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敬
基本信息:
書 名:《爪牙:清代縣衙的書吏與差役》
作 者:[美 ] 白德瑞 著 /尤陳俊 賴駿楠 譯
ISBN:978-7-5495-7625-8
裝 幀:精裝
頁 數(shù):516頁
定 價:98元
出 版 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年7月
“爪牙”,乃舊時市井百姓心目中朝廷官員之“狗腿子”是也。如此稱呼,自然是譏中帶貶,多含不屑。也不能怪,即便在所謂的“有識之士”,如文學家、史學家們的筆下,“為官之爪牙”這一特定群體似也有著統(tǒng)一而丑陋的漫畫式臉譜——私利盈心、頤指氣使、貪腐兇狠、寡廉鮮恥……正像作者白德瑞在《爪牙:清代縣衙的書吏與差役》之扉頁所摘引的清代官員屠仁守所痛陳的,“良法美意壞于奸胥蠹役”。然而,白德瑞并無意于去虛構一部《官場現(xiàn)形記》式的諷刺文學作品,去苦心孤詣地描繪出一幅清代書吏、差役的“百丑圖”。身為弗吉尼亞大學歷史系副教授,其欲充分利用清代巴縣檔案中的豐富素材,通過此部脫胎于博士論文的“法學史”著作,嘗試去打破人們的“慣性思維”,去超越那些將清代縣衙吏役簡單描述成為虎作倀的反面人物的模式化表達,從而更加全面、科學、深刻地理解他們所扮演的時代角色,并進一步思考他們的活動是如何影響到清代國家與地方社會之關系的。
然而,囿于視野、學識、領悟能力及情感傾向等,每個人都可能有意無意地成為“摸象”的“盲人”,并犯下“以訛傳訛”之錯。所以,盡管小說中、詩文里,抑或熒屏內、戲臺上,“爪牙”們的形象總是那么不堪,那么令人痛恨和不齒,但地方縣衙吏役的日常生活圖景究竟如何,他們的真實面目,他們的欲望追求,他們的命運浮沉……終是一個待解的謎團。不管我們如何“乜斜”或“睥睨”,一個無可否認的事實是,書吏與差役,皆是歷朝歷代基層社會運行和統(tǒng)治不可或缺之人。作為“法外”之非正式人員,他們總是依傍于知縣而存活,活兒是實打實地做著,如書吏之謄抄與草擬文書、承辦公務,以及處理各種訟案;差役之征收賦稅、維持治安、司法運作等等。如果說“八字衙門向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那些書吏和差役真的那般險惡、貪腐成性,那么普通百姓如何可能前往縣衙去打官司呢?
事實上,中國著名歷史社會學家黃宗智教授在20世紀80年代后期以來所做的研究中已經揭示,在清代,有相當數(shù)量的普通百姓前往縣衙打官司,“在晚清社會那種伴隨著人口增長、社會分化與商業(yè)活動擴張性發(fā)展而不斷加速的社會經濟分化過程當中,地方上的民眾完全有各種自己的充分理由到衙門打官司,且盡管當?shù)氐脑S多民眾毫無疑問地會遭到衙門吏役需索案費的掠奪性行為之擾害,但是在大多數(shù)的情況下,地方衙門吏役收取案費的通常水平,要比清代官員與精英們筆下夸張描述的那些所收錢財數(shù)額少很多?!币籽灾?,如果縣衙這一官僚機構的最低層級被貪得無厭的吏役所充斥,那么整個清代的眾多縣級政府何以實現(xiàn)持續(xù)運轉?所以,換種眼光,換個角度,去探尋,去深究,確有必要。白德瑞并不否認一些衙門吏役存在濫用手中權力的腐敗行為,但其難能可貴之處,恰在于以檔案資料為依據(jù),以科學考證為補充,通過辨析史料提供的矢量信息,來“挑戰(zhàn)”人們對衙門吏役的刻板印象,從而探討吏役在維系統(tǒng)治與基層社會運行中的“合理性”。就專業(yè)角度而言,此書“不僅在瞿同祖等前輩們所做的先行研究之基礎上做出了創(chuàng)新性的學術推進,而且揭示了迥異于馬克斯·韋伯所描畫的現(xiàn)代西方理性化官僚行政的另一種行政行為模式?!?/p>
全書自第一章《非法的“官僚”們》始,至第七章《不可或缺之人的正當性》終,嚴謹、詳實又生動地還原了清朝統(tǒng)治下“一日不可無,一事不能少”的書吏與差役們的本相——“既不能被視為國家利益的主要代表,也不能被看作是社會利益的根本守護者。毋寧說,這些人應當被同時看作既是國家的代理人,又是一個扎根于當?shù)厣鐓^(qū)的專業(yè)群體,并且還是一群將其手中掌握的各種資源進行最大化利用以尋求改善自身處境的個體?!鼻矣捎谒麄兊墓ぷ?、薪酬等游離于正式行政法令之外,從而導致他們在內部形成了一套由各種班規(guī)與慣例性程序所構成的制度,并且得到了知縣的認可,如在差役招募、業(yè)務訓練、內部晉升、懲戒方式及解決爭端等方面,皆然。白德瑞尤其指出,吏役們的做法被定性為腐敗,完全是因“這些行為當中的絕大多數(shù)都是由于正式行政制度的缺陷而不得不然,故而它們盡管表現(xiàn)為一種腐敗的形式,卻是一種內生于正式行政制度本身之中的腐敗,若無這些行為,則清代的各個地方政府將無法運轉?!币嗫裳?,書吏與差役們創(chuàng)制并奉行的名目繁多的慣例、規(guī)矩與程序本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甚至在彌補著由于缺乏正式通行之法令所造成的空隙。
也正是基于“那種從法律角度嚴格加以界定的腐敗標準,無法幫助我們深入理解清代地方衙門的吏役們許多從法律角度來看屬于非法的行為之慣例性特征與功能性價值”,白德瑞才力圖穿越那一段橫亙在清代中央政府所制定的法律規(guī)范,與地方政府的日常行政事務之具體實施間的距離,從書吏與差役的日常行為來探究當時地方衙門的運作方式。為使讀者能較為輕松且興趣盎然地理解歷史學、法學等學術面貌下的官僚制度、國家與社會之關系等社會科學專業(yè)知識,作者不僅列舉諸如牟澤周書吏生涯的跌宕起伏、金氏族人的榮辱興衰、民壯戴榮等被革除后欲重返衙門、糧班總役胡泉與同班領役裴盛之間的糾紛案等眾多史料故事,還附以大量表格、歷史圖片及“巴縣衙門各房的差務分工”“案費章程與三費章程”等多則檔案材料,以期對清朝的晚期歷史進行全方位的透視,對“爪牙”們的是非功過也能更客觀、更立體、更透徹地去審視、品評、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