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超越與困境:個體化進程中的“中年少女”

      2021-12-28 15:04:47鄭會曦
      嶺南師范學院學報 2021年1期
      關鍵詞:個體化少女身份

      鄭會曦,繆 菁

      (1.西北民族大學 中國語言文學學部,甘肅 蘭州 730000;2.嶺南師范學院 文學與傳媒學院,廣東 湛江 524048)

      “中年少女”是2017年出現(xiàn)的一個網(wǎng)絡詞匯,出現(xiàn)后迅速在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引發(fā)女性共鳴。雖然包含“中年”的語義,但其使用者依然以青年女性居多。其百度釋義指明,“中年少女”是90后常用的網(wǎng)絡詞匯,“脫發(fā)、發(fā)福、失眠等癥狀成為年輕人常見的初老早衰現(xiàn)象,提前感受到中年焦慮的這群姑娘被人吐槽或自嘲為中年少女”[1]。關于女性的常用指稱詞有“婦女”“女性”“女生”“女孩”等,其中可以與“中年”組合的常用詞語有“婦女”和“女性”。而在當代女性地位崛起,女性自我意識增強的背景下,“婦女”已經(jīng)失去了曾經(jīng)代表女性解放的進步意義,而“中年婦女”更是成為一個帶有消極和貶抑意味的指稱詞,青年女性對“中年少女”的熱衷,似乎可以看到女性自我身份認同的變化。在個體化進程的理論背景下,本文的研究問題是,“中年婦女”到“中年少女”這一性別身份指稱詞變化的內(nèi)在邏輯是什么?自稱為“中年少女”的青年女性在身體焦慮和消費主義話語的影響下,是如何漸漸偏離“為自己而活”這一個體化進程目標的。

      一、女性個體化的性別指稱詞表征

      個體化社會的到來是現(xiàn)代社會高速發(fā)展的結(jié)果之一。個體化長久以來都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定義,吉登斯認為,個體化的進程是與生活政治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個體化的核心內(nèi)容就是選擇和自我實現(xiàn)。貝克則認為:個體化,是指社會中的個人從原有社會整合機制脫嵌,社會結(jié)構(gòu)發(fā)生變化,個體從階級、性別角色等制約力量中解放出來,強調(diào)通過自己的選擇和決定來“過自己的生活”[2]97-101。

      個體化的進程不僅發(fā)生在西方,也同樣發(fā)生在中國,但是由于文化差異和社會結(jié)構(gòu)差異等因素,中國的個體化與歐美世界的個體化是完全不同的。貝克指出,中國越來越強調(diào)個人的重要性,但是個人的基于公民、政治、社會等方面的基本權利并不能得到完全的保障,中國的個體化進程處于正在爭取且結(jié)果不確定的狀態(tài)[2]97-101。但是個體化理論卻為理解女性身份的變化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視角。個體化進程改變了女性的生存思路,她們從“為他人而活”向“為自己而活”轉(zhuǎn)變。尤其隨著近兩年女性主義越來越受到中國學界的關注,對性別話題動態(tài)有較強感知的青年女性敏銳地加入了個體化進程中。

