機肥1500千克左右,同時施加7千克左右的尿素以及50千克左右的過磷酸鈣。在栽插過程中,可以應用寬窄行的方式進行栽插,同時要注重把控栽插的密度,通常情況下,應將栽插密度控制在每畝3.5-3.8萬從左右。在移栽前1天,要對苗床進行澆水,起到潤土的作用,為后續(xù)的起苗做準備,在移栽的過程中,要確保當天起出來的秧苗能夠當天栽插,以免影響秧苗的成活率。
水稻種植過程中的田間管理,應以水肥管理為主,并且在水稻的不同生長階段采用不同的田間管理措施。首先,在水稻返青期間,需要及時施加分蘗肥,每公頃施加7千克左右的氯化鉀以及9千克左右的尿素。同時要注重水分管理,合理把控田間的水量。在水稻拔節(jié)期,要加強對秧苗的觀察,觀察其生長狀態(tài),如果發(fā)現(xiàn)秧苗生長速度緩慢,則應考慮是否因前期的施肥量不足,導致水稻的養(yǎng)分供應不到位。針對這種情況,應及時進行施肥,每公頃施加5千克左右的尿素。同時,稻田的水量應為寸水,為水稻的孕穗奠定基礎。在水稻的抽穗結實期,則要重點關注水稻的長勢,如果水稻葉片濃綠并且出現(xiàn)拔節(jié)徒長的狀況,則需要應用1%的磷酸鈣溶液噴施水稻葉面,能夠起到抑制徒長的作用。如果發(fā)現(xiàn)水稻長勢不旺,并且水稻的葉片出現(xiàn)發(fā)黃的狀況,則需要應用1%的尿素溶液噴施水稻葉片,能夠促進水稻的生長。
2.1.1 稻瘟病的防治
稻瘟病是比較常見的病害之一,并且分為葉稻瘟病以及穗稻瘟病兩種。針對葉稻瘟病的防治,在防治過程中,可以應用20%三環(huán)唑可濕性粉劑兌于45千克水中進行噴霧,也可以將三環(huán)唑可濕性粉劑替換為30%的潔苗乳油,也能起到有效地防治作用,除此之外,應用50%的硫磺唑也能起到不錯的防治效果,每公頃用量為240毫升左右,同樣需要進行噴霧處理。針對穗稻瘟病的防治,需要注重把控防治時間,通常情況下,在破口期進行防治的效果最佳。每公頃應用30克75%三環(huán)唑可濕性粉劑兌水45千克進行噴霧,也可以將三環(huán)唑可濕性粉劑替換為40%的富士一號乳油,同樣可以起到有效地防治作用。在防治過程中,需要連續(xù)噴施3次,每次間隔1周左右。
2.1.2 白葉枯的防治
針對白葉枯的防治,可以每公頃應用農用鏈霉素兌水45千克進行噴霧,也可以應用24%的川化018可濕性粉劑替換農用鏈霉素,同樣兌水45千克進行噴霧,能夠對白葉枯起到有效的防治作用。
2.1.3 紋枯病的防治
紋枯病屬于真菌性疾病,其病原為立枯絲核菌,一旦發(fā)病,會導致水稻的空殼率上升,嚴重影響水稻的產量。針對紋枯病的防治,應重點在水稻的分蘗期以及抽穗楊花期進行,每畝應用75克70%的鏈霉素,兌水50千克進行噴霧,重點噴施水稻的中部和基部,可以對紋枯病起到有效地防治作用。
2.1.4 稻飛虱的防治
稻飛虱在生長過程中以水稻植株中的枝葉為食,會嚴重影響水稻的健康生長。針對稻飛虱的防治,可以每公頃可以應用30克25%的速滅威可濕性粉劑兌水45千克進行噴霧,也可以將速滅威替換成100克優(yōu)樂得可濕性粉劑,同樣能夠起到有效的防治作用。
2.1.5 螟蟲的防治
稻螟蟲的防治可以應用50%的螟怕可濕性粉劑兌于45千克水中進行噴霧,也可以應用98%的巴丹原粉拌土,散施在田間,也能對稻螟蟲起到有效的防治作用。
首先要選擇抗性較強的品種,并注重對種子的處理,比如藥劑拌種或者藥物浸種等。其次,在水稻生長過程中,要加強田間管理,做好施肥與灌溉工作,同時及時清除田間雜草以及病株。第三,要注重對害蟲天敵的保護,比如赤眼蜂、瓢蟲、青蛙等,應為其創(chuàng)造良好的生存環(huán)境,起到生物防治作用。最后,要加強對環(huán)境友好型藥劑的研發(fā)和推廣,加強對低毒、高效、低殘留的藥劑的應用,在保障病蟲害防治效果的基礎上,降低對環(huán)境造成的負面影響。
首先要加強宣傳,充分利用新媒體進行技術宣傳,結合當?shù)厮痉N植需求以及常見病蟲害種類等,向農民群眾推送有針對性的技術措施。要加強農業(yè)生產技術網站的建設,將各種最新的技術形式發(fā)布在農業(yè)網站之中,農民群眾可以結合自身的農業(yè)生產需求,通過網站直接查詢所需的技術。其次,要加強示范基地建設,借助示范基地進行技術展示。最后,技術推廣人員要負起責任,在工作中多深入農業(yè)生產一線,實地指導農民群眾的水稻種植和病蟲害防治活動,向農民群眾介紹先進的技術,并幫助農民群眾解答疑問,使其能夠真正掌握相關技術。只有進行有效的推廣才能使技術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才能充分發(fā)揮技術的作用,促進水稻種植水平的提升。
在水稻種植過程中,合理應用高產栽培技術,同時采用科學的病蟲害防治措施,這是保障水稻優(yōu)質高產的關鍵所在。因此農業(yè)部門一方面需要加強技術的研發(fā),另一方面要注重技術的推廣,提升技術的轉化率,確保水稻的健康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