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曉斌 劉子彪 呂志成 康承湘
(郴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郴州 423000)
腦卒中在人群中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1]。腦卒中溶栓治療后可發(fā)生腦缺血再灌注損傷(ischemia/reperfusion,I/R),極易誘導腦神經細胞凋亡或多種腦組織損害。I/R 是由多因素參與的一種較為復雜的級聯(lián)反應,包括氧自由基作用、炎癥反應、鈣濃度增加等[2-3]。miR-122 是機體組織特異性微小RNA,參與機體神經發(fā)育,在腦組織缺血、缺氧及腦梗死的發(fā)生過程中都有調節(jié)作用,與腦梗死的病情和預后直接相關[4]。miR-122 與缺血再灌注損傷的發(fā)生密切相關,如小鼠腦缺血再灌注中,miR-122 對降低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 受體(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1 receptor,IGF-1R)表達起調控作用,降低腦細胞的損傷[5]。近年來,研究表明IGF-1R 通路紊亂與腦部各種損傷疾病,如糖尿病腦病、阿爾茨海默病、癲癇等也存在一定關聯(lián)。IGF 包含3 類肽類激素,如IGF-1、IGF-2 等[6-7],而IGF-1 及其受體IGF-1R 在機體組織中存在較廣,尤其是在腦組織中,IGF-1 可與受體結合,激活下游信號轉導,從而抑制腦部神經細胞凋亡,促進存活,在改善動物和人腦損傷中有重要意義,有效控制IGF-1R 信號紊亂,能明顯促進神經元損傷的恢復[8-9]。由此,本研究旨在探討miR-122 對腦缺血再灌注損傷小鼠腦梗死面積及IGF-1R 通路的影響。
TRIzol 試劑(浙江AMEKO);逆轉錄試劑盒(武漢,賽維爾);RT-PCR 試劑盒(上海吉瑪制藥技術有限公司);SPF 級雄性 C57BL 小鼠(長沙,天勤生物),體質量23.51 g±1.47 g,11 周齡,自由飲食、飲水,溫度24℃±1℃,濕度50%左右。
40 只小鼠分為對照組(假手術組)、模型組(I/R 模型組)、模擬物組(I/R 模型+miR-122 模擬物)、抑制物組(I/R 模型+miR-122 抑制物)。用10% 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模擬物組、抑制物組小鼠,麻醉后固定于腦定位儀上,取7 μL 的miR-122 模擬物、miR-122 抑制物混懸液分別注射至模擬物組、抑制物組小鼠左側腦室,速度3 μL/min,留針5 min。
線栓法制備I/R 模型。動物術前禁食12 h,可飲水,選用戊巴比妥鈉30 g/L 進行腹腔注射麻醉。術區(qū)消毒切開頸部皮膚,左側頸總動脈小切口,將0.18 mm 經處理過的線栓于頸總動脈深入頸內動脈,直至腦部中動脈,有輕微阻力即可停止深入。缺血1 h 后撤除線栓。術中保持小鼠肛溫處于36℃~37℃。對照組分離頸動脈后縫合。
撤除線栓后,觀察小鼠行為改變,行阿撲嗎啡旋轉誘導實驗,統(tǒng)計用藥30 min 內小鼠旋轉圈數(shù),計算平均旋轉圈數(shù)。末次給藥結束后行懸掛實驗,將小鼠前肢懸掛于距地面30 cm 水平放置的金屬絲上,記錄從開始懸掛至落地時的時間并評分。評分標準為:持續(xù)0~5 s 記為0 分,6~10 s 記為1 分;11~15 s 記為2 分,16~20 s 記 為3 分,21~25 s 記為4 分,26~30 s 記為5 分,超過30 s 記為6 分。共檢測3 次,取平均值,每次檢測時間間隔約為2 min。
每組小鼠取10 只進行Morris 水迷宮實驗。
記憶訓練期(第1、2 天):將小鼠面朝池壁放入水中游泳60 s,第1 天引導小鼠登上平臺,第2天若在60 s 內動物沒有登上平臺則繼續(xù)引導其登上平臺,停留15 s 后放入溫暖干燥的籠子結束訓練。
記憶增強期(第3、4、5 天):每只動物每天早、晚各1 次實驗,每次分別從除平臺所在方位外的3個方位各放1 次,每只動物放入水中的間隔時間為15 s。動物單次游泳時間為60 s,若小鼠在60 s 內不能上臺則引導其登上平臺適應15 s 后進行下次實驗。最后,將小鼠擦干放入鼠籠。
空間探索實驗(第6 天):撤出平臺,將小鼠從與平臺相對的方位面朝池壁放入水中,讓小鼠自由游泳60 s 后將動物擦干放入鼠籠。觀察小鼠在平臺所有象限的距離百分比(PT%)和停留時間百分比(T%),以此來評價藥物對小鼠神經行為學障礙的影響(PT%和T%值越大,表明大鼠的認知記憶能力越強)。