      “為自己而活”是女性個體化的核心,但是從“為他人而活”到“為自己而活”的這一轉(zhuǎn)變并不是一項一蹴而就的偉大革命,而是充滿了各種話語體系之間的沖突、妥協(xié),以及女性在性別身份和自我實現(xiàn)之間的掙扎。這一點在女性指稱詞的演變上體現(xiàn)得較為明顯。指稱論者認為,“語言和現(xiàn)實之間存在著聯(lián)系,人們在使用語言時,常常用詞語來指稱事物。詞語之所以有意義,是因為它們與世界上的事物之間存在著指稱關系?!盵3]271-282也就是說,任何一個語言符號在現(xiàn)實中都是有所指的。指稱詞與現(xiàn)實意義之間的關系是指稱的核心研究問題,因為不存在完全純真的現(xiàn)實,現(xiàn)實只存在于具體的社會語境中,受到社會文化的影響。在所有類型的指稱詞中,身份指稱詞與社會文化的聯(lián)系尤其緊密。“從語言與身份的關系來看,社會建構(gòu)理論家認為語言不僅是人們認識世界的工具,而且是社會的產(chǎn)物和社會現(xiàn)實的有機組成部分。語言是社會實踐的一種動態(tài)形式,它建構(gòu)社會身份、社會關系以及人們對世界的理解”[4]188。性別身份一直以來都是社會身份研究的傳統(tǒng)焦點,性別身份指稱詞具象地聯(lián)結(jié)語言與社會性別問題。我們可以看到政治變革、經(jīng)濟發(fā)展、文化觀念變遷等諸多社會因素都會影響性別身份指稱詞的選擇。在漢語中,從基礎詞匯中的“婦人”“婦女”“女性”“姑娘”“女孩”“女生”,到網(wǎng)絡詞匯“女神”“女漢子”再到文章想要探討的“中年少女”,女性的指稱詞經(jīng)歷了豐富的演變??梢钥闯?,當語言使用者選擇指稱詞進行性別指稱時,被選擇的指稱詞標記了女性在社會中角色的變化,表達了女性在社會文化語境中性別身份的建構(gòu),也表征了性別話題的社會變遷。當個體化進程輻射到女性,她們擁有了部分自主選擇權,不再只是家庭的核心,描述她們的性別身份指稱詞則清晰地反映了女性對個體身份的認同,以及隱藏在認同背后的焦慮和困境。

      二、從“婦女”到“少女”:女性身份“集體性”與“傳統(tǒng)性”的消失

      在漢語詞匯中,能夠與“中年”組合的常用詞語有“中年婦女”和“中年女性”。而現(xiàn)實生活中,很少有女性主動自稱為“中年婦女”,在網(wǎng)上檢索“中年婦女”,發(fā)現(xiàn)這個詞并不是一個客觀描述年齡階段的詞匯,它總是與一些負面的信息關聯(lián)在一起,而這些信息多半涉及對于女性的消極評價。而“中年少女”作為一個近幾年出現(xiàn)的網(wǎng)絡詞匯,其使用者相對固定,基本限于熱衷使用網(wǎng)絡詞匯的青年女性。

      (一)“婦女”到“少女”:拒絕集體性的性別身份

      在以上提到的女性指稱詞中,“婦女”是一個較為重要的詞匯,20世紀轟轟烈烈的婦女解放實踐,賦予了“婦女”一詞特殊的政治社會意義。在古代漢語中,“婦”的本義是已婚女子。近代以前,“婦”和“女”一直都作為兩個特指的詞匯,被分開使用。20世紀初,隨著維新運動的興起,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開始使用“女子”來指稱女性。1915年新文化運動之后,“婦女”開始連在一起使用,與“女性”一起成為重要的女性指稱詞。20世紀30年代中國進入全面抗日的階段,“婦女”一詞的使用也開始居于突出地位,當時創(chuàng)辦的一些女性雜志和女性組織均被冠以“婦女”一詞。新中國成立之后,主流話語沿用了“婦女”來對女性進行指稱。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面臨嚴重的勞動力不足,在當時提出了口號“中國婦女是一種偉大的人力資源”,“婦女”被國家話語鼓勵走出家庭空間,進入社會空間進行勞動生產(chǎn),“婦女”成為生產(chǎn)力的象征。在解放初期的50年代,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政策法規(guī),以保障男女平等,包括男女同工同酬、婦女參政與選舉權等。無論從法律制度層面,還是從國家話語層面都號召所有婦女參與到勞動戰(zhàn)線中去,當時的“婦女”被作為一個群體納入了國家敘事。當時的女性廣泛地參與到公共生產(chǎn)中,成為生產(chǎn)活動和勞動實踐的主體。從“婦女”一詞的大致發(fā)展軌跡可以看出,從辛亥革命、抗日戰(zhàn)爭到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無論是救國還是建國,女性都積極參與其中。關于“婦女”的話語敘事,一直與國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女性的命運與國家的前途深刻地依存在一起。

