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現(xiàn)存徽州家譜所輯宸綸文獻述略

      2022-01-12 13:08:58江一方
      合肥學院學報(綜合版) 2021年6期
      關(guān)鍵詞:現(xiàn)存家譜宗族

      江一方

      (安徽大學 徽學研究中心,合肥 230039)

      徽州地區(qū)是我國現(xiàn)存家譜最為豐富的地區(qū)之一。據(jù)學者不完全統(tǒng)計,存世的徽州族譜約有2 000余種,絕大多數(shù)是明清民國時期所修撰。[1]從家譜內(nèi)容編排上看,徽州家譜多分為譜序、凡例、世系圖、譜傳、誥敕、墓銘等部分。一些家譜的修撰者認為:“誥敕封贈,國典所關(guān),首列家譜,尊朝廷也。”[2]卷首《凡例》故誥封褒章等在徽州家譜中具有重要地位,這些均可歸為泛指帝王詔書、敕令的宸綸文獻。鑒于學界對徽州家譜所輯宸綸文獻關(guān)注較少,僅有少數(shù)論著涉及徽州家譜中的宸綸部分①,筆者運用現(xiàn)存徽州家譜中的相關(guān)記載,對此做一簡要探究,不當之處,敬祈方家指正。

      1 現(xiàn)存徽州家譜所輯宸綸文獻的特點

      從整體上看,現(xiàn)存徽州家譜所輯宸綸文獻呈現(xiàn)出以下特點。

      第一,較其他地區(qū)的存世家譜而言,徽州家譜所輯宸綸文獻的數(shù)量更多,類型更為全面,而又以明代徽州家譜為最。除徽州地區(qū)外,浙江地區(qū)的明代家譜存世數(shù)量較多,且絕大多數(shù)修纂于正德以后,故以此為參照,列舉部分如表1。

      表1 存世部分明代浙江家譜、徽州家譜所輯宸綸文獻信息

      續(xù)表1 存世部分明代浙江家譜、徽州家譜所輯宸綸文獻信息

      從整體上看,不論是數(shù)量還是宸綸文獻類型,正德以后的明代徽州家譜所輯宸綸均較同時期浙江家譜所輯宸綸豐富。筆者所見的兩部正德年間浙江家譜均未輯錄宸綸文獻。湖南地區(qū)亦有明代家譜傳世,筆者所見最早者為國家圖書館所藏正德十五年(1520)刻本《長沙青山彭氏會宗譜》。該譜修撰者彭澤雖官至少保、兵部尚書,但該譜亦未將宗族所獲宸綸輯錄在內(nèi)。因此,在對現(xiàn)存家譜所輯宸綸文獻的考察中,徽州家譜無疑具有典型意義。

      第二,歷代宸綸文獻入譜為徽州宗族的傳統(tǒng),成化以降的徽州家譜多將其歸類輯錄?,F(xiàn)存最早的徽州家譜可追溯到宋元時期。據(jù)學者考證,元代刊刻或抄寫的徽州家譜有3種,另有2種家譜底本為元代,但存世本為后世形成。[3]其中的《汪氏淵源錄》即輯有《舊譜唐族望敕》《唐越國公告》《唐左衛(wèi)白渠府統(tǒng)軍告》3篇宸綸。[4]卷2,卷10早期明代徽州家譜亦輯錄宸綸文獻。如洪武十五年(1382)《胡氏族譜》輯有其遷始祖的“告身”以及“御贊”[5]不分卷;天順二年(1458)《清華胡氏族譜》輯有11篇歷代宸綸[6]卷2;與之同年的《新安莊氏族譜》載:“凡誥敕、銘、記亦各以類附焉?!盵7]卷6《重修莊氏族譜后序》可知該譜亦輯錄了宸綸文獻。但綜觀成化以前的徽州家譜,所輯宸綸數(shù)量較少,篇目多分散開列,并未形成完備的編排體系。

      成化以降,徽州家譜的修撰者多將宗族所獲宸綸文獻加以歸類,或輯為單獨卷,或在某卷中單列一節(jié)輯錄。其中的部分家譜將宸綸置于篇章前列(卷首或卷一),如萬歷《槐塘程氏宗譜》、道光《蕭江家乘》等。這一特點一直延續(xù)到清代及民國時期。列舉部分如表2。