2 周后麻醉處死小鼠取腦,將取出的腦組織冷凍30 min,對腦組織間隔2 mm 做6 個冠狀切片,并采用10%的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進行水浴染色,正常組織呈紅色,缺血壞死呈白色,用NIS—Elements BR3.0 基礎研究圖像分析軟件對切片腦梗死體積進行測定。采用單盲法,即盲圖像分析,計算腦梗死灶體積。
取各組小鼠腦組織,固定于多聚甲醛溶液中,用石蠟包埋腦組織,切成5 μm 的薄片,H-E 染色組織薄片,封片后顯微鏡下觀察組織病理學變化。
將胰蛋白酶加入小鼠腦組織中進行消化反應,PBS 沖洗,然后滴入0.9%NaCl 溶液,總RNA 采用TRIzol 法來提取,總RNA 再反轉錄成 cDNA。實驗步驟按試劑說明書操作,用DNA 熒光染料SYBR Green Ⅰ對miR-122、IGF-1R mRNA 表達水平進行檢測,內參采用β-actin,60℃ 10 min,95℃ 72℃,各 30 s、95℃,5 min,循環(huán)次數(shù)40,用相對定量2-ΔΔCT計 算miR-122、IGF-1R mRNA 表 達 量。實驗次數(shù)至少3 次。引物序列見表1。
表1 引物序列
取出各組小鼠腦組織,稱重后剪碎組織,用裂解液裂解組織成組織懸液,13 000 r/min 離心15 min,收集上清液,用BCA 法對總蛋白濃度進行測定。完成配膠、電泳分離蛋白,以marker 確定目標蛋白位置、轉膜、洗膜、封閉液室溫封閉,分別孵育一、二抗,用ECL 發(fā)光劑顯影曝光,分析目標蛋白灰度值,并用各自的內參校正。
取腦組織加入裂解液,制備細胞懸液,對其進行洗滌2 次,離心5 min,選擇100 μL 的1×結合緩沖液,進行重懸細胞操作,用5 μL 標記FITC的Annexin Ⅴ與5 μL PI 染色液混勻,避光孵育15 min 后加入400 μL 結合緩沖液,混勻,洗滌3 次后上機檢測。
采用SPSS 17.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兩組間比較采用LSD-t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相比,模型組和模擬物組小鼠旋轉圈數(shù)明顯增多,懸掛實驗評分降低,且模擬物組小鼠旋轉圈數(shù)多于模型組,懸掛實驗評分低于模型組(P<0.05);與模型組相比,抑制物組小鼠旋轉圈數(shù)明顯減少,懸掛試驗評分明顯升高(P<0.05)(表1)。
表1 各組小鼠旋轉圈數(shù)和評分比較(n=10,±s)
表1 各組小鼠旋轉圈數(shù)和評分比較(n=10,±s)
△P<0.05 vs 對照組;*P<0.05 vs 模型組;#P<0.05 vs 模擬物組
組別 旋轉圈數(shù)(圈) 懸掛實驗評分對照組 5.02±1.10 1.17±0.31模型組 12.35±3.24△ 0.53±0.16△模擬物組 15.37±4.46△* 0.32±0.13△*抑制物組 7.21±1.57△*# 0.93±0.28△*#
與對照組相比,模型組和模擬物組小鼠PT%、T%值均降低,且模擬物組較模型組降低的更為顯著(P<0.05);與模型組相比,抑制物組小鼠PT%、T%值顯著升高(P<0.05)(表2)。
表2 各組大鼠PT%、T%比較(n=10,±s)
表2 各組大鼠PT%、T%比較(n=10,±s)
△P<0.05 vs 對照組;*P<0.05 vs 模型組;#P<0.05 vs 模擬物組
組別 PT(%) T(%)對照組 40.23±5.54 35.19±4.32模型組 26.14±3.01△ 25.51±3.68△模擬物組 21.56±2.72△* 20.23±2.71△*抑制物組 35.27±4.16△* 31.72±3.18△*
對照組小鼠腦組織無梗死。與對照組相比,模型組(45.13±5.22)mm3和模擬物組(61.08±10.31)mm3小鼠腦梗死體積顯著增加,且模擬物組小鼠腦梗死體積大于模型組(P<0.05);與模型組相比,抑制物組(28.67±8.18)mm3小鼠腦梗死體積顯著減少(P<0.05)(圖1)。
圖1 小鼠腦梗死體積比較。
H-E 染色顯示對照組腦組織結構完整,神經元排列緊密,無染色不勻現(xiàn)象;模型組腦組織神經元排列呈疏松狀態(tài),著色不勻,有大量空泡樣病理結構改變;模擬物組腦組織結構改變較模型組嚴重;抑制物組腦組織損傷病理變化逐漸減弱,神經元排列較密,空泡樣病理改變減少(圖2)。
圖2 腦組織H-E 染色,×200。
與對照組相比,模型組和模擬物組miR-122 水平均顯著增加,IGF-1R mRNA 水平均顯著降低,且模擬物組中miR-122、IGF-1R mRNA 變化較模型組顯著(P<0.05);與模型組相比,抑制物組miR-122 水平顯著降低,IGF-1R mRNA 水平顯著升高(P<0.05)(表3)。
