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倩 尹雪靜 馬遙
天津濱海,不僅有著中國內地開放層次最高、優(yōu)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齊全的特殊功能區(qū),還有著不斷煥發(fā)生機和活力的國有企業(yè)。太重集團,作為中國最大500家工業(yè)企業(yè)之一、中國著名的重型機械設備制造商之一,以其擁有重大技術裝備自主研發(fā)和工程總承包能力聞名中外、領軍業(yè)內。翟江濤,太重濱海公司鍛壓設備分廠一名車工技師,入職濱海8年,從一名助手成長為國內最大的26M車鏜床的機長,參與了100余臺產品零部件的加工,用實力摘得天津濱海第五屆“保稅工匠”榮譽,彰顯了太重集團“大國工匠”的實力。
天津濱海第五屆“保稅工匠”自2021年7月啟動以來,區(qū)內生物醫(yī)藥、裝備制造民用航空、工程物探食品加工、現代服務等多個行業(yè)的重點企業(yè)選拔推薦近60名一線能工巧匠參評,太重濱海公司翟江濤脫穎而出,榮獲2021年度“保稅工匠”稱號。
翟江濤是太重濱海公司鍛壓設備分廠16M臥式車鏜床機長,車工技師,2020年太重集團工種技術帶頭人。參加工作以來,他先后操作過16M車磨床、26M車鏜床,從助手到國內最大的26M車鏜床的機長,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不斷完善自己。入職太重濱海8年來,他參與了100余臺產品零部件的加工,在各系列以及大型產品加工過程中不僅能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還不斷突破技術瓶頸,通過改進加工工藝,提質增效降成本,為中國裝備制造的發(fā)展加碼助力。
這里,隨著記者的筆端,帶你感受翟江濤深孔加工的高超技藝。
“Φ1500mm×10000mm的超長深孔加工精度要求高、排屑困難,同時在國內沒有加工超重深孔的先例。”在接到加工任務的第一時間,翟江濤帶領創(chuàng)新工作室團隊,成立專項加工小組,不畏困難,迎難而上。
Φ1500mm內孔加工,工件長度10000mm,而機床有效行程23000mm,加工工件長度10000mm,機床鏜桿自身長16000mm,算上支撐鏜桿的各種工裝附件把鏜桿去除3000mm有效鏜孔深度只有4000mm,從各個方面都超出了機床極限。怎么辦?翟江濤團隊經過嚴謹計算,在鏜桿自身重量及加工性能不受影響的情況下,反復拆裝試驗去除多余鏜桿支撐中心架及工裝附件,使有效行程增加至6000mm,進行兩頭對接加工,最終圓滿完成了加工任務。
圓滿完成任務,簡單的六個字,翟江濤卻付出了很多。超長深孔器件加工之前,他參考測繪機床中心架主要參數數據,改進26M車鏜床開式中心架,通過上百次的計算與試驗,最終將加高塊尺寸精確到0.01mm,在加大應用范圍的同時提高加工效率。在加工實驗中,他還不斷創(chuàng)新加工方法,改進了可調節(jié)悶頭,針對加工不同型號壓機主缸可重復利用,降低工裝成本。這兩項技術的改進,為他的“龍泉寶劍”——深孔加工奠定了基礎。
加工中,針對工件外圓不規(guī)則并且偏心已成型的情況,翟江濤利用豐富的工作經驗進行了工裝改進,在工件裝卡上選擇了一卡一托,在其外圓兩端各固定一個架套,并對工件狀態(tài)多次嚴格計算后進行適當配重,利用可調節(jié)悶頭,機床雙頂狀態(tài)下以工件外圓基準加工架套,保證了兩者同軸架中心架加工內孔。
“鏜桿自身重量隨著深孔加工深度延伸,也會出現偏移和下垂,根據現有鏜桿尺寸重新設計刀架及導向木支撐來控制鏜桿導向。刀架設計過程中既要考慮粗車刀具的裝夾,又要考慮精車時浮動刀桿的浮動力學性能。工件及鏜桿較長、機床過高導致原有的冷卻站功率不夠。”翟江濤說。面對眾多復雜的問題及要求,他并未退縮放棄,而是帶領團隊創(chuàng)新突破,群策群力,最終通過加裝電機水泵改造,在冷卻站出口設計分流閥控制其流量,改造管路分流到刀具及導向木各處。為了避免切削液與鐵屑從卡盤甩出飛濺,他還想出利用工件端面工藝孔固定工藝板,并做防水處理,形成自然的蓄水,利用機床與工件落差順利將鐵屑排出的方法……
看似簡單的器件加工,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是絞盡腦汁的智慧角逐。翟江濤是天津市技能大師工作室的成員,作為車工工種技術帶頭人,他始終秉承“創(chuàng)新爭優(yōu)、比質比效、共同提高”的工作理念,緊緊圍繞公司生產任務,以優(yōu)化工藝流程、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提高生產效率、提高加工質量和提升員工素質為目標,2019年度榮獲太原市“五小”競賽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山西省“五小六化”競賽優(yōu)秀成果三等獎。在公司組織的“師徒傳藝”活動中表現出眾,2020年與徒弟梁權儒榮獲“優(yōu)秀師徒”稱號。他靠精湛的技能和突出的業(yè)績榮獲2020年“太原市五一勞動獎章”榮譽稱號。
如今,翟江濤又獲得天津港保稅區(qū)“保稅工匠”稱號,翟江濤說,這是榮譽更是責任,他將以榮譽為起點,依托“技能大師工作室”這個平臺,繼續(xù)開展技術比武、創(chuàng)新攻關,為有效增強企業(yè)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產品競爭力,培養(yǎng)和造就一支知識型、技術型、創(chuàng)新型的高素質技能人才隊伍貢獻力量,并立足崗位,書寫屬于太重“工匠精神”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