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履,字安道,號畸叟,又號抱獨老人,昆山(今屬江蘇)人,元末明初醫(yī)學家、畫家、詩人,著有《醫(yī)經溯洄集》《百病鉤玄》《醫(yī)韻統(tǒng)》等醫(yī)學著作,但唯有《醫(yī)經溯洄集》流傳于世。《古今醫(yī)統(tǒng)》稱王履“學究天人,文章冠世,極深醫(yī)源,直窮奧妙”。王履不僅精通醫(yī)術,而且能詩善畫。他尤擅山水,師法馬遠、夏珪,傳世作品有《華山圖》冊等。
“自有華山以來,游而能圖,圖而能記,記而能詩,窮攬?zhí)A之勝,古今一人而已?!鼻宄跷膶W家錢謙益說的這個人就是王履。在登華山之前,或許王履只是把它當作一次尋常的旅行。但這次華山之旅,卻成為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轉折點。他學畫30余年,苦心鉆研各路名家畫法,卻常常感到迷失方向。直到親身走過華山的懸崖絕壁、鐵鎖橫梯,俯瞰過華山的奇松怪石、山泉瀑布,他才終于找到了繪畫的真諦。王履在《華山圖序》中寫道:“吾師心,心師目,目師華山?!保ㄒ鉃槲乙孕臑閹煟囊匝蹫閹?,眼以華山為師。)
從華山歸來后,王履寫了百余首《華山詩》以及多篇游記,同時開始了《華山圖》冊的創(chuàng)作,數年里再三易稿??上?,因為年齡及病痛,王履未能為40幅圖全部上色?!度A山圖》冊中所繪的華山或險峻、或幽深、或蒼茫、或清曠,王履用畫筆將華山萬秀千奇的佳景勝跡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看著這些圖,我們仿佛也跟著他游覽了一次華山。
據傳,王履最后在華山消失了,有人說他是在華山“悟道”成仙了,雖然這是不可能的,但如果將來有機會去華山,重走一次王履的登山之路,與這位醫(yī)學家、畫家、詩人來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會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本期,小飛魚要教大家畫一幅《秋雨華山潤》,這是一幅描繪西岳華山雨景,表現(xiàn)華山險絕的圖。
在畫《秋雨華山潤》之前,先教大家華山山石的兩種畫法。華山山勢險峻,以峻拔雄健稱世,主峰高出云表,石如刀削。山石紋理多直上直下,豎起挺拔,結構突兀,以巨型石為主,山頂長有松樹。
1.用中濃墨勾畫前景橫臥的山石,隨即用淡于前景的墨勾畫后景的山石。注意用筆雖以方折為主,但也要融入一些圓轉之筆。
2.沿著山石結構的凹陷處,用淡墨皴出陰陽關系。
3.用赭石色、石青色、石綠色皴染前景山石,用淡花青色和淡墨染遠景山石。
4.用淡墨輕勾白云,以及此前渲染時留出的云氣融合處。待顏料將干時,用濃墨點苔。
1.用中濃墨勾畫前景橫臥的山石,注意預留出云的位置,然后用稍淡一點的墨勾畫畫面中央區(qū)域的山石與白云。
2.在中央區(qū)域山石的左方,畫出整個山體。
3.在山石上施以赭石色,做底。
4.待赭石色顏料干后,再在其上施以石青色、石綠色,最后用濃墨勾松針,添松樹,染遠山苔點。
大家學會畫華山石了嗎?接下來我們來學畫《秋雨華山潤》。
1.勾勒。用木炭條輕勾出山勢,注意留出天空的位置。山路和松樹要與山勢搭配得宜,留白處除天空外,皆為白云,云形要生動自然,可預先用極淡墨勾出云形。畫面大致為上中下三段,下段偏左,中段小,上段偏右。傳統(tǒng)構圖有起承轉合之說,左下大三角形近景為起,中間小三角為承,向左上為轉,右邊主峰為合,大體為之字形。墨線用硬線條,突出山體結構以堅石為主的特點。下部近景線條較粗,墨較濃,向上依次減弱。左側及左上的遠山可不勾墨線,只用稍大一些的羊毫筆蘸淡墨,自上而下潑畫幾筆即可,不要用碎筆,以免筆痕亂雜。此外,還要注意,山道石階處的橫線要畫平。
2.皴擦。這種皴法力度強,明暗關系清楚。皴時筆尖稍側,按筆起后,快速直行,然后迅速收筆。前有釘頭,后有飛白,與勾勒山石的硬線條是一致的。皴筆末梢已有擦的感覺,皴完以后,再用干筆蘸淡墨,以側鋒“擦”一下,豐富畫面細節(jié)。注意,皴擦時筆肚不要含水過多,用筆尖蘸墨,下筆需有力,要有濃淡干濕的變化。每一層山的外輪廓都要皴擦得實一些,但山道和云煙要留白。
3.點染。華山石多樹少,畫樹葉時可將筆尖捏成梳子形,如排刷狀,用以點松葉。點苔點和其他雜樹時,筆尖蘸墨后,在紙上戳散,用散鋒后的筆尖戳點。這種點稱為散鋒點,俗稱破筆點。染墨時注意明暗對比,近景最暗,但暗中也有亮,此處的亮與后邊大山的亮對比,只是微亮。后邊山也有暗,但與近山暗部的暗對比,只是稍暗。秋日的山中,云雖然不多,但也需畫一些云穿插在山腰中,以顯出山的高深莫測。
4.設色。畫面色調以赭石色為主。調赭石色染全部山石、樹枝干,記得留出白云、山道的位置;用赭石色線勾石階;花青色加少許墨染松葉、瓦頂,以及點苔;用朱砂色調少許曙紅色染紅葉、遠山及房屋;在染過朱砂色的紅樹和一些墨點上,點染朱磦色;最后整理細節(jié),《秋山華山潤》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