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杰
【設計理念】
本節(jié)寫作指導課的訓練點為“學會托物言志”。教學設計的主要思路是:首先,從學生常規(guī)的構(gòu)思立意引出寫托物言志類文章的共性問題;然后,探討范文的寫作特點,總結(jié)方法;最后,指導學生運用寫作評價表相互評價,提出建議并分享收獲。
【課堂實錄】
一、導入
(投影荷花、梅花圖片。)
師:這兩種花,大家都認得嗎?
生:認得,左邊是荷花,右邊是梅花。
師:如果請你圍繞荷花或梅花寫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你會寫點什么?
生:我會寫荷花長在淤泥里卻不被污染,有潔身自好的品質(zhì)。
生:我會寫荷花的冰清玉潔,正所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生:我會寫梅花開放在冬天里,不畏嚴寒,傲雪凌霜。
生:我會寫荷花不趨炎附勢,有君子的品格。
……
師:還有同學有別的想法嗎?
生:我想說荷花,但都被他們說完了。
生:我也是。我也想說荷花的潔身自好,純潔無瑕。
師:大家想的差不多,可謂“英雄所見略同”。但這也帶來了一個問題,就是在寫托物言志的文章時,“物”的特點不新穎,不突出,導致議論抒情無法打動讀者。怎么辦呢?
二、范文借鑒
(投影辣椒的圖片。)
師:辣椒,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蔬菜??吹嚼苯?,你會想到些什么?
生:辣。
生:我會想到熱情火辣,就像辣椒的顏色一樣。
生:還有可能是潑辣,就像《紅樓夢》里的王熙鳳一樣。
(生笑。)
師:你的知識面真廣,能夠聯(lián)想到名著里的人物。看到辣椒,我們往往就會想到熱情、火辣、潑辣等。我們來讀一讀靳敏的這篇文章《一株辣椒的生長》,看看文中的辣椒有何特點,作者又是怎么寫出辣椒的特點的。
(師發(fā)范文,生閱讀并用筆做批注。文章略。)
師:哪位同學先來說一說?
生:辣椒充滿了生命力,生機勃勃。
師:作者是怎么寫出來的?
生:作者寫了辣椒的整個生長過程,從辣椒籽一直寫到它結(jié)出果實。
師:所以說,辣椒的生長就像人的成長一樣,是一個逐漸變化的過程。那么,作者又是如何把辣椒的生長寫得和人一樣的呢?
生:用了大量的擬人句。
師:請你找出來,讀一讀。
生:第3段最后,“成群的麻雀在頭頂?shù)哪竟蠘涔谏嫌懭撍?,辣椒怯生生地聽,麻雀談論的話題五花八門,可沒有一次提到它的名字。辣椒做了個深呼吸,伸了伸胳膊腿,個子就躥出好高一截”。辣椒擔心鳥兒在談論它,起先有些害怕,但發(fā)現(xiàn)鳥兒并沒有留意自己后,就放心了,于是一個勁兒地長了起來。
師:你找的句子很準確,這里的辣椒仿佛害羞的孩子一樣。還有別的擬人句嗎?
生:第2段里也有。“這株辣椒,在木瓜樹下悄無聲息、怯頭怯腦地探出頭來觀察,發(fā)現(xiàn)根本就沒人注意它,便裂開兩瓣嘴唇,安心地笑。又安全地過了些時日,它壯了壯膽子,把嫩芽舒展成葉,莖稈也結(jié)實了許多?!崩苯分幌肽厣L,不想引起別人的注意。
師:擬人的修辭手法可以賦予事物以人的特點,顯得生動形象。作者用擬人修辭寫辣椒,除了生動形象外,還可能是因為什么?
(生感到困惑。)
師:大家回憶一下我們學過的《紫藤蘿瀑布》和《一棵小桃樹》,這兩篇文章也用到了擬人手法。為什么這么多作家都愛用擬人手法來寫事物呢?
