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騰江
麻雀有著短短的、黑黑的尖喙,全身披著栗色帶黑紋的羽毛,左右臉頰各有一處黑斑,起到了點(diǎn)綴的作用,多多少少有點(diǎn)“畫龍點(diǎn)睛”的意思。它們與人類伴生,是留鳥,并不遷徙。我熟悉它們,就像熟悉家里的雞鴨鵝一樣。
冬天,麻雀遇上陰冷的天氣,就喜歡躲在屋脊下??墒?,那時候村里大多還是茅草屋,想找一個屋脊躲避風(fēng)寒,就跟在冬天找食一樣困難。我家附近有一處破敗的瓦房,縱然是斷壁殘垣,仍依稀可見大戶人家當(dāng)年的闊氣。少年時的我,曾親眼看見那些羽毛被冷風(fēng)刮得凌亂的麻雀鉆進(jìn)屋脊上的洞口。那時,我破天荒地動了一點(diǎn)點(diǎn)憐憫之心。
但那一丁點(diǎn)憐憫之心,到了夏天就蕩然無存了。因?yàn)檫@些麻雀雖然時常翻飛在村落里,每天忙忙碌碌、進(jìn)進(jìn)出出,一副勤勞的樣子,讓不知內(nèi)情的人以為它們是“勞動模范”,但實(shí)際上,它們是不折不扣的“家賊”。與它們斗智斗勇,是我整個夏天的生活主題。
有一句話人們再熟悉不過——“六月的天,娃娃的臉,說變就變”。但六月,正是稻田收割的時節(jié),所以收割水稻時,大家總要祈求上天不要下雨,陽光最好能猛烈些,這樣橫躺在地上的水稻一兩天就能曬干了。稻谷顆粒歸倉后,稻草也是要曬干的,因?yàn)樗鼈冞€有大用場。
六月時,我們要格外提防麻雀。這些“家賊”似乎比我們更熟悉田里的情況,稻谷一熟,它們就成群結(jié)隊(duì)地從村落里飛到稻田中,肆無忌憚地啄食稻谷。
站在一片金黃的稻田前,看著沉甸甸的稻穗,還沒來得及好好品味收獲的喜悅,一群上下翻飛的麻雀就從這片稻田飛到那片稻田,破壞了大家的好心情。
站在田間的稻草人,穿得再威武,也早就被麻雀識破了。那些吃得肚子圓鼓鼓的麻雀,還大大方方地停在稻草人身上,似乎在嘲笑它。
看著稻草人身上的麻雀,我氣不打一處來,俯身撿起土塊,狠狠地砸過去。麻雀落荒而逃,但在撲棱棱起飛的時候,還不忘拉一泡鳥糞,真是名副其實(shí)的“吃飽了撐的”!
即便處心積慮地和麻雀周旋,它們所到之處,還是會有許多稻谷被糟蹋。這總是讓我們痛心疾首,但也無可奈何。
麻雀和家燕一樣,與我們伴生,和我們同住,但它們與家燕的地位顯然有著天壤之別。家燕可以光明正大地在堂屋的屋檐下搭窩,麻雀只能偷偷摸摸地躲進(jìn)屋脊的洞口里御寒。這境遇和它們的行為特征是密不可分的。
小時候我養(yǎng)過不少鳥,卻未曾成功地養(yǎng)活過一只麻雀。被塞進(jìn)鳥籠的麻雀,面對一堆稻谷,居然視若無睹,一副寧死不屈、絕不吃“嗟來之食”的樣子,真是有骨氣呀!無奈,只好打開鳥籠放飛。
重獲自由的麻雀絲毫沒有恐懼的樣子,居然叫來同伴在屋頂上“嘰嘰喳喳”地聊起來。一邊聊還一邊覬覦著院子里的稻谷,伺機(jī)而動。難道“偷”來的東西格外好吃?真是奇怪!
吃飽了稻谷的麻雀,會轉(zhuǎn)頭飛到另一邊的竹竿上,排成一列,湊在一起神聊,熱鬧得很。那場景正如我寫的兒童詩《麻雀最愛湊熱鬧》一樣——
麻雀最愛湊熱鬧
明明沒有什么新鮮事
它們也可以喋喋不休
從這家吵到那家
麻雀最愛湊熱鬧
電線那么長
它們也非要擠到一塊兒
不嫌吵,也不嫌擠
自 然課 堂
1.麻雀和家燕一樣,與人類同住,它們的“家庭地位”一樣嗎?
(1)一樣的
(2)不一樣的
2.文中寫道:“這些麻雀雖然時常翻飛在村落里,每天忙忙碌碌、進(jìn)進(jìn)出出,一副勤勞的樣子……”請問:麻雀勤勞的“內(nèi)情”是什么?請在文中找出答案。