      但是參與到社會生產(chǎn)中并沒有令女性“擺脫”家庭領域,“家庭領域”仍然是屬于女性的空間。當時對于性別的討論形成了國家話語和傳統(tǒng)話語的交織地帶,新中國的婦女除了要承擔高負荷的生產(chǎn)勞動,還需要繼續(xù)承擔家務勞動[5]121-122。因此,“婦女”這個指稱詞在歷史語境中所體現(xiàn)的女性身份,是與社會主義生產(chǎn)者、再生產(chǎn)空間的妻子和母親捆綁在一起的,是與社會生產(chǎn)、家務勞動、養(yǎng)育后代聯(lián)系在一起的。而且,“婦女”一詞帶著深刻的集體主義烙印,“婦女”是作為集體的“婦女”,而不是作為個人的“婦女”。當時在話語方面對女性的鼓勵并沒有涉及女性的個體化解放,“婦女”這一指稱詞中并沒有關于女性作為個體的生命體驗。另外,在國家話語中建構(gòu)的婦女身份還伴隨著宣傳畫中氣質(zhì)統(tǒng)一的形象,婦女統(tǒng)一被模糊了性化的身份,僅僅具有生產(chǎn)的價值,勞動的價值。

      改革開放以來,經(jīng)濟與文化市場開始雙重開放,女性擁有了更多的選擇,也開始了尋找在政治意義之外的性別主體性。尤其隨著傳媒技術的普及和傳媒文化的發(fā)展,關于女性形象有了更多元化的表達。在這個背景下,關于女性的性別身份指稱詞有了更豐富的呈現(xiàn)。

      (二)“中年少女”:超越傳統(tǒng)的個體化表達

      “少女”,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是,女人在成長過程中未成年的一個時期,指十三到十七歲的女孩,也能夠指年輕的未婚女子,外表年輕漂亮的姑娘。相較于“婦女”和“女性”,“少女”不是一個典型的女性指稱詞,但是近幾年隨著網(wǎng)絡流行語的日常生活化,加之“少女感”話語的誕生和使用,“少女”一詞也代替“婦女”“女性”甚至代替了“女生”成為青年女性頻繁使用的指稱詞。

      對“婦女”的抗拒和對“少女”的熱衷,究其原因,首先因為“婦女”關乎婚姻、年齡甚至是階級概念的性別化身份。性別化的身份反映了傳統(tǒng)觀念中的男女分工,以家庭內(nèi)外為分割,男女的生存空間是不同的。對青年女性而言,“婦女”有更為傳統(tǒng)的含義,代表著傳統(tǒng)話語和慣例對女性的規(guī)訓,“一提到婦女就會想到特別舊的衣服,與被婚姻所束縛的女性”[6]89。而在使用“少女”進行指稱時,著重突出了“年輕”“未婚”“漂亮”等語義特征,這些特征突出了女性“性”化的身份特征。青年女性拒絕傳統(tǒng)觀念和階級化的社會關系制造的身份,她們希望能夠擁有集中于“自我”的表達,性化的身份就成了突破傳統(tǒng)觀念的身份主體,而這一主體更應該是年輕的、有活力的、單純的、美麗的。

      另外,青年女性屬于青年群體,她們熱衷使用的“中年少女”作為網(wǎng)絡流行語,還帶有青年亞文化的抵抗色彩。作為一種文化方式,青年亞文化最大的特點是“風格化”,這種“風格化”是偏離了主流文化的,常以反抗、挑戰(zhàn)的姿態(tài)存在。青年群體通過語言建構(gòu)風格化的表達方式、互動方式,并以此作為身份區(qū)隔的符號。網(wǎng)絡流行語的生產(chǎn),常常使用“拼貼”和“同構(gòu)”兩種方式。費斯克在《理解大眾文化》中指出,拼貼就是把所給定的東西變革和重組進一個承載著新的意義的模式中,把它轉(zhuǎn)譯到另一個語境中,并改編它?!捌促N有一種顛覆功能,借助這些功能,主流文化或天然文化的元素被賦予新的批判意味,并常常被冷嘲而怪誕地并置在一起”[7]31?!爸心晟倥钡钠促N,便帶著一種矛盾而怪誕的色彩?!爸心辍痹谛氯A字典中的解釋是,四五十歲的年紀。一般進入中年便意味有了家庭,對于女性而言,“中年”是與家務勞動和母職緊密相關的。而“少女”則是完全拋開了家庭領域的指稱詞,將“中年”和“少女”拼貼在一起反映了青年女性對于傳統(tǒng)話語中女性屬于家庭空間的抵抗。