      表2 存世部分成化以降徽州家譜所輯宸綸文獻信息

      從頒發(fā)時間上看,現(xiàn)存徽州家譜所輯宸綸文獻涵蓋中國歷史上大多數(shù)朝代。例如乾隆《歙淳方氏柳山真應廟會宗統(tǒng)譜》所輯宸綸,上自東漢建武元年(25)《太傅方望封河南郡公敕》,下至清雍正十三年(1735)《河南衛(wèi)輝府經(jīng)歷司經(jīng)歷方永發(fā)父母敕命》。[8]卷17《宸綸》又如民國《濟陽江氏統(tǒng)宗譜》所輯宸綸,縱貫東漢、南朝梁、北宋、南宋、明、清六朝,上自東漢元和甲申(84),下至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時間跨度長達一千八百余年。[9]卷3《敕命》

      第三,相較其他地區(qū)的存世家譜,徽州家譜更為重視入譜宸綸的刻印與謄錄。現(xiàn)存徽州家譜多以楷書工整謄錄原文獻,輯入時仍遵循原文獻的格式規(guī)范。一些宗族還會在謄錄的宸綸前后以小字補充注明宸綸原件的相關(guān)信息,這在存世其他地區(qū)家譜中并不多見。例如,光緒《績溪金紫胡氏家譜》的修撰者在胡舜陟所獲敕諭前注明其藏地或出處,“此敕并公畫像一軸,系裔孫匡棋家藏”[10]卷首上《敕諭徽猷閣待制、淮西制置使、知靜江府兼廣西等處經(jīng)略安撫使胡舜陟》。又如萬歷《休寧范氏族譜》所輯明神宗頒予范淶的誥命,修撰者在其后注小字:“以上六道俱侍讀劉虞夔筆。劉號和宇,澤州高平人,隆慶辛未進士。右敕命、誥命俱織錦為之,高九寸,長八尺,卷用軸。”[11]卷7《南京戶部山西清吏司郎中范淶并妻誥命二道》可見范氏宗族補充了誥命原件的材質(zhì)、形狀、樣式以及實際撰寫者的姓名、字號、籍貫、登第時間等信息。

      由于一些不可抗因素,部分宸綸未能入譜。對此,徽州家譜的修撰者在譜中也會加以注明,供后人查考。例如,正德《婺源桃溪潘氏本宗譜》的修撰者潘玨說:“以上敕命十道,敕書四道,俱謄刻于右。惟從弟珍官大理評事時并妻受封敕命一道,留于官所;族弟選升河南僉事時督理屯田敕書一道,以丁外艱繳訖,今闕之。玨恭志?!盵12]卷4《山東按察司副使潘珍兵備敕書一道》崇禎年間潘氏續(xù)譜時即將潘珍留于官所的敕命補入。

      徽州家譜所輯宸綸文獻之所以呈現(xiàn)出以上特點,與徽州的人文環(huán)境聯(lián)系緊密?;罩葑谧宥嘧灾性w徙而來,具有官身的始遷祖不在少數(shù),這使宗族收藏歷代宸綸原件成為可能。由于宸綸原件的珍貴性,入譜不失為將其世代相傳的一種方式?;罩菟赜小俺讨礻I里”“東南鄒魯”之稱,又有“新安各姓,聚族而居,絕無一雜姓攙入者”[13]872的特點,并且文風昌盛、名臣輩出,絕大多數(shù)的徽州士人存在宗族隸屬關(guān)系,一些大族中存在“一門九進士,六部三侍郎”“二科六舉人,兩榜四進士”的現(xiàn)象。據(jù)筆者統(tǒng)計,僅婺源一縣的本籍士子,成化至崇禎年間就有6人卒后獲得謚號,他們是大畈汪氏的汪鋐、汪玄錫,桃溪潘氏的潘鑒、潘潢,沱川余氏的余懋學以及段莘汪氏的汪應蛟,這些宗族均“累世簪纓”,在地方上聲名顯著?;趥鹘y(tǒng)綱常倫教所強調(diào)的“忠孝節(jié)義”與修譜者的較高文化素養(yǎng),宗族更為重視宸綸的謄錄。整體上看,宗族所獲宸綸數(shù)量與族人的官職品級成正比。因而,較其他地區(qū)的存世家譜而言,徽州家譜所輯宸綸文獻更為豐富,更具有代表性。