生:我猜可能是因為擬人手法容易把作者的情感寄托其中。某種事物,比如紫藤蘿、小桃樹,原本只是普普通通的植物,但是作者運用擬人手法后,它們就仿佛和人一樣了,帶有了人的感情,這樣更容易拉近讀者與這些事物的距離,進而感受到事物的特點。
(生鼓掌。)
師:你的猜想贏得了大家的掌聲,說明大家很贊同你的理解。其實你的想法與著名學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的不謀而合。大家把課本翻到第五單元的“單元主題”那一頁,我們一起讀一下。
(生齊讀。)
師:“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蔽矣檬裁礃拥那楦锌创粋€事物,這個事物身上就會帶有我的這種情感色彩。比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有這么一句話,“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魯迅帶著一種喜愛之情看待這些昆蟲,就用“低唱”“彈琴”將它們想象成音樂家在表演,令人陶醉其中。當事物被人格化之后,就不免帶上人的感情色彩,而這種感情色彩,往往就是作者的。因此,擬人還有一個作用,就是表現(xiàn)作者的情感。
(師板書:擬人——1.生動形象;2.表現(xiàn)作者情感。)
師:還有同學對這個問題有自己的看法嗎?
生:我還看到這株辣椒具有謙遜、低調(diào)的特點。它特別不想被人看到,就是默默地生長。文章最后還寫道,“它才不管你是雞鴨魚肉還是青菜蘿卜,是貴族還是平民,是總統(tǒng)還是百姓,一個態(tài)度,一副品性”,說明它還有著平等待人的品質(zhì)。
生:我想補充一下。最后一段提到辣椒“再辣,都忍受著”,可以看出辣椒有著堅忍的品性。
師:謙遜,低調(diào),一視同仁,堅忍,這些都是我們平時很難從辣椒身上聯(lián)想到的。作者看到了被大家所忽視的辣椒的特點,因而文章就顯得與眾不同。換句話說,這篇文章的立意有什么特點?
生:比較新穎,比較獨特。
(師板書:立意——新穎獨特。)
師:很多時候,我們對一個事物的看法是固定的,看到蓮花,就會想到潔身自好;看到梅花,就會想到不畏嚴寒;看到小草,就會想到旺盛的生命力。但是從這篇范文中,我們知道事物還可以呈現(xiàn)其他特點。為了進一步加深同學們的印象,請大家看下面的圖片。
(投影竹子、爬山虎的圖片。)
師:竹子會讓我們聯(lián)想到正直、堅韌、謙虛等。還有嗎?
(生面面相覷。)
師:竹子內(nèi)部空虛,是否可以形容那些徒有虛名、內(nèi)心空虛、華而不實的人呢?
(生點頭。)
師:這就啟示我們應該做一名內(nèi)心充實、表里如一的人。那爬山虎呢?
生:爬山虎依靠墻壁可以爬得很高,說明它善于借助外在事物來發(fā)展自己。但是換一個角度看,如果沒有外物的扶持,它就無法長高。由此,我想到了那些攀龍附鳳的人。
師:你很會進行知識的遷移,一點就通。借助外物才能長高,也可以理解成攀附權(quán)貴、趨炎附勢,啟發(fā)人們應有獨立人格。除了花花草草,我們身邊的其他事物,比如橡皮,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理解嗎?
生:橡皮消滅錯誤,自己卻一點一點變小,我會想到那些默默奉獻的人。
生:我覺得橡皮就像蠟燭,成全別人,犧牲自己。
生:橡皮消除的是錯誤,讓人找到正確答案。
師:橡皮擦掉的都是錯誤,對的不擦,也就是說,橡皮的眼里都是錯誤。如果橡皮是人,會是什么樣的人呢?
生:眼里只有別人缺點的人。
師:因此,我們做人不能“太橡皮”。
(生笑。)
師:好,回到這篇范文。大家看看,作者還用了什么樣的方法寫出了辣椒的特點?
生:對比。第1段中,作者提到了杧果核、李子核、櫻桃核,它們都沒有成活,唯獨辣椒籽成活了,通過對比襯托出辣椒頑強的生命力。
師:你的發(fā)現(xiàn)很重要。一篇文章,如果在主要事物之外還寫了其他事物,這些事物往往起到對比或者襯托的作用。這篇文章中,作者還寫了什么?
生:還寫了木瓜樹。它和辣椒長在一起,只不過木瓜樹長在中間,辣椒長在角落里。但是辣椒沒有自輕自賤,依然默默生長。
師:這是用木瓜樹來襯托辣椒的形象,突出辣椒的渺小卻不卑微。除了用其他事物對比襯托外,還能用什么方法進行對比襯托?