      在個體化進程中,“為自己而活”蘊含著女性要掙脫出家庭空間的強烈意愿,但是關于家庭勞動和后代養(yǎng)育卻一直沒有出現(xiàn)政策性的改變,很多時候女性在進入家庭后仍然需要放棄部分個人空間去成全家庭利益?!霸撊绾纹胶馐聵I(yè)和家庭”也成了專門針對女性的拷問。在這種話語中,進入家庭空間就意味著女性的妥協(xié)和犧牲。青年女性使用“中年少女”某種程度上也表達了對不斷增長的個體化意識和傳統(tǒng)的性別壓迫之間的矛盾。她們渴望有朝一日進入婚姻關系后,在家庭空間之內(nèi)依然能夠保有自由的、獨立的個人空間。

      三、女性個體化進程困境:身體焦慮和消費主義

      “中年少女”一詞出現(xiàn)的語境,似乎看到了女性擁有了更多的表達自由,她們似乎可以超越年齡,她們可以跳出傳統(tǒng),為自己的幸福消費,她們可以有了更多自由來管理自己的身體,她們可以成為自己,而不是任何社會關系賦予女性的性別身份。然而在現(xiàn)實中,女性卻套入了性化性別指稱詞的枷鎖。百度搜索“中年少女”的第二條就是一篇介紹中年少女特征的網(wǎng)絡文章。其中列出的特征包括,脫發(fā)、記憶力減退、發(fā)福等特征[8]。

      對于青年女性,抗拒類似“中年女性”“中年婦女”這樣的詞匯,并不是抗拒年齡本身,而是抗拒身體的衰老,反映了女性群體內(nèi)部的身份區(qū)隔。使用“中年少女”進行指稱某種程度上可以中和身體老化的概念,從而獲得一種衰老的緩沖。而“中年少女”也被消費主義話語利用,創(chuàng)造出了許多對于女性身體的苛刻標準,號召女性通過消費來完成身體和身材管理。熱愛粉色、熱愛購物、熱衷戀愛等特征都被打上了年輕化的烙印,仿佛只要能保持這些特征,就可以一直處于“少女”的狀態(tài)。在“中年少女”的表達背后,可以看到女性在追求“為自己而活”的目標時所遭遇的困境。

      (一)“中年焦慮”:身體的枷鎖

      中年,本來是一個客觀描述年齡的詞語。近些年,“中年”的出現(xiàn)總是與“焦慮”“油膩”等詞匯聯(lián)系在一起。中年的概念已經(jīng)成了青年在社交網(wǎng)絡的調(diào)侃詞語,并生產(chǎn)出了許多帶有刻板偏見的話語。作為一個性別身份指稱詞,“中年少女”的表達背后可以清楚看到社會對于女性身體的關注,以及女性自身對于身體衰老的恐懼。在青年女性眼里,年齡已經(jīng)不是傳統(tǒng)文化中諱莫如深的禁忌,她們可以大方接受年齡數(shù)字接近中年,但她們并不能接受身體形象的衰老。

      在網(wǎng)絡上檢索的有關“中年少女”的文章多半涉及“瘦身”“醫(yī)美”“養(yǎng)生”“抗衰老”等話題?!靶〖t書”是一款以日常分享為主的社交APP,青年女性是其主要用戶。在“小紅書”的搜索欄鍵入“中年少女”,會檢索到4萬條以上的筆記,標題多半以“中年少女防脫指南”“中年少女的平價美容儀分享”“中年少女的減脂秘籍”等話題為主。在這些話語的作用下,今天的女性面臨的身體焦慮是超過任何一個時代的,而大部分緩解焦慮的方式就是尋求各種方法對身體進行管理。