      此外,徽州家譜“求真”與“溢真”特性并存,其所輯宸綸文獻中亦不乏此種情況。經(jīng)筆者比較,民國《桂林洪氏宗譜》所輯《命云南布政司左參議漢公管理銀場敕》[14]卷2便與國家博物館所藏該敕書原件格式、內(nèi)容完全相符。整體而言,現(xiàn)存徽州家譜中存在明顯失真情況的宸綸多屬前朝。其一,一些家譜在謄錄前朝宸綸時對原文有所改動。例如乾隆《汪氏通宗世譜》所輯天啟元年(1621)明廷頒予南京戶部尚書汪應蛟的誥命,該文載:“特進爾階光祿大夫,錫之誥命?!盵15]卷67《八十代太子少保、戶部尚書汪應蛟并妻誥命》按明制,汪氏秩正二品,應如其現(xiàn)職封贈二代。該譜亦輯有其父、祖誥命,所贈皆為正二品升授散階“資政大夫”,故汪氏進階“光祿大夫”(從一品)存有疑點。又按《汪公(應蛟)哀終錄》載,汪氏去世時的官秩為“太子少保、資德大夫、正治上卿、戶部尚書”[16]不分卷,四者皆為正二品。故汪氏誥命原文當為同其父祖一樣的“資政大夫”,清代汪氏修譜時改動了原宸綸內(nèi)容。其二,一些家譜所輯宸綸似為后世所作,此類宸綸署名時間為唐代及之前的較多。元代《汪氏淵源錄》的修撰者就認為《舊譜唐族望敕》“此篇訛脫甚多”[4]卷2,并附上按語考辨。又如乾隆《重修新安東關(guān)濟陽江氏宗譜》卷首的《上唐文皇帝表(并敕)》,其所述人物難以找到史實依據(jù),且該宗族在明代萬歷年間所修譜牒未有該文記載,故此宸綸的真實性值得懷疑。②因而,在使用徽州家譜所輯宸綸文獻時,我們需要對其真?zhèn)渭翱尚哦燃右宰屑氄鐒e。

      2 現(xiàn)存徽州家譜所輯明清宸綸文獻的類型

      由于宸綸文獻的特殊性,當朝宸綸不易作偽,故徽州家譜所輯明清兩代宸綸可信度較高。綜觀現(xiàn)存徽州家譜所輯明清宸綸的類型,主要可分為以下幾類。

      (1)封贈誥敕類。

      此類宸綸在明清徽州家譜中較為常見。所謂“誥敕”,即朝廷用于封贈官員及其親屬的專用文書。誥命、敕命有所區(qū)別,明清兩朝規(guī)定五品以上官員授誥命,六品以下授敕命。受誥敕的對象若存世,稱“封”,若已歿,則稱“贈”。綜觀徽州存世家譜所輯明代誥敕,誥命以“奉天承運皇帝制曰”起始,敕命以“奉天承運皇帝敕曰”起始,清代誥敕則統(tǒng)一以“奉天承運皇帝制曰”起始。誥命璽文多用“制誥之寶”“誥命之寶”“制命之寶”,敕命璽文則多用“敕命之寶”。清代誥敕原件采用滿文、漢文合璧書寫的方式,但存世徽州家譜多僅輯錄其中的漢文部分。

      現(xiàn)存徽州家譜所輯明代誥敕對所封(贈)者生平記載豐富。以嘉靖《祁門善和程氏譜》所輯弘治十二年(1499)二月初九日明廷頒予程泰的誥命為例:

      奉天承運皇帝制曰:“褒獎賢勞,乃朝廷之著典,顯揚先德,亦人子之至情。矧于世宦之良,克廣傳承之業(yè),其為褒寵,奚間存亡?爾故河南布政使司左布政使程泰,乃戶部江西清吏司主事杲之父,家傳經(jīng)術(shù),名起甲科,累職郎曹,竭勤勞以裨國計,載遷藩佐,冒險阻以靖邊方,暨升邦伯之崇,益著旬宣之績,矧義方之甚切。肆賢子之登庸,言念往勞,特頒卹典。是用進爾階正奉大夫、正治卿,職如故。恩光赫奕,庶永耀于泉扄,慶澤綿長,益茂延于胤系?!盵17]程氏寵光錄《戶部江西清吏司主事程杲父母誥命》

      受贈者程泰為景泰五年(1454)進士,官至河南左布政使,因其子程杲任職三年考滿,由原階“通奉大夫”進階“正奉大夫”,并獲與職級相應的從二品勛官“正治卿”。該誥命以簡練語言高度概括了程氏的宦海生涯與生平貢獻,并對程氏子孫寄予厚望。

      現(xiàn)存徽州家譜所輯清代誥敕大多按照固定模板填入受封(贈)者姓名,對其具體事跡記載較為簡略。以《南屏葉氏族譜》所輯乾隆三十七年(1772)四月十四日清廷封贈葉萬生的敕命為例:

      奉天承運皇帝制曰:“考績報循良之最,用獎臣勞,推恩溯積累之遺,載揚祖澤。爾葉萬生乃捐職州同葉長春之祖父,錫光有慶,樹德務滋,嗣清白之芳聲,澤流再世,衍弓裘之令緒,祜篤一堂。茲以爾孫遵例急公,貤贈爾為儒林郎,錫之敕命。于戲!聿修念祖,膺茂典而益勵新猷,有谷遺孫,發(fā)幽光而丕彰潛德?!盵18]卷1《敕儒林郎葉萬生》

      葉長春捐官州同,清廷貤贈其祖葉萬生為“儒林郎”。經(jīng)筆者比對,除姓名外,敕命內(nèi)容與該譜所輯嘉慶四年(1799)十二月十二日清廷封贈葉正華的敕命一字不差。該譜所輯封贈葉枝泰的敕命,亦與封贈葉有本的敕命除姓名外完全雷同。

      (2)敕書類。

      綜觀現(xiàn)存徽州家譜所輯明清敕書,可分為敕、敕諭兩種,其內(nèi)容主要為朝廷向官員下達命令,規(guī)定職責與權(quán)限,并對其履職進行戒飭。該類文獻在存世明代徽州家譜中存錄較多。兩類敕書格式上具有一定區(qū)別,前者多以“敕某某”起始,以“故敕”結(jié)尾,璽文多用“廣運之寶”;后者多以“皇帝敕諭某某”或“敕諭某某”起始,以“故諭”結(jié)尾,璽文多用“廣運之寶”或“敕命之寶”(頒賜朝覲官員的敕諭多用“敬天勤民之寶”)。兩類敕書中多含“特命爾”“今特命爾”之語,結(jié)尾前一句用“爾其欽承之”“爾其勉之、慎之”“其慎行之,勿忽”等對官員勸勉之語。以崇禎《婺源桃溪潘氏族譜》所輯嘉靖十六年(1537)明世宗頒授潘旦敕書的部分內(nèi)容為例:

      皇帝敕諭提督兩廣軍務兼理巡撫、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潘旦:朕惟兩廣壤地相接,賊寇不時出沒,故于梧州府城內(nèi)開設(shè)總府,居中調(diào)度行事。今特命爾在彼提督兩廣軍務兼理巡撫,經(jīng)畫糧儲,操練軍馬,撫安軍民,修理城池,防御賊寇。兩廣副總兵、參將并都、布、按三司等官俱聽節(jié)制,一應軍務需與鎮(zhèn)守兩廣總兵官公同計議停當而行,務在同心協(xié)謀,除奸革弊以安人民。但遇賊寇生發(fā),即便相機,可撫則撫,可捕即捕,不許一概興兵戕害地方……有司官員能奉公守法、修舉政務者,宜量加獎勸;其貪酷不才、害人誤事者,就便拿問懲治;應奏請者,具實奏聞。軍民詞訟,量情發(fā)落,或送理刑官問理。凡事有益于軍民者,聽爾便宜處置…務使嶺南肅清、民物康阜。朕惟爾嘉,不然責有所歸,爾其勉之、慎之。故諭。[19]卷7《提督兩廣軍務兼理巡撫、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潘旦敕諭二道》

      此敕書為一道敕諭,規(guī)定了潘旦此行的具體任務與行為處事。潘氏以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之職,提督兩廣軍務兼理巡撫,駐梧州府,統(tǒng)轄兩廣區(qū)域三司并副總兵以下軍官,具體軍務需與當?shù)乜偙俟餐套h。潘氏具有監(jiān)察官員與便宜行事之權(quán),維護邊防與地方穩(wěn)定,可謂封疆大吏。

      (3)諭祭文類。

      該類宸綸以皇帝名義對去世的有功之臣或其直系親屬進行祭奠,亦在現(xiàn)存明代徽州家譜中存錄較多。諭祭文起始多表明諭祭時間、皇帝派遣的諭祭官員以及諭祭對象,正文詞藻華麗,表達對歿者功績的褒獎與其人去世的惋惜。一些諭祭文還會充當下葬文。以嘉靖六年(1527)明世宗諭祭唐皋為例:

      維嘉靖六年歲次丁亥,冬十二月甲辰朔,越二十七日庚午,皇帝遣直隸徽州府知府鄭玉,諭祭于翰林院侍讀學士唐皋曰:“惟爾俊逸之才,剛方之性,名魁甲第,行重中朝,校藝文場,紬書史局,奉使遐方,遠著聲華,進講經(jīng)帷,懋陳仁義,陟居翰院,柄用方隆,遽染沉疴,竟至不起。訃音忽報,良切悼嗟。篤念老成,特加恤典,遣官諭祭,庸慰冥靈。神爽如存,尚其歆享。”[20]卷上《諭祭翰林院侍讀學士唐皋文》

