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石
退休之前,費老一直是費縣交通局的技術(shù)人員,業(yè)務上沒得說,加之為人正直,敢較真,在業(yè)內(nèi)很受敬重,到了一定年紀,便被人尊稱為費老了。
費縣屬于山區(qū)縣,修橋鋪路,費老少不得經(jīng)常鉆山溝下河汊,偶爾會發(fā)現(xiàn)一些奇形怪狀的石頭,費老便會將石頭撿回家把玩。不過,也就三五天的新鮮,過后石頭便被費老扔在屋后一角,時間久了,石頭堆滿了小半個后院。
起先,收藏業(yè)不算發(fā)達,石頭再好看,也當不得飯吃,喜歡收藏的人少之又少??梢膊恢缽氖裁磿r候開始,費縣漸起一股收藏之風,尤其以收藏奇石者居多,還成立了奇石收藏協(xié)會,時常搞些奇石展覽之類的活動。其時費老已然退休,雖然對奇石收藏之風有所耳聞,卻沒什么興趣,他在縣城邊上開墾了一塊菜地,種些時令菜蔬打發(fā)退休時光。
至于費老“金屋藏石”,知道的人并不多。
也是偶然,一次,費老的高中同學老陳來家串門,恰巧費老正在收拾后院。幫著費老搬弄石頭之時,老陳的眼睛便瞪得老圓。只見這些石頭,有的形如怪獸,有的狀如花木,有的如人物素描,形似或者神似,端得是惟妙惟肖。老陳雖不喜石,侄兒卻是奇石收藏協(xié)會副會長。這下,費老家有奇石的消息,在縣里收藏界不脛而走,時常有人登門懇求觀賞,費老來者不拒,偶有稍有些交情的開口討要,費老也不小氣。
常來之人中,自然有老陳的侄兒小陳。小陳其實不小,四十幾歲,儒雅書生派頭,眼見屬于事業(yè)有成人士。小陳登門,不僅與其他人一般求觀奇石,還幫著費老將一堆石頭分門別類,然后取唐詩宋詞中名句,給奇石命名,說是如此石頭便有了靈氣。
小陳也問費老求過石頭,卻不是討要,而是求購。費老沉默一會兒,坦然道,一塊石頭,不過是早年山間所拾,喜歡就拿去,說什么錢不錢的。
小陳求購的,是一塊形如青蛙的奇石,底座石紋如水,上部顏色略帶青色,如青蛙鳴春。小陳用了宋代曹豳的詩句“青草池塘獨聽蛙”命名,倒也名實相符。
不過,費老不肯收錢,小陳卻沒有厚著臉皮拿走,只說君子好石,取之有道,不好無功受祿。
費老也由得他去。
興許是受小陳的影響,費老對石頭漸漸有了興趣,收拾一間屋子,專門擺放奇石??h奇石收藏協(xié)會舉辦奇石評選,在小陳的動員下,費老也選了三枚參賽,其中小陳看中的那枚“青草池塘獨聽蛙”,竟然獨占“石魁”。這一下,費老的興致更是高了,沒事的時候便窩在屋里擺弄石頭,還委托小陳請來木刻能手,給所有奇石安上了底座。
小陳依舊經(jīng)常來費老家,兩人燙一壺花雕,就著花生米鹵耳絲,喝酒品石,倒也樂在其中。
忽一日,兩人照例喝酒品石,費老察覺小陳神情有些恍惚,問他有什么心思,小陳欲言又止。沉默片刻,小陳提起隨身所帶的提包擱在桌子上,拉開拉鏈,豁然一提包的百元大鈔。費老心里咯噔一下,略加思索,然后慢條斯理地問道,小陳,你帶這么些錢干嗎,難不成是送我的?
小陳微微一笑說,送我倒也愿意,但這錢是為了求購“青草池塘獨聽蛙”,就是不知您能否忍痛割舍?
費老欠起身子,從包中拿出兩疊錢來,掂了掂,不動聲色地說,錢是個好東西,可一塊石頭,就能值這么多?
小陳說,金錢有價石無價,對于喜歡它的人來說,多少錢都是值的。
費老面無表情,這么說,你是真心喜歡這塊石頭?
當然是真心喜歡。小陳點頭如搗蒜。
費老搖了搖頭,將錢扔回了包里,拍了拍手,斷然地說:還是那句話,喜歡,就拿去,錢的事不要再提。說罷,費老端起茶杯,抿嘴吹著浮在面上的茶葉。
端茶送客,小陳明白費老的意思。
沒過多久,除了那枚“青草池塘獨聽蛙”之外,其他奇石,費老委托了一家拍賣公司盡數(shù)拍賣,所得款項全部捐給了希望工程。而“青草池塘獨聽蛙”則被費老送給了縣委黨校廉政展廳,只是將石頭的命名改為“蛻變——溫水煮青蛙”。
之后不久,兒子回家看望費老,聽說此事,將大拇指豎得老高說,老爺子,您這事辦得漂亮,不愧于費老的尊稱。
費老的兒子,就是市交通局的費局長,而那小陳,卻是一家路橋公司的老總,多次費盡心機接近費局長,卻不得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