      追求健康以及身體管理是社會個體化進程的一部分,克里斯·希林在《身體與社會》一書中指出,“身體在當代流行文化中的位置反映出一種史無前例的趨勢:身體的個體化”[9]4-8?,F(xiàn)在有越來越多的人關注自己身體的健康、體型和外表,視之為個體認同的表達?,F(xiàn)代個體越來越重視身體,保持健康的、美麗的身體成了個體應承擔的責任,而不能夠維護身體健康的行為或者不能夠保持身材的習慣則被貼上了消極和負面的標簽。??露啻翁岬竭^對于身體的規(guī)訓,他指出“全景敞式建筑”使得人暴露于“被看”的機制中,“在被囚禁者身上造成一種有意識和持續(xù)的可見狀態(tài)”,人在這種狀態(tài)下會慢慢接受凝視,“權力會自動發(fā)揮作用”[10]224-226。而且往往女性對于身體管理和改造有更大的熱情?!半m然男性與女性的身體都受到文化的控制,都是被文化所建構(gòu)的,但是相比較而言,傳統(tǒng)文化一般只把男性身體視為精神寄放的軀殼,身體對于女性來說,則具有更重要的地位?!盵11]154,因此,社會文化針對女性的身體規(guī)訓是遠超于男性的。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媒介話語就是無孔不入的他者,女性在它的凝視之下,不斷形塑自己的身體以實行自我監(jiān)測。在網(wǎng)絡平臺,“中年少女要自律”甚至成了一句口號,號召女性花費更多的精力養(yǎng)生,更積極地健身,以便獲得對身體更多的掌控權。女性進行身體規(guī)劃管理和塑造的過程中,很可能是被動的。

      身體的衰老本來是每個人都會面臨的問題,但對于男性而言,他們可以通過創(chuàng)造社會價值來突顯個人價值,而對于女性,個體價值免不了與生育價值和婚戀價值綁定。甚至年齡的增長對于男性來說意味著社會資源的豐富、財富的增長和個人魅力的增加;而對于女性來說,年齡增長更多意味著身體的衰老和身材的走樣。貝克在《個體化》中提到,個體化進程中的女性可以參加工作之后,人生軌跡就有了更多的可能性[2]97-101。但是,女性擁有了“為自己而活”的空間之后,更難的是如何在復雜的話語體系中擁有真正的主體性,如何坦然接受自己的身體,包括接受它必將到來的衰老。

      (二)“少女感”審美:消費主義的陷阱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女性的消費方式和生活方式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女性積極參與生產(chǎn),養(yǎng)育后代,在家庭中承擔照顧的責任,在青年女性眼里是落后的、過時的。如果要成為具有先進性的“獨立女性”,需要有身體管理的意識之外,還需要有消費的自主權。消費主義正好利用了這種心理,在消費的盛宴狂歡中,將女性捧高至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并將消費與“為自己而活”這一目標聯(lián)系起來。女性從“社會主義最偉大的人力資源”,成為“消費主義最偉大的購買資源”。網(wǎng)絡購物平臺出現(xiàn)的許多針對女性的商品都貼上了“必備”“標配”等標簽,這些詞語成了鼓動女性消費的催化劑,同時也制造了一種焦慮的氛圍,即這些商品是塑造完美形象的必備,不購買就會失去對自我身體的控制力。消費主義和大眾媒體試圖塑造一個完美的女性形象,這一形象有著標準的身材,完美的容貌和健康的身體,達到這一完美形象的途徑就是購買商品,無止境的“買買買”。

      “少女”一詞背后也深刻體現(xiàn)著男權社會對于女性的審美要求,女性最好是年輕的、鮮活的、單純的,而這種審美要求也潛移默化成為女性對自己的要求以及女性對同類的要求。福柯認為,性是被社會管理的。在現(xiàn)代社會中,女性身體成了男性觀賞和消費的對象。在關于“中年少女”的網(wǎng)絡文章中提到,“中年少女”的一大特征就是想和小鮮肉談戀愛。女性身體雖然擺脫了過去被控制的境遇,得到了部分“個體自由”,但是她們步入了物化、異化的領域,和過去相比,只不過預設中的男性觀看者更加年輕而已。在這種語境中,雖然女性試圖取悅的男性對象不再是高高在上,擁有較多財富和資源,對女性有絕對控制權的男性。但是這不代表女性擁有了對于“美麗”的話語權,她們試圖迎合的依然是男性審美,這種控制是隱性的,由于難以察覺,更容易被忽略?!吧倥背闪艘环N符號,保持“少女感”意味著更年輕的皮膚,更緊致的身材。青年女性使用“中年少女”自稱,本身就折射出社會在審美上對于女性的畸形要求。消費社會與大眾媒介還通過制造“少女感”審美的方式矮化女性,“發(fā)?!焙汀懊摪l(fā)”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身體特征。在這場消費話語的誘導中,青年女性認為自己通過消費,獲得了自主權,獲得了取悅自我的資格,她們不再需要依靠男性獲取物品,也不用困在家庭空間,而是可以自我滿足。但是卻落入了消費主義的陷阱,為了保持所謂的“少女感”,進行過度的消費,不必要的消費。