      逝者唐皋為正德九年(1514)狀元,曾著一品服出使朝鮮,以清廉聞名,后卒于官。該諭祭文一句四字,對仗工整,以簡練語言概括了唐氏的生平事跡,對其才華、品德進行了高度評價。

      (4)其他類。

      除封贈誥敕、敕書、諭祭文外,徽州家譜中還輯有圣旨、上諭等其他宸綸文獻。如明世宗對都察院右都御史潘鑒所上《論救副使孫應奎疏》的圣旨批文:

      圣旨:這事情已見其枉,不必勘報。孫應奎、張紀、王化俱無罪被系,便放了,仍照原職填注四川、湖廣地方,專備采木衙門委用。戴徇私妄劾,本當拿來究治,姑從輕,著照不謹事,革職閑住。潘鑒先年采木用心,今為孫應奎專疏辨冤,引咎于己,達大臣之義,朕甚嘉之。各省采木著專付鑒總理,便換敕與他。戴金取回別用。吏部知道。[19]卷20《論救副使孫應奎疏》

      此圣旨記載了明世宗對孫應奎被劾入獄一事的處理結(jié)果。世宗在圣旨中肯定并嘉獎了潘鑒上書為孫應奎伸冤的行為,并告知人事變動情況,將對其職權(quán)進行調(diào)整,令其專門負責各省的采木工作。

      3 現(xiàn)存徽州家譜所輯宸綸文獻的價值

      現(xiàn)存徽州家譜所輯宸綸文獻內(nèi)容繁多,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

      第一,現(xiàn)存徽州家譜所輯宸綸文獻對宗族史研究具有參考價值。

      宸綸文獻是徽州家譜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家譜所輯宸綸的考察,有助于我們對宗族史研究的深入。首先,宸綸文獻為考察宗族實力的盛衰消長提供了史料。徽州宗族素有“非儒術(shù)無以亢吾宗”的論斷,而宸綸絕大多數(shù)由出仕族人獲得,并且明確記錄頒發(fā)日期,故我們可以通過對這些宸綸文獻的梳理判斷宗族實力的變遷情況。乾隆《歙淳方氏柳山真應廟會宗統(tǒng)譜》共輯有明清時期(截至修譜時的乾隆十八年)73篇宸綸[8]卷17《宸綸》,所獲宸綸者均實際任官,分布情況如表3。

      表3 《歙淳方氏柳山真應廟會宗統(tǒng)譜》所輯明清宸綸文獻分布情況

      由表3可見,該譜所輯明代宸綸61篇,平均每年0.22篇;清代(截至乾隆十八年)宸綸12篇,平均每年僅有0.11篇。明代的61篇宸綸中,萬歷、崇禎、景泰三朝數(shù)量較多,景泰、崇禎、天啟三朝平均數(shù)較高。方氏宗族所出高官集中于正統(tǒng)—天順年間與萬歷—崇禎年間,其中不乏官居一品者。清代前中期方氏出仕族人整體弱于明代,但亦有一些杰出族人出現(xiàn)。推測該宗族大致盛于明英宗、代宗執(zhí)政前后與晚明時期,入清以后相對有所衰落。

      其次,從作用上看,這些宸綸文獻及其相關(guān)內(nèi)容可以對徽州宗族的教化觀點與路徑加以補充?;罩菁易V所輯宸綸文獻貫穿家國關(guān)系,多記錄朝廷對獲得宸綸者忠君、孝友等言行的嘉獎。族人獲得朝廷頒發(fā)的宸綸,意味著從國家層面上受到了認可。而宸綸入譜,又蘊含了宗族對朝廷評價的肯定與認同,對族人具有教化作用。對此,歷代家譜修撰者多有論述。例如《新安唐氏宗譜》的編撰者唐仕將歷世宸綸輯為《唐氏恩榮錄》冠于篇首,“俾人知國恩之優(yōu)渥,祖澤之深長,其益思奮厲,以為增光繼美之地,而圖報稱于無窮”[21]卷上《唐氏恩榮錄》。在唐仕看來,朝廷對族人的褒揚表彰,亦是先人所遺精神財富,這些宸綸文獻對宗族的核心作用即是向族人宣揚忠君、敬祖、睦族的思想,可以激勵族人積極進取。桂林洪氏宗族亦有論述:“庶吾支子姓思自奮勵,期耀祖以光宗合族,云仍各興景仰,冀承先而啟后?!盵14]卷2《恩典》可見,宸綸入譜是徽州宗族推行族內(nèi)教化的一大舉措,宗族宣揚國家所倡導的綱常倫教,并借助入譜宸綸對族人進行宣傳教育。

      再次,宸綸文獻所載內(nèi)容本身亦不乏與宗族史相關(guān)的史料。例如明世宗在贈潘玨為江西布政使司右參政的誥命中就褒獎其“豹姿作范乎族閭”[19]卷8《江西布政使司右參政潘潢祖父母誥命一道》。可知,潘玨除纂修《婺源桃溪潘氏本宗譜》之外,還以自身品德示范族人,為宗族發(fā)展做出了貢獻。

      第二,現(xiàn)存徽州家譜所輯宸綸文獻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研究具有史料價值。

      徽州地區(qū)名臣輩出,但是由于時代久遠,或限于史、志篇幅,人物記載不甚豐富,而家譜所輯宸綸文獻恰能彌補其不足。以潘潢為例,其人歷任兩京四部尚書,位列婺源民間“三仙四相一賢人”之一,在當?shù)厥羌矣鲬魰缘娜宋?。但綜觀歷代府志、縣志,關(guān)于其生平事跡,存在大量缺漏。崇禎《婺源桃溪潘氏族譜》便輯有明廷頒予潘潢的若干誥敕、敕書、諭祭文,豐富了其事跡記載。③又如萬歷《蕭江全譜》輯有明神宗升江一麟為都察院右都御史兼戶部右侍郎的敕書,通過該文,可以得知江氏因督理河漕有功,自萬歷八年(1580)四月二十八日起升任正二品官職,神宗還“賞銀三十兩、蟒纻二表裹”[22]附錄卷1《欽升戶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江一麟為都察院右都御史兼戶部右待(侍)郎敕命一道》作為獎勵。一些封贈誥敕中還會附錄官員歷任官職情況?!缎輰幏妒献遄V》所輯明廷頒予浙江右布政使范淶的誥命載,范氏初任建昌府南城縣知縣,二任南京刑部山西司主事,浙江右布政使為其第十一任官職。[23]卷7《浙江布政使司右布政使范淶并妻誥命二道》范氏為明代中后期徽州籍名臣,在理學、譜學上均有建樹。前文所述明世宗對《論救副使孫應奎疏》的批復圣旨,還能彌補《明史》所載“(應奎)屢遷湖廣副使,督采大木,坐累復逮系。尋釋還”[24]5334的不足。孫氏此次入獄,為同僚戴某徇私誣告所致,后因潘鑒等人上疏伸冤得以獲釋,最終官至南京戶部尚書。通過這些宸綸文獻,無疑會加深我們對歷史人物的認識。

      現(xiàn)存徽州家譜所輯宸綸文獻中的敕書,往往與一些重大歷史事件相關(guān)。前文所提到的明世宗敕諭潘旦即與嘉靖年間明征安南(越南)相關(guān)。世宗頒予潘旦的另一道敕書載:

      安南國粵在先朝職貢罔廢,自正德十年進貢以后,迄今二十余年,貢使不至。肆朕登極下詔,道阻而返,叛逆之罪昭然明著,在法當興問罪之師…但恐夷情譎詐,難以遽信,已經(jīng)差官查勘。俟罪狀明白,即當命將率領(lǐng)漢土官軍分道而進,聲罪致討。若不先事有備,何以刻期成功……特命爾會同巡按御史督同各該將領(lǐng)等官,整搠兵馬,鋒利器械。俟總督官進兵之日,聽其調(diào)取前去,隨宜應用。仍督令布、按二司掌印,并該道、守、巡、兵備等官多方處置糧草。凡兵馬經(jīng)住去處,足彀支用,毋致缺乏。各該官員敢有遲延、違誤者,聽爾等指實參奏,從重究治……毋得視為泛常,怠玩誤事。責有所歸,爾其慎之、慎之。故敕。

      嘉靖十六年五月二十日[19]卷7《提督兩廣軍務兼理巡撫、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潘旦敕諭二道》

      綜合這兩道敕書內(nèi)容,可知潘旦作為兩廣總督在此次戰(zhàn)役中的職責。世宗命其一方面統(tǒng)領(lǐng)并監(jiān)察兩廣官員,保障當?shù)氐陌踩€(wěn)定;另一方面負責操練兵馬,襄助討伐安南主帥,統(tǒng)籌大軍的后勤工作。這兩道敕書亦可表明明廷對此戰(zhàn)做有充分準備,不失為研究明代中越關(guān)系的一則史料。

      第三,現(xiàn)存徽州家譜所輯宸綸文獻對我國古代相關(guān)制度研究有所裨益。

      現(xiàn)存徽州家譜所輯宸綸文獻中不乏反映古代相關(guān)制度的史料。例如,徽州家譜所輯明清封贈誥敕即為研究兩朝封贈誥敕制度的演變提供了史料依據(jù),有利于我們對該制度研究的進一步深入。④綜合現(xiàn)存徽州家譜所輯兩朝誥敕內(nèi)容,可以初步得出以下結(jié)論:

      其一,從整體內(nèi)容上看,徽州家譜所輯明代誥敕內(nèi)容更為豐富,多會提及官員所推恩父祖的生平事跡。對于官員本身的誥敕,多會闡述對其所任職務的評價。如明神宗頒予南京戶部右侍郎程嗣功的誥命載:“留都并設(shè)六卿,體統(tǒng)咸重。地官總司九式,長二均勞。自非干濟之臣,何稱度支之任?”“舊都王業(yè)之基,積貯天下之命?!盵25]卷首《南京戶部右侍郎程嗣功本身及妻誥命一道》由此可見明廷對掌管南方錢糧運轉(zhuǎn)的南京戶部的重視,派遣辦事干練的官員任職。程氏能通過考核獲得誥命,足見其能力出眾。而清代誥敕多按固定模板填入受封(贈)者的姓名,對此鮮有提及。

      其二,從封贈對象與散階上看,綜觀存世徽州家譜所輯該部分內(nèi)容,明代誥敕嚴格按照“一品封贈三代,二品、三品二代,四品至七品一代”[26]84進行,受封(贈)對象為官員本身并妻、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散階與實職品級相同。此外,若父子均曾為官,父(已不在任)職高于子,則可因子封贈而進一級散階,前文所述明廷封贈程泰的誥命即屬此類。清代封贈對象與散階變化較大。一是“貤封”比較普遍,官員可以貤封超出規(guī)定代數(shù)的直系祖先,也可推恩叔伯、外祖、兄嫂甚至妻族。光緒《大阜潘氏支譜》載:“其以外姻得邀封典者,戚屬承恩溫綸,同被皆當敬謹備錄,以志光榮?!盵27]卷13《詔敕錄》按該譜載,族人潘遵灝為候補知府陶彥壽之妻父,因婿貤封而獲散階“朝議大夫”[27]卷13《順天府南路廳同知在任、候補知府陶彥壽之妻父母誥命》。二是散階與實職品級不符,官員可以通過“加級”獲得高于實職的封典。如同治《婺源桃溪潘三仕宗譜》載海豐縣縣丞潘之駿,按清制,實職為正八品,卻能因“候選同知、加五級”請得從二品封典,封贈二代,并貤贈曾祖父母。其父、祖父、曾祖父為“通奉大夫”,母、祖母、曾祖母為“夫人”[28]卷11《敕命、誥命、敕書、諭祭文》。

      其三,較明代而言,徽州家譜所輯清代誥敕又呈現(xiàn)出一些新的特征。一是捐職但未出仕者亦可獲得誥敕。存世清代徽州家譜所輯誥敕中,捐職者所獲占一部分比例。如《南屏葉氏族譜》輯有10篇清代誥敕,其中8篇即為捐職者所得,這些捐職者均未實際出仕。[18]卷1《誥敕》二是在一夫多妻情況下,相較明代誥敕中每位命婦各獲一篇敕文,清代誥敕中的一篇敕文則可同屬多位命婦。如嘉慶四年(1799)封贈胡清焣夫婦的敕命載:“爾葛、戴氏乃刑部山西司額外主事胡秉虔之祖母,高門毓德,華閥傳芳,有谷遺孫?!盵10]卷首上《貤贈承德郎、刑部山西司額外主事胡清焣》葛氏、戴氏均在此敕文中獲贈“安人”。綜合上述,清代封贈誥敕制度較為寬松,散階的地位下降,誥敕的象征意義較明代更強。

      除明清封贈誥敕制度外,現(xiàn)存徽州家譜所輯宸綸文獻對御史監(jiān)察制度、明代藩王制度、督撫制度等也多有記載。由于現(xiàn)存宸綸原件較少,故家譜所輯宸綸可以彌補史料的不足之處,在此不一一贅述。