生:我感覺還可以用自身來對比。比如《紫藤蘿瀑布》中,作者將十多年前的紫藤蘿與現(xiàn)在的紫藤蘿對比,突出紫藤蘿如今旺盛的生命力。
師:你對課文的學習很扎實。不僅是紫藤蘿,那棵小桃樹也是如此。用自身的前后變化進行對比,也能突出特點。
(師板書:對比襯托——他物,自身。)
三、寫作實踐
師:大家把課本翻到第128頁,看“寫作實踐”第3題,月亮會引起你什么樣的遐想?
生:我會想到游子們的鄉(xiāng)愁,對家鄉(xiāng)、對親人的思念。
生:我會想到“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世事無常,就像月亮有盈有缺一樣。
生:我會想到月亮的光輝很清冷,很皎潔。夜深人靜的時候,月亮代替太陽默默地照耀著大地,指引夜行人的方向。
師:大家的思緒飄得很遠,也很有韻味?,F(xiàn)在有個同學卻說,月亮很可憐。你覺得他為什么這么說?
生:可能是因為夜空中就一輪月亮,它比較孤獨吧。
生:我認為可能是因為月亮發(fā)出的光沒有太陽那么耀眼溫暖,人們不怎么喜歡。
生:我倒是覺得,這是因為月亮的光輝時常會被云遮住。
師:大家的回答都有一定的道理,可見大家對月亮都有著深厚的感情。我們來看一看這個同學的文章。
屏顯:
可憐的月亮,從傍晚一直忙到黎明,累得身體消瘦,也得不到半句夸獎。
有人對她不滿:“你的光太弱了,根本不能與太陽相比。”
“是??!”她疲倦地說,“可無力的是我,是我……”
有人批評她:“你的光全是從太陽那兒反射來的,你為什么不自己發(fā)光?”
“我辦不到??!”她擠出一個慘淡的笑容。
月亮,光芒之下,有多脆弱?
師:可能有些同學也有類似的想法。下面,請你根據(jù)剛才的討論,選擇一個新穎的角度,寫出你對月亮的感受。
屏顯:
要求:以“? ? ? ? ? 的月亮”為題,寫一個片段,200字左右。
師:請根據(jù)要求完成片段。
(生寫作。)
師:寫好后,同桌交換,根據(jù)表格里的要求給對方的習作打分。可能的話,還可以提出一些修改意見或建議。
(生評改習作。)
師:老師也寫了一則片段,供大家參考。
(文章略。)
師:同學們,托物言志的方法還有很多,希望這節(jié)課能夠給予大家一些有益的啟發(fā)。在以后的閱讀過程中,請同學們做個有心人,不斷揣摩優(yōu)秀文章的寫作技法,進而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課后,也請大家根據(jù)同桌的評價建議,修改自己的習作。下課。
【教學反思】
托物言志是借助某一事物來表達自己的生活志趣或人生態(tài)度的一種寫作手法。這類文章常常會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寫景狀物,從而抒發(fā)作者對社會、人生的感悟。七年級學生在寫作時,往往受固有思維影響,在寫作對象的選擇和立意方面呈現(xiàn)同質(zhì)化傾向。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設計了這節(jié)寫作指導課。
本節(jié)課首先從暴露學生的寫作問題入手,通過對荷花、梅花的交流討論,指出學生在構(gòu)思立意上存在的共性問題。只有發(fā)現(xiàn)真實的問題,才能激發(fā)學生迫切想要解決這一問題的興趣。然后,我由辣椒引入,給學生提供一篇范文,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范文中值得學習借鑒的寫作手法,同時啟發(fā)學生回顧所學課文,打通課內(nèi)外文本之間的聯(lián)系,使學生更為深刻地了解構(gòu)思立意、對比襯托、擬人修辭在托物言志類文章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我結(jié)合課本中具體的寫作任務,讓學生將課堂所學進行實踐。而評價表的提供,則讓學生在寫作和評價時能有抓手,從而突出“一課一得”的教學理念。
這節(jié)課總體上達成了教學目標,學生對寫作托物言志類文章也有了新的理解。不過最后的寫作評價環(huán)節(jié)還值得商榷。學生是否對照評價表完成了片段寫作?同桌之間是否進行了客觀的評價?由于時間關系,我未能充分檢查。其實,這對學生的要求是很高的。如果我能更加優(yōu)化教學流程,留出時間讓學生展示,全班共同交流討論,或許會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評價能力的提升。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湖塘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