      總之,“在觀念生產(chǎn)中,語言往往是考察的入口,因為從固定詞組的語言搭配中就可以看到觀念生產(chǎn)在歷史進程中所留存的痕跡?!盵12]150從固定詞組“中年婦女”到“中年少女”的轉(zhuǎn)變,的確反映了關于性別問題的社會觀念變化,但是觀念的進步和變革卻又是不徹底的。在個體化進程中,女性“為自己而活”的目標包含著許多關于性別身份的強烈愿望。首先,她們希望自己是超越了國家話語中“婦女”群體的獨立個體,希望自己可以擁有超越政治屬性的性別主體性;其次,她們希望自己掙脫女性屬于家庭空間的傳統(tǒng)話語,希望自己也不必成為專注家務勞動和養(yǎng)育后代的“婦女”,而是依然年輕美麗的“少女”。但是在這種抵抗和超越的努力中,由于對身體衰老的恐懼,對消費主義審美的妥協(xié)和迎合,青年女性又無法做到真正的“為自己而活”,她們的日益擴大的消費行為以及身體管理行為,很大程度上都是在被動迎合社會對于女性的苛刻要求,而不是為了個人享受和自我提升。因此“中年少女”的出現(xiàn),意味著一種緩沖性的身份,借以暫時緩解逐漸發(fā)展的個體意識與根深蒂固的性別壓迫之間的矛盾。

      在這個過程中,女性面臨的真正困境是,雖然女性個體化已經(jīng)到來,但是并沒有出現(xiàn)相應的政策性鼓勵,在家庭內(nèi)部的勞動分工依然沒有發(fā)生革命性的變化。相比于男性,女性更容易面對“如何平衡事業(yè)與家庭”這樣的問題,類似“你負責賺錢養(yǎng)家,我負責貌美如花”的敘述,更進一步將女性拉回到了家庭空間和傳統(tǒng)的性別分工。許多的網(wǎng)絡女性指稱詞反映出的問題是,青年女性都過度關注于自己性化的身份,例如“女神”“女漢子”等。這種話語表述將“為自己而活”的自由也僅僅局限在日常生活的微觀層面,包括買買買的自由,和隨意規(guī)劃、管理、塑造自己身體的自由,但女性對于身體的焦慮也是前所未有的。從家庭空間中從事家庭勞動的女性到健身護膚保持自律的中年少女并不意味著女性擁有了更多的自我和自由,反而可能是更深的壓迫。

      猜你喜歡
      個體化少女身份
      《風平浪靜》黑色影像的個體化表述
      今傳媒(2022年12期)2022-12-22 07:20:12
      個體化護理在感染科中的護理應用
      一擊即中
      承認吧,這就是暑假在家的你
      意林(2019年17期)2019-10-07 12:28:52
      當這屆90后老了
      意林(2019年15期)2019-09-03 18:55:50
      跟蹤導練(三)(5)
      我的少女心一擊即中
      Coco薇(2017年5期)2017-06-05 08:39:32
      他們的另一個身份,你知道嗎
      互換身份
      個體化治療實現(xiàn)理想應答
      肝博士(2015年2期)2015-02-27 10:49:46
      汤原县| 建湖县| 武陟县| 铁岭市| 武冈市| 酉阳| 昌邑市| 铜梁县| 夏津县| 常熟市| 沙坪坝区| 静安区| 永嘉县| 建湖县| 崇明县| 延川县| 沂南县| 奉化市| 乾安县| 白河县| 崇义县| 九龙坡区| 湖口县| 剑河县| 宁晋县| 琼海市| 游戏| 闸北区| 威宁| 康乐县| 博野县| 宁蒗| 茶陵县| 家居| 安图县| 东莞市| 格尔木市| 宁国市| 五河县| 双辽市| 正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