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鴻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讓我困惑了多年。如何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擬定作文題,如何有效指導學生寫作文,如何有效地對學生的作文進行批改。這些問題在我二十多年的教學生涯中得以沉淀,我找到了作文教學中的一些規(guī)律。希望和大家分享。
首先談一談作文題目的擬定問題。
我認為作文題目的擬定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要貼近學生的生活,要有次序性。初一至初四的作文題目要有梯度性?!墩Z文課程標準》中規(guī)定:“六年級的學生要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能夠?qū)懞唵蔚南胂笞魑?,?nèi)容具體,感情真實。”因此,我認為初一的孩子感性比較強,不能擬定抽象的作文題目,應當以具象的題目為標準。比如:《我》、《我的爸爸》、《我的同桌》、《我的老師》、《家鄉(xiāng)的春天》、《初一生活二三事》《二十年后的我》等等。這些題目貼近初一孩子的生活,他們都會有話說,自然也會有感而發(fā)。除此之外,這些題目也會讓學生明白寫人的文章該怎樣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寫景的文章該怎樣抓住景物的特征;寫事的文章該如何把握詳略,突出文章的主題。如果初一的學生在作文訓練上能達到這個水平,我們的初一作文教學也就成功了。
對于初二的學生,作文題目的擬定不僅要注意貼近學生的生活,還應該結(jié)合課文或者《資源評價》中的閱讀題,讓學生學會模仿寫作。如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都是寫人物的單元,那我們就可以讓學生模仿第一單元的課文進行仿寫??梢詳M定《這樣的人讓我? ? 》,指導學生通過典型的細節(jié)來表現(xiàn)人物的精神風貌,還可以借助一些寫作手法來加以突出、強調(diào)。如對比、襯托、正面描寫與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等。又如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是側(cè)重抒情的文章,那我們就可以讓學生以《我的煩惱》為題目,注意抒發(fā)自己的真實感情。再如七下第五單元的兩篇課文《紫藤蘿瀑布》與《一顆小桃樹》,資源評價上還有相應的一篇寫景文章《槐花》,我們可以讓學生借鑒這三篇文章描寫植物的方法描寫一種植物,文章題目自己擬定,最好也采取托物言志的方法。我認為這樣的訓練讓學生有章可依,有規(guī)律可循,他們也樂于寫作。
初三的學生比初二的學生更為成熟一些,認知能力也有所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也比以往要深入一些,也有了自己的主見,并且也掌握了一些寫作手法,因此,作文題目多以半命題為主,如 《___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生活需要__》、《假如我是__》、《我眼中的__》、《__也是一種美》、《與__同行》、《__伴我成長》等等。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又能培養(yǎng)其選材、立意、構(gòu)思的能力。
對于初四的學生,我認為應該聯(lián)系中考,以應試作文為主。命題,半命題,材料作文都應該一一訓練,當然,先以議論文為主進行訓練。議論的問題應該切合學生生活實際,使學生有想法,有觀點。例如以下題目:《逆耳忠言助我行》、《讓自己奔跑起來》、《有夢想誰都了不起》、《感恩是心靈的習慣》、《寫給生命》、《有一種美叫殘缺》、《朋友是一本書》、《揚起自信的風帆》、《為自己喝彩》《成長的滋味》等,這些題目無論從認知的角度上,還是從邏輯思維上都適合初四的學生行文,更有利于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總之,作文題目的擬定不能盲目,一定要有目的性與層次性。這樣,作文訓練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題目擬定好了,該如何指導學生寫作呢?又該如何批改呢?我的經(jīng)驗是:題目確立后,先讓學生觀察,如寫人寫景的文章,要觀察人物景物的特點并做好記錄。之后再讓學生自己分析,當然,教師要對學生分析的問題列出條來,讓學生思考有方向、有目的。例如題目為《那一片葉子》,可讓學生思考以下問題:1.通過寫葉子要表達什么?是抒發(fā)一種情感,還是表達一個道理。2.描寫葉子可以調(diào)動多種感覺器官。你看到葉子是什么顏色的,葉脈的走向如何,葉子正面與反面圖形是否一樣。聞一聞葉子有什么樣的味道。摸一摸葉子是怎樣的感覺。3.可以采取虛實結(jié)合的手法。想象葉子在風中和雨中的形態(tài)。當這些問題呈現(xiàn)后,學生有了寫作的思路了。
作文寫完后,教師沒有必要詳細批改??梢韵热匆槐?,打出分值,分值分兩部分,卷面分和內(nèi)容分。卷面分最高為5分,內(nèi)容分最高為45分。在第一遍打分時就已經(jīng)看出學生寫作的情況了。記錄下優(yōu)秀作文學生名單及大部分學生作文存在的一兩個共性問題,還要找到一篇可以修改的文章。這個環(huán)節(jié)很重要,要找準,否則影響教學效果。我在批改以“春”為話題的文章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一個共性問題是把話題當文章題目的學生比較多。那這個問題就是我上指導課時該重點強調(diào)的問題,并以此做訓練,讓學生徹底明白不能以話題當文章題目的原因。這樣,在以后訓練話題作文時學生就不會再犯這樣的錯誤。再者,我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在處理這篇文章的結(jié)尾時都較草率,只是類似我愛春之類的語言。為了改變這種現(xiàn)象,我在分析結(jié)尾時讓學生填寫這樣的幾個空:我愛春,因為春? ? ? ? ,讓我? ? ? ? ;我愛春,因為春? ? ? ?,讓我? ? ? ? ?;我愛春,因為春? ? ? ,讓我? ? ? ? 。學生先獨立思考,之后同桌、前后桌進行交流討論,最后形成結(jié)論。有一個例子非常好。這個例子是:“我愛春,因為春色彩絢麗,讓我感覺如在畫中徜徉;我愛春,因為春綠意蔥蘢,讓我的心胸為之蕩漾;我愛春,因為春生機勃勃,讓我有種向上的力量”。這樣的結(jié)尾比起學生之前的要優(yōu)美且有思想。我能感受到有些學生頓時明白結(jié)尾該怎樣和主題相聯(lián)系的喜悅之情。
對于優(yōu)秀的文章,我們在展臺上展出,讓全體同學分享并指出好在哪里,可從語言、選材、構(gòu)思、立意等方面進行分析。學生在點評優(yōu)秀文章時,自己也就懂得該怎樣寫這篇作文了。同時,優(yōu)秀作文能夠激勵其他學生寫好作文。在學生中會形成互相比作文水平的現(xiàn)象。這就是我們想要看到的結(jié)果。關于共同批改一篇作文,也不是面面俱到,而是找到一個能夠激起學生改作文欲望的點,找到的這個點會讓學生眼前一亮,豁然開朗。在批改以“春”為話題的作文時,我找到一篇題目為《春之美》的文章,該作者從春的色彩、春的生機及春帶給人希望這三部分進行了選材構(gòu)思,但寫得有些混亂,三個內(nèi)容層次不清晰,如果能夠采取段首總結(jié)式行文,這是一篇不錯的文章。所以,在課堂上我把這篇文章拿出來和同學們一起改正。先將作者的內(nèi)容理清,之后,在每段的段首加上該段的中心句:春之美,美在色彩斑斕;春之美,美在春意盎然;春之美,美在孕育希望。這樣,這篇文章就清晰地展現(xiàn)在了學生面前,教學效果不言而喻。
要想收到良好的作文教學效果,首先要把握教學規(guī)律,其次,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寫作興趣,站在學生的角度,與學生共同思考,共同修改,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作文水平與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