表3 各組小鼠腦組織中miR-122、IGF-1R mRNA水平比較(n=10,±s)
表3 各組小鼠腦組織中miR-122、IGF-1R mRNA水平比較(n=10,±s)
△P<0.05 vs 對照組;*P<0.05 vs 模型組;#P<0.05 vs 模擬物組
組別 miR-122 IGF-1R對照組 2.71±0.13 1.68±0.10模型組 4.98±0.16△ 0.73±0.15△模擬物組 7.11±0.18△* 0.52±0.13△*抑制物組 2.03±0.14△*# 1.01±0.10△*#
與對照組相比,模型組和模擬物組中IGF-1R蛋白表達明顯降低,且模擬物組中IGF-1R 蛋白表達低于模型組(P<0.05);與模型組相比,抑制物組中IGF-1R 蛋白表達顯著增加(P<0.05)(圖3)。
圖3 大鼠組織IGF-1R 蛋白表達情況
流式細胞術檢測顯示神經元細胞凋亡率從高到低依次為模擬物組、模型組、抑制物組、對照組組,4 組神經元細胞凋亡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圖4)。
圖4 大鼠神經元細胞凋亡情況
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多因血流突然停止或減少引起,或由于溶栓后,缺血區(qū)血流量正常卻呈現(xiàn)更加嚴重的腦損傷即腦I/R,其發(fā)病機制較為復雜,涉及致病因素較廣,給臨床治療帶來阻礙[10]。近年來,miR-122 在臨床研究、實踐中得到更多關注,特別是在對I/R 功能恢復方面。IGF-1R 在腦內表達十分豐富,如大腦皮層、海馬、下丘腦中均有表達,對乙酰膽堿產生有調控作用,可以抑制神經元凋亡,與認知功能異常密切相關[11-12]。根據(jù)病因和目標療法的研究基礎,miR-122 和IGF-1R 以及一些關聯(lián)因子慢慢地被用于I/R 的治療[13]。
本研究結果顯示,4 組腦梗死體積大到小為模擬物組、模型組、抑制物組、對照組。對照組腦組織結構完整,神經元排列緊密,無染色不勻現(xiàn)象。模型組腦組織神經元排列呈疏松狀態(tài),著色不勻,有大量空泡樣病理結構改變。模擬物組腦組織結構改變較模型組嚴重。抑制物組腦組織損傷病理變化逐漸減弱,神經元排列較密,空泡樣病理改變減少。相關研究報道,miR-122 是I/R 發(fā)生的關鍵因素,在正常機體內的變化具有規(guī)律性,而在I/R患者體內會出現(xiàn)異常升高,因此,miR-122 對于維持機體血管功能和重要器官正常運轉具有重要作用[14]。本研究結果顯示,模型組和模擬物組小鼠旋轉圈數(shù)增加,懸掛實驗評分顯著降低,干預后的抑制物組小鼠旋轉圈數(shù)減少,懸掛實驗評分升高,提示miR-122 可改善缺血再灌注小鼠神經功能。水迷宮實驗通過PT%和T%指標評估小鼠的空間學習記憶能力,兩者數(shù)值越大,說明小鼠的空間認知記憶越好。本研究結果顯示,抑制物組小鼠PT%和T%值顯著高于模型組,提示miR-122 能增強腦I/R 小鼠認知記憶能力,改善神經行為學障礙。有研究證實,miR-122 可抑制2-Ag 代謝的突觸和認知改善,參與了I/R 的病理生理機制,是誘發(fā)I/R 造成腦梗死的潛在生物學標志[15]。miR-122 表達上升可抑制腦組織相關信號通路活性,如IGF-1R 通路等,對腦缺血后腦組織的修復產生抑制效果,神經元呈現(xiàn)缺血狀態(tài),患者腦出血病情加重,誘發(fā)I/R[16],這與本研究結果相符。
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較,模型組miR-122 水平呈顯著升高狀態(tài),其余3 組miR-122水平從高到低依次為模擬物組、模型組、抑制物組。抑制物組IGF-1R 蛋白表達高于模型組、模擬物組;與對照組比較,模型組IGF-1R 蛋白表達明顯下降。神經元細胞凋亡從高到低依次為模擬物組、模型組、抑制物組、對照組。相關文獻報道,IGF-1R 是一種異?;钴S的信號通路,通過激酶反應增加活性使其磷酸化,特定靶基因受到磷酸化影響,開始轉錄,并誘導相關蛋白表達,影響細胞增殖、分化和凋亡[17-18]。有研究報道,IGF-1R 信號通路與腦出血引起的腦水腫產生有關聯(lián),增強IGF-1R 活性能效減少腦神經細胞凋亡,對體內的炎癥反應產生抑制效果,提高腦組織微循環(huán)及血流[19]。IGF-1R 活性增強可促進腦內血管分支的建立及全身血液循環(huán),腦缺血區(qū)神經遞質水平得到穩(wěn)定調節(jié),神經細胞凋亡被抑制,達到減緩疾病進程的目的[20]。
綜上所述,miR-122 低表達可減少腦缺血再灌注損傷小鼠腦梗死體積,增加IGF-1R 通路活性,對腦缺血再灌注損傷小鼠腦組織有一定的保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