      通過對現(xiàn)存徽州家譜所輯宸綸文獻的整體考察,不難發(fā)現(xiàn),徽州宗族對宸綸入譜具有一以貫之的態(tài)度,重視宸綸對宗族成員的教化作用。從類型與時間分布上看,相較明代宸綸而言,現(xiàn)存徽州家譜所輯清代宸綸絕大多數(shù)屬于封贈誥敕,敕書、諭祭文等極為罕見,這一特點客觀上反映了清代徽州士子仕途較為壅滯的局面。由于徽州家譜謄錄了宸綸文獻原件,并進行了歸類整合,這也使之成為研究歷代宸綸的重要史料來源。

      注 釋:

      ① 阿風、張國旺《明隆慶本休寧〈珰溪金氏家譜〉所收宋元明公文書考析》(《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學刊(第九集)》,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年,第417—470頁)運用《珰溪金氏家譜》所輯宸綸文獻探究了宋元明公文制度中敕命等的格式特點;馮劍輝《明成化刻本〈程氏貽范集〉探析》(《黃山學院學報》2015年第2期)論及該書所輯明廷頒予程信的敕書,分析了其史料價值;張曉、董乾坤《“譜”“志”之間:宗族發(fā)展、士紳認同與地方史的構(gòu)建——以徽州胡瞳、胡學父子為例》(《安徽史學》2018年第4期)論及上海圖書館所藏洪武十五年鈔本《胡氏族譜》中所輯的兩篇“御贊”;祝虻《現(xiàn)存明代家譜所輯文書論略——以徽州家譜為中心》(《檔案學通訊》2019年第4期)亦對徽州家譜所輯宸綸文獻有所論及。

      ② 參見周曉光、江一方:《徽州譜牒中“溢真”現(xiàn)象的文本解讀——以新安東關(guān)濟陽江氏宗族為中心》,《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年第1期。

      ③ 見嘉靖《徽州府志》卷16《名賢列傳》、康熙《婺源縣志》卷9《人物·名賢》。按:府、縣志中關(guān)于潘潢任職福建按察司副使至戶部尚書期間若干年的記載缺失。由《婺源桃溪潘氏族譜》卷8《敕命、誥命、敕書、諭祭文》所輯潘潢相關(guān)宸綸文獻可知,期間潘氏曾任江西右參政、按察使、布政使、戶部侍郎、吏部左侍郎等職,政績卓著。

      ④ 學界對明清封贈誥敕關(guān)注較多,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王金玉、戴龐?!睹髑鍟r期的封贈制度與誥敕檔案淺述》(《檔案管理》1992年第3期);姜培春、姜國良《明清誥敕文書之研究》(《山東檔案》2001年第6期);李福君《試論明代的誥敕文書》(《檔案學通訊》2007年第3期);鄒愛蓮《明清時期的誥命與敕命》(《北京檔案》2014年第1期);馬鏞《清代封贈制度探析》(《歷史檔案》2015年第2期)等等。但綜觀現(xiàn)有研究成果,對兩朝封贈誥敕的對比似有欠缺之處。

      猜你喜歡
      現(xiàn)存家譜宗族
      家即是國,鉤沉史海樂為舟——“家譜文化的傳揚者”朱炳國
      華人時刊(2022年15期)2022-10-27 09:05:54
      現(xiàn)存清代粵劇劇本初探
      戲曲研究(2022年2期)2022-10-24 01:54:12
      79首同名民歌《放風箏》的宗族關(guān)系
      代際分化與“俱樂部式宗族”的形成
      文化縱橫(2017年1期)2017-02-15 19:37:50
      一個漢族宗族的認同符號——重慶永川松溉羅氏宗族個案研究
      從宗族建筑楹聯(lián)看吉安地區(qū)宗族觀念
      淺談建筑業(yè)現(xiàn)存危機與未來的發(fā)展趨勢
      河南科技(2014年16期)2014-02-27 14:13:25
      從《家譜》看吉林回族的源流與走向
      2010上半年古籍拍賣會上的家譜表現(xiàn)
      天一閣文叢(2011年1期)2011-10-23 01:44:34
      桐鄉(xiāng)現(xiàn)存若干譜牒管窺
      天一閣文叢(2010年1期)2010-11-06 08:41:35
      临沧市| 蓝田县| 杂多县| 金华市| 阿尔山市| 麻阳| 海阳市| 广平县| 昌宁县| 长岛县| 绩溪县| 康定县| 乾安县| 凤冈县| 伊春市| 兴文县| 呼伦贝尔市| 安塞县| 黑山县| 韶关市| 南皮县| 武陟县| 潼关县| 偏关县| 从化市| 定日县| 延庆县| 右玉县| 安图县| 晋江市| 泗水县| 鄢陵县| 沐川县| 福贡县| 乡城县| 邻水| 屯昌县| 平舆县| 南安市| 林芝